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11月期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11-09·9页·647 K

牡丹江市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期中 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下图),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这一理论( )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A. B. C. D. 2. 东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刘秀大封宗室: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故定陶王刘祉为城阳王,故元氏王刘歙为泗水王,歙子刘终为淄川王。同时他恢复被王莽废掉的王国。刘秀的分封与复国( )A. 力图论证本朝乃承袭正统B. 打击了豪强地主的政治势力C. 意在制衡宦官与外戚擅权D. 引发了严重的分裂割据现象3. 1975年,于西安市南郊山门口乡北沈家桥村东北一里处发现杜虎符,为我们研究秦的军事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其内容为“兵家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这一措施折射出当时( )A. 君主专制发展B. 军事将领权重C. 地方势力瓦解D. 统治思想异变4. 如图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许氏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唐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唐不识字,而罄家产为骧交当时秀彦。及延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A.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 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C.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 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5. 明初,朱元璋指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夫制中莫如礼,修政莫如礼。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威辨。”其目的是( )A. 重构国家统治秩序B.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C. 维护宗族内部和谐D. 构建礼乐宗法制度6. 1912年,孙中山在《告各友邦书》中宣布,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 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指出,此战之目的,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以造成自由独立之国家。孙中山这一转变在于( )A. 民族矛盾的上升 B. 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入C. 三民主义的发展 D.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国民共识7. 如表为1924年7月和1925年7月英国对华输出对比率。产生变化的原因有( )物品1924年7月英国输华情况1925年7月英国输华情况数量增减百分/%数量价值/镑数量价值/镑棉纱74200磅1611442400磅692-43铁条等2020吨21735529吨10586-74烟及烟草154406磅7801942715磅4227-72肥皂34000磅802385900磅2254-74纺织机械254吨3101571吨15872-72世界经济危机提倡国货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实行法币政策A. B. C. D.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推行“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减租减息,允许地主剥削存在”、“实现耕者有其田,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政策。这种变化主要基于( )A. 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B.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中共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 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9. 如图是《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关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报道。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情况反映了( )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新华通讯社记者任家骥著文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早在一九五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了犁耙,走出了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A. 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 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C. 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 D. 农民成为当时工业化建设的主力10.下图是1949—1964年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四地的职工人数变化情况。1960年代初四地职工人数减少主要是因为()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改变生产关系进行了超前的变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11.下图是反映1978年1月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 据此可知,该试点()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B.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13.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14.“地头”由当地有势力的名主担任,他们负责管理庄园。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在所有庄园、公领地设置“地头”,并派自己的家臣去担任。这一举措()A.加速了“大化改新”进程B.开创中央集权体制C.赋予天皇治理国家实权D.强化武士集团地位15.12~13世纪,西欧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日益增加,为此他们不仅用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甚至部分庄园主将庄园农产品,如粮食、羊毛等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货币。这些现象的出现()A.提高了庄园主社会经济地位B.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C.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D.提升了庄园农业的生产效益16.1493年,哥伦布船队随行人员在拉美地区第一次引种甘蔗,不到20年时间,拉美便开始向欧洲出口蔗糖。此外,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大陆的咖啡和柑橘产量占16世纪初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当时( )A.西班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殖民活动加快了拉美地区的开发C.商品输出是西葡扩张的动力 D.物种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4道题,共计52分)17.(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礼记》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所谓“备荒莫如裕仓储”。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汉宣帝(前74年前48年在位)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低至一石五钱,“农人少利”,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摘编自王文涛《社会救助视角下的汉宣帝中兴》材料二 两宋时期,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仓储系统,除继承前代常平仓、义仓外,北宋还创建了广惠仓、惠民仓,惠民仓用于城市粮价调节,功能与常平仓类似;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即常平新法。具体运作是将原有常平仓、广惠仓钱谷兑换成现钱,以借贷的方式,贷给城乡居民。南宋时期,朱熹在乡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之后宋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摘编自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建立常平仓制度的背景。(6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们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8年)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时期主要内容奥运外交时期(1979~1989年)重返国际奥委会,建设体育强国和“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体育,开始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实施对外体育援助。“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1990~2008年)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促进国际交往;参与或主办国际体育赛事。——摘编自刘桂海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体育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体育外交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10分)19.(14分)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左图是贝海姆1492年图,右图是齐维尔1761年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根据材料一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10分)20.(10分) 站在国破家亡的边缘,近代中国留学生背负了救国救民的责任,他们立于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国家需要技术,他们便学习机械、驾驶;国家需要改革,他们便学习先进制度;国家需要改造国民性,他们便学习思想。近现代中国三次大规模的留学生归国潮次数时间代表人物第一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周恩来、胡适、李四光等第二次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冼星海、经济学家吴裴丹、光学家龚祖同等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等——摘编自陈一鸣《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ACABCBB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CBDBD17.(1)背景:传统观念的影响(抵御灾荒的需要);前代的实践经验;当时连年丰收,谷贱伤农;民本思想的影响。 (每点2分,共6分,4取3) (2)作用:抵御灾荒;稳定粮价;保障民生(维护粮食安全);稳定社会;后世提供借鉴。(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 18.(1)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政府的重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有识之士的推动。(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 (2)成就:重返奥委会;进行对外体育援助。发展竞技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参与或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每点1分,共4分)原因:改革开放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全球化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 19.(1)进步:人们认知世界的范围扩展,美洲、大洋洲绘入世界地图;各州轮廓更加清晰,地图绘制更加准确等。(4分)(2)背景: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 价值取向:前者追求商业利润,后者具有国家主义的取向。(4分)20.论题:近(现)代中国留学生回国热潮凸显爱国主义的主题。论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中外的巨大反差激发了留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从救国强国的目的出发,学成后多选择回归报效祖国。如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新旧政权更替,大批留学生因此归国,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国内,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我国近代化的发展。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归国潮。“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的全民族抗战,召唤着留学生共赴国难。他们的回国壮大了我国的抗日力量,补充了抗战期间各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促进中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留学生和知名学者放弃海外优越条件,毅然选择回国。这批海外学子成为我国早期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和留学生的回国,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各方面的进步和近代化的发展,推动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他论题参考: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凸显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近(现)带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生归国潮体现了追求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