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12-16·38页·1.9 M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总结

目 录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3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9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0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0

必修二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5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5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6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18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

必修三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5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6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9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0

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2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35

第八单元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 37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高中版)...........................................................................................................................39

解题技巧 01 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61

二、因果型选择题...............................................................................................................................................62

三、史观型选择题...............................................................................................................................................62

四、 图表漫画类选择题.................................................................................................................................... 64

五、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65

六、影响、意义类选择题.................................................................................................................................. 66

七、比较类选择题...............................................................................................................................................67

解题技巧 02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71

一、原因、背景类设问...................................................................................................................................... 72

二、比较类设问...................................................................................................................................................74

三、内容、措施类设问...................................................................................................................................... 76

四、影响类设问...................................................................................................................................................77

五、特点类设问...................................................................................................................................................78

六、评价、评述类设问...................................................................................................................................... 79

七、启示类设问...................................................................................................................................................80

八、开放性设问...................................................................................................................................................82

1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

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

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

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修建驰道、灵渠;

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2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

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

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

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3

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

级的民主。

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即“万民法”

6 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

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 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

辟。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

负责。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 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 年,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

盟(即邦联)。1789 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 世纪中期,美国形成

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4

四、美国 1787 年宪法:

1787 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 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 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 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

帝国。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1839 年 6 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 年,1856 年—1860 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 年。《南京条约》内

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

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 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 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 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 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

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 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 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5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大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

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

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 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 4.5 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 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

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

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 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

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

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结束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

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 和 5 月 4 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

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

导作用。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

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

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

1921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 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 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 年 8 月 1 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

始。

1927 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 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遵义会议:1935 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

八、抗日战争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 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

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 30 多万人。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

(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

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 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

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

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

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8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

纪年。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

国的怀抱。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

国的怀抱。

9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 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 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

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

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

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 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1955 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

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 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 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 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0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