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答案

2024-10-04·12页·3.5 M

襄阳五中2025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下图示意C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时,农业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产业结构单一B. 基础设施落后C. 农户年龄偏大D. 机械化水平低2. 该村发展有机农业时,最先要着手( )A. 完善交通网B. 解决技术困难C. 引进劳动力D. 扩大市场范围3. 该村的乡村振兴模式利于( )推动逆城镇化进程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提升农田地块质量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A. B. C. D. 【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该村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环境保护标准严格,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产业开发和农业发展都受到限制,使得该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A正确;农户年龄偏大、基础设施落后和机械化水平低虽然也与当地贫困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 错误。故选A。【2题详解】根据图片可知,该村早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较落后,最先要解决技术困难,B正确;完善交通网、扩大市场范围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先要解决的问题,A、D错误;由于发展有机农业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故该村缺的不是劳动力数量,而是需要引进高素质劳动力,C错误。故选B。【3题详解】随着乡村经济不断发展,该村村民收入不断增多,且有机产业的发展,利于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正确;该村整合大小农田,有机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有助于提升农田地块质量,正确;乡村振兴主要是改善乡村经济发展,可吸引人口回流,但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仍是由农村流向城市,故乡村振兴在短期内并不能促进城镇化进入逆城镇化阶段,错误;该村工业化水平低,没有农机制造产业基础,无法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错误。综上所述,组合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多集中在夏季,年蒸发量可达2000-3500毫米。该区地貌景观主要由沙漠、湖淖、丘间洼地组成,湖淖众多。不同补给方式的湖淖水位变化特点不同,位于该区北部的湖淖——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不易干涸。图为大科泊苏木湖地质地貌与湖水补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与时令湖相比,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不易干涸,与此密切相关的补给方式是( )大气降水 承压水 潜水 地表径流A. B. C. D. 5. 大科泊苏木湖流域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特点B. 地形特征C. 地表物质D. 植被状况6. 从成因看,大科泊苏木湖属于( )A. 堰塞湖B. 火山湖C. 构造湖D. 河成湖【答案】4. B 5. C 6. C【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区大科泊苏木湖位干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降水稀少,多集中在夏季,地表径流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错误;承压水埋藏深,补给量大,不易干涸,正确;潜水埋藏浅、补给量大,不易干涸,正确。故选B。5题详解】由水循环可知,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因此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重大,说明该地下渗严重,当地地表以中细沙为主,沙粒间隙较大、利于下渗,C正确;当地气候特点对下渗影响小,A错误;该流域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不利于下渗,B错误;该流域植被稀疏,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较弱,不利于下渗,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水而形成的湖泊,由图可知,该流域无火山活动,AB错误;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而当地降水稀少,地表径流汇入量小,D错误;大科泊苏木湖有断层,地下水沿裂隙或错位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湖泊,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构造湖。C正确。故选C。【点睛】构造湖是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湖泊当岩层受地壳运动、地震等影响发生断裂或位时,地下水沿裂隙或错位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湖泊。构造湖有火山湖、断陷湖、冰川湖、火口湖等。渤海湾沿岸由于东临渤海且水汽足,在海陆环流影响下大雾天气频发。某科研人员选取沿海塘沽站和塘沽站以东近海海洋站点P平台进行观测。2016年12月4日2时塘沽站地面温度为-1,该日该区域经历了一次雾的过程。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该日2:00—19:00塘沽站和P平台气温(甲图)和相对湿度(乙图)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该日塘沽站14:00气温低于2: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削弱B. 地面辐射散失得快C. 冷空气入侵盛行偏北风D. 经历持续降雪天气8. 据图推测2016年12月4日6时该区域( )A. 塘沽站没有出现逆温现象B. 塘沽站吹向岸风C. 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D. P平台附近形成大雾9. 2016年2:00—19:00渤海湾海岸带天气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A. 形成海雾,未进入陆地消失B. 形成海雾,进入陆地后消失C. 形成陆雾,未进入海洋消失D. 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消失【答案】7. A 8. C 9. D【解析】【分析】【7题详解】该日塘沽站14:00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据此可判断塘沽站此时正经历大雾天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尘埃众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此刻气温较低,A正确;近地面大气增温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散失到大气中,会使大气温度升高,B错误;该区域经历了一次雾的过程,D错误;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塘沽站气温低于P平台,气压高于P平台,风从塘沽站吹向P平台,是偏西风,C错误;故选A。【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其上部大气温度的现象,塘沽站6:00前后,近地面气温骤降,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A错误;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6:00前后近海海洋站点平台温度明显高于塘沽站,可能形成海陆风环流,塘沽站气温低,气流下沉吹离岸风,B错误;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C正确;根据乙图可知,6:00前后近海平台相对湿度小于100%,不可能出现大雾天气,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日塘沽站2:00 至8:00,气温不断下降,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同一时刻近海温度较高,形成海陆风环流,海洋水汽从高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气流下沉,导致陆地水汽进一步增多,相对湿度达到100%后,陆地上会形成雾,AB错误。根据乙图可知,9:00前后塘沽站相对湿度达到100%,出现雾天,一直到18:00前后雾才逐渐消散,而塘沽站位于海岸带上,其临近海洋也会有雾,但海洋温度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雾持续时间很短。综合以上信息可判断,2016年2:00—19:00渤海海岸带附近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逐渐减弱并消失,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雾形成的四个条件:水汽、凝结核、降温和大气稳定,即水汽要达到饱和,凝结核要尽可能充足,空气温度降低,逆温出现大气最稳定。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图示意泛亚铁路开通前后对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0. 泛亚铁路开通后,下列受益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 柬埔寨B. 老挝C. 越南D. 缅甸11. 泛亚铁路开通后,有潜力发育成中南半岛陆路交通运输网络核心枢纽的是( )A. 新加坡B. 曼谷C. 胡志明市D. 金边12. 泛亚铁路对东南亚区域联系和开发的影响有( )强化了国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促进沿海和沿海一内陆轴带的发育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形成环泰国湾跨国界的网络化区域开发结构A. B. C. D. 【答案】10. C 11. B 12. D【解析】10题详解】从图中可知,老挝和柬埔寨以围绕中心城市的点状集聚为主;缅甸初步形成了曼德勒一内比都一仰光的发展轴线,越南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发展轴线,因此越南的收益程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在交通优势的空间分布上,泛亚铁路串联了中南半岛主要的中心城市,使原本围绕中心城市零星分布,具有显著交通优势的地区连接成带,形成了与泛亚铁路走向一致的“中”字型格局。其中,曼谷作为泛亚铁路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衔接点,周边区域交通优势大幅提高,有潜力发育成为中南半岛陆路交通运输网络的核心枢纽。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泛亚铁路衔接了不同国家之间被国界割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沿线地区营造了连续分布的带状和团状优势地区,错误,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铁路的发展可以促进沿海和沿海一内陆轴带的发育,加强区际联系,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形成环泰国湾跨国界的网络化区域开发结构,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泛亚铁路的形成,东南亚各国可以通过昆明进入我国西部地区,并连通第二亚欧大陆桥。这是一座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最大的“桥梁”和通道;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最为壮观的大陆桥。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天山西段某大型山谷冰川时发现,该冰川中下部冰面表碛密布,不同厚度表碛对冰面消融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冰川末端冰面湖发育规模较小。湖岸四周冰川被表碛覆盖,对冰面湖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下图为该山谷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该山谷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为( )A. 不断减少B. 先减后增C. 不断增加D. 先增后减14. 表碛覆盖湖岸四周冰川对冰面湖保持稳定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表碛( )A. 增加湖岸重量,湖泊不易被风浪侵蚀B. 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量大C. 增大湖面与湖岸间温差,湖陆风显著D. 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15. 8月,该山谷冰川消融量最大的部位是( )A. 表碛区下部B. 表碛区中部C. 表碛区上部D. 裸冰区【答案】13. A 14. D 15. C【解析】【13题详解】表碛是指覆盖在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屑物。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由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加上风化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故表碛的厚度随海拔升高厚度不断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冰面湖位于冰川的末梢,四周的表碛物厚度较厚,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融化量较少,使冰面面积稳定,D正确;湖岸重量增加,更容易在风浪侵蚀下崩塌,A错误;由于表碛反射率低,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量大,会使湖面增大,B错误;湖陆风显著,加剧湖水对湖岸侵蚀,面积会扩大,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8月冰川易消融,当表碛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上部的表碛较薄,吸收的热量较多,冰川融化量最大,C正确,AB错误;裸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冰面的反射率高,吸收太阳辐射少,融化少,D错误,故选C。【点睛】表碛厚度薄,与冰川相比,反射率低,冰川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消融速度快;当表碛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隔热作用(或阻断冰川与大气的能量交换),冰川消融速度慢,甚至停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广泛用于榨油、饲料生产和食品加工,美洲是大豆传统的主产区和出口地。俄罗斯大豆种植依靠独特的自然条件,采用了粗放式种植的管理方式。近年来,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进口和出口量也在持续增加,形成西部进口、东部出口的“西进东出”国际贸易格局。我国是大豆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仍需大量进口,为保证粮食安全,除进口美洲大豆外,向俄罗斯进口大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图1示意俄罗斯大豆主产区分布,图2示意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豆产量和大豆需求量。(1)说明俄罗斯大豆采用粗放式种植管理的合理性。(2)分析俄罗斯大豆形成“西进东出”国际贸易格局的原因。(3)从粮食安全角度,简述近年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答案】(1)土地肥沃,较少施用肥料也可获得较好收成;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除虫工作量小;地广人稀,可投入的劳动力少,适合粗放种植管理方式;种植区地形较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大豆种植和生长管理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精耕细作;粗放种植和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俄罗斯地域辽阔,东、西大豆种植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大豆市场相对割裂;西部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可通过廉价的海运进口大豆。东部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但需求有限;临近中国市场,可向中国大量出口。 (3)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需优先保障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国内市场需求大,国内大豆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农畜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维护粮食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大豆为背景,涉及农业、生产和销售、粮食安全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俄罗斯的大豆主产区毗邻我国东北,主要为黑土,土地较为肥沃,可以施用较少的肥料即可获得较好收成,还可以避免土壤污染;该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病虫害较少,除虫工作量小,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适合粗放种植管理方式;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东部地广人稀,本身可投入的劳动力较少,适合粗放种植管理方式;大豆在种植和生长相对简单,对劳动力的投入较少,生产过程中,管理相对(水稻等)简单,因此不需要精耕细作;粗放种植和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的售价较低,提高大豆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出口。【小问2详解】 俄罗斯地域辽阔,东西跨度较大,国土面积广,东、西大豆种植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会比较高,所以大豆市场相对割裂;对于俄罗斯西部地区来说,人口较多且经济较发达,因此市场需求量大;西部也有港口,可通过廉价的海运进口大豆;而东部地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产量高,但是需求有限,产地与市场分离严重,产销矛盾突出;东部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中国市场,运费较低,加上农产品物美价廉,可向中国大量出口。【小问3详解】粮食安全包括耕地数量与质量,粮食品种、产量、品质,此外还与跨区域调配、进口依存度、粮食储备等有关。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需优先保障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满足国内对粮食的需求;国内市场需求量大,而用于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小,仅是国内大豆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从俄罗斯进口大豆,不仅可以实现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增加我国大豆的供应和储备,还可以保障我国农畜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从而维护粮食安全。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岭—大巴山(以下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特有珍稀动物,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复杂度高。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样带上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1)据图描述东秦巴山地样带上物种丰富度大致变化特征。(2)样带上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试说明主要原因。(3)秦巴山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请你为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或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千北方)。 (2)神农架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千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神农架属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解析】【分析】本题以秦巴山地为材料,涉及东秦巴山地样带上物种丰富度大致变化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该样带上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情况图可知,随海拔升高或降低,物种丰富度增加或者降低,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波动变化;随着纬度升高,气温发生改变,物种丰富度大致呈下降趋势,南方物种丰富度总体大千北方。【小问2详解】可从生存空间、水热优越及其环境差异显著、人类活动等角度展开分析。神农架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随着海拔升高,水热组合多样,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神农架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高,太阳辐射较丰富,热量充足;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水分条件好;山地内地形状况复杂,且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区域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生存环境多样;神农架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良。【小问3详解】秦岭—大巴山(以下简称秦巴山地)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是中国生物特有种比例最高的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应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对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维护是生态环境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加大投入,强化种质资源库、保种场等建设;积极推进良种培育,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养殖。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4月,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较为相似,其自转周期和自转轴倾角与地球差别不大,四季变化显著,但其大气层较为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风沙活动强烈,持续数月。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北半球多为熔岩填平的低原,沙丘地貌分布广泛,南半球则为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下左图为火星全球沙丘遥感示意图,下右图为火星局部遥感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火星上风沙活动强烈的原因。(2)结合图示,指出火星上沙丘地貌的分布特征,并推测其成因。(3)目前,火星探测器能源供给主要来自太阳能,但有专家提出:可采用风力发电来弥补太阳能发电的不足。你是否同意专家的观点,并陈述理由。【答案】(1)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形成细碎松散物质;火星上缺少液态水和植被覆盖;火星上白天升温快,对流运动显著,易起沙;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引力小,火星表面尘埃颗粒小,难以沉降。 (2)分布特征:高密度沙丘在火星北极和60S附近较为集中,形成相对连续的绕极沙丘带:其余地区相对分散,规模较小。原因:北极和60S附近地形平坦广阔,为连绵沙丘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其它分布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撞击坑和谷地等,沙丘分布相对分散。 (3)同意:火星风速快、风力强劲;受昼夜交替和风沙活动影响,太阳能发电不稳定。不同意:火星大气稀薄,能源密度低,发电效率低;火星风沙活动强烈,风电设备易被磨损破坏。【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自行设计的“祝融号”火星车对火星的全球遥感探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沙活动的成因、火星地貌的分布特征和成因、火星上的风能资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火星表面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形成细碎松散物质,为风沙活动提供大量的松散沉积物;且火星表面暂未发现淡水和生物资源,对地表土壤缺乏固定作用,易起沙;由于火星大气层较为稀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易导致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对流作用显著,风力强劲,易起沙;同时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引力小,火星表面尘埃颗粒小,难以沉降,因此风沙活动较为剧烈。【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火星表面沙丘主要分布在北极附近和60S附近,且沙丘密度较大较为集中,形成相对连续绕极沙丘带;其余地区分布则相对较为分散,且沙丘密度相对较低,规模小。原因在于:通过材料“火星北半球多为熔岩填平的低原,沙丘地饮分布广泛,南半球低纬地区多为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可知,北极地形相对较为均一,地形平坦开阔,且有大量堆积物分布,为连绵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和物质基础;结合图片可知,南方和除北极外其他广大地区由于分布有大量的撞击坑、谷地等,破坏了火星表面的连续性,使沙丘分布相对分散。【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题,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如果同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火星昼夜温差较大,对流作用显著,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且火星上风沙活动强烈,而且夜间由于没有阳光,受昼夜交替和风沙活动影响,太阳能发电设备无法运行,导致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影响火星车工作的持续性。如果不同意,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火星大气层较为稀薄,风能能源密度低,导致风电发电效率低;而且由于风沙活动强烈,风电设备易遭受损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