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一、文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2 分)
1.D【解析】A.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B.动词,拿,用。C. 正当。
2.C【解析】A.幼稚:小孩。告诉:申诉。B.聪明:灵敏的耳,明亮的眼。 颜色:脸色。C.盘桓:古今
同义。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D.往往:到处。童子:少年。
3.B【解析】B.【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使动用法】\【数词
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
4.D【解析】A.语气助词,呢。动词,从事。B.代词,他。代词,其中的。C.助词,用于句首,那么。
连词,并且。D.连词,如果。
5.C【解析】A.都是被动句。B.都是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不同。D.都是宾语前置。
6.C【解析】A.安:使……安定;安:哪里。B.都是“以……为耻”。C.始速祸焉:招致;不速之客:邀请。D.名我
固当:命名。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
7.B【解析】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用作兼词,于此。“盘盘焉,囷囷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连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
斧,名词。“铸以为金人十二”: 铜,名词。D. “小学而大遗”: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舟人大恐”:很,
副词。
8.D【解析】A.货,财物。第一个“不必”,不一定。B.乃:竟然。其实:它的真相。C.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9.A【解析】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C.孤,幼而无父;独,老而
无子。D.每更大约两小时。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10.B【解析】A.错。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 2左右。一月温度大
约比现在高 3-5。在那以后,才有摆动。C.错,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
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D.湖泊沉积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证据,
不是历史气候变迁问题。
11.B【解析】B.仅仅由前二千年的情况,无法推导得出“由热而冷”渐变趋势的结论。
12.C【解析】A 与 D 都是同一半球有相同的气候变化现象,虽然也符合观点,但 C 是中国与挪威,与文中中国与欧
洲分属不同半球相似,所以是最符合的一项。
13.B【解析】格陵兰的气温最高点不在唐朝。
14.有古为今用(1 分)、扬长避短(1 分)的正确指导思想;
打好国学根底,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1 分)具有融通中西的学术视野(1 分);
掌握多学科知识(1 分),系统搜集、科学处理各种资料(1 分)。(6 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原文】竺可桢曾在信中写到:“关于气象记录,仪器记录我们也远不及西洋,但是十六世纪以前历史时代的气候
文献恰恰远胜于西洋,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所长方能取胜于人,同时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文化遗产。”
竺可桢认为,这些史料中有大量气候变化的信息,系统地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来弥补我们在仪器设备方面的不足,这一想法成为竺可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有古为今用(1 分)、扬长避短(1 分)的正确指导思想;
【原文】西方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使竺可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鸟瞰东西的宏阔学术视野。
打好国学根底,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1 分)具有融通中西的学术视野(1 分);
1
【原文】在长期的积累中,竺可桢融文、史、哲、天、地、生多学科知识于一炉,将不同来源的气候史料素材融合
筛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处理,再逐步分析鉴别和利用,陆续发表了有关气候变迁的专业研究论
文九篇。这些前期积累不仅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逐渐形成了竺可桢独具创新
的历史气候研究方法。
掌握多学科知识(1 分),系统搜集、科学处理各种资料(1 分)。(6 分)
【评分参考】按点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41 分)
15.BC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三日”做“郊舍”的补语,意思是在郊外住了三
天,都不弹琴瑟,体现卫灵公对史的重视。如果是“三日琴瑟不御”,那就有可能是在郊外住了好几天,其中三
天不弹琴瑟,相较前句,不能更好地体现卫灵公对史的重视。
16.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现象。
A 项,原文的“之”是代词,《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用法不同。
B 项,“辟此三恶”的“辟”是通假字,通“避”,意为“避免”。“辟邪说”的“辟”不是通假字,其意为“批驳”。
意思不同。
C 项,两个“致”都是达到的意思。
D 项,“可立而待也”中的“而”表修饰。“门虽设而常关”中的“而”表转折,用法不同。
17.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不偏袒阿谀奉承之人”错,材料二说的是“内不可以
阿子弟”,意思是“不偏袒自己的子弟”。
18.(1)我根据(因为)这些情况来选取卫灵公,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不也可以吗?
【关键词“以”(根据或因为),“次”(列进、放在),“不亦……乎”(不也……吗),各 1 分,句意 1 分。】
(2)这就像竖立直木却担心它的影子歪斜一样,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关键词“景”(影子),“枉”(不直,歪斜),固定句式“没有比……更……的了”,各 1 分,句意 1 分。】
19.(1)尊重(或信任)(1 分)并真正任用贤能的人(1 分);
(2)慎重选取人才。(1 分)(选取既有智慧又有仁德的人才;用高官重赏招揽人才;任用人才一定要公平公
正,不可偏私。)
【评分说明】第 2 点中,学生若具体答出中任一点,也可给 1 分。
20.B【解析】“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悲愤哀叹之情”错。
21.对归乡生活的满足(满意)之情。(1 分)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定、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1 分)
对过去辉煌的自豪(自得)之感。(1 分)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1 分)与担负大任
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
对北伐收复国土的高兴、期盼之情。(1 分)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与梅花饮酒同乐;
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
【评分说明】写出一种情感类型得 1 分,诗意再现的内容与对应情感相符,得 1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2.(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2)以手阖门 持一象笏至 【易错字:“阖”写成“合”。】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易错字:啄】 (4)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暴霜露,斩荆棘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23.甲:从高效探索太空的层面(角度)来看 乙: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丙:我们还应推动此项技术的应用
【评分说明】甲:“从……的层面(角度)看”,“高效探索太空”。乙:“不断”“技术”。
丙:“推动”“技术应用”或“更多领域”“应用技术”。(以上关键词为得分点。其它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分。)
2
24.改为:然而我们也不能满足于现状。
改为:也让我们肩负起了更多责任与使命,或也让我们更好地肩负起了责任与使命。
【评分说明】学生若答成修改过程,则不给分。
25. 名副其实 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五、写作(60 分)
26.【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则思辨类的材料。防患于未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应对措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时期,这是
做事情的最好态度。但是,百密而难防一疏,如果因为疏漏而发生了事故,对于已经出现的结果我们无力改变,只
能寻求可能的补救措施。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却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亡羊补牢,犹未
为晚”。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补牢”是因已经“亡羊”,但若你只有一只羊,经“亡”了之后再去补牢,还算未晚吗?
“补牢”的原因是“亡羊”,但有时候,羊是不能丢失的,所以“补牢”为时已晚。况且,“羊”是一个变量,损失
过大,也就失去了“补牢”的实力与必要,因此“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这些可以有效规避考生套作,更好地考查学生提出观点、展开论析、阐释
理由等能力。
二、参考立意
(1)及时止损,未为晚也; (2)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等。
三、题意评分解说
四、切入分:45 分。
五、补充说明:
(一)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3
(二)字数等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评 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哀公问孔子说:“当今的君主,谁是最贤明的?”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见过这种人,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而你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为什么呢?””孔子说:“我
说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哀公问:“他在朝廷所做的事怎么样呢?”孔子说:“卫灵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
足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他的诚信足以守卫这个国家,灵公喜欢他并委以重任。又有个士人叫林国,见到贤
能的人必定推荐,那个人被罢了官,林国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在灵公的国家没有放任游荡的士人,灵公
认为林国是贤人而尊敬他。又有个叫庆足的士人,卫国有大事,就必定出来帮助处理;国家无事,就辞去官职而把
位置让给贤能的人,卫灵公喜欢而且尊敬他。大夫叫史,因为其主张不能践行而离开卫国。卫灵公在郊外住了三
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回国然后才敢回去。我根据这些情况来选取卫灵公,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
不也可以吗?”
子路问孔子说:“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孔子说:“是尊崇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子
路问:“晋国的中行氏尊崇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他为什么会败亡呢?”孔子说:“中行氏尊崇贤能的人却不能任用
他们,轻视不贤的人却不能驱逐他们。贤能的人知道自己不被任用而埋怨中行氏,不贤的人知道自己一定被轻视而
仇恨中行氏。埋怨和仇恨同时存在于国内,相邻的敌人与中行氏在城郊交战,中行氏即使不想败亡,又怎么能够做
到呢?”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政事中最紧急的,莫过于使百姓富有而且长寿。”鲁哀公说:“怎样才
能做到这一点呢?”孔子说:“减少徭役,减轻赋税,那么百姓就富有了;推崇礼乐教化,让百姓远离犯罪和疾病,
那么他们就会长寿。”鲁哀公说:“我想按你说的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会因此变得贫困。”孔子说:“《诗经》上说:
‘和蔼友好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从来没有孩子富有而父母贫穷的事啊。”
材料二:
做国君的,没有不希望强大而厌恶弱小,希望安定而厌恶危险,希望荣耀而厌恶耻辱的,这一点大禹和夏桀是
相同的。要实现这三种愿望,避免这三种厌恶的东西,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才最便利呢?回答说:“在于慎重地选取
辅相。所以辅相只有智慧而不仁爱,不可以;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不可以;既有智慧而又仁爱,是国君的珍宝。
不急于得到这样的人,是不明智的;得到这样的人却不任用,是不仁义的。没有这样的人却希望建立功业,是再愚
蠢不过的了。现在君主的大祸患是:让贤能的人去做事,却与不贤的人去限制他;让聪明的人来考虑,却与愚蠢的
人去评判他;让品德美好的人来实施政令,却与行为奸邪的人去猜疑他。(像这样,)虽然想要成功,能够办到吗?
这就像竖立直木却担心它的影子歪斜一样,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国君想得到善于驾驭马车能快速到达远方的人,以此日行千里,就要用显贵的爵位和厚重的奖赏来招致这样的人,
对内不能偏袒自己的子弟,对外不能埋没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就录用他,这难道不是必定
得到善于驾车的人的方法吗?想要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协调统一上下,就要对内巩固城防,对外抵御侵略,治理得
好就能制服别人,那么别人就不会制服自己;混乱了那么危险、耻辱、灭亡的局面马上就会到来。然而寻求卿相辅
佐时,却不是这样公正,而只任用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和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