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覆:审察。隐:隐藏。旌:表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 安家 这,这样 像山一样 推辞 2.B 3.(1)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2)(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 4.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后来在长安安家。家:安家。(2)句意:才到了这个地步。是:这,这样。(3)句意:当时贼人的珍宝堆积地像山一样。山:像山一样。(4)句意: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尚书。辞:推辞。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意为:怎能因为牲畜一天而杀戮一千五百人呢?以:连词,因为。A.连词,来;B.连词,因为;C.介词,用;D.动词,认为;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至:最、极;复:又、再。(2)清:清廉;以:用;奉:侍奉;虚:虚假。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可知,屈突通为千五百人求情,愿以自己受戮来解救众人,体现出他人耿直和仁爱善良;结合“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可知,在平薛仁杲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贼珍,只有屈突通无所求取,皇帝也称赞他“清以奉国”,表明他洁身自好、为官清正;结合“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可知,皇帝召他担任刑部尚书。屈突通因为不熟悉文墨,坚决推辞,最终改任工部尚书。由此可见其知进退,有自知之明。【参考译文】:屈突通,他的先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在长安安家。在隋朝担任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令他审查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藏的马二万匹,皇帝大怒,逮捕了慕容悉达等一千五百人,将要把他们全部处死。屈突通说:“人的生命最为重要,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陛下用最仁慈的品德养育天下,怎能因为牲畜一天而杀戮一千五百人呢?”皇帝呵斥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愿意自己去受刑,来解救众人的死。”皇帝醒悟,说:“我不明白,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应当赦免慕容悉达等人,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都按照减刑论处。(屈突通)跟随(朝廷)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堆积如山,诸位将领争相获取,只有屈突通无所求取。皇帝听说后,说:“清正用来奉献国家,他的名声确实不假。”……几年后,召他担任刑部尚书。他自己因为不熟悉文墨,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尚书。【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皭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如家人。期月,邑人悉向化,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官廨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尝出郭省敛,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居三年,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选自《清稗类钞》)【注释】李皭(jio):清朝顺治年间福建将乐县县令。牧竖:牧童。肫(zhn)然:诚恳真挚的样子。向化:受到感化而归顺。官廨(xi):官署。省敛:考察收取租税。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至村落间问民疾苦至: (2)命偿其直偿: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7.请结合原文分析,李皭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5.到 抵偿,赔偿 6.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我)一定惩治他。 7.李皭为官期间到民间考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引导百姓向善,乡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说明他是一个关爱百姓、治理有方的官员;他告诫家人不可贪赃,并惩治违反规定的从仆,说明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的人;职位比他高的官员向他索要财物,他没有任何回应,说明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到村落里询问百姓的疾苦。 至:到。(2)句意:命令他赔偿橘子的价值。偿:抵偿,赔偿。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此……也,判断句,表示“这是……”的意思;官物,官署的财物;擅,擅自;折,折断,这里指折花;治,惩治。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李皭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如家人”可知,李皭在担任福建将乐县令期间,春秋行乡饮酒礼时深入村落,主动询问百姓的疾苦,而且通过善道引导,使得乡人受到感化而归顺,当地治安良好,这足以证明他关爱百姓,治理有方;由“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尝出郭省敛,从仆摘道旁一橘”“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可知,当家人擅自折桂、从仆摘橘时,他都严肃处理,毫不留情,这体现出他清正廉洁,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由“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可知,面对上级索贿,他毫无回应,最后选择辞官,这种坚决不迎合不正之风的行为,彰显了他刚正不阿的品质。【参考译文】:李皭担任福建将乐县的县令,在春秋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到村落里询问百姓的疾苦,牧童和妇女都围拢过来,他用善道引导他们,诚恳真挚的样子就像对待自家人。满一个月,县里的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境内没有盗贼,诉讼公堂很少有鞭打的惩罚声。李皭刚到任时,和家人约定说:“在任为官,俸金以外的都是赃物,不能因为丝毫财物连累我。”官署里有两棵桂树,正逢花开,李皭指着它们说:“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一定惩治他。”从此家人不敢簪戴桂花。他曾经出城考察收取租税,随从的仆人摘了路边的一个橘子,他回头看到,责备说:“怎么能破坏法规从你开始!”立刻下马用棍子打他,命令他赔偿橘子的价值。过了三年,上级官员有索要财物馈赠的,他没有回应,于是辞官回家了。 【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手敕召会理,其僚佐成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于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不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开遇害。【注释】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王伟:侯景的谋士。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制贼虏制:挟持B.以城输绍先输:献给C.期以会理为内应期:等待D.景矫诏免会理官矫:假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A.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B.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C.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D.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候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B.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C.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D.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11.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答案】8.C 9.A 10.D 11.即便在叛贼侯景手下任职,萧会理还是常常想着挽救国家,和西乡侯等人暗中安插亲信,邀约结交勇士。【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C.句意为:希望让萧会理作为内应。期:希望。故选C。9.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这时百姓厌恶贼人,(都)思考着听从命令,从丹阳至京口的百姓,没有不同意这样做的。“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写出百姓对贼寇的痛恨的态度,是两个主谓结构,期间需要断开,“自丹阳至于京口”写出响应的人数之多,“靡不同之”写出百姓赞同这件事情的一致态度。所以,断句为: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故选A。10.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D.“为内应”表述有误。依据段“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句意可知,萧会理趁侯景在外,让自己的旧部三千余人为外援,自己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想共同攻占京城,结果起义失败被杀。故选D。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寇:指叛贼侯景;手:手里,这里指手下任职;每:时常;思:想着;匡复:挽救国家;潜:暗中;布:安插;要:邀请;结:结交。【参考译文】:萧会理,字长才。小时候聪明有智慧,喜好文史书籍。太清二年,侯景围攻京城。台城失陷,侯景派遣前任临江太守董绍用高祖的名义,手持皇帝的命诏书命令萧会理前来。他的僚佐成劝他拒绝召唤。会理说:“诸君的心事,和我不同。天子的性命尊贵,受到贼人的挟持,现在有手谕召我入朝,作为臣子的,怎么能违背呢。而且(我们)远处江北,功业难有成就,不如亲自赶赴京都,在天子左右(为他)谋划。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于是带着所有的军备出发,把南兖州城献给绍先。来到京都,侯景任命他做侍中、司空,同时担任中书令。他即便在叛贼侯景手下任职,萧会理还是常常想着挽救国家,和西乡侯等人暗中安插亲信,邀约结交勇士。当时范阳人祖皓斩杀了绍先,占据广陵城起义,希望让萧会理作为内应。祖皓起义失败,供辞中牵连涉及了萧会理,侯景假托诏令免去萧会理的官职,仍然(让他)凭借平民百姓的身份担任尚书令。这年冬天,侯景前往晋熙,京师兵力虚弱,萧会理又与柳敬礼图谋起兵(的事情)。敬礼说:“举行(这样的)大事一定要有做为资本的东西,现在手里没有多少士兵,怎么可以行动?”会理说:“湖熟有我旧兵三千余人,昨日有人来告诉(我),到时可以响应聚集,听到我起兵日子定下来,就能来到京都。估计贼寇的守兵不过千人罢了,如果大兵在外进攻,我们在内配合,直接捉拿王伟,事情一定能成功。即使侯景回来,也不能有所作为了。”敬礼说:“好。”因此赞成起兵。这时百姓厌恶贼人,(都)思考着听从命令,从丹阳至于京口的百姓,没有不同意这样做的。后来起义的事情没有成功,和弟弟祁阳侯萧通理一起被杀害。【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守敬(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授提举诸路河渠。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篇类,整齐分抄。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选自《元史郭守敬》,有删减)【注释】郭守敬:元朝杰出科学家。提举:管辖。淤浅:堵塞。闸堰:闸门堤坝。比次;按顺序排列。分抄(mio):分类细致。敝:同“蔽”,遮蔽的意思。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荐”有“进献”“祭祀”“推举”等义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中的“荐”应为“进献”之意。B.“新历告成”中的“成”与成语“百炼成钢”中的“成”意思相同。C.“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中的“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D.“于是复置都水监”中的“置”和“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欧阳修)中的“置”意思相同。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B.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C.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D.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15.班上开展“古代科学家大推荐”的活动,郭守敬在被推荐之列。请你依据上文,概括郭守敬的主要贡献。【答案】12.C 13.A 14.(郭守敬)他的志趣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 15.(1)他修复古渠,表现他是一个精通水利的科学家。(2)他和王恂制定新历法,表现他是一个精通天文历法的科学家。【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文谦荐守敬习水利”的意思是: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荐”应为“推举”之意,并非是“进献”之意。B.“新历告成”的意思是: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成”意思是“完成”;“百炼成钢”的意思是: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成”意思是“变成”;两个“成”意思不相同。D.“于是复置都水监”的意思是: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置”意思是“设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的意思是: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置在地上。“置”意思是“放置”;两个“置”意思不相同。故选C。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可知,“帝览奏”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喜曰”是皇帝说话的表情,“当速行之”这是皇帝说的话;故断为: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异:不同;操:志趣;嬉戏:耍玩游戏。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段“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第段“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可知: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郭守敬面对古渠的废坏情况,他采取措施重建闸堰,使得这些古渠恢复了原来的灌溉功能。他向皇帝陈述了水利建设的多件事,并有成果。由此可见郭守敬是个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结合第段“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篇类,整齐分抄”,可知: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编纂新的历法,郭守敬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按顺序排列整理好,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精通天文历法的人才。【参考译文】:(郭守敬)他的志趣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中统三年时,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他思维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命他进见时,派他担任管辖各个地方河渠的官职。在这之前,过去在中兴地区存在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渠道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建立了闸门和水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恢复到了原来的状况。当初,秉忠认为《大明历》自辽、金以来已经沿用了二百余年,建议进行修正,但未能完成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左平定后,元世祖想采用他的建议,于是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至元十九年,王恂去世。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来来往往的船很多)船头接连船尾,把水面都遮蔽了。他非常高兴,把它起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注]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B.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C.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D.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17.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B.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谢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C.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究百家之说”中“究”应选择“探究”。D.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穷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B.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C.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D.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2)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答案】16.B 17.A 18.C 19.(1)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2)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解析】16.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采学识而受到人们的赞许。“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都是独立的主谓句,故断为: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故选B。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及即之:等到接近了他。及:等到。故选A。18.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C.“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意思是: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可知,“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错误,故选C。1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1)句中的“悉(全部)、为(写)、焚(烧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俱(都)、知名(出名)、号(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参考译文】: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苏君的品行和道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在家乡广为传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经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献给了朝廷。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采学识而受到人们的赞许。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不过,见到了他,却温和得好像不会说话。等到接近了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他的父亲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书职方员外郎之职,苏序有三个儿子,长子苏澹,次子苏涣,两人都靠文章考中了进土,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问,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还是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潜心地研究了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胃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注】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荆榛,灌木树丛。涂,道路。隆兴,南宋孝宗的年号。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朴斫而丹雘,修缮装饰。圮,毁坏、坍塌。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为堂于蜀冈之上( )(2)延四方之名俊( )(3)心窃向往焉( )(4)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2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徜 徉 乎 其 中 不 醉 无 归 载 月 而 返22.翻译句子。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23.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答案】20.建造 邀请 私下 不久,随即 21.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22.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大树耸入云端,清风慢慢地吹来,即使是最炎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 23.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为:建造;(2)句意:邀请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延:邀请;(3)句意: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窃:私下;(4)句意: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旋:不久,随即。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去,带着月光返回。“徜徉乎其中”句意完整,写欧阳修与宾客们尽情沉醉游玩之中的惬意;“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为人们游玩结束返回时描述;故断句为: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之:的;参天:高悬或高耸于天空;徐:慢慢地;虽:即使;亦:也;暑:酷热。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可知,描写欧阳修在镇守该地时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并解释平山堂命名的由来,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可知,作者描写山堂优美的风光以及欧阳修与知名才俊们在此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结合“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胃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可知,作者描写去扬州任职后寻访平山堂,看到平山堂被破坏,满目衰败凄凉。进而联想到国家动乱对先贤遗迹的影响和破坏,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参考译文】:天地间没有长久而不毁坏的东西,那些还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关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这样的话,历经变故、经过岁月,即使是金石的质地,也还是不能跟天地一样长久不毁坏。庆历年间,庐陵的欧阳先生(欧阳修)实际上镇守这个地方,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着高处眺望远方,江南的众多山峦,在栏杆前拱手作揖,好像与堂是平齐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树木高耸入云,清风缓缓吹来,即使是盛夏也感觉不到它的暑热。政事处理完后的闲暇时间,邀请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去,带着月光返回,也是风流潇洒的事迹啊,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到扬州任职,探访平山堂的旧迹,却是荆棘堵塞道路,荒草覆盖路途,残垣断梁,大多已经破败腐烂无法支撑。距离隆兴癸未年周淙重新修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残破到了这种地步。唉!自从国家多有变故,兵马践踏,先贤遗留的地方,一半成为砍柴放牧的区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经过而询问的,又有谁去保护和爱惜它,去砍伐整理和涂饰它呢?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不绝。蹑其后听之,则延笃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靳侮:戏弄。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特爱重之重: (2)必曳履慢声曳: (3)蹑其后听之蹑: 2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2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24. 器重 拖、拉 跟随 25.(1)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2)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 26.生性质朴诚实;博学;勤勉乐教; 乐观大度;安贫乐道。【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特别爱惜重视他。重:器重。(2)句意:一定拖着鞋,拉着长声。曳:拖,拉。(3)句意:(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蹑:跟随。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或:有的人;窃效:私下模仿;靳侮:戏弄。(2)先君: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数:多次;称赏:称颂欣赏;未有其比:没有比得上他的。26.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从首段“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可知,乐君出生在巴水峡谷之间,和中原读书人接触不多,生活情状十分质朴不被约束,但(乐君)非常博学。可知他是个生性质朴,非常博学的人;从尾段“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不绝”可知,在近五十年中,他每天早起都在外面教授学生诵《经》,亲口吟诵数百遍,从不厌倦,是个勤勉乐教的人;从尾段“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可知,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听见他是在背诵延笃的书。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由此可见,乐君还是个乐观大度的人;从首段“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可知,他的家里非常贫穷,乐君在城西向学生传授知识,那里有三间草庐,用其中的两间储存日常所用,另一间留给妻子孩子居住。可见他是个安贫乐道的人。【参考译文】:乐君,是达州人,出生在巴水峡谷之间,不太和中州的人打交道,生活情状十分质朴不被约束,但(乐君)非常博学。官至少师的先父特别爱惜重视乐君,所以派遣我去听学(于乐君)。到现在我还大致能背出《六经》,都是乐君亲口传授的。乐君的家里非常贫穷,也不经常打理。(家中)有一个妻和两个儿女。集聚学生的地方在城西,有三间草房,用其中的两间储存日常所用,妻子儿女居住在其中一间。在近五十年中,他每天早起,都在外面教授学生诵《经》,亲口吟诵数百遍,从不厌倦。过一会儿,他一定拖着鞋,拉着长声,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听见他是在背诵延笃的书。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他喜欢写诗,有几百篇。先父在世时,担任司理,还记得他赠送的一副对联:“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还有《寄故人》诗中有“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的句子。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2023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别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相:相州。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别:另外。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窜:改动。27.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A.玩弄,戏弄B.观赏,欣赏C.琢磨,研究28.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29.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烂:灿烂,有光芒。凌:乘,凌驾。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答案】27.C 韩魏公仔细研究了欧阳修的两篇文章,终于看出第二篇文章中“仕宦”“富贵”后各多了个“而”字。由此可知“玩”的意思是“琢磨,研究”。 28.做文章需要一丝不苟,用心钻研,并进行认真修改,以求精益求精。因为欧阳修对第一次写给韩魏公的文章不满意,进行了修改后又送给韩魏公,因为改后的文意更流畅。他晚年对平生所作进行修改,为了不为后生笑。 29.他认为文章是可以与流传后世的,是可以不朽的,所以更要精益求精,以求更好,才能流传下来不被后人笑话。【分析】27.本题考查字义。结合文意可知,欧阳修为韩魏公的“昼锦堂写了一篇文章,韩魏公很喜爱,后来欧阳修认为文章中有不当之处,就又写了一篇文章给韩魏公,韩魏公再三琢磨,仔细研究,才发现第二篇文章的改动之处。故“韩再三玩之”中的“玩”有“琢磨,研究”之意。故选C。28.本题考查提取论点。根据材料一中欧阳修为韩魏公所写文章,为了一个“而”进行了修改,因为“文义尤畅”,证明文章需要推敲修改,以求更好。材料二中,欧阳修“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怕流传于后世,被后人笑。说明了欧阳修对作文章要求之高,对不好之处进行修改,以求尽善尽美。所以,根据两则材料可得出,做一篇好文章需要认真作,更需要用心改,才能尽善尽美。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可知好的文章可以比日月灿烂,比山岳峥嵘,人可以消亡,文章可以永流传。根据链接材料“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说明立德立功立言的永久性。所以,欧阳修为了自己的文章能够流传于后世时不被后人笑,更是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为了给后人留下质量更高的文章,他“别以本至”“用思甚苦”,体现了他严谨的作文风格,以及对后世负责的认真态度。【参考译文】:材料一:韩魏公做宰相的时候,曾经修了一座“昼锦堂”,欧阳修曾经作文记叙它道:“做官直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衣锦还乡。”韩魏公得到这文章后很是喜爱、欣赏。后来又过了几天,欧阳修又派人另送一文章给韩魏公,说:“前面那篇文章有不好的地方,换这篇看。”韩魏公再三玩味这篇文章,与上次的并无多大差别,只在“仕宦”“富贵”两词下各添了一个“而”,这就是文章的意思更流畅。前辈们写文章不轻率到了这种地步。材料二:欧阳修晚年经常修改自己平生的作品,苦苦构思。他的夫人就劝他休息说:“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吃呢,难道你还怕老师批评么?”欧阳修就笑着说:“不怕老师批评,是怕后生笑话啊!”【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有删改)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屏弃而不用屏:同“摒”,排除B.贫者语于富者曰语:告诉C.西蜀之去南海去: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鄙:浅陋31.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2.作者以蜀鄙二僧的故事阐明了什么观点?对我们“为学”有怎样的启发?【答案】30.D 31.(1)等到学成,也就不知道自己的糊涂与平庸了。(2)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2.第一问: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第二问示例:我们的学习不能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应树立明确目标,并付出不懈努力。【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D.句意: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鄙:边境;故选D。3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迄:到、等到;亦:也;昏与庸:糊涂和平庸。(2)恃:依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败:毁。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第一问,结合“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等内容可知,四川距离南海路途遥远,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本文阐述了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的道理。第二问,示例:我们在学习中要树立目标,并为之坚定不懈去前行。不要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成功。【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注释】视事:办公。33.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又 立 社 学 数 百 葺 孔 子 庙 堂 教 化 兴 起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35.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答案】33.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 34.示例:百姓正忙着耕种,没有空闲,怎么能再被这种劳役困住呢? 35.示例:(1)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2)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3)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4)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解析】33.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又立社学数百”和“葺孔子庙堂”为方克勤为教育所做的举措,二者为并列短句,中间停顿;“教化兴起”为最终效果,单独成句。故断句为: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34.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方:刚刚,正;耕耘:耕种;暇:空闲;奈何:怎么能,怎么办;役:劳役。35.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可概括为: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根据“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可概括为: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根据“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可概括为: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根据“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可概括为: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参考译文】: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被授予济宁知府。当时朝廷下诏号召百姓开垦荒地,三年后才征缴赋税。然而当地官吏征收赋税都不等到三年的期限,百姓都说诏旨不可信,于是就弃田离去,田地又再次荒芜。方克勤就与百姓互相约好,赋税一定按期限(三年后)交纳。区分田地为九等,按田地的等级征税,官吏不得耍奸,田地一天天开垦起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盛夏时节,守城将领督使百姓修筑城池,方克勤说:“百姓这个时候正在耕耘田地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够承受这么重的工程。”就写信到中书省去为百姓请命,得以停止服役。济宁人都称赞他。(方克勤)在这里做事三年,人丁兴旺了几倍多,整个县郡都丰衣足食。【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武牧羊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选自《汉书》,有删减)【注释】受辞:听取供词。惠:人名,指常惠。煴火:微火。幽:囚禁。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廪食:配给的粮食。36.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3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39.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答案】36.B 37.D 38.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 39.意志坚定:从“十年持汉节”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可以看出:忠贞爱国或有民族气节: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或“律知武终不可胁”或“十年持汉节”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宁死不屈:从“引佩刀自刺”或“律知武终不可胁”可以看出。【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引佩刀自刺”句意: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引:拿;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句意: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徙:迁移;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食: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故选B。3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根据句意断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故选D。3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虽,即使;何,什么;面目,脸面;归,回归。3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二段“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诗歌“十年持汉节”“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可知,苏武被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苏武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来维持生命,多年持汉节不归顺单于;可见其意志坚定;根据第一段“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第二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第三段“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诗歌“十年持汉节”可知,苏武认为自己丧失气节、有辱使命,没有脸面回归汉朝廷,于是拔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长时间的坚守;可见其忠贞爱国,有民族气节,宁死不屈。【参考译文】: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并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的火,然后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踩他的背部,让瘀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2022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与梅圣俞〔北宋〕欧阳修第一封某启。雨不止,情意沉郁。泥深不能至书局,体候想佳。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岂天苦其劳于笔砚,而欲息之邪?闷中谨白。第二封某启。阴雨累旬,不审体气如何?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其味差可食,谨送少许,不足助盘飨,聊知异物耳。稍晴,便当书局再相见。第三封某启。经节阴雨,犹幸且晴,不审尊候何似?闲作《归田乐》四首,只作得二篇,后遂无意思,欲告圣俞续成之,亦一时盛事。来日食后,早访及为望。(选自《给孩子读短信:古人的尺牍》,锺叔河著,现代出版社2020年9月版)【注】梅圣俞:名尧臣,作者的好友。某启:旧时书信的开头。某,自我谦称。启,陈述、禀告。体候想佳:想必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盘飨(sn):饭食。40.给画直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B.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C.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D.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41.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42.参照示例,分别概括第二、三封短信的主要内容。(不超过7个字)【示例】第一封:告知好友手指疼第二封: 第三封: 43.这三封短信写出了作者和梅圣俞的友情,下列句中表现的情谊与此类似的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B.(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张岱《湖心亭看雪》)【答案】40.B 41.北边州郡有送给我达头鱼的人,一直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大概是一种海鱼吧。 42.送给好友达头鱼 邀请好友赏诗歌 43.C【解析】40.考查文言语句断句。句意:我的手指痛得厉害,如今早晚执笔写字都感困难,恐怕会要成为残废。根据句意可加标点为: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故选B。41.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致:送;者:……的人;素:一直;未尝:从来没有;闻:大概。42.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由【第二封】“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其味差可食,谨送少许,不足助盘飨,聊知异物耳”概括可得:送给好友达头鱼;由【第三封】“闲作《归田乐》四首,只作得二篇,后遂无意思,欲告圣俞续成之,亦一时盛事”概括可得:邀请好友赏诗歌。43.考查内容理解。由选文可知,欧阳修在与好友梅尧臣的书信中告知自己手疼,告知要送达头鱼和邀请对方共赏诗歌,由此可见二人是生活中相互依托、无话不说的好友,同样也是志趣相投的知音。A.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友谊是臣对君主的知遇之恩;B.鲁肃被吕蒙的进步和勤学折服,从心底敬佩吕蒙,二人之间是为吴国命运共进退,同患难的关系;C.张怀民和苏轼是至交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到黄州,感情更加真挚深厚。生活中二人无话不谈,志趣相投;D.张岱和金陵人在大雪三日后夜游西湖偶遇,两人为巧遇知音的关系;故选C。【参考译文】:【第一封】某启。这雨下个不停,下得人的情绪低到了极点。路上又全是泥泞,不能前往书局相见,只能写信问好了,想必你的身体和精神,一定都很好吧。我的手指痛得厉害,如今早晚执笔写字都感困难,恐怕会要成为残废。难道是老天爷怜惜我写字写得太苦,想用这个办法让我休息吗?真是闷得受不了啊!【第二封】某启。连日阴雨,不知道你的身体可好?北边州郡有送给我达头鱼的人,一直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大概是一种海鱼吧。尝尝味道还可以,便分送一点给你,充当大菜可能不够一盘,只是尝尝新罢了。天晴以后,我们相约书局再见。【第三封】某启。连续节气阴雨连绵,现今尚且天气放晴,不知道你衣食起居怎样呢?我闲暇时光想写作《归田乐》四首,目前只写出了两篇,后来就没有了思路,想要托付圣俞将剩余几篇完成欣赏,这也是一时美满的事。来日吃过饭后,我一定尽早登门拜访。【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茅阁记元结唐代己巳中,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以威惠理戎旅,以简易肃州县,刑政之下,则无挠人。故居方多闲,时与宾客,尝欲因高引望,以抒远怀。偶爱古木数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阁,荫其清阴。长风寥寥,入我轩楹,扇和爽气,满于阁中。世传衡阳,暑湿郁蒸,休息于此,何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谁似茅阁,阴而庥之?於戏!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不如是耶?诸公咏歌以美之,俾茅阁之什,得系嗣于《风》《雅》者矣。(选自《文苑英华》)【注】戎旅:军旅,兵事。刑政:刑法政令。与:结交。扇和爽气: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风。郁:积聚,郁积。庥(xi):庇护。俾:使。什:书篇。嗣:继承,接续。4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故居方多闲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B.尝欲因高引望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C.垂覆城下箬篷覆之(《核舟记》)D.何为不然公欣然曰(《咏雪》)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46.结合文本,分析茅阁与贤人君子有何相似之处。【答案】44.D 45.平昌县孟公镇守湖南,将近两年了。如今天下的百姓,正为炎热天气感到苦恼。 46.茅阁可为众人提供庇护,贤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能为百姓谋福祉,两者皆有舍己为人、广济苍生的品质。【解析】44.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所以连词,所以;B.动词,想要动词,想要;C.动词,覆盖动词,覆盖;D.代词,这样词缀,……的样子;故选D。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镇,镇守。将,将近。岁,年。(2)之,的。苦,以……为苦。46.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遂作茅阁,荫其清阴。长风寥寥,入我轩楹,扇和爽气”可知,茅阁可为众人提供庇护与阴凉;根据“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不如是耶”可知,贤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能为百姓谋福祉;两者都具有无私奉献,心怀苍生百姓的品质。【参考译文】:己巳年间,平昌县孟公镇守湖南,将近两年了。用威严仁爱处理军务,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整顿州县,刑法政令的推行,没有扰乱百姓生活。因此(他)平时正好有很多闲暇时间,时常结交朋友,曾想要凭高望远,来抒发远大襟怀。碰巧喜欢上倒垂覆盖在城墙下的几棵古树,于是(在此)建造茅阁,(让它)荫蔽在古树的清凉之下。微风习习,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风一样,吹入窗楹,充盈茅阁。相传,衡阳湿热暑气集聚蒸腾,在此休息,为什么不这样呢?如今天下的百姓,正为炎热天气感到苦恼,谁能像这间茅阁一样,提供阴凉庇护百姓呢?哎!贤人君子是百姓的依靠,不就像这样吗?各位朋友吟诗作赋来赞美它,使有关这间茅阁的篇章,能接续在《风》《雅》之后。【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少翁传(节选)李少翁者,名莳,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医,精脉法。翁乃沉默长者,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少焉投药,犹掇之耳。余尝谓翁诊脉甚苦,而投药甚快。余始不甚识翁,会余弟妇病风眩,状类尸蹶,举家喧言“瞑矣”!翁至,视其脉:“治也!”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术。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会岁两大祲,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翁性不忤物,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迹半朱门,不传言,对主人未尝暴僮仆之过。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单,丰约优劣之数,不挂齿牙。其为长者如此。翁为人诊脉,思虑与病者相通。与人处,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几乎道者也,非医者也。(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改)【注】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隐结:隐伏的病根。掇(du):拾取。尸蹶:一种病症,类似休克。祲(jn):瘟疫。糈(x):粮食。这里指报酬。忤物:冲撞人。4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余尝谓翁诊脉甚苦4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期以逾月( )(2)余数患奇疾( )(3)会岁两大祲( )(4)安问糈( )4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余始奇其言,神其术。50.文中有多件事能体现李少翁医术高明,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5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李少翁作为医者的“仁心”。【答案】47.余/尝谓/翁诊脉甚苦 48. 越过 多次,屡次 适逢,恰巧遇到 怎么,哪里 49.我才觉得他的话神奇,觉得他的医术神奇。 50.给人看病,不问病情,只诊脉就能判断病根。只用两次药,就治好“我”弟媳妇的“风眩”之病。多次治好“我”的奇疾。治好朋友的慢性病。 51.李少翁能急人所难,有求必应。即便远在百里外,即便在半夜,只要有人求医,必定前往。李少翁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暴发瘟疫时,他配方煮药,只为救人,不图报酬。诊病时与病人思虑相通。【解析】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余尝谓翁诊脉甚苦”意思是:我曾经认为李少翁诊脉非常辛苦。“余”第一人称代词,做主语,可在之后停顿;“尝谓”偏正结构,作谓语,可在“谓”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余/尝谓/翁诊脉甚苦。4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又过了一个月。逾:越过;(2)句意为:我也多次患了奇怪的疾病。数:多次,屡次;(3)句意为:适逢有一年发生了两次大的瘟疫。会:适逢,恰巧遇到;(4)句意为:他又会要什么报酬呢?安:怎么,哪里。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余:我。始:才。奇:意动用法,以……为奇。神:意动用法,以……为神。5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段“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可知,给人看病,不问病情,只诊脉就能判断病根;根据段“会余弟妇病风眩……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可知,只用两次药,就治好“我”弟媳妇的“风眩”之病;根据段“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可知,多次治好“我”的奇疾;根据段“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可知,治好朋友的慢性病。5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段“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可知,李少翁能急人所难,有求必应。即便远在百里外,即便在半夜,只要有人求医,必定前往;根据段“会岁两大祲,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可知,李少翁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暴发瘟疫时,他配方煮药,只为救人,不图报酬;根据段“翁为人诊脉,思虑与病者相通”可知,诊病时与病人思虑相通。【参考译文】:李少翁,名莳,字德春,豫章郡人。李少翁家世代学医,精于诊脉之法。李少翁是不太爱说话的长者,病人进门,他很少去看(病人),也不曾事先问病人的病情,往往是让病人伸出胳膊,他的手指一旦贴在病人手腕上,就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这样过了很长时间,他的手指离开病人的手腕,他慢慢地用一两句话说出病人隐伏的病根。一会儿就开好了药,像是拾取东西(那样快)。我曾经认为李少翁诊脉非常辛苦,开药却很快。我开始并不太认识李少翁,赶上我的弟媳得了风眩病,样子像尸蹶,全家都嚷着说“恐怕不行了”!这时李少翁来了,看了一下脉,说:“还可以治!”喂了一勺药,弟媳就苏醒过来。又过了一个月,弟媳和前面一样又有尸蹶的症状,又喂了一勺药,弟媳的病就痊愈了。(这时候)我才觉得他的话神奇,觉得他的医术神奇。后来我也多次患了奇怪的疾病,按普通的方法我会死去,李少翁多次让我起死回生。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得了一种慢性病,李少翁也像救我一样救活了他,因此(我)更加认为李少翁医术神奇。从此,人们争着把他请到家里(给病人看病),他会考虑病情的轻重缓急而立即答应什么时候去诊治。李少翁奔赴别人的急难(的急切程度)超过(对待)自己的私事(的急切程度),有时病人远在百里之外,病人家属半夜来敲门请医,李少翁不因为家里的事情不去医治,也不会因为风雨寒暑而推辞。适逢有一年发生了两次大的瘟疫,李少翁煮的药像池塘里的水一样多,煮药的药片积累下来都堆成了小山。李少翁救治的病人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又会要什么报酬呢?李少翁的性格好,从不冲撞别人,不因为别人做不到而让别人惭愧,也不因为别人有所不知而轻视别人。李少翁去过很多官宦人家,从不说别人家里的情况,也从未向主人揭露过奴仆的过错。到患者家里去看病,吃的喝的都很简单,从不把别人给的诊费多少挂在嘴上。李少翁就是这样德高望重。李少翁为别人诊脉,想法与病人相通。和别人相处,不会怀疑别人。我因此认为李少翁几乎是个得道之人,而不是医者了。【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节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释】本:当做根本。旷废:荒废学业。隳(hu)惰:懒惰散漫。玩岁愒时:虚度光阴。圣:圣人。贤:贤人。乡党:乡亲。念:深思。5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宗族乡党敬信之敬: (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皆: 5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B.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C.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D.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55.本文见解独特,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提到的“为善”的标准是什么。56.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立大志、成大器的典型代表。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请教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先生按常理回答说“只有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考取功名不是最重要的事,读书立志做圣贤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并如何去努力呢?请简要表述。【答案】52.(1)敬重,尊敬 (2)都 53.A 54.不立志,天下就没有可做成的事情。 55.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 56.示例:我要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员,从现在开始既要勤奋学习,锻炼身体,还要多阅读有关航天方面的书籍,初步掌握相关知识。【解析】5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宗族乡党敬信之”的句意是: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敬:尊重、尊敬。(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的句意是: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皆:全,都。5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意思为: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故选A。5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志不立(不立志)、无(没有)、成(做成)”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5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为善”是做好事的意思。文中“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一句,明确交代了“为善”的标准。即为:“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5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本题应注意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志向,并写出如何努力成就自己的理想作答。示例:我要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夯实基础,使自己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断地突破创新,用自己的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参考译文】: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
2024-09-05·34页·338.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