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西南大附中高三11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2024-11-12·10页·1.5 M

西南大学附中2025高三11阶段检测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24 年 11 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

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由于言语稍纵即逝,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人便拥有了一

定的话语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祭司之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酋长的原因。

随着文字及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文字的使用本身,构成了一种新的社

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但是,文字的使用也造成新的社会隔阂。因为它形成

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

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经过长期学习。文字虽然可以较长久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

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可

以复制文字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

11 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几百年内,这一发明并没有被用于新闻的规

模化传播。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求,恐怕是首要原因;其次,汉字的笔画

繁复,用胶泥来塑造字模也十分困难。1450 年前后,德国人谷登堡重新发明出了活字印刷术,

一开始就是金属字模,在研究过程中,这项技术即被广泛应用。印刷文化蕴藏了最近数百年人

类的深刻思考,但是它的解放意义仍然是有限的,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形成了新的传播垄

断,因为数量巨大的没有足够读写能力的人自然被排除在外。

不过,现代新闻传播毕竟开始于印刷媒介——报纸和期刊。随着 19 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普

及国民教育、废除知识税,报刊得以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流动的加快,打破了社会的封闭状态,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首次显现出自己的力量。

从 19 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 20 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子

媒介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的限制,无形中改变

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电子媒介使用者不再与既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相关联。电子媒介克服了空

间的隔离,也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高三 语文 第 1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技

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

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这个问题始终应当引

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摘编自陈力丹《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

“有话好好说”,成为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

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

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

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

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

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

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

被喧嚣的情绪颠覆或吞噬。

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

“传播主体”。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只会不断强化坐井观天者的夜郎自大,无

益于让我们结成的“新集体”进化成和谐共生、健康有为的有机体。

身处“新集体生活”这个社会转型的实验场,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开放,多一点包容,我

们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也才能经受起来自现代化的检阅。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部《涵养媒介素养,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

有改动)

材料三:

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这要求我们判断:

新闻是什么内容;新闻的内容是否完整;信息源是谁,是否可靠;新闻提供了哪些证据,是怎

样检验或核实的;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的解释或理解,有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

(摘编自江禾《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坚守新闻真实》)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相关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高三 语文 第 2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语言作为最早的传播媒介,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但不具有长效机制。此时,记

忆力超强的人会拥有一定的话语特权,这一定程度能帮助他们掌握社会控制权。

B.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限制,有利于人们获得视听信

息,改变了社会结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传播媒介不会产生的道德和法律的新问题。

C.不同于如今的“新集体生活”,几十年前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大国寡民”的状态之中。

他们被空间所隔离,从生到死很少需要沟通,自然也不用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

D.“人人都有麦克风”指网络交流中,人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依托网络空间,人

们参与度高,交流性强,享有脱离现实社会的平等与自由,生活空间得以拓展。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脉络清晰,在按时间顺序分析语言、文字、印刷、电子媒介等媒介形态对社会结

构的影响后,指出新传媒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B.材料二活泼生动,“脑残”“拉黑”等口语化的表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社会转型的

实验场”等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本应严肃的学术科普文章也能具有吸引力。

C.材料三言简意赅,指出在“后真相”时代公民应当提高新闻素养,并从内容、内容完整

性、信息源、证据核实等方面阐述了公民需要掌握的新闻知识的具体内容。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传播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为便利生活提供了更多

可能,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我们应增强素养、培养主体意识。

4. 为了在“新集体生活”中“有话好好说”,我们应如何涵养媒介素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

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然而新媒体时代“假新闻”层出

不穷,使人防不胜防。请结合材料,分析“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这一“假新闻”是如何

让公众信以为真的。(6分)

2024年2月16日下午,某自媒体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当日上午在巴黎街头捡

到两本寒假作业,现寻找作业主人“一年级八班秦朗”。多家蓝V媒体转发该视频,网友纷

纷加入这场“寻人接力”。部分网友质疑事件真实性,反被指责有“被害妄想症”。随后,

该博主称已联系到“秦朗”的母亲并将作业交还。一位IP江苏的网友自称“秦朗”的舅舅,

作证此事为真。他表示在西场小学一年级八班就读的“秦朗”已收到作业。4月12日,警方

发布通报称该事件系伪造,已对涉事者作出行政处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 语文 第 3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河流

申平

这场大火,其实就是猎人引发的。

猎人在树下抽烟,突然有猎物跑过。他立即丢掉烟头,去追赶猎物。当他带着猎物,心满

意足地回窝棚吃饭睡觉的时候,那个没被踩灭的烟头,已经慢慢燃成了一场漫天大火。

半夜,猎人被什么声音惊醒了。他探头往外一看,山林已经成为一片火海。他惊慌失措,

连枪都没有来得及带,胡乱套上衣服就开始逃窜,样子极为狼狈。

大火急速蔓延,猎人一路狂奔!他的逃命方向,就是山下那条河。当他扑通一声跳进那条

河里时,才大喘了一口气。

这条河,是山里的生命之河。

河流是从深山老林里流过来的。起初河水只是涓涓细流,但是它一路兼收并蓄,终于成为

一股汤汤大水。它川流不息,不舍昼夜,顺着山势左弯右拐,哺育着两岸的生灵。现在,大火

携带着轰隆隆的咆哮和噼噼啪啪的声响,朝着这条河扑了过来。

望着狂舞乱蹄的火舌,猎人惊恐至极,也悔恨至极。他移动身体,向河的对岸靠拢。这时

借着火光和星光,他突然发现河里出现了更为恐怖的一幕。

野兽,野兽!河里到处都是野兽!

啊呀呀,原来野兽也都跳水逃命来了。他在山里打猎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野兽。

整个河面上,到处都拥挤着逃命的生灵,黑暗中也分不清都是啥野兽。在他背后,还不断传来

好像下饺子一般的声音。

猎人的本能使他立即伸手去背上取枪,这才想起枪没有带出来。好在,他的衣袋里有一把

锋利的匕首。他立即摸出来,紧紧地握在手里,准备随时防御或者是进攻。这时他已经看清,

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咫尺,只要他挥刀刺出就是……

然而他很快就收起了匕首。因为他发现,此时此刻,周围所有的动物都已经混为一体。无

论大小强弱,它们好像全都忘了“丛林法则”,大火使它们无暇四顾,只管惊恐不安地奋力向

对岸游去。他不由得想道,这些动物都是你害的,现在都这种情况了你还想杀害它们,你还算

个人吗?!他抽了一下自己的脸,也开始往前游去。但是他很快感觉到,水中有一股巨大的推

力,推着他顺流而下。借着火光看去,原来对面的河岸是峭壁,根本就爬不上去。所有的野兽

都在顺流而下,寻找着容易攀登的地方。

大火已经烧到河边来了,火舌喷吐,几番想跃过水面。但是因为这里水面宽阔,都没有成

功。河里的动物们更加惊慌了,它们争先恐后,挤挤攘攘,拼命地往下游冲,没有一个愿意被

烧死。

猎人此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他被众多动物推着往前走,前面就到了一个壶口。他抬头望

去,暗叫不好。因为他知道,壶口这地方有多危险。就在两岸,生长着许多树木,其中有几棵

大树,树枝互相伸向对岸,几乎就要相接起来。如果大火烧到这里,只要轻松一扑就会过河了……

高三 语文 第 4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不行,祸是我闯的,我不能再让大火过河了,那样我的罪孽就更大了。他听见自己吼叫了

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一路上他的身体与其他动物碰碰撞撞,不同动

物的面孔在他眼前闪过:老虎的脸,狗熊的脸,大象的脸,野狼的脸……什么脸他都不在乎了。他

一口气游上河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

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他,不知道这个人类要干什么。很快,猴子反应过来,它

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两边岸上,开始上树去掰树杈,还有的在底下拔小树。第二个反应

过来的是大象,这些大家伙,上来就用象鼻猛推大树,而且它们还懂得不能往水里推的道理。

接着,野猪、狗熊、野狼等动物也上岸了,它们用嘴和爪子,开始清除杂树。猎人第一次发现,

原来动物竟然也如此聪明!

事实立刻证明,猎人的决策是多么正确。他们刚刚弄完树枝,大火就扑过来了。这地方虽

然河道狭窄,但是因为没有了草木,火舌扑了几次都失败了。这时,动物们其实可以上岸了。

但是猎人觉得,还是留在水里比较安全。水里既隐蔽又逃得快,如果上山就不好说了。没想到

他的决定竟然影响到大批动物,无数动物都跟着他继续顺流而下,去寻找最安全的地方。

前面来到了一处地河。说是地河,其实就是水流通过山洞。这条地河,猎人早就知道,但

是从来没敢靠近过。大白天那里都是黑云缠绕,传说有恶龙把守。现在要不要过呢?他犹豫着,

转身看着身后的大批野兽,再看看顺着河岸一侧追过来的大火,他咬了咬牙,心说今天,就算

是刀山我也要往前闯了。

他硬起头皮,开始往山洞里游,眼睛渐渐适应着黑暗。但是人类的眼睛却远不如动物的眼

睛明亮,嗅觉也远不如动物灵敏。动物们一进山洞,就立刻感到阴风扑面,气味不对。洞内到

处怪石嶙峋,暗藏杀机。猎人也觉得有些不对,但是等他闻到一股腥臭味道的时候,一切都已

经晚了。

陡然,前面的河水巨浪翻腾,只听见扑通一声巨响,有一个巨大的怪物跃出水面,拦住了

去路。猎人抬眼看去,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但见眼前昂首挺立的竟是一条白色巨蟒,一条水

缸那么粗的巨蟒。它头似磨盘,眼如灯盏,血盆大口里吐出的信子嘶嘶作响。啊呀,原来这就

是传说中的恶龙啊。

身后的动物立刻潮水般退却,它们互相冲撞践踏,哀叫声声。猎人也想跑,但是他身体发

抖,胆战心惊,根本就跑不了。无奈,他只能拔出匕首,与巨蟒对峙,又朝身后吼叫:不要怕,

一起来跟它干呀!

动物们当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都被他的气势鼓舞了。它们重新聚拢在猎人的身边,和他

一起昂首挺胸,与巨蟒对峙。

啊——!他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叫起来。随即,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大叫起来。

哇——!呜——!呕——!嗷——!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混在一起,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

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那条巨蟒好像真的被击中了,它的身体晃了几晃,缩回

水里,向前游去,它瞬间变成了给大伙儿带路的向导。

猎人大吼:走啊!到山那边就安全了!他带领所有的动物跟着巨蟒向前游去。前面,隐隐

约约有光亮出现。猎人知道,那里,就是地河的出口了。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2021 年 11 月

高三 语文 第 5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猎人本能地去肩上取枪,发现枪没带出来,不仅写出了猎人的职业惯性,也从侧面表现

了大火来得突然和凶猛。

B.一场山林大火因猎人而起,小说围绕逃生,深刻揭示了人和动物趋利避害本能和大灾面

前更注重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C.本文展现出来的猎人是一个丰富多面的人物形象,一场大火使猎人思想发生了转变,实

现了自我的成长。

D.本文题目为“河流”,“河流”不仅是猎人和动物们逃生的通道,还寓指人类及动物的生

命之河、母亲之河。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一场火灾开篇,再写引起火灾的原因及其发展态势,为后文人与动物都逃向河流

做铺垫,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B.小说设置的壶口和地河等几处场景,为下文砍树、巨蟒等情节做铺垫。绝处逢生柳暗花

明成功调动读者思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C.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姓名,只显现出身份特征,但作者却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和

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他的形象,使其立体可感。

D.小说语言极具特色:多次使用拟声词,真实还原了小说的情境;还使用叠词,富有节奏

感,增强语势。两者共同烘托出阴森恐怖的氛围。

8. 小说中猎人对动物的态度几度发生变化,请梳理他的心路历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

高贵!……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有人认为,《河流》这篇小说体现了“人类凭借理

性成为万物的灵长”这一思想,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

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

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

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

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

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

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

高三 语文 第 6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

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

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

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

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

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

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

然思之。

(《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

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

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

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

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

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将苑将材》)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青奋行伍A十余年B而贵C是时D面涅犹存E帝尝敕F青傅药除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指拜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的“见”意思不同。

B.绝,指跨越,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相同。

C.以,指用,与《六国论》中“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

D.苟,指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的“苟”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

狄青因此折节读书,通晓了秦、汉以来将帅的用兵策略。

B.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调度军队时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常常同士兵一起忍受饥

寒劳苦。他把战功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样。

C.《将苑将材》提出优秀将领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以德育下,有的临事不苟,有的谦逊

待人,有的临危不惧,有的勇猛过人,有的宽厚刚直。

D.《将苑将材》认为优秀的步将需能稳固疆域边境,优秀骑将则要能在险要之地行军,

能冲锋在前,撤退殿后,这体现了对不同兵种将领的不同要求。

高三 语文 第 7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材料,分析狄青是否属于“大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咏雪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

平叛事。梁苑诗:梁王游梁园时曾召集文人赏雪、吟咏歌赋。羔儿:美酒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城角”一句,以声衬情,用凄凉的号角声衬托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悲愁。

B.“且歌”一句,用“梁园赋雪”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及时行乐的洒脱放达。

C.“农事”一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拓展诗歌意境,丰富诗人形象。

D.整首诗歌虽未直接言“雪”,实际上却句句含“雪”,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16. 古人常“借典故之意,抒诗人之心”,请据此分析“餐毡怀雁使”是如何借苏武的典故来抒

情达意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小明参观古城遗址时想到古人面对兴废更替或历史变迁时,常常以草木来抒发个人感怀,

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文课上,老师举例说明在议论时使用比喻可使表达形象生动。如苏洵《六国论》中,

六国的后人将先人获得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时“________________”;杜牧在《阿房宫赋》

中提到,六国从人民那里搜刮的钱财“________________”。

(3) 在江边散步时,小张看到远处停着一叶“扁舟”,想到景区这样放置是因为“扁舟”是古

诗文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可以是淡泊世事的承载,也能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 语文 第 8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山间的路被零星的残雪覆盖着,路旁就是当地盛产的方竹。阔大的竹叶被一层厚实的冰覆

盖着,显得( ),似透着翡翠的绿光。本来秀丽挺拔的竹子在重重冰层的压迫下,谦逊

地低下头,弯曲着身体。但是它们仍然相拥着,互相依靠,竹叶碰着竹叶,像是低语的智者。

几根顽强不屈的竹身,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从弯曲者的行列中( ),孤傲地昂起头,

刺向寒冷的空中。山上的植被大多披上了冰洁外衣,白茫茫地铺展开,深入到弥漫的雾境之中,

让坚硬与柔软在一个时空里成为亲密的伴侣。

从山顶处缓缓下移且弥漫在山崖和空谷之间的雾似是在与冰霜织成的植被嬉戏玩耍。时而,

它凝重如一块人生的帷幕,把山崖甚或整个山体,都紧紧地遮掩住,让人永远看不穿雾后的山

形,却又永远在揣测与希冀之中。时而,它又变幻莫测,游戏于整个高山森林,左右着我们的

视野,偶尔让.山的一角、崖的一片显露出来,待我们定睛细看时,浓雾又卷土重来,倏忽间吞

没了一切,只剩下惨白惨白的大团大团的雾。时而,它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配角,欢快地随性飘

移,只成为金佛山二月风景这出大戏的装饰,你以为它只是匆匆的过客。时而,它又失魂落魄

地停下来,定定地裹住你看到的一切,成为整个风景的主角。不只是山林被雾戏弄着,便是我

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眼睛看到的,又有多少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呢!

18. 下列句子中的“让”和文中加点字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B.声韵的发展,让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贾平凹《秦腔》)

C.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让谁管着吗?(老舍《茶馆》)

D.让我说,其实乡间七八岁订婚的多着哩。请区长恩典恩典就过去了。(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江西广昌街头,也不时有莲花元素的建筑映入眼帘。莲花广场、莲花大桥等已成为广

昌的城市名片;莲瓣、莲蓬、莲子状的异形大棚,外形如莲花绽放般的莲花科技博览园;行政

中心前的市民广场,莲花雕刻造型精美绝伦……可以说,莲文化已渗透进每一个角落。与此同

时,各种莲民族文化风靡城乡,莲花灯会、莲神太子庙会等活动活力勃发。酬莲神、祈福祉、

庆丰收,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将人们对莲的喜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年一度的广昌莲花旅游文

化节是传承莲文化的重头戏,如今已成功举办 17 届。每届莲花节均以“莲”为媒,莲民俗表演、

高三 语文 第 9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莲工艺展示、莲花生态旅游等活动精彩纷呈。

此外,把白莲的生产技艺与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莲、剥莲、通芯、烘烤等农

事活动,增添了莲花旅游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技艺应当被列入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亦是如此。

近年来,广昌对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整理,古老的莲文化重焕生机,彰显了莲文化

繁荣发展,让绚丽多姿的莲文化在这片大地上熠熠生辉。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

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这是一则图片新闻的文字解说,请你为其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使用暗喻或对偶的修

辞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三段论是从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一般是用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断出

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三段论。(3分)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

两千多年前,荀子在《劝学》中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认为古人学

习是为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今人学习则是为了炫耀于人。

作为求学多年的当代学子,你怎样认识学习“为己”和“为人”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

写一篇文章,体现当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人:黄黎、闫梦姣 审题人:张小华)

高三 语文 第 10 页(共 10 页)

{#{QQABKYCAogAgAAAAAQgCQQHgCEKQkhAACSgOxBAAoAIBCR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