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汇总(下)

2024-01-28·7页·177.9 K

【物理】34 个易错知识点汇总(下)

16. 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

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 场力做功与重力做

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 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由此

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

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注意以下几点:

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

的场强矢量叠加;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 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

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

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7. 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

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

(2)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 U=Ed 公式来进行定 量计算,其中 d 是沿场强

方向两点间距离。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 的特点。

18. 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

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 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

差的比较判断 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

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在计算时,要 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9. 要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 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

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 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岀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

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的侧移显然就越小, 反之则变大。

20. 要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 —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

始终 不变,抓住这一特点,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 首先不变的场强,(这可

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 C=Es/4nkd,代入,即得出 E 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

速判断,因为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说 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度显然也不变。)

21. 要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题目还会介入变压器、

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 考的问题,必须S3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一 整体一局部”的程序进行。

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

对整体,首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a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 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

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 断.

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

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 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

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22. 要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随电流变化的 U-I 图线与“伏安特性”曲线 I-U 图线,历来一直高考重点要考的内容(其 中电学实验测电源

的电动势、内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等等都是必考内 容)。

这里特别的是有两点:

(1)首先要认识图线的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注意的

是纵坐标的起始点有可能不是从零开始的。

(2)线路产的连接无非为四种:电流表内接分压、电流表外接分压、电流表内接限流、电流 表外接限流。一般来

说,釆用分压接法用的比较多。至于电流表内外接法则取决于与之相 连的电阻,显然电阻越大,内接误差越小,反

之亦然。另外,对仪表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量程,再考虑读数的精确。

23. 要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

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

但同学们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只1=1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 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

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所以应有下列规律:

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 有十分度、 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31! 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

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 整数就加零。

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则 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

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

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岀错。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下,关于伏特表、 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

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24 .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 —般情况下: 微观粒子如,电子(B 粒子)、

质子、a 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 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电颗粒都应考

虑重力。

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25.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键词

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 特殊状态。

注意下列关键词语: '恰好“、刚好”、“至少”等。

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

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了。

26. 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以及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一定牢固掌 握熟练运用

安培定则——判别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因电而生磁);

左手定则——判别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因电而生动);

右手定则——判别切割磁力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因动而生电);

楞次定律——是解决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

要真正准确、熟练地运用“楞次定律一定要明白:“谁''阻碍“谁”;“阻碍”的是什么;如何“阻 碍二“阻碍”

后结果如何。(注意:“阻碍''与“阻止有本质的区别)

电磁感应定律一一就是法拉弟解决“切割磁力线的导体或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定量 方法。其表达式多种多样:

对于闭合线圈:E=nA0/At=nSAB/At=nBAS/At;(注意:求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 阻上的电量,往往利用此公

式求解)

对于导体棒:E=BLv, E=BL2cu/2,

交流电:E=nBSEsiniot

27. 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得分点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 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

象不明、思路混乱。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 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

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

—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

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

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

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一 T 运动变化分析一一-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 变化——一合外力变化一 T 加

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 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 a=0 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 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

恒定 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阻上的热能)。

28. 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

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在这一过程中,当线圈 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

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 向都会有所不同: 第一特殊位置: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 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T 磁通量

的变化率最小(0) T 感应电动势最小(为 0) T 感应电流最小(为 0) 一此

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 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变化总是一致的。

29. 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

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时值、最大值 (峰值)、有效值、平均

值:

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 i=lmsinujt; e=Emsinwt;

峰值(最值):Em 二 nBSuj (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m 二 Em/ (R+r);

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 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

一方法就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 计算得出。

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 q= A0/Ro

平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值。特别用在

30. 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理图,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 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

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 Ul/U2=nl/n2;

利用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11/12 二 nl/n2。

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 律去推导。

这里特别说明的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接法。

31. 要正确理解振动图像与波形图像(横波) 看图像注意以下几点: 应该从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一个质点与无数

个质点);

应该从图像的意义进行比较(一个质点的某时刻的位置与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位置); 应该从图像的特点进行比较

(虽然都是正弦曲线,但坐标轴不同);

应该从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相似的是质点的振幅,回复力,但不同的是周期、质点 运动方向、波长等);

应试从图像随时间变化进行比较(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而形状不变,一个是随时间 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

移);—个完整的曲线对于振动图来说是一个周期,而对于波形图来说却是一个波长。

判断波形图像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可以用“平移法”、“太阳照射法”、“上下坡法”、 “三角形法

等。

32. 要认清“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

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虽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都具有干涉、衍射 (横波还有偏振)特性,

但它们也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如:

(1)机械波由做机械振动的质点相互联系引起的,所以它传播必须依赖介质, 而电磁波(包

括光波)是由振荡的电场与振荡的磁场(注意,是非均匀变化的)引起的, 不需要依靠质点,所以它的传播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等其它介质时,速度将增大,而电磁波(包括光波) 刚好相反,它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机械波有纵波与横纵,而电磁波就是横波,具有偏振性;

注意: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必要有一点条件(即频率相同),产生干涉后,振动加强的点永 远加强,反之振动减弱

的点永远减弱。

“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这两个重要光学现象,非常相似,都是圆开图像,但本质有区 别。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 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

环)。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牛顿环:是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 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

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 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

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 渐变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33. 关于“多普勒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霍尔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比较 这几种重要

物理效应,分散在课本中,我们可以集结到一起进行综合比较: 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中的一种现象,即声源向观

察靠近时,观察者将听到声源发岀的频 率变高,反之背离观察者频率将变低。

电流的磁效应:就是通电导线或导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霍尔效应:就是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 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

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将一束光(由一定频率的光子组成的)照射到某金属板上,金属板表面立

即会有电子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这一效应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还说明 光子具有能量。

康普顿效应:就是当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而向不同方向传播,这种散射现象中, 人们发现光的波长发生

了变化。这一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它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有能量 外还说明光具有动量。

34. 掌握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

谈到原子与原子核首先要记住两个重要人物:

—个因为阴极射线而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内有复杂结构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 —个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而说明

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