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25届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33003000年的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及其周围的大型建筑,数以千计的精美祭祀品,玉璋等高级玉器;出现了高耸的城墙,严密的城防设施等强制性公共权力标志物。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区域A.国家形态初具规模 B.政权与神权有所联系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首领的权威更加显著2.《周礼大司徒》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逸周书大聚解》也记载:“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这表明西周A.救济体系完善 B.政治上推行德治C.倡导隆礼慎法 D.社会矛盾的激化3.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极具特色,有着明显的当地特点,用途由之前为上层阶级服务的礼器开始作为生活用器使用,而它的纹饰也是从之前的奢华繁琐向现实主题纹饰转变,去奢从简。这反映出A.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 B.社会大变革的征象C.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阶层流动性的加强4.秦汉中央由丞相、尚书负责邮驿之事,御史大夫等亦有管理之责。郡县邮驿由督邮等专门管理,县令、太守虽非专门管理者,亦参与管理。由此推知秦汉时期A.文书传送系统的高效 B.官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C.中央和地方联系紧密 D.邮驿机构管理严格规范5.西汉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征发戍卒戍边,并且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戍卒在完成候望等军事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杂役,主要包括烹饪、种植、建筑等方面。这A.拓展了西汉统治疆域 B.保证了戍卒在西北地区自力更生C.加强了西北地区建设 D.推动了西汉地方管理体制的成熟6.魏晋南北朝时期,“铨衡专于台阁”的情况盛行。有统计显示,两晋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据此可知,该时期A.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B.选官注重公平公正C.士族门阀政治盛行 D.王朝统治基础扩大7.《唐六典》记载,唐朝在长安建有驿站专门用来接待来自各国的使者,许多壁画题材都描绘了唐朝统治者接待外国使者的盛况。《日本书纪》也提及:“大唐国法,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材料展现了唐朝A.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 B.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C.完备成熟的政治制度 D.包容开放的大国气度8.下表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良吏(循吏)入选标准。材料主要体现了史书编纂的书籍成书时间入选标准《旧唐书良吏传》五代“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新唐书循吏传》宋代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有“直谏”“军功”,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A.时代性 B.统一性 C.主观性 D.多样性9.唐朝御史必须具有担任过地方州县的资历,“郎官御史,先与县令三考以上,有政绩者取”。唐肃宗时规定,“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要求监察官吏必须熟悉吏治民情和管理业务。这体现出唐朝A.重视监察官员任职素养 B.官员考核注重政绩C.地方治理能力得以提高 D.监察职权的广泛性10.南宋时期,江南士人择业广泛,除了读书做官,开馆讲学,还可以做胥吏、塾师,“医卜、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义利观念的巨变 B.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行业分工的日趋细化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11.明代自撤中书省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随着内阁地位提升,逐渐侵夺六部权力,出现“排六卿而成相之尊”“六卿伺色探旨”的局面。但有时也出现六部视内阁的票拟“只系纸上一言耳,不予合作”的情况。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B.六部职能被内阁所取代C.内阁与六部之间矛盾的激化 D.君权强化影响行政效能12.明清时期牙行成为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贫人持货入市,不许私自交易,横主索值,肆意勒索”;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这反映出A.商业环境的恶化 B.丰富的市民生活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多元的经营方式13.明清地方性小农书和专业性农书大量涌现,农学图书的编撰开始摆脱传统农书陈陈相因的模式,从内容上突破“精耕细作”的母题,注入近代农学的新思想、新技术以及农学理论研究的新方法。这一现象的出现A.表明农业耕作技术进步 B.源于西学东渐的影响C.说明图书出版业的繁荣 D.得益于实学思潮传播14.洋务运动中各局大体上采用“衙门”式的经营管理,官府习气十足,但是大都采用机器生产和雇佣工人,企业内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体现出A.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 B.洋务企业具有近代化色彩C.清政府官僚作风浓厚 D.民族工业经营管理的变革15.下表是1870-1894年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可以体现出类别年进口净总值鸦片棉制品其他商品货值比重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70-187466 42225 98739.1221 45132.3018 98428.581875-187972 86830 48641.8419 54726.8222 83531.341880-188479 05029 63637.4923 26529.4326 14933.081885-1889102 72228 22627.4835 64634.7038 85037.821890-1894141 93229 94721.1049 65334.9862 33243.92A.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B.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C.鸦片贸易的逐渐衰落 D.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意图16.英国外交大臣致电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的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该致电旨在A.支持中国革命的发展 B.维护中国的稳定统一C.扶植新的政治代理人 D.推动中英贸易的往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小题14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4分,20小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战国时的儒家虽为“显学”,但并不为统治者所信用。面对政治新体制的出现,荀子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儒学,使其思想呈现出儒法融合的特征。秦朝灭亡,儒家从沉寂重新走向前台,荀子的后学既坚持儒家的仁义、孝悌、德治等文化价值,又吸收融合了法家、黄老思想的合理成分。如陆贾既强调仁义是政治的根本,又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这些思想尚未形成新的体系,显得零碎而不成熟,但其中许多合理成分后来都被董仲舒吸收融合,他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诸子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董仲舒对以前的思想,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扬弃,它是一个在更高阶段上融合各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新的大一统帝国也经过不断地选择实验,最后以它来作为自己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秦汉儒学发展演变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儒学发展演变的因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米不能久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对于民众来说白银有保值和储存的便利,最为关键的是,白银具有免于被权力轻易掠夺的货币本性,朝廷至少无法“印”出白银来。-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摘编自《明史食货志》材料三 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使得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产业的非农化程度加深,生产日益商业化,工商业市镇兴起和繁荣由于西北地区没有白银来源,该地区的农民为了纳税只能以谷换银。由于自然灾害,谷物收成欠佳,加之白银稀缺,此时却需要用比平时更多谷物才能换得纳税所需之银两,走投无路的农民因此揭竿而起也就不足为怪了。-摘编自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成为明朝主要货币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张謇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材料二 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他在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比较明确地提出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他认为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状元办厂”的背景。(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以“古代都城的发展与变迁”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遵义市2025届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CCADAA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CDBDC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文明。根据材料可知,该遗址出现了大规模宫殿、大型建筑、高级玉器、城防设施等,反映当时该地区的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动员能力的增强,说明国家形态初具规模,故选A。材料未涉及政权与神权的联系,故不选B。C、D两项只是材料的部分意思,不全面,故不选。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治国理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初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教训,意识到统治者的德行和爱护民众的重要性,实行了一系列“保民、惠民、裕民的措施”,故选B。A与史实不符,故不选。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社会状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政治局面分裂,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及传统社会秩序的逐渐瓦解,礼器开始作为生活用器所使用,向现实主题纹饰转变,总之,这些都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故选B。A非材料主旨,故不选。C、D是社会大变革的表现之一,故不选。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汉中央集权的强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对邮驿管理非常重视,派重要官员进行管理,使中央政令得以传达至烽塞边疆,基层情况亦可及时上传,说明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紧密,故选C。A、B、D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选。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汉边疆治理。根据材料可知,西汉的戍卒带去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建设,故选C。戍卒是戍边,与拓展疆域无关,故不选A。B“保证”表述绝对,故不选。戍卒制度并非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故不选D。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铨衡专于台阁”吏部“直接任命占半数”可知,该时期选官权力向中央集中,故选A。B、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根据材料“建立了鸿胪寺”“专门驿站接待“大唐国法,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可知,唐朝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及先进的制度文化,吸引了许多外来使者,这展示了包容开放的大国气度,故选D。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而非民族关系,故不选A。B、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根据材料可知,五代战乱动荡,所以《旧唐书》以战功、除暴安良作为良吏(循吏)的标准,而宋朝初步统一稳定,所以《新唐书》以治安、政绩作为标准,反映了其标准受时代特征影响,故选A。B、C、D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选。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可知,为了提高监察的效能,对察官员的选用要求严格,故选A。B、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宋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士人择业多元化,这主要得益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宋代理学思想逐渐形成,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仍占重要地位,故“巨变”不符合史实,故不选A。行业分工细化是材料体现的现象而非原因,故不选C。D不符合史实,故不选。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废宰相,裁撤中书省,设内阁,导致了内阁与六部之间混乱,或内阁压制六部,或六部敷衍内阁,行政效能受到影响,故选D。A、B皆不符合史实,内阁只是顾问机构,故不选。B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不选。C只是材料表象,故不选。12.【答案】C【解析】考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牙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C。A选项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无法得出整个社会商业环境的恶化,故不选。B、C 只是材料的表象,不是实质问题,故不选。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科技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可知,明清农书的编撰注重实用性,是受到了当时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影响,故选D。A、C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选。B“源于”不符合史实,故不选。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洋务企业采用了机器生产和雇佣关系,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近代化色彩,故选B。A、C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选。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进步,管理方面依旧是落后的官僚式管理,故不选D。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可知西方向中国倾销商品增加,体现出列强侵略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因此选D。侵略方式仍是商品输出为主,没有发生改变,故不选A。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选。材料中鸦片输入数量仍然庞大,没有显著下降,故不选C。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对袁世凯的扶持是为了更好控制中国,故选C。A、B、D都属于表象,故不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小题14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4分,20小题12分,共52分)17.(14分)(1)趋势:由不受重视转变为统治思想;儒学内涵不断丰富;系统性逐渐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6分)(1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2)因素:社会转型的推动;政治体制的革新;治国思想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历代儒学者的推动;儒学思想的内生动力。(8分)(1点2分,任答4点得8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18.(12分)(1)原因:白银自身的优势;原有货币的贬值(缺陷);赋税制度变革(一条鞭法);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6分)(1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2)评价:积极:推动了赋税制度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工商业市镇繁荣;加强了中西方经济互动。(4分)(1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消极:加剧民众贫困;激化了社会矛盾。(2分)(任答1点得2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19.(14分)(1)主张:废除科举,兴办学校;以工代赈;实业救国;保护商务、工艺;民族工业商办官助。(6分)(1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2)背景: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影响;地方官员和政策的支持;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8分)(1点2分,任答4点得8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2025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10月第一次适应性考-历史
2024-10-18·8页·150.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