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

2023-11-13·50页·191 K

知识清单十二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主题一孝悌仁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任务。(一)子贡辞金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府:国库。【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辞而不取金________(2)赐失之矣________(3)夫圣人之举事也________(4)可以移风易俗________(5)非独适身之行也________(6)则何以相赎乎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鲁国之法/夫圣人之举事也B.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C.则何以相赎乎/枝枝相覆盖D.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则何以相赎乎?B.孰与君少长?C.彼且奚适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中与“赎人受金则为不廉”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天下笑B.不足为外人道也C.为民请命D.十两为一斤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译文:【自主核对】1.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2.(1)推辞(2)犯错(3)做事(4)改变(5)适合(6)用什么3.B[A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从,向。C项,副词,偏指,代奴隶;副词,互相。D项,连词,就;连词,那么。]4.B[A、C、D均为宾语前置句,B为固定句式。]5.D[例句与D项都表判断,是。A项,介词,被;B项,介词,向;C项,介词,替。]6.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全文翻译提能力】鲁国的法律规定,向诸侯赎回奴隶的人,赎金都可以从国库中领取。子贡赎回了一个奴隶,却谢绝拿国库的钱。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子贡这事做得不对。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他的教导可以在百姓中施行,不仅仅适合他自身。现在的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赎回奴隶的人拿了国家的钱就是不正直,那用什么钱去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会再向诸侯赎回奴隶了。”(二)曾参之孝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文化常识勤积累】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瞽瞍(su):人名。古帝虞舜之父。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烝烝(zhn):醇厚貌。【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曾子耘瓜________(2)建大杖以击其背________(3)向也参得罪于大人________(4)其不孝孰大焉________(5)遂造孔子而谢过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退而就房/造孔子而谢过B.使人请于孔子/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C.孔子闻之而怒/舜之事瞽瞍D.知其体康也/其罪奚若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进于曾晳曰________(2)退而就房,援琴而歌________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译文:【自主核对】1.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2.(1)锄草(2)举起(3)刚才(4)哪一个(5)到3.A[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表引进关系,不译;介词,在。C项,代词,这件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D项,代词,代“他自己”;指示代词,这,那。]4.(1)状语后置(2)省略句,“退”前省略主语“曾子”。5.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全文翻译提能力】曾参在瓜地锄草,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晳发了怒,拿起大棍子就打他的背。曾参倒在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好久曾参才苏醒过来,高兴地站起来,走上前对曾晳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曾参说完回到屋里,弹着琴唱起了歌,想让曾晳听到,知道他身体没有问题。孔子听到这件事发了怒,告诉门下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以为没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孔子对来人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前瞽瞍有个儿子叫舜,舜侍奉瞽瞍,瞽瞍想使唤他的时候,他没有不在身边的;但要找他把他杀掉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用小棍子打,他就挨着;用大棍子打,他就逃走。所以瞽瞍没有犯下不遵行父道的罪,而舜也没有失去尽孝的机会。现在曾参你侍奉父亲,挺身等待父亲的暴怒,打死也不躲避,这样做,自己死了还要陷父亲于不义,不孝还有比这更大的吗?你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的子民,又会犯多大的罪?”曾参听后说:“我的罪大了。”于是就到孔子那里去承认错误。(三)颜回之仁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问:“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文化常识勤积累】赍(j):携带。犯围:冲出包围。籴(d):买米。野人:乡野之人,农民。埃墨:烟熏的黑尘。【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孔子厄于陈、蔡________(2)子贡以所赍货________(3)有埃墨堕饭中________(4)子曰:“然。”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得米一石焉/盘盘焉,囷囷焉B.弗以疑也/以为窃食也C.子贡以所赍货/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4.下列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从者七日不食B.其不改节乎C.汝止,吾将问之D.二三子由此乃服之5.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埃墨堕(于)饭中。B.以为(颜回)窃食也。C.子贡以所饭告(于)孔子。D.虽汝有云,(汝)弗以疑也。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译文:【自主核对】1.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2.(1)受困(2)物品(3)掉落(4)是,正确3.C[C项,所字结构标志词,不译。A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因为;与“为”构成一个词,译为“认为”。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米”。]4.A[A项,“食”为名词作动词,吃。]5.D[应为“吾”。]6.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全文翻译提能力】孔子在陈、蔡之地受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带着随身的物品,偷偷冲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破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看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看看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在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四)仁恕之道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季羔:子羔,名高柴。孔子弟子。士师:狱官。主管狱讼之事。刖(yu):砍断。蒯(kui)聩之乱:卫灵公太子蒯聩因犯罪出奔到晋国,卫灵公死后,他的另一个儿子辄被立为国君。蒯聩知道了这个消息,从晋国打回来欲夺取君位,引起一场动乱。【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练牢基础重素养】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A.走郭门(外城)出郭相扶将(外城)B.君子不逾(跳墙)老翁逾墙走(跳墙)C.既而追者罢(停止)罢黜百家(停止)D.固我之罪(本来)固不如也(本来)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不隧(本义为地道,名词活用为动词,钻地道)B.而逃我者三(使动用法,使……逃脱)C.见君颜色,臣又知之(脸色、神情)D.此臣之所以悦君也(使……高兴)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季羔为卫之士师/公为我献之B.于此有室/于人为可讥C.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而逃我者三D.此正子之报怨之时/吾不能亏主之法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译文:【自主核对】1.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2.C[C项,“罢黜”的“罢”意为“废除”。]3.D[悦,喜欢。不是使动用法。]4.D[A项,动词,担任,做;介词,替。B项,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5.当判决定罪后,临到对我行刑时,您脸色很忧伤。【全文翻译提能力】季羔担任卫国的狱官,执行刑罚时砍掉了一个人的脚。不久,卫国发生了蒯聩发起的动乱,季羔逃跑出城,到了外城门口,却遇到被他砍断脚的人在守门。那人对季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季羔说:“君子不跳墙。”那人又说:“那边有个洞。”季羔说:“君子不钻洞。”那人又说:“这里有个屋子。”季羔这才进了屋。不久,追捕季羔的人停止了追捕,季羔将要离开,就对被他砍断脚的人说:“过去我不能破坏国君的法令而亲手砍断你的脚,现在我处在危难中,这正是你报仇雪恨的时候,但你三次让我逃命,这是为什么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是我罪有应得,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过去您依法行刑,先对别人用刑,而把我放在后面,是想让我免于刑罚,这我是知道的。当判决定罪后,临到对我行刑时,您脸色很忧伤。看到您的脸色,我又了解到您的内心。您难道是偏爱我吗?您天生是位君子,这样的表现完全是发自内心本性。这就是我喜欢您的原因。”(五)孔子受食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俭啬:节约,节省。瓦鬲():陶质的煮饭炊具。土型之器:古代一种盛汤羹的瓦器。大牢: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瓦甂(bin):粗陋的阔口食盆。【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瓦鬲煮食食之(用瓦鬲)B.自谓其美(认为)C.以进孔子(进献)D.以其食厚而我思焉(食物)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以其食厚而我思焉A.因为他的表转折结尾语气助词B.认为他的表转折“于之”的合音C.因为他表顺承结尾语气助词D.认为他表顺承“于之”的合音4.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食厚而我思焉。B.莫之能御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译文:【自主核对】1.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2.D[“食”,动词,吃。]3.C4.D[D项为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同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全文翻译提能力】鲁国有一个节俭的人,用瓦盆煮食物,吃后,自认为味道很美,就用小瓦盆装了一些进献给孔子。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同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子路说:“小瓦盆是简陋的器物,用它煮出来的食物,也是粗劣的食品,您为什么如此喜欢呢?”孔子说:“喜好劝谏的人思念国君,吃到美食的人会想到他的父母,我高兴不是因为饮食器具怎么好,而是因为他吃到好东西时想到了我。”主题二发愤图强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任务。(一)苏秦刺股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战国策秦策》)【文化常识勤积累】羸(li)縢(tn)履(ju):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羸,通“累”,困住,缠住。縢,绑腿布。履,草鞋。,草鞋。橐(tu):一种口袋。犁(l)黑:黑色。纴(rn):纺织,此指织机。箧(qi):小箱子。太公《阴符》:指姜太公所作《阴符经》。太公,指吕尚,又名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曾协助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说著有兵法《阴符经》。【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黑貂之裘敝(破旧)B.乃夜发书(打开)C.简练以为揣摩(选择精要)D.引锥自刺其股(屁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B.黑貂之裘敝/是皆秦之罪也C.嫂不为炊/妻不以我为夫D.父母不与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妻不下纴B.父母不以我为子C.乃夜发书D.引锥自刺其股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译文:【自主核对】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2.D[“股”,大腿。]3.B[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替;动词,当作。D项,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4.C[“夜”为名词作状语,当夜。其他三项均为一般名词。]5.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全文翻译提能力】(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呈送十次,但意见都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体态憔悴,面容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精要的加以揣摩,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二)炳烛之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文化常识勤积累】师旷:名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生而无目,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欲学,恐已暮矣(晚了)B.何不炳烛乎(拿着)C.孰与昧行乎(与……相比哪个更……)D.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戏弄)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其可怪也欤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乃设九宾礼于廷C.不拘于时,学于余D.苛政猛于虎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自主核对】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2.B[“炳”,动词,点燃。]3.D[代词,他的;表反问语气,难道;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4.C[例句与C项都为介词“向”;A项,介词,对于;B项,介词,在;D项,介词,比。]5.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全文翻译提能力】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你讲得好啊!”(三)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列子汤问》)【文化常识勤积累】彀(u)弓:把弓拉满。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倒眦(z):刺到眼眶跟前。氂(mo):牦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上的毛。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蓬之簳(n):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簳,箭杆。【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尔先学不瞬(眨眼)B.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著名)C.旬日之间,浸大也(渐渐地)D.飞卫高蹈拊膺曰(胸)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善射者/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B.彀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C.二年之后/汝得之矣D.以目承牵挺/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4.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甘蝇,古之善射者。(判断句)B.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介宾结构后置句)C.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省略句,应为“偃卧(于)其妻之机下”]D.汝得之矣!(判断句)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译文:【自主核对】1.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2.B[“著”,显著,明显。]3.D[A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结构助词,不译;代词,代“射箭之术”。D项,均为介词,用。]4.D[D项为一般陈述句。]5.飞卫抬高脚踏步,用手拍着胸膛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全文翻译提能力】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刺到他的眼眶前,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蓬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用手拍着胸膛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四)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文化常识勤积累】师襄子:卫国乐师。几:通“颀”,颀长。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辟席: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辟:通“避”。文王操:周文王所作琴曲名。【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十日不进(进展)B.已习其数(技巧)C.师襄子辟席再拜(第二次)D.如王四国(称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丘已习其曲矣/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B.有所穆然深思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C.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黯然而黑D.眼如望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是()A.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B.有间,(师襄子)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C.(师襄子)有所穆然深思焉。D.(孔子)曰:“丘得其为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译文:【自主核对】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2.C[“再”,两次。]3.B[A项,代词,这;副词,表反问语气。B项,均为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好像;连词,至于。]4.C[应为“有个人”。]5.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全文翻译提能力】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从孔子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座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作《文王操》啊。”(五)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化常识勤积累】重采:第二种颜色。衣不重采,即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振贫吊死(振奋)B.填抚国家(填,同“镇”,主持、管理)C.举国政属大夫种(交付)D.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议和,求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既生瑜,何生亮B.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尔其勿忘乃父之志C.置胆于坐/为质于吴D.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二岁而吴归蠡4.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A.置胆于坐B.为质于吴C.青出于蓝D.受制于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译文:【自主核对】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2.A[“振”同“赈”,救济。]3.D[A项,副词,已经;连词,既然。B项,副词,于是,就;代词,你的。C项,介词,在;介词,到。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4.D[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全文翻译提能力】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越王)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主题三舍生取义(一)易水送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既祖:饯行之后。祖,古人出远门时祭祀路神的活动。这里指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即祭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为变徵(zh)之声:发出变徵的音调。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下调,此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羽声:相当西乐A调。音调高亢,声音慷慨激昂。【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前而为歌曰(上前)B.发尽上指冠(向上)C.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D.终已不顾(顾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皆白衣冠以送之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又前而为歌荆轲就车而去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B.马之千里者。C.一羽之不举。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译文:【自主核对】1.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2.D[“顾”,回头看。]3.C[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顺承。]4.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5.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都向上顶着帽子。【全文翻译提能力】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苍凉凄婉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上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都向上顶着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二)不食周粟(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叩马:勒住马。爰(yun):于是,就。于嗟徂(c)兮:要死了啊。于嗟,感叹词。于,同“吁”。徂,同“殂”,死。【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左右欲兵之(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兵器杀死)B.伯夷、叔齐耻之(意动用法,以……为耻)C.义不食周粟(名词作状语,在道义上)D.扶而去之(使动用法,使……离开)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采薇而食之B.左右欲兵之/于嗟徂兮,命之衰矣C.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及饿且死,作歌/不出,火且尽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B.沛公安在?C.安能辨我是雄雌?D.我安适归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译文:【自主核对】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2.C[“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坚持道义。]3.D[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项,代词,代“伯夷、叔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D项,均为副词,将要。]4.C[C项为一般疑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武王平定了商纣之乱,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坚守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全文翻译提能力】武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劝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作仁德吗?”武王身边的侍从准备杀掉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义士啊!”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平定了商纣之乱,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坚守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那西山啊,采那些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我要去死了啊!命运如此地衰薄!”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中。(三)众人国士(赵)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史记刺客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赵)襄子:名毋恤,又作无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谥号襄,史称赵襄子。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智伯为韩、赵、魏三家攻灭后,豫让立志为主报仇。范、中行(hn)氏:指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为春秋时期晋国两大卿家。【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襄子乃数豫让(点数)B.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把……当成一般人一样)C.而反委质臣于智伯(臣服、归附)D.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赦免)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反委质臣于智伯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彼且奚适也?C.徐公何能及君也?D.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译文:【自主核对】1.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2.A[“数”,数落。]3.D[介词,表引进对象,不译;介词,在;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智伯”。]4.C[C项为一般疑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全文翻译提能力】赵襄子应当出门了,(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看待,我因此也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流着泪说道:“唉,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四)石奢纵父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石奢: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楚昭王的相(令尹),为官坚直廉正,无所阿避。【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谀)B.纵其父而还,自系焉(放纵)C.以父立政,不孝也(树立政绩)D.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偏袒)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追而不及遂不受令,自刎而死子其治事矣纵其父而还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与“不私其父”中“私”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贩私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D.公正不私其亲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译文:【自主核对】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2.B[“纵”,放走。]3.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表祈使语气,“还是”;代词,代“他的”。]4.D[D项与例句相同,偏袒。A项,非法的货物;B项,私田;C项,密谋之事。]5.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被判死罪。【全文翻译提能力】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发现犯人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被判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论罪不该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的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昭王的命令,自杀而死。(五)天下之平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廷尉:汉朝时的最高司法官,管理天下刑狱的审理和判处。县人:与京都长安相对而言,犹言“乡下人”。跸(b):清道戒严。【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嘱咐)B.释之治问(审理)C.见乘舆车骑,即走耳(跑)D.廷尉当是也(判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顷之,上行出中渭桥/久之,以为行已过B.而廷尉乃当之罚金/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C.且方其时/民安所措其手足D.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当是也4.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此人亲惊吾马B.焉用亡郑以陪邻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登东山而小鲁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译文:【自主核对】1.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2.A[“属”,交给。]3.A[A项,均为音节助词,无实义。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指示代词,这个;人称代词,他们的。D项,代词,这样;形容词,正确的。]4.D[D项为意动用法,“以……为小”;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受惊”“使……灭亡”“使……定居”。]5.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全文翻译提能力】不久,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为皇帝驾车的马受了惊。于是(皇上)命令侍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把我摔伤了,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并且如果当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主题四年少才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任务。(一)钟氏弟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世说新语言语》)【文化常识勤积累】昼寝:白天睡觉,午睡。【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名声、声誉)B.于是敕见(皇帝下命令召见)C.其父时觉(觉察)D.且托寐以观之(睡着)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共偷服药酒/因事顺心,命篇曰B.且托寐以观之/酒以成礼,不敢不拜C.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D.魏文帝闻之/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卿面何以汗?B.大王来何操?C.沛公安在?D.何可胜道也哉?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译文:【自主核对】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2.C[“觉”,醒来。]3.B[A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代词,代“钟毓、钟会”;结构助词,的。]4.D[D项为一般疑问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午睡,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醒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全文翻译提能力】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他们,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见我。”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内心战战惶惶,所以汗如浆般涌出。”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内心战战栗栗,所以连汗也不敢出了。”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午睡,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醒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酒,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之后他们的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教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行礼。”(二)贾逵读经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拾遗记》)【文化常识勤积累】贾逵:字景伯,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泛指古书。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o)、颛(zhun)顼(x)、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泛指古书。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扉屏:门扇、屏风。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子嗣)B.期年,经文通遍(一年)C.称云振古无伦(伦理)D.赠献者积粟盈仓(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亦以贞明见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嫁瑶无嗣,而归居焉C.或题于扉屏/或襁负子孙D.贾逵非力耕所得/世所谓舌耕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故燕王欲结于君。B.或题于扉屏。C.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D.于闾里每有观者。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译文:【自主核对】1.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2.C[“伦”,匹敌。]3.D[A项,介词,因为;介词,把。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项,或者;代词,有的人。D项,均为所字结构标志。]4.D[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这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全文翻译提能力】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出嫁以后没有孩子,便被休回到娘家来住,她也因为贞节和聪明被人称道。听到邻家读书,她每天一早一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到贾逵十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了。姐姐问贾逵说:“咱们家贫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说:“回忆过去姐姐抱我在篱笆间,听邻居家里读书,现在还一句不漏地全记得。”于是他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用它当纸来写字,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屏风上,这样一边念一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住的街巷里,每当人们看到他刻苦好学,都称赞说自古以来没有人可和他相比。后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的家门附近,贾逵都一一教授他们经书。学生给他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积累起来装满了粮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这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三)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世说新语言语》)【文化常识勤积累】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李元礼:李膺(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等职。司隶校尉:官名。督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治洛阳。中表: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之尊: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了了:聪明伶俐的样子。踧踖(cj):局促不安的样子。【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诣门者,皆俊才(登门拜访)B.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沟通,交流)C.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认为……不同凡响)D.人以其语语之(告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司隶校尉/既自以心为形役B.既通,前坐/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C.人以其语语之/因摄血以供妖饮D.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莫不延颈愿交焉4.与“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中“奇”的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滕公壮其貌B.孟尝君客我C.渔人甚异之D.会盟而谋弱秦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译文:【自主核对】1.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2.B[“通”,通报。]3.D[A项,动词,担任;介词,表被动。B项,副词,已经;连词,“既……又……”搭配。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D项,均为不定指代词,“没有人”。]4.D[D项为使动用法;例句与A、B、C三项均为意动用法。]5.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全文翻译提能力】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只有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守门的小吏才给通报。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四)元方责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文化常识勤积累】陈太丘:陈寔(sh),字仲弓,东汉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古代常以地名称其长官。【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日期)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顺随)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誓不相隔卿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下列选项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____去,____去后____乃至A.客客太丘客B.太丘客客客C.客太丘客客D.客客客太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自主核对】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C[“委”,抛弃,舍弃。]3.B[A项,副词,才;副词,仅仅。B项,均为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D项,副词,就;连词,那么。]4.A5.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全文翻译提能力】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君子!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五)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夙惠》)【文化常识勤积累】洛下:指洛阳,西晋京城。东渡:指西晋灭亡,司马睿东渡,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帝问何以致泣(导致)B.具以东渡意告之(详细地)C.居然可知(竟,竟然)D.元帝异之(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问明帝/宁喜,因列筵告戚党B.乃答曰:“日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吴不亡越,越故亡吴D.元帝异之/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4.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明帝问何以致泣。(状语后置句)B.具以东渡意告之。(状语后置句)C.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状语后置句)D.乃答曰:“日近。”(主语省略句)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译文:【自主核对】1.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2.C[“居然”,显然。]3.A[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B项,副词,却;副词,于是,就。C项,名词,原因;副词,必定。D项,代词,代“明帝的回答”;结构助词,的。]4.A[A项为宾语前置句。]5.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全文翻译提能力】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认为他的回答不同寻常。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说:“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主题五廉洁奉公(一)子罕辞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文化常识勤积累】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请死:请求免于死难。【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宋人或得玉(有人)B.纳此以请死也(上交)C.使玉人为之攻之(攻打)D.富而后使复其所(使……富裕)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B.若以(之)与我,皆丧宝也。C.(献玉者)稽首而告曰。D.(玉人)富而后使复其所。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译文:【自主核对】1.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2.C[“攻”,加工。]3.A[均为兼词,“之于”的合音;均为介词,“把”。]4.D[主语应为“子罕”。]5.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使其富裕后再让他返回他的家。【全文翻译提能力】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着对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使其富裕后再让他返回他的家。(二)景公夜饮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晏子春秋》)【文化常识勤积累】玄端:古礼服。得微:恐怕,莫非。辱:委屈(你来)。簠簋(fu):簠与簋,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前驱款门曰(敲)B.晏子被玄端(同“披”,穿)C.夫布荐席、陈簠簋者(布制的)D.臣不敢与焉(参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夜移于晏子/立于门曰B.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左操瑟……行歌而出C.酒醴之味/移于梁丘据之家D.诸侯得微有兵乎/微此二子者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何为非时而夜辱?B.何以乐吾身?C.复驾言兮焉求?D.如太行、王屋何?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译文:【自主核对】1.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2.C[“布”,布置。]3.C[A项,介词,到;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为“得微”的固定搭配;动词,没有。]4.D[D项为固定句式;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圣贤的君主,都有良师益友,没有苟且取乐的大臣,齐景公比不上圣贤的君主,所以两种大臣都有,仅得以保住他没有亡国。【全文翻译提能力】齐景公喝了酒,晚上跑到晏子家里,先驱随从敲晏子家的门说:“国君到了!”晏子穿着礼服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什么变故吗?国家难道出事了吗?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晏子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到司马穰苴家里。”先驱随从敲司马穰苴家的门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战事吗?大臣难道有叛乱的吗?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司马穰苴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去梁丘据的家里。”先驱随从敲梁丘据的家门说:“国君到了!”梁丘据左手拿着瑟,右手举着竽,唱着歌出来迎接。齐景公说:“高兴啊!今晚我可以喝酒了。没有晏子、司马穰苴,拿什么治理国家?没有梁丘据,拿什么娱乐身心?”君子说:“圣贤的君主,都有良师益友,没有苟且取乐的大臣,齐景公比不上圣贤的君主,所以两种大臣都有,仅得以保住他没有亡国。”(三)史鱼尸谏卫蘧伯玉贤,而灵公不用;弥子瑕不肖,反任之。史鱼骤谏而不从。史鱼病将卒,命其子曰:“吾在卫朝,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为臣不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则死无以成礼。我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其子从之。灵公吊焉,怪而问焉。其子以其父言告公。公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命之殡于客位,进蘧伯玉而用之,退弥子瑕而远之。孔子闻之曰:“古之列谏之者死则已矣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谓直乎?”(《孔子家语困誓第二十二》)【文化常识勤积累】史鱼:春秋时卫国(都于濮阳西南)大夫。也称“史鳅”,字子鱼。牖下:窗下。列谏:坚持不懈地进谏,用各种方法劝谏。【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古之列谏之者死则已矣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谓直乎【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弥子瑕不肖(不才,不贤)B.史鱼骤谏而不从(突然)C.史鱼病将卒(死)D.灵公吊焉(吊唁)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卫蘧伯玉贤,而灵公不用/退弥子瑕而远之B.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于是命之殡于客位C.其子从之/忠感其君者也D.弥子瑕不肖,反任之/古之列谏之者4.与“史鱼病将卒”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鲁肃闻刘表卒B.卒起不意C.不能卒业D.缮甲兵,具卒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吾在卫朝,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为臣不能正君也。译文:【自主核对】1.古之列谏之者,死则已矣,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谓直乎2.B[“骤”,多次。]3.C[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C项,均为代词,译为“他的”。D项,代词,代“弥子瑕”;结构助词,的。]4.A[A项与例句相同,均解释为“死”;B项,通“猝”,突然;C项,结束,完毕;D项,步兵。]5.我在卫国为官,不能使蘧伯玉受到任用,也不能使弥子瑕被罢免,这是我作为臣子不能匡正君主啊!【全文翻译提能力】卫国的蘧伯玉是位贤人,而卫灵公不任用他;弥子瑕不贤,反而受到任用。史鱼多次进谏而卫灵公不听。史鱼得病将死,嘱咐他的儿子说:“我在卫国为官,不能使蘧伯玉受到任用,也不能使弥子瑕被罢免,这是我作为臣子不能匡正君主啊!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匡正君主,那么我死了以后就不应得到安葬。我死以后,你把我的尸首放在窗下,让我完成我的心愿。”他的儿子听从了他的嘱托。卫灵公前来吊唁,感到很奇怪,就询问怎么回事。他的儿子把他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惊讶地变了脸色,说:“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下令将史鱼的尸体停放到正堂,召见蘧伯玉而任用他,斥退弥子瑕而疏远他。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古代特别敢于进谏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为止了,没有像史鱼这样死了以后还要用尸体来劝谏,忠诚感动他的君主的,这样的人能说不是正直的吗?”(四)鲁相拒鱼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文化常识勤积累】高弟:一作“高第”,指才优而学业品第高。受大者:领取俸禄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取小:占小便宜。茹:蔬菜的总称。园葵:菜园中的冬葵菜。家妇:妻子。工女:此指织妇。【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客有遗相鱼者(赠送)B.闻君嗜鱼,遗君鱼(极为喜好)C.疾出其家妇,燔其机(烧)D.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同“仇”,仇恨、仇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高弟为鲁相以嗜鱼,故不受也今受鱼而免食茹而美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仪休)以高弟为鲁相。B.(汝)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C.(吾)闻君嗜鱼,遗君鱼。D.疾出其家妇,(家妇)燔其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译文:【自主核对】1.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2.D[“雠”,售。]3.A[介词,因为;连词,表顺承。]4.D[整句话的主语为“公仪休”。]5.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全文翻译提能力】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得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他不肯接受。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绝不能接受。”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想要让农民和织妇到哪里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呢?”(五)孔明治家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文化常识勤积累】外任:旧指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练牢基础重素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亮自表后主(从前,当初)B.初,亮自表后主(表达、表述)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仰仗、依靠)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余的钱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悉仰于官至于臣在外任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劳师以袭远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4.与“以负陛下”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徐衍负石入海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译文:【自主核对】1.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2.B[“表”,上表,向……表明心志。]3.C[介词,引进对象,不译;“至于”固定搭配,不译;连词,表目的,“来”。]4.D[D项与例句相同,均解释为“辜负”;A项,凭借;B项,背负;C项,抱持。]5.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穿衣吃饭全靠当官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全文翻译提能力】从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自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穿衣吃饭全靠当官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而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