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物理模型全归纳-07、滑块——木板模型 (原卷版)

2024-01-05·5页·279.4 K

模型七、滑块——木板模型 【模型概述】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模型解题】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易失分点(1)不清楚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2)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模型训练】【例1】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刻质量也为的滑块从板的左端以初速度水平向右滑行。若时间内滑块加速度大小为,时间内滑块加速度大小为。滑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有()A.B.C.D.变式1.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t=0时刻质量也为m的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水平向右滑行,滑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数分别为、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有()A.=B.2D.=2变式1.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t=0时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v0从长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并最终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已知滑块和长木板在运动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木板与滑块的质量之比Mm为()A.12B.21C.13D.31【例2】如图所示,质量、长的长木板P静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的滑块Q(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从左侧与木板等高的平台滑上长木板,与此同时给长木板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不变B.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不变C.滑块距离木板右端最近时到木板右端的距离为D.滑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时间为变式2.1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已知g取10m/s2,则()A.滑块A的质量为4kgB.木板B的质量为2kgC.当F=10N时木板B加速度为4m/s2D.滑块A与木板B间动摩擦因数为0.1变式2.2如图所示,质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质量为,与水平地面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重力加速度,则()A.当拉力F等于18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匀速运动B.当拉力F等于24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匀速运动C.当拉力F等于30N时,滑块和木板一起加速运动D.当拉力F等于36N时,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例3】如图所示,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OA段光滑,OB段粗糙,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右端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于竖直墙上。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以速度v从O点向左运动并压缩弹簧,弹簧压缩至某长度时轻绳被拉断,最终小滑块没有从长木板上掉落。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绳被拉断瞬间,滑块的速度最小B.长木板与滑块最终一起运动的速度等于vC.弹簧弹力对系统做负功,滑块、木板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D.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滑块、木板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变式3.1如图所示,质量为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段光滑,段粗糙且长为,左端处固定轻质弹簧,右侧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于竖直墙上,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质量为的小滑块以速度从A点向左滑动压缩弹簧,弹簧的压缩量达最大时细绳恰好被拉断,再过一段时间后长木板停止运动,小滑块恰未掉落。则()A.细绳被拉断瞬间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B.细绳被拉断瞬间弹簧的弹性势能为C.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的动能为D.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变式3.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木板长为,左端O处固定一轻质弹簧(其长度相对于木板可忽略不计),右侧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于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滑块P(视为质点)以速度v0从木板正中间向左滑动压缩弹簧,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轻绳恰好被拉断,此时木板、滑块的速度均为零,最终滑块P恰好未从木板上掉落。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滑块P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D.最终木板的速度大小为【例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木板A,长木板A上放着一块木板B,A、B两木板一起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滑块C(可视为质点)以大小为的速度从左端水平滑上木板B。已知滑块C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长木板A的质量为2m,滑块C和木板B的质量均为m,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B、A两木板之间用黏胶固定,滑块C刚好不脱离木板B,求木板B的长度;(2)若B、A两木板之间不固定,B、A两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C不脱离木板B,求滑块C和木板B、A三者达到共速所需的时间。变式4.1如图,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足够长的木板A和滑块C,滑块B翼于上表面粗糙的木板A左上端,A、B的质量分别为、。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与C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1)若,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粘在一起共同向右运动,求碰撞后瞬间A、C共同速度的大小:(2)若,A与C发生弹性碰撞后瞬间,求A的速度大小;(3)若,A与C发生碰撞后,经过一段时间,A、B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变式4.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长木板B,上表面粗糙,滑块A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其左端有一个光滑的圆弧槽C,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连接,且下端与木板的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滑块A以初速度从右端滑上B,并以的速度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1)木板B长L;(2)圆弧槽C的半径R;(3)A从C底端最终滑离时相对C的速度。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