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菁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答案

2023-12-22·11页·1.5 M

语文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 黑色笔迹签

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纯文学破圈、出圈的话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如此,大概因为这一话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内部生产固化

僵化的焦虑和文学外部传播深度广度的渴望。

这种焦虑和渴望,几乎贯穿了文学活动——构思、写作、发表、评价、传播——的全过程。如果再细

想一下,这两个问题——破文学的艺术之圈与破文学的传播之圈——似乎如幽灵一般盘桓在现代中国文学百

年的纵深之处。比如,五四前后的“文学改良”“文学革命”破的是文学的“媚雅”之圈,强调文学的大众化

和启蒙意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破的是文艺脱离群众之圈,强调文学的民族化和群众化;20 世

纪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文学破的是小说技艺形式单一的圈,解放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

强调破圈,目的是推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等。

故而,从本质上说,文学破圈是文学在任何时代都可能面对的话题,换句话说,文学在各个时代的存

续和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遭遇“圈子之困”,文学破圈是对“圈子之困”的某种反思和突围,也是文学之树常青

的“法宝”。

我们今日重提这一话题,盖因时代巨变、媒介革新、文化转型给文学这门古老行当的承续和发展带来

了新的焦虑和渴望。“和物体相依为命的时代过渡到和信息相依为命的时代”(韩炳哲语),信息巨大的增量和

流量让文学的信息(知识、见识和精神)传递本质在这个时代显得贫乏,文学的想象力日渐落后于火热的现

实。从纸质媒介过渡到数字媒介,传统文学在文字和纸张之间建立起的亲密无间的二维关系被多维的数字媒

介弄得有些黯淡无色,纯文学读者锐减。文字系统所创造的文化正逐渐被人工智能系统所创造的文化侵蚀,

由媒介平台的模型和代码系统构造的“真实世界”正在挑战文学所虚构和描摹的真实世界。与流行的社交平

台及短视频相比,今天的纯文学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时代文化的建构呢?新时代的诸多变化,似乎让纯文学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圈子之困”,如何破圈?——这一问题顺势而来,不得不去面对。

文学破圈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话题,因为文学之圈,圈圈相套,要破壁的不是单一的圈,它更似一个

文学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破一圈不足以铸造新文学。

文学破圈、出圈,破的是自我的藩篱,出的是逼仄的传播空间,目的是让一个时代的文学走进更多人

的内心。

为了与网络时代五花八门的新奇信息争夺读者的注意力,美国编剧詹姆斯弗雷提出过一个概念,叫

“劲爆小说”。他在《让劲爆小说飞起来》一书中描绘了“劲爆小说”的基本元素:它有强大的吸引力,故事

富有戏剧性;它触动读者的身心,感人或者令人愉悦;它道出人类社会重要的东西,或明或暗;它的表达简

洁、准确和美。弗雷把“强大的吸引力”置于“劲爆小说”的首位,实际上是在破除旧有小说以及旧有的小

说理念那种繁复、冗长、乏味之圈,但又不失小说追求的精神高度以及美感。或许,那种因为思想性、艺术

性兼具而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劲爆作品”,会成为我们纯文学在网络时代开辟新疆域的有效“武器”,成为文

学破圈的那只利剑。

——摘编自石华鹏《文学破圈的潜台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破文学的艺术之圈与破文学的传播之圈,这两个问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的焦虑与渴望。

B.用“幽灵”来形容现代中国文学始终存在的破圈问题,表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

C.代码与模型构造的“真实世界”,其实是指人为制造出的虚拟世界,它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D.纯文学破圈如同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说明了文学要走进更多人的心,其任务的艰巨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段采用举例论证,证明“文学破圈是文学在每个时代都会面对的问题”这个观点。

B.文章第段中引用韩炳哲的话,强调信息化迅猛发展给纯文学带来新的焦虑和渴望。

C.文章在情感态度上,对纯文学破圈充满了期待,希望文学作品能够走进更多读者的内心。

D.全文从提出问题到分析历史和现实境况再到寻找解决方法,采用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如果能打破文学创作中的固化、僵化思维,就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B.在当下,纯文学要摆脱困境,关键是要主动运用信息数字等媒介来提升作品的知名度。

C.文学之树常青,是每个时代、热爱文学的人的由衷的希望。勇于反思和突破是其力量源泉。

D.虽然文学之圈,圈圈相套,但作家朝着“劲爆作品”的方向努力,一定能找到文学破圈的出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今天这个加速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时间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世间万物都在

以光的速度奔向未来,永不回头。只有海洋是个例外,它似乎仍然在慢悠悠地原地踏步,就像鲨鱼湾里的海

浪,每一次上涌都会顺着原路退回到起点。

海洋的这种“慢”是由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2022 年发表在《科学》(Since)杂志上的一篇文

章指出,海洋似乎是有记忆的,它帮助地球记住了自己几百年前的样子。原来,由于中层海水的缓冲作用,

表层海水的温度变化很难传递到大海的深处,所以深层海水永远比表层慢半拍。举例来说,开始于 500 年前

的小冰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直到现在才刚刚传递到太平洋海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那里的温度和盐度情

况,推测出地球几百年前的样子。

虽然海洋变化缓慢,但这并不等于说海洋没有变化。事实上,海洋的温度、透明度、酸碱度、氧气含

量和海平面高度等参数一直在变,这些变化受到了各种正负反馈的约束,其中负反馈主要作用于大的时间尺

度,这就是为什么海洋在经历了 40 多亿年的沧桑之后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在小的时间尺度范围内,

正反馈可能会暂时占据上风,其结果对于海洋生物来说往往是灾难性的。

就拿温度来说。假设地球因为公转的位置或者自转的倾角发生了变化,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暂时变少

了,那么地球两极地区的冰雪覆盖率就会增加,而白色的冰雪会反射掉更多的太阳光,导致海水温度进一步

降低,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正反馈循环。地球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冰河时期,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正反馈,而最

终导致冰期结束的原因则是反方向的正反馈。即当地球因为某种原因,在某一时间段内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

变多了之后,两极地区的冰雪便开始融化,暴露出更多的深蓝色海水,从而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能量,融化了

更多的冰雪。

那么,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否足以开启下一个气候正反馈机制,从而导致第六次物

种大灭绝呢?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可能性非常之大。

首先,目前的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是过去 80 万年来的最高点,而且大部分新增二氧化碳都是在过去

不到 200 年的时间里排出来的,其增长速度堪比当年的西伯利亚火山爆发,只是排放总量尚未达到当时的水

平而已。

其次,地球大气平均温度在过去的 1.1 万年时间里一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很少超过0.4。但自

1850 年开始,大气平均温度直线上升,在不到 200 年的时间里上升了 1.1,这个上升速度同样是历史罕见

的。

如果没有海洋的调温作用,大气温度还会上升的更快。但是作为地球的恒温器,海洋付出了惨重的代

价。根据计算,人类活动产生的多余热量有 90%都被海洋吸收了,其总量相当于每秒钟在海里爆炸 7 颗广岛

原子弹。所谓全球变暖的真实含义应该是海洋变暖。有数据表明,海洋的升温速度会越来越快,海洋即将失

去对地球历史的记忆。

第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认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

已。目前的物种灭绝主要发生在陆地上,这是因为陆地生物和人类发生了直接的正面冲突,他们要么死于栖

息地的丧失,要么直接被人类猎手杀光了。但如果只考虑自然死亡的话,海洋物种的死亡率可能会更高,因

为他们对水温的变化和海水的酸化更敏感。

如果陆地上的气温在短时间内上升 5.6的话,动植物们肯定会不好受,但还不至于大面积死亡。但在

海洋环境里,这 5.6升温的杀伤力几乎相当于一次发生在海底的森林大火,很多海洋生物都是被直接热死的,

其中就包括珊瑚礁和海草床。

从地球的视角来看,物种灭绝是常有的事,毕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有 99%都灭绝了。从生物圈

的角度来看,物种大灭绝甚至也不见得一定是坏事,因为只有相当旧的物种灭绝之后,才会给新的物种腾出

生存空间。但从人类自身的视角来看,物种大灭绝肯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平衡的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很多物种一起努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袁越《海洋的变迁》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像海浪每一次上涌,都会顺着原路退回到起点”,作者形象地点明了海洋变化慢的特点。

B.“海洋似乎是有记忆的”,海洋能记住地球几百年前的样子,这跟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C.海洋在经历了 40 亿年的沧桑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是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正反馈在起作用。

D.“相当于每秒钟在海里爆炸 7 颗广岛原子弹”,说明海洋在阻止地球变暖中付出了极大代价。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解释海洋变化“慢”的原因,第段列举了 500 年前小冰期至今才对海底温度产生影响的事例。

B.正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

案。

C.文中从温度的角度具体阐释了正负反馈系统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而两极的海洋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D.关于物种灭绝,海洋物种的死亡率会更高,因为他们对水温的变化和海水的酸化比陆地生物更敏感。

6.结合文本,从地球和人类的角度,谈一谈保护海洋的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蹭暖

春婆婆蹭了一个多月的暖,快冬至时,有点承受不住了。她家玻璃窗上的霜花,原来只在最下一格徘徊,

现在攀升到了第二格,霜雪满窗,都看不清外面的天空啦。不过此时的天空也没什么可看的,灰白寡淡,就

像一张发霉的面饼。

春婆婆上午在家呆不住,又不好那么早去黄鸡白酒,她就到别处蹭暖去。最开始,春婆婆习惯到附近的

高档商场去蹭暖。春婆婆不购物,她进了商场,至多看看一楼卖饰品的柜台。明亮的玻璃柜台下陈列的那些

金银玉器,玛瑙琉璃,做得是那么精致,流金溢彩,美轮美奂。春婆婆一件也买不起,只能饱饱眼福,不过

她也不遗憾。因为在她眼里,那些东西终将成为遗物。看着人们在柜台前兴致勃勃地选着价格高昂的饰品,

看着她们对动辄上千上万的衣服满怀兴趣和热望,春婆婆就怀念黄鸡白酒,她觉得进这样的商场大把花钱的

女人是傻子,而进黄鸡白酒花小钱滋润自己的女人才是聪明人。可在玉门街,她见过的女人,很少有进酒馆

的。所以来黄鸡白酒的男人们,见着她都爱说:“您老最懂得享受呀!”

大商场很少有休息区,但卖鞋的区域有试鞋的软椅,春婆婆便坐在那里。商场实在太热了,一楼卖鞋的

又基本挨着卖化妆品的,各色化妆品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对人有催眠的作用,春婆婆闻着闻着,就打盹了。

那些好心的营业员见她年龄很大,穿着体面,只坐着不买鞋,以为她是逛商场累着了,由着她坐;但也有各

色的,嫌她坐着影响生意,轰一条狗似的,赶她走。这个时候,春婆婆就会立刻起身,脸热心跳地走掉,好

像偷了人家的东西似的。一周下来,她不再去高档商场,那里的奢靡气息她厌弃了,于是转战到海城桥畔的

奥维斯商场。

春婆婆进了奥维斯,直奔女鞋区。看着货架上陈列着的那些款式新颖的鞋子,花骨朵似的好看,但大都

不实用。有的鞋跟尖如锥子,有的鞋脸窄窄巴巴,有的鞋帮弧度过大。这些看似漂亮的鞋子,其实是跟女人

的脚作对的,它们与旧时代的裹脚布又有什么区别呢?看到这样的鞋子,春婆婆会怀念马奔埋在中央大街

面包石下的鞋样子,那种鞋样子做出的鞋,穿起来是多么舒适啊。春婆婆慨叹着,刚在试鞋的软椅上坐下,

服务员就殷勤地过来打招呼,问她想买什么样式的鞋?春婆婆摆了摆手,营业员莞尔一笑,客客气气地说:

“不买鞋,这里是不能坐的。您要想休息,坐扶梯上楼,拐角处有椅子。”营业员温和地劝她离开,春婆婆也

就不好意思再坐,起身走到扶梯处,上楼,果然看到了镂空的金属椅子。

春婆婆随身带着一个蓝布兜,里面装着一块手绢,一瓶水,一小包芥末青豆,半卷手纸,还有一册连环

画。别看她不识字,但连环画的情节,大都看得懂。她喜欢那些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今天带来

的便是《武松打虎》。春婆婆坐下后,打开蓝布兜,取出水瓶,先润了润嗓子,然后拿出连环画,惬意地翻起

来。正看到趣味处,打扫卫生的来了,唤她抬起脚来。春婆婆毕竟岁数大了,再加上一路走来有点乏了,腿

抬得不够高,穿蓝袍子的女人,无法将墩布顺到春婆婆脚下,呵斥她:“老太太,别把这儿当敬老院,哪儿

来回哪儿去吧!”她的话音刚落,对面卖裤子的胖女孩帮腔说:“这岁数了还在外乱跑,估摸是个要饭的!

找保安撵她走!”看来这里的人并不欢迎她。这座城市可蹭暖的地方海着去啦,何苦在这儿受羞辱呢!

走出奥维斯商场,春婆婆站在寒风凛冽的街头,苍凉四顾,心下茫然。自己该去哪儿呢?医院?候诊大

厅椅子多,也够暖和,可是去那儿的都是看病的,侵占病人的座位于心不忍,再说医院喷洒来苏水,那股烂

韭菜似的味儿,她受不了。去火车站?虽然不会有人撵她,可候车大厅人来人往的,声音嘈杂,空气也不好。

春婆婆突然想起近在咫尺的海城桥下有个鲜花批发市场,隆冬时节,即便不为蹭暖,看看鲜花,也是享受,

于是朝那儿走去。

推开鲜花批发市场的门,就等于从冬天撞入春天了!市场里花香扑鼻,姹紫嫣红。春婆婆每走过一家摊

位儿,卖花的都亲切地问她:“您买什么花?做什么用?”春婆婆带着歉意说:“俺就是看看。”她们脸上的

笑容,立刻就凋零了。装鲜花的塑料桶错落有致地摆在地上,颜色多样的康乃馨、玫瑰、菊花、百合是花市

的主角,而白色的满天星和紫罗兰则是配角。春婆婆看了一圈,开始怀念自己早年在江畔卖的那些野花了。

那样的花儿被夜露滋润过,被月光照耀过,被蜜蜂和蝴蝶亲吻过,被微风吹拂过,所以那花儿内里内外地灿

烂!而市场的花朵,愣头愣脑不说,一些花儿的叶片上,还残留着农药的淡白痕迹。春婆婆转第二圈时,对

花已了无兴趣了。她甚至觉得,这满场的鲜花,还不如自己捏的蜡花招人怜惜呢。也就是这个瞬间,春婆婆

做出了开家里暖气栓的决定,她不想四处蹭暖了,她要让暖气吹散玻璃窗上的霜花,让窗格里的梅园,在她

眼里明亮起来。

——节选自迟子建小说《黄鸡白酒》,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马奔:春婆婆丈夫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写天气寒冷,为下文春婆婆出门蹭暖作铺垫;两次写窗户上的霜花,首尾呼应。

B.文章按照春婆婆的行踪行文,随着她的行动展开情节,没有激烈的情节冲突,生活化气息浓厚。

C.面对别人的不留情面,春婆婆总能迅速调整好自己,从来不会因此产生不快,生活得自得其乐。

D.在塑造人物时,作者并没有过分地展示人性深处的缺陷,而是写出了小市民的小算计和小满足。

8.小说详写春婆婆四处蹭暖被驱赶的情节,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 分)

9.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

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晏

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

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

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

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

“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

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匹士之志,三晋之事,

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

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

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昌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故贤主使不肖以

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分》

注:崔杼(?—公元前 546 年),姜姓,崔氏,名杼,谥武,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在

齐执政二十多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国政局动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生不足 A 以 B 使之 C 则利 D 曷足 E 以使之矣 F 死不足 G 以禁之 H 则害 I 曷足 J 以禁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分,指职分,与《屈原列传》中“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欺于郑袖”的“分”意思相同。

B.与,指亲附,与《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相同。

C.饮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D.绳,指法度规矩,与《劝学》中“木直中绳,鞣以为轮”的“绳”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杼为了让晏子依附自己,软硬皆施,但都未能动摇晏子的立场,可见晏子的义节和胆识。

B.和悦近人的君子不用歪门邪道求得福气,《诗经》的微言大义让崔杼意识到了自己行为失当。

C.车夫想载着晏子尽快离开险境,晏子却让车夫安稳赶车,他认为死生由命,一切顺其自然。

D.邹公子关于生死、利害的分析,清楚地阐明了有节操有志向的人对“义”的认识和坚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

(2)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本题共 2 小题,9 分)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白居易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

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

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春酒冷尝三数盏,晓琴闲弄十馀声。

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注】驾部:兵部下属之驾部司,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原题注:时早夏朝归,闭斋独

处,偶题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天气清和,绿荫满地,沙堤平展的清幽静谧的画面。

B.四、五联诗人下朝归家后闭斋独处,听风赏月,饮酒弄琴,可见其情趣高雅。

C.尾联写诗人与南宫老驾兄处境有别,可推测吴郎中此时处于繁忙公务之中。

D.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写景手法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15.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闲适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苏轼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抒发

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2)锦瑟这种乐器本就有五十弦,但《锦瑟》中诗人李贺却说“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流露出诗人心

底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嗔怨。

( 3)古人在诗词中对头发有很多富有诗意的称谓,比如“青丝”“衰鬓”等,请写出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贺兰山下的戈壁滩,布满着荆棘,也铺满着乱石。棘刺尖利,砾石坚硬,站在上面,硌得脚疼。

坚硬的石头是贺兰山,粗枥的树木是贺兰山,幼嫩的草芽也是贺兰山。龟裂的石缝是山上每一种植物通

往土地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裂痕,你叫细碎的草籽如何抓住那些庞大而坚硬的石头?石缝向天,承接着时

光,也迎接了雨水和阳光。当种子落进石缝后,它们就会在时光中演绎出眼前的美景。石缝是贺兰山留给生

命的通道。一座山的格局,不是体态的巍峨和高大,而是让所有想留下来的生命能够繁衍生息。

石苔花印刻在石面上,五彩斑斓。那石头开花的光景,仿佛是从我的梦境中来。石苔花是大自然刻在石

头上的岩画,而贺兰山岩画则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种在石头上的石苔花,每一幅画面,都是他们生活、思想、

文明的真实记录,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生活盛景,都留在了石头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时光深处的人们,笃

定贺兰山就是一块宝地,便定居于此。他们的后裔在山的庇佑和黄河水的浸润下,从山川草木中汲取力量,

获得繁盛。

17.下列句子中的“光景”与文中的“光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年光景,他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B.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C.十一点钟光景,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

D.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表假设,引导读者从另一方面思考“石缝”对植物的作用。

B.就,表示顺承关系,说明种子扎根在石缝后必然会生长呈美景给世人。

C.而是,与“不是”连用,表递进关系,说明山的格局不在外形,而在实质。

D.仿佛,不同于比喻中的比喻词,这里是“似乎”的意思,带有想象意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贺兰山有坚硬的石头、粗粽的树木,还有幼嫩的草芽。”语义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阿斯巴甜是一种常见的人工甜味剂,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和饮料中,然而,近年来,关于阿斯巴甜是否对

人体健康有害的争议却源源不断。

即使偶尔食用甜味剂无妨,也绝非健康良方。今年 5 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非糖甜味剂使

用指南》称,无糖甜味剂无益于控制体重或降低慢性病;如果持续摄入,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甚至死亡风险。

“甜味剂有问题, A 。”营养学家范志红说。近年来,“控糖”成为流行的健康话题。《中国居民膳

食指南 2022》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事实上, B ,目的都是戒掉对甜味的心理依赖。如果一边鼓吹“控糖”,一边又大肆购买无糖食品,

迷恋香精和甜味剂,无异于掩耳盗铃, C ,反而给身体制造了混乱。实在是得不偿失。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2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实社会中,太多人愿意选择“宽门”了,因为那是一道容易的路,但往往容易的路行走的人也就很多,

最后挤满了竞争者,越走越难。作家余华说:“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

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罗伯特弗罗斯特对写作与人生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一片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造就了一切的不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评分细则

1.B【解析】“表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错。文本第二段,破圈问题几乎贯穿了文学活动,盘桓在现

代中国文学百年的纵深之处。用“幽灵”是来形容破圈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并不是指人们躲避的态

度。

2.A【解析】A 项,证明“文学破圈是文学在每个时代都会面对的问题”错。文中列举的只是五四以后各个

时期文学史的情况,只能证明“文学破圈”是贯穿了现代中国文学百年。

3.C【解析】A 项,“如果就”说法太绝对;B 项“关键是”于文无据。D 项于文无据。文中第段认为

劲爆作品是破圈的有效武器,只是一种推断,文中说的是“或许”。

4.C【解析】C 项,曲解文意。文中说正反馈“可能”会占上风,并且是在小的时间尺度范围内。

5.C【解析】A 项,列举事例是为了说明海洋变化慢,而不是变化慢的原因。B 项,于文无据。生物学家只

是肯定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发生,但没有明确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的。D 项,说法绝对。文

中是“可能”而且是“只考虑自然死亡的话”这个前提下,海洋物种的死亡率更高。

6.海洋记忆了地球的历史;(1 分)海洋是地球巨大的恒温器;(1 分)是构成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有机部

分。(1 分)海洋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保证,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7.C“从来不会因此产生不快”错误,从原文“这个时候,春婆婆就会立刻起身,脸热心跳地走掉,好像偷

了人家的东西似的”“看来这里的人并不欢迎她。这座城市可蹭暖的地方海着去啦,何苦在这儿受羞辱呢!”

可看出,春婆婆产生了不快,但她能很快调整过来。

8.推动情节发展。春婆婆从大商场到奥维斯,又到花市,皆是被人驱赶所致。突出了人物形象。春婆婆

虽屡次被驱赶,但拥有良好平和的心态。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现实。驱赶春婆婆的人因为她没有消费而

产生态度上的转变,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以物质为先,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生活气息浓厚,容易引

起读者思考和共鸣。(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共 6 分)

9.多用口语,生活气息浓厚。如“您老最懂得享受呀”“别把这儿当敬老院,哪儿来回哪儿去吧!”“俺就

是看看”,极具生活气息,表述自然。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灰白寡淡,就像一张发霉的面饼”运用

比喻的手法写天空;“轰一条狗似的,赶她走”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春婆婆被驱赶的窘状;“她们脸上的笑

容,立刻就凋零了”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出卖花女人们态度的转变。整散结合、多用短句。比如

“那些金银玉器,玛瑙琉璃,做得是那么精致,流金溢彩,美轮美奂”运用短句,写出饰品的精致;“有的

鞋跟尖如锥子,有的鞋脸窄窄巴巴,有的鞋帮弧度过大”“那样的花儿被夜露滋润过,被月光照耀过,被蜜蜂

和蝴蝶亲吻过,被微风吹拂过”运用排比,句式整齐。整散结合的句式,使文章行文错落有致。(每点 2 分,

共 6 分。答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0.CFH【解析】首先疏通文意,再结合断句的标志词和句式对仗的特点就可以断开。

首先从“矣”处,可断成两个部分,生与死构成对举。再看开头找到主语“生”,谓语动词“使”,就可知应

从 C 处断开;按照这个句式结构,H 处也可断开,故正确断句点为 C、F、H 三处。

11.D【解析】A 项,“绳”在文中指法度规矩,在《劝学》中是“墨线”,两处意思不相同。

12.B【解析】是被晏子的坚守道义,宁死不屈的气节触动了。所以就放过了晏子。

13.(1)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

【解析】“所以”,的原因;“然”,这样;“举措”,做事;“与”,领会。每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5

(2)贤明的君主使用自己的臣属一定按照道义,慎重地施行赏罚,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贤德的人就都能

为自己所用了。

【解析】“使”,使用;“审”,慎重;“然后”,这样以后;“肖”,贤能。每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与崔杼盟

誓时,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

得高兴,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

之迷惑了。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

含了口血,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

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

改变你所说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

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难道能够以邪曲来求福吗?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

“这是一个贤德的人,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晏子按着车夫的

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

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

按照义的原则决断,安然地对待它。白圭向邹公子夏后启问道:“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三家

分晋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为我住在晋国,所以屡次听到晋国的事情,不曾听到过正直之士的

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希望能听您说一说。”夏后启说:“认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谁都不能

禁止他。认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谁都不能够驱使他。”白圭说:“利益也不能驱使他吗?

威严也不能禁止他吗?”夏后启说:“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

连死亡都不足够用来禁止他,那么祸害又怎么足够用来禁止他呢?”因此,圣明的君主用赏罚役使不贤德之

人,用道义运用贤德之人。贤明的君主使用自己的臣属一定按照道义,慎重地施行赏罚,这样之后,贤德之

人和不贤德的人就都能为自己所用了。

14.D【解析】“议论”错误,本诗并无议论。

15.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风生竹夜,月照苍松,初夏月夜景色幽静,衬托诗人闲适的心

情。借动作描写来抒发闲适之情。诗人早夏朝归,独骑善马,稳蹬马衔,穿着单衣,体态轻盈,表现了下

朝后闲适愉悦的心情。借事抒情。诗人下朝后闭门谢客,喝酒弹琴,享受悠闲自得的状态,借居家休闲之

事表现闲适之情。对比诗人与南宫老驾兄此时的生活状况,突出了诗人居家的闲适自得。诗人幽居,而吴

郎中忙于政事不可脱身,通过对比,更能体现诗人闲适之情。(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满分,共 6 分)

16.答案:(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空 1 分,错一个字则该空不得分。)

17.答案:B

【解析】B.情景,景象,和原文一样。A.时光;C.左右;D.境况。

18.答案:C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