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11-04·15页·1 M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 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类作品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

性。这些博物书写,有的长于咏物抒怀,饱含人文情愫;有的则长于科普,充满理性哲思。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作者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热

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拓展视野,钻研博物学经典著作,在写作对象、创作手

法上吸收博物学记录描摹、对比说明、汇总整理自然万物的方式,为作品增添知识含量。如阿来的《草木

的理想国》观察细腻,语言精到,被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博物学界认可。

科普类博物书写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大多具有相关学术背景,一般为科技史和科技哲学

学者或博物学家、植物学家等,甚至是护林员、保育员。他们用严谨科学的语言和以小见大的写法,将看

似枯燥的自然知识饶有趣味地介绍给读者。'这类写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着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经验,

还要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国》,记述作者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

等地寻找、研究萤火虫的丰富经历,通过朴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读者能够领略小小萤火虫的有趣知

识。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和对故乡童年的回忆,让读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

好。照杀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

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书写

在记录自然之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艾莲《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

材料二:

博物书写从中国文学传统来看有其深厚的根源。有的明清小说就涉及了当时钞关货币、丝织品、食品

水果、车马船交通工具等。《红楼梦》则成为博物书写的顶峰,红学研究也有从人物到博物的趋向,饮

食、中药、建筑、器皿等物都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当代文学的博物书写也不遑多让。阿来的书写就被评论

界称为“博物志”。在《草木的理想国》中,动植物拥有了灵气和生命。林白的《北流》中出现的南方母

系民间经验、粤地方言、异辞的民间语汇等,都是博物的表达。

博物概念的再度兴起,与生态主义、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关。作家从关注自我、内在、生命经验转向关

注自然中各种植物、动物,很多博物书写都在表达这样一种生态思维。还有一些物的书写是对现代文明的

深度反思,这些书写在介绍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多带有一层焦虑和担忧,是文学的敏锐性和使命的必然要

求。博物书写还具有一种参照价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见证着人的变迁。王安忆的《天香》《考工记》

等作品中关于物的书写就有此意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浮沉沉,而老宅、刺绣等物却始终在冷眼旁观。

物同时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情感的寄托与归宿。:

当然,物极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种对物过分崇拜的心态;由“物”滑向一种“物欲”。诸如类

《小时代》的青春写作等,充斥着对各种物犬量的、细致的描绘;对物欲进行无节制的抒发。博物书写的

泛化和滥用也需要引起重视。在文本中罗列掌握的所有知识,容易变成一种堆砌,长此以往,文学写作就

成为一种百科词条,知识填塞进文本,并不表达文学的意义。一些作家追求大部头的写作,各种物的书写

仅仅作为一种填充材料,物的无序介入冲击了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的基本要素。

(摘编自刘小波《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

材料三:

凤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凤仙花捣烂,少入矾,敷于指尖,即以凤仙叶裹之,隔一夜,指甲

即红。凤仙花茎可长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坛腌渍,以佐粥,味似臭苋菜秆。

秋海棠北京甚多,齐白石喜画之。齐白石所画,花梗颇长,这在我家那里叫做“灵芝海棠”。诸花多

为五瓣,惟秋海棠为四瓣。北京有银星海棠,太叶甚坚厚,上洒银星,杆亦高壮,简直近似木本。我对这

种孙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兴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总是伶仃瘦弱的。

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传染别人,独自卧病,在一座偏房里,我们都叫那间小屋为“小房”。她不

让人去看她,她死后,这间“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妆的储藏室,成年锁着。“小房”外面有一个秋叶

形的小花坛,不知道是谁种了两三棵秋海棠,它在秋天竞也开花。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不论在哪

里,我每看到秋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

(摘编自汪曾祺《人间草木》之《北京的秋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科普类博物书写需要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必须是具有相关学术背景和多年科学研究

经验的专业人员而非作家、诗人。

B. 博物书写中的“物”不单指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还包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物以

及与文化相关的民俗、方言等。

C. 博物书写的主题多元,有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思,有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它们都表达了一种从

关注自我转向关注自然的生态思维。

D. 博物书写应该描写物,但不应该对物进行大量的、细致的描绘,否则会由“物”滑向“物欲”,

或者成为知识堆砌,失去文学意义。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介绍了两种类型的博物书写,写出了它们的共性与差别,并肯定了这类作品的现实意义。

B. 材料二从博物书写的发展演变谈起,接着分别从正反两面阐述了博物写作的具体创作原则。

C.《草木的理想国》是博物书写的典范著作,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之为例,但论证的观点不同。

D. 材料一重在谈论博物书写的特点,材料二重在谈论文学作品中的博物书写,二者切入角度不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博物书写受到读者欢迎,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不无关

系。

B. 如果想通过图片和文字去了解关于萤火虫的一些科学知识,可以去阅读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

国》。

C. 为保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基本要素不受冲击,大部头创作最好不要在作品中书写各种物。

D. 依照《北京的秋花》的写作风格判断,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博物书写应该属于咏物抒怀类。

4.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两个加点短语的含义。(4 分)

5. 材料三体现出了博物书写类作品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评析。(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杀死一只知更鸟(节选)

哈珀李

杰姆过完十二岁生日的第二天,他放在口袋里的钱烫得他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我们俩下午早早地就往

镇上走去。杰姆觉得他的钱足够给自己买一台微型蒸汽机,再给我买一根旋转体操棒。

我们经过杜博斯太太家门前的时候,她正稳坐在前廊上。

“你们俩这时候要去干什么?”她嚷了起来,“我看是偷懒逃学吧! 我这就打电话告诉你们校长!”

她把手放在轮椅的轮子上,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面孔。“还有你……”她用一根因患关节炎而扭曲变形的

手指指着我,说,“你穿背带裤干什么?小姐,你应该穿上裙子和紧身衣! 要是再没人管教你,你长大了

就只能当女招待端盘子了——想想看吧,芬奇家的人在 O. K.咖啡店里端盘子——哈!”

我心里一时间充满了恐惧。她说的 O. K.咖啡店在广场北边,里面一团昏暗。我紧紧抓住杰姆的

手,可他却把我甩开了。

“别怕,斯库特!”他压低声音说,“别把她当回事儿,昂头挺胸,像个绅士一样。”

但是杜博斯太太还不罢手,继续唠唠叨叨:“芬奇家不光有人端盘子,还有人在法庭上帮黑鬼打官

司!”

杰姆一下子怔住了。杜博斯太太这句话击中了要害,她自己也感觉到了。

“没错,如果一个芬奇家的人对自己的教养不管不顾,胡作非为,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来告诉

你们!”她用手捂住了嘴,等她把手拿开的时候,牵出了一条长长的银白色唾液。“你们的父亲为那些黑

鬼和人渣打官司,他自己也强不到哪儿去!”

杰姆脸涨得通红。我急忙扯了扯他的袖子,我们俩顺着人行道往前走,身后的谩骂声不依不饶地追

随着我们。我差不多已经习惯了听人恶言恶语地侮辱阿迪克斯,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从一个成年人口中听

到。

杰姆买了蒸汽机模型之后,我们又去埃尔默店里买了体操棒。杰姆对到手的新宝贝也提不起精神,

他把模型往口袋里一塞,一言不发地跟我一起往家走。

我们刚走到杜博斯太太家院门口,杰姆就一把抢过我的体操棒,在手中挥舞着,横冲直撞地蹿上台

阶,闯进杜博斯太太的前院。

多少年过去之后,我有时还会暗自琢磨:到底是什么驱使杰姆做出那样的事情? 是什么驱使他打破了

“儿子,你要拿出绅士的派头”的约定,打破了他刚刚进入的自律状态? 在当时,我想到的唯一原因就

是:在那短短几分钟里,他纯粹是疯掉了。

他一口气把杜博斯太太院子里的山茶花枝头全都打断,留下了一地绿色花苞和叶子,这才平静下来,

把我的体操棒顶在膝盖上,啪的一声撅成两截,丢在地上。

那天傍晚,我们在客厅等阿迪克斯回来。

两个地质时代过后,我们才听见阿迪克斯的鞋底在前门台阶上发出的摩擦声。纱门砰的一声打开了,

然后是一个停顿——阿迪克斯在门厅的衣帽架旁边站定了,接着我们听见他喊了一声:“杰姆!”声音就

像是冬天的寒风。

阿迪克斯打开客厅的顶灯,发现我们缩在那儿一动不动。他伸出一只手,亮出一把饱满的山茶花苞。

“杰姆,”他问,“这是不是你干的?”

“是的,先生。”

“你为什么这么做?”

杰姆轻声轻气地说:“她说你替黑鬼和人渣打官司。”

“你这么做就因为她说了这句话?”

杰姆的嘴唇动了动:“是的,先生。”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儿子,我知道,因为我帮黑人打官司,肯定有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惹你恼怒,你也对我说过,但

是,这样对待一个生病的老太太是不可原谅的。你必须去和杜博斯太太谈一谈。”

杰姆没有动。

“去啊,我说了。”

阿迪克斯拿起一份《莫比尔纪事》,坐在了杰姆刚空出来的摇椅里。

“你根本不在乎他是死是活,”我说,“他站出来为你打抱不平,你却让他去送死。”

“斯库特,”阿迪克斯说,“我知道,这对你和杰姆来说很不公平……我现在只能告诉你,等你和

杰姆长大以后,也许你们回首这件往事的时候会心怀同情和理解,会明白我没有让你们失望。这个案

子,汤姆鲁宾逊的案子,触及了一个人良心的最深处——斯库特,如果我不努力去帮助这个人,就再

也没有脸面进教堂去敬拜上帝了。”

“阿迪克斯,你一定是错了吧……”

“这话怎么说呢?”

“哦,大多数人好像都认为他们是对的,你是错的……”

“他们当然有权利那样想,他们的看法也有权得到充分的尊重,”阿迪克斯说,“但是,我在接受

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杰姆回来了。

“怎么样,儿子?”我偷眼打量杰姆,见他好像毫发无损,只是脸上的表情很古怪。

“阿迪克斯,”他说,“她想让我给她读书。”

“给她读书?”

“是的,先生。她想让我每天下午放学之后,还有每个星期六都去给她大声朗读两个小时。阿迪克

斯,我一定得去吗?”

“当然。

“可是她想让我连着去一个月。”

“那你就连着去一个月。”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抓住杰姆的手时,他把“我”甩开了,后来还把给“我”买的体操棒撅成两截,说明杰姆

遇到事时缺乏耐心。

B. 杜博斯太太让“我”第一次从一个成年人口中听到对阿迪克斯的侮辱,说明这里的其他成年人都

能理解阿迪克斯。

C. 杰姆回答阿迪克斯的问话时“轻声轻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并不是因为害怕父亲,而是觉

得自己有不对的地方。

D. 杰姆走后,阿迪克斯拿起报纸,坐在杰姆空出来的摇椅里,说明他相信儿子一定可以把事情解决

好,内心感到轻松。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中关于买微型蒸汽机和“像个绅士一样”的叙述,前后照应,形成非常有趣的反差,突出了杰

姆对杜博斯太太难以抑制的愤怒。

B.“一根因患关节炎而扭曲变形的手指”“牵出了一条长长的银白色唾液”这些细节描写是为了突

显杜博斯太太令“我”恐惧的形象。

C. 本文虽是节选部分,但也能体现出《杀死一只知更鸟》主题多元的特点,种族偏见、正义良知、

成长、教育在文中都有所体现。

D.本文与《大卫科波菲尔》相似,采用了双重视角,主要通过儿童的“我”展开叙述,又体现了

成年的“我”的回忆和思考。

8. 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如何表现兄妹俩等待父亲回家时的紧张心理的? 请简要分析。(4 分)

9. 本文“于冲突中流露温情”,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 题。

材料一: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

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

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注】金:金钟。玉:玉磬。古代奏乐,开头以金钟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音。条理:节奏。

材料二:

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

由也。”圣人之名,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哉! 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

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

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廉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不辞小官。遗佚而不

怨,厄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

弊也。

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

“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

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

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

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

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任、为之和者,时耳。 岂滞

于此一端而已乎? 苟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 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

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故曰:圣人之言行,岂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节选自王安石《三圣人论》)

【注】污君:无道之君。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盖能以身救弊[A]于天下耳 B 如皆欲 C 为孔子之行[D]而忘天下之弊[E]则恶在其 F 为圣人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振,振动,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意思相同。

B.廉,方正,与《屈原列传》中“其志洁,其行廉”的“廉”意思相同。

C. 矫,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D. 异,用作名词,指不同意见,与成语“时移世异”的“异”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孟子长于取譬喻理,材料一中,他就以金声而玉振和百步之外射箭为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孔

子是集大成者的观点。

B. 王安石认为圣人的名号不是狭隘和不严肃的人能够得到的,因为圣人的言语行为不能随随便

便,它要做天下人的法则。

C. 伊尹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时认为,无论天下太平还是混乱都可以出来做官,做任何事都是为了

君王,都是驱使百姓。

D. 不把侍奉无道之君当做耻辱,不拒绝低微的官职,不被任用不怨恨,困厄窘迫不忧愁,这是柳

下惠制定的行为准则。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2)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

14. 孟子和王安石认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送人游杭

石延年

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

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

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

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离别之地冷风劲疾,吹动貂衣,气候尚冷,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却已水草泛绿,春意融融。

B.“气飘飘”显示出“别而不伤”的格调,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似,诗意洒脱。

C. 诗人运用虚笔,细致描写了杭州五湖、楚桥、水荇、云彩等景物,想象丰富,色调明丽。

D. 本诗不仅体现了空间的跨度,时间也由眼下转向将来,最后又回到“前秋”,诗境开阔。

16. 对于友人“游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如果你去“ Citywalk”,走在杭州西湖畔,可能会想起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勾勒西湖概貌

的诗句“ ”;走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写因世道与其相违而使他无法追求理想抱负的两句是:

, ?

(3)正像《种树郭橐驼传》中主人公说的那样“ , ”,他只是没有妨害树

木生长罢了,自己也没有什么秘诀,培养人才有时也是如此。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自然纪录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在一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一个泥水坑边聚集着不

少饮水的野生动物,有些动物还在泥水里欢快地打滚儿。看到这一幕时,你的脑海中有没有闪过一个念

头,这水能喝吗?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 50 万人死于饮用不洁水导致的腹泻,超过两亿人因食用

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那为什么野生动物这么干就不会有事呢?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野生动物并不是见水就喝的,它们也是有选择性地进行取食。例如,在美国怀

俄明州西南的红沙漠中生活着的叉角羚从不会渴不择水。它们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感知出不同水体之间水质

的差异,而且非常敏感。所以野生动物饮用的看似糟糕的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但即使再强大的感受系统,也无法做到滴水不漏。相较于 pH、气味等物理化学指标,隐藏在水和食

物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往往更难被察觉,也更为致命。而这时,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

用。这些野生动物由于世世代代栖居在相似的环境中,取用同一地区的水,捕食相似的猎物,已经对该地

区水体和食物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产生了基本的免疫力,而这种抗性又会通过母源免疫的形式遗传给后

代,循环往复,使自身和群体的免疫力得以不断巩固。

18.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加点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

B.他用拳头打在墙上,发泄自己的情绪。

C.和他们打交道可千万不能大意。

D. 他向我打了一个手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0. 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说明“野生动物能安全饮水进食”的原因。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 ~22 题。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不少关于画家与美食的佳话,元代画家倪瓒与美食的关系尤为特殊。倪瓒是

“元四家”之首,字云林,他撰写过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书中收录了大约 50 种菜肴和面点,一

道其中的佳肴做法独特,以倪瓒的字命名,被称为“云林鹅”。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倪瓒的

美食极为推崇,云林鹅这道菜因而声名远播。至今有 600 多年历史的云林鹅已经成为苏州经典名菜。

近代画家张大千既是公认的国画大家,也是有名的美食家。但相比他的绘画技术, 。他这

样评价自己的绘画技术与烹饪水平:“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当更在画艺之上。”对张大千而言,美

食与艺术的境界是相通的。

在艺术创作方面,张大千博采众长。他喜欢临摹前人经典,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在美食探索

方面,张大千云游四海,采纳众菜系之长,创造了“大千菜”。他认为,中国地广物博,各地的风俗和

地理条件不同,因而 。张大千将中华美食分为三个流派:黄河流域形成的北京菜系,以鲁菜为

主,风味取之于陆;珠江流域包括粤闽等省,形成粤菜、闽菜,风味取之于海;而长江流域则沿江由成

都、重庆直到江南,形成了川菜、扬州菜、苏州菜,风味取之于水陆兼备。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