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
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查阅地理书籍咨询有关人士上网查阅资料等。 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
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
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
形状特征 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
纬线圈
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纬度相同,长度相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等,赤道最长,向两
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特殊纬线
第 1 页 共 47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
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0
180 20 10 10 20 180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本
初
子
午
线
90
( 愈
北 向
纬 北
) 愈
20 大
10
赤道 0
10
( 20 愈
南 向
纬 南
) 愈
大
90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第 2 页 共 47
1、地球的自转(P9 中的图 1.15)
第 3 页 共 47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为 24 小时)。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 中的图 1.19)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为 365 天)。
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66.5
产生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二分二至: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
9、10、11 三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 中的图 1.20)
北 寒 带
90
有极昼极夜
(北极圈)66.5
无极昼极夜、直射
北 温 带
(北回归线)23.5
热 带 有阳光直射
(赤道)0
(南回归线) 23.5
南 温 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南极圈)66.5
有极昼极夜
90
三、地图 南 寒 带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方向的判读:
第 4 页 共 47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 5 页 共 47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
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常用图例:(P14 中的图 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 中的图 1.27)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 米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 15 米
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 中的图 1.29)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
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
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
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 29%,海洋面积占 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 5 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 6 号飞
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 7 号飞船。2、
七大洲和四大洋
第 6 页 共 47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 中的图 2.5)
第 7 页 共 47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海
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海陆分布大势:
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 中的图 2.6)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P30 中的图 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
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2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
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
一片汪洋。
大陆漂移学说 似性
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
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
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
性
洋的分布状况。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
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
脉的形成。
而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
板块构造学说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
变化。
之中。
大西洋的扩张。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
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注意: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
说。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
第 8 页 共 47
乎全部是海洋。(P37 中的图 2.19)
第 9 页 共 47
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
大雾等特殊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P46 中的图 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
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P51 中的图 3.12)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P51 中的图 3.13)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第 10 页 共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