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三10月第一次段考-生物答案

2024-10-28·20页·1001.6 K

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ME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ERS病毒只有一种组成细胞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需要寄生生活B. 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但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C. 病毒是一种生物,病毒也有生命,所以病毒是一个生命系统D. 获取大量MERS病毒的方法是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A错误;B、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但是由于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在分类上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错误。故选B。2.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组成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B. 单体及其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 某些生物大分子参与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D. 生物大分子功能的不同都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详解】A、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核酸和糖原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A正确;B、每个单体都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的,B正确;C、某些生物大分子参与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如蛋白质类的激素生物大分子参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分裂的DNA等生物大分子,C正确;D、糖原的组成单体均为葡萄糖,其功能的不同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无关,D错误。故选D。3. 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中耕松土低温果蔬保鲜晒干后贮存种子汛期农田及时排水合理密植糖渍、盐渍食品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详解】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正确;果蔬保鲜是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正确;贮存种子要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中,减少自由水的量,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消耗,正确;汛期农田及时排水,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正确;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错误;糖渍、盐渍食品是将细胞杀死,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大分子物质能够进入细胞,错误;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正确;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此时光照弱,蒸腾作用不强,幼苗散失的水分少,错误。所以上述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B正确。故选B。4. 高尔基体可分为顺面区和反面区,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区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下图表示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发生在其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 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C. 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调节型分泌,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会导致高尔基体膜的面积不断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题图分析,图示为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发生在其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的调节型蛋白质被运送到细胞膜外,部分蛋白质被包裹形成溶酶体内的酶类。【详解】A、根据题意“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可知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B、由图可知,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其形成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胰岛素可作为信号分子可调节血糖稳定,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可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所以胰岛素分泌属于调节型分泌,其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D、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存在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和囊泡与高尔基体脱离的过程,故均不会使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减小,D错误。故选D。【点睛】5.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夜间,叶绿体中C3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A. 3项B. 4项C. 5项D. 6项【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合成场所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活性。【详解】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产生大量ATP,而第三阶段需要消耗氧气,因此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正确;叶绿体通过光反应阶段产生ATP,而光反应阶段会产生氧气,因此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正确;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少,但合成的速度较快,错误;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正确;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绿体中C3不能被还原,错误;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如无氧呼吸所需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醋酸杆菌等需氧型原核生物有氧呼吸所需的酶分布在细胞质中,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使之具有高效性,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错误;低温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错误;故选B。6. 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B. pH=c时,e点为0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答案】B【解析】【分析】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由图1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是b,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图2表示pH=b(最适pH)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B、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e点不为0,B错误;C、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正确。故选B。7. 定义呼吸熵RQ =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可用于表示生物用于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现要用如下所示的装置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熵,在实验开始前,着色液滴均停留在初始位置,将活塞关闭,并记录25下20分钟后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的位置,设装置1和2中的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测得,则此刻的B. 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可以增加放入灭活发芽种子、其他条件不变的装置C. 若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则分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脂肪D. 若呼吸底物仅为葡萄糖,一定会观察到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的试管内装有NaOH,吸收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1中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的变化决定的;装置2中无NaOH,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共同决定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装置2与装置1液滴移动的距离差。【详解】A、若测得x=50mm,y=-50mm,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50-(-50)=100mm,消耗的氧气为50mm,呼吸熵是10050=2,A正确;B、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增加放入灭活发芽种子的装置,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C、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若发芽种子仅进行需氧呼吸,且呼吸熵RQ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为脂肪,C正确;D、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当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装詈1液滴左移,装詈2液滴不移动;当种子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当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1液滴不移动,装置2液滴右移,D错误。故选D。8. 如图甲、乙所示,呼吸作用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呼吸作用强度,有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丙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甲图可知,冬季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可以升高人体温度从而促进人体呼吸作用B.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若乙图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则D点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D. 据图分析,丙图c点以后,呼吸熵不再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甲图表示温度影响呼吸速率的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34左右呼吸速率最大。(2)乙图:A表示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表示释放CO2的量最少,总呼吸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D点表示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3)丙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升高,细胞呼吸熵逐渐下降,说明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即呼吸熵越小,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当氧分压超过c以后,细胞呼吸熵等于1,即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等,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温度影响呼吸速率的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34左右呼吸速率最大,而人是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宜性改变,不会影响到人体温度,从而不会影响到细胞呼吸,A错误;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无法依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A表示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表示释放CO2的量最少,总呼吸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D点以后表示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丙图中当氧分压超过c以后,细胞呼吸熵等于1,即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等,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熵不改变,而呼吸作用的强度会随氧分压的增大而改变,D正确;故选D。9.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韭黄进行相关实验,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如图一所示;再以色素扩散距离为横坐标,光合色素的含量为纵坐标,绘制韭菜色素含量与距离关系,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磨时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过滤时选用滤纸效果更好B. 图一韭黄中缺少的色素是图二中的丙丁,它们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小的是图中的4和甲D. 画滤液细线时要连续画3-4次,分离色素时,层析液应该触及滤液细线【答案】C【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分析题图:与韭菜相比,韭黄缺少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详解】A、滤纸能吸收含有色素的提取液,因此使用滤纸比使用单层尼龙布提取的色素量少,使用单层尼龙布更好,A错误;B、韭黄缺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由图可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C、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小的是离底部在最近的叶绿素b,即图中的4和甲,C正确;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D错误。故选C。10. 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了有关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科技突破成果论文,引起全球关注。科研团队设计出11步反应的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光合作用(A)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B)的简单表述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与卡尔文循环相似,因此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应加入各种相应的催化酶,反应才能高效完成B. A途径水的光解产生的E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途径先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制氢,再用于合成反应C. 利用人工合成淀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D. 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合成淀粉过程积累的淀粉的量等于植物积累的淀粉的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模块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阶段,模块B是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人工固定CO2合成糖类的反应过程与卡尔文循环反应过程相似,都利用水光解产生的氢还原二氧化碳。【详解】A、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因此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应加入各种相应催化酶,反应才能高效完成,A正确;B、由模块B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途径先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制氢,再用于合成反应,B正确;C、利用人工合成淀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D、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两种途径合成糖类相同,而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因此人工合成淀粉的积累量更多,D错误。故选D。11.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氧化的底物乙醇酸(C2H4O3)是从同化CO2过程的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下图为某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高O2含量环境中,C2和葡萄糖均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B. 光呼吸释放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C. CO2O2的值增大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进行光呼吸D. 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1、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故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2、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一层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高O2含量环境中,光呼吸产生的C2在线粒体中被分解产生CO2,而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A错误;B、光呼吸释放的CO2(生成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即8层磷脂分子,B正确;C、CO2/O2的值增大时,CO2与C5结合转化为C3,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C5与O2反应生成乙醇酸(C2)减少,不利于光呼吸的进行,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D正确。故选A。12. 植物光合作用可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小麦O2吸收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B. 若适当提高CO2浓度,b点向右移动,d点将向右下方移动C. 光照强度大于b时,不同温度下,叶绿体产生的O2的去向是线粒体和细胞外D. 影响c点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中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c点两条曲线相交,说明15与25时此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由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知两个温度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不相等,从而可以判断两者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关系。【详解】A、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小麦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O2的速率,即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A正确;B、若适当提高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将导致光合速率增强,利用的光照强度增加,因此d点将向右下方移动,b点为光补偿点,适当提高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将导致光合速率增强,而呼吸速率不变,因此需要降低光照强度才能保证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b点左移,B错误;C、光照强度大于b时,不同温度下,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因此叶绿体产生的O2的去向是线粒体和细胞外,C正确;D、由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知两个温度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不相等,可知c点时两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不相等,25时,c点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影响c点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 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光照下物质A的产生速率最大时就是叶肉细胞的净积累量最多的时候B. 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就是植物的光补偿点C. 类囊体膜上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D. 图中显示,ATP中的能量来自H+跨膜运输的势能【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其中A表示氧气,B表示氢离子通道。【详解】A、物质A产生速率最大时,表示光反应达到了最大,而只要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就有物质的积累,叶肉细胞净积累量最多时,是傍晚光照强度减弱到光补偿点时,此时光反应强度不是最大,A错误;B、植物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当叶肉细胞达到光补偿点时,对于整株植物而言,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还没达到光补偿点,B错误;C、类囊体膜上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D、由图上看,H+顺浓度梯跨膜运输时,能促使ADP和Pi合成ATP,所以ATP中的能量来自H+跨膜运输的势能,D正确。故选ABC。14.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被运往其他细胞发挥作用,它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以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由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形式进行。LDL进入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LDL及其受体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并被溶酶体所降解B. 网格蛋白有助于细胞膜的凹陷,促进膜泡的形成C. 若发动蛋白合成受阻,可能会引起血液中LDL含量升高,导致高血脂D. LDL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BCD【解析】【分析】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参与形成细胞膜,在细胞中的内质网合成。【详解】A、由图可知,LDL和LDL受体结合后,在结合素蛋白、网格蛋白和发动蛋白的作用下,形成网格蛋白包被膜泡,运入细胞内,和溶酶体结合,将LDL分解,同时将受体运至细胞膜,A错误;B、从图中看出网格蛋白和细胞膜结合后,有助于细胞膜的凹陷,促进膜泡的形成,B正确;C、如果发动蛋白合成受阻,膜上的LDL受体减少,则膜泡不能将LDL和受体的复合物运入细胞,因此细胞外的LDL增多,可能会引起血液中LDL含量升高,导致高血脂,C正确;D、LDL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故选BCD。15. 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图2表示在探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该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结果数据曲线,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酶1是由一种基因控制合成的B. 图2若ac=dc,说明氧气浓度为a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速率不相同C. 图1中NADH催化电子传递链中氢与氧气结合,并释放能量D. 图2中b点氧气浓度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同时进行【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酶1参与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酶2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酶3参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需氧呼吸不断增强,厌氧呼吸不断减弱。【详解】A、图1中酶1催化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一定是由一种基因控制合成的,可能受多对基因同时控制,A错误;BD、b点后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应有脂肪,图2若ac=dc,不能说明相同时间内需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即两者产生的CO2速率不相同,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同时进行,BD正确;C、图1中NADH为还原性辅酶,在酶3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水,C错误。故选BD。16. 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2B.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 给水稻提供H218O,则叶肉细胞中的18O只可能存在于O2中,不可能出现在(CH2O)中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14C3H6O3【答案】CD【解析】【分析】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详解】A、小白鼠吸入18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18O,生成的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一起被彻底分解为C18O2和[H],因此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A正确;B、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正确;C、给水稻提供H218O,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参与反应生成了C18O2,C18O2参与暗反应生成(CH218O),C错误;D、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水稻先利用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可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形成酒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14C314C2H5OH,D错误。故选CD。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 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V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元素是__________。(2)脂质中除I外,还包括__________。若V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淀粉功能相似,则相同质量的V和I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填“I”或“V”)释放的能量更多。(3)图1中Y和Z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图2中__________(填序号)上。若图2为的部分结构,则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答案】(1)C、H、O (2) . 磷脂和固醇 . I (3) . 和 .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I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携带遗传信息,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是DNA, 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 承担生命活动,所以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甲代表的元素是C、H、O,V是糖原,X是葡萄糖。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是磷酸,是五碳糖,是含氮碱基,是鸟嘌呤脱氧核苷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小问1详解】I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其组成元素为C、H、O,故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C、H、O。【小问2详解】脂质包括I脂肪、磷脂和固醇,V与淀粉、纤维素并列,是动物细胞内的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V和I分别是糖原和脂肪,糖类中的C、H含量低于脂肪而氧的含量高,故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消耗的氧气多,所释放的能量更多。【小问3详解】、携带遗传信息,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是DNA, 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碳糖(图2中的)不同(脱氧核苷酸中含有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核糖)、含氮碱基(图2中的)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特有的碱基是T、核糖核苷酸中特有的碱基是U)。若图2 为(DNA)的部分结构,则的中文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8. 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3)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曲线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答案】(1) . 主动运输 . 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 (2)流动镶嵌模型 (3) . 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 载体数量和能量【解析】【分析】据图甲可知,A物质在载体蛋白B的协助之下进行逆浓度运输;图乙中,的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应为自由扩散;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物质A逆浓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方式。【小问2详解】该模型中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小问3详解】图乙中,的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应为自由扩散,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曲线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包括载体数量和能量。19. 下图1是某高等生物的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关蛋白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为动物细胞,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该图中溶酶体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结构的功能出现障碍,则该图中______(填序号)的形成会受到影响。图中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化学组成主要_____________。(2)图1中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增大膜面积。(3)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中的蛋白质到达需要借助________进行运输。细胞通过___________方式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4)人体的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病原体,从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病原体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 高等生物且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 . DNA和蛋白质 (2)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3) . 囊泡 . 胞吐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是相对的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相对性【解析】【分析】图一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为线粒体,结构为中心体,结构为高尔基体,结构为核糖体,结构为染色质,结构为核仁,结构为核膜,结构为内质网。【小问1详解】图1细胞为高等生物且有中心体,因此其为动物细胞。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结构核仁的功能出现障碍,则该图中核糖体的形成会受到影响。图中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说明是染色质,染色质的化学组成主要为DNA和蛋白质。 【小问2详解】图1中为线粒体,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方式增大膜面积,【小问3详解】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到达需要借助囊泡进行运输。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小问4详解】人体的吞噬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从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病原体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是相对的。20.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细胞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图1是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2是将该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15C、25C和35C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的CO2吸收速率;图3是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乙植物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1)图1中的过程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描述)。(2)如果降低CO2浓度,图2中B点应向__________移动,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速率。(3)图3中a~b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由e点急剧下降到f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 . 右 . 大于 (3) . 光照强度 . 叶片的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是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二氧化碳、ATP和NADPH、ADP、Pi和NADP+、(CH2O)。分析图2:图2中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可以看出,25与15条件下比较,15时呼吸作用弱,净光合作用量在7以后两种温度条件下相同,而35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净光合速率小。图3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乙植物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小问1详解】图1为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发生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2详解】图中CO2浓度适宜,若降低CO2浓度,则光照强度减弱,为了能与呼吸速率相等,则需要增加光照强度,即B点右移。B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对于叶肉细胞而言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小问3详解】图3中,ab段对应的时间是晴天早晨,与阴天时相比,此时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合速率由e点急剧下降到f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21. 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1)叶绿体中色素的存在部位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2)图中D、G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D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该细胞中B物质的生成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由F生成A、B及CO2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4)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 类囊体薄膜 .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 . 还原型辅酶 . 丙酮酸 . 作还原剂和提供或储存能量 (3) .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4)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或速率相等【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A是水,B是ATP,C是ADP,D是NADPH,E是NADP+,F是葡萄糖,G是丙酮酸.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小问2详解】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B是ATP,C是ADP,D是NADPH,E是NADP+,F是葡萄糖,G是葡萄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小问3详解】图中B是ATP,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生成ATP,所以生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F是葡萄糖,A是水,B是ATP,F(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生成水、ATP及CO2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小问4详解】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由于在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此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