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BCBDDDC题号111213141516 答案AABABC 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通过植硅体分析法可知,马家浜文化开始,太湖流域应该有了稳定的人类培植水稻的痕迹,一直到良渚文化期间都保持了稳定的人工培植,说明此地的稻作水平较为成熟,A项正确;“不复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水稻的种植情况无法推知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和太湖流域成为长江流域文明的中心,排除C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题干中提到的“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涉及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与冲击,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这反映了礼制中的色彩规范被挑战,与材料中提到的礼乐制度的破坏与冲击相符合,符合题干要求,A项正确。“太子”称谓的变化,这主要反映的是政治称号的变迁,与礼乐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晋国规定不同土地的分配标准,主要涉及土地制度,与等级秩序的破坏关联不大,排除C项;齐桓公的会盟,虽然体现了周天子权威的下降,但与“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的制度构建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东汉(中国)。据题干“坞堡经济成为东汉最基础的社会细胞”、“它代替了官方对基层民间的统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逐渐代替了官方对民间推行统治,填补了动乱环境下的权力真空,B项正确;坞堡是官家对民间的放任,导致了民间力量的壮大,不是针对官僚集团的放纵妥协,排除A项;坞堡是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农民,不利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瓦解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坞堡经济体现的也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南朝(中国)。题干中提到东晋南朝时期谱牒之学大兴,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出现,朝廷设立“谱局”修订和保管谱牒,且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些信息表明当时士族政治具有封闭性,只有特定家族和精通谱学的人才能进入官场,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士族政治圈,B项正确;江南士族集团地位高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谱学导致门第观念形成说法因果颠倒,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度流于形式不符合当时史实,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门下省给事中对皇帝的官吏任命进行了驳回,皇帝借助宰相通过此任命,这体现了唐代政治制度运行的特征,C项正确;门下省的封驳未被采纳,并不能表明三省体制在当时走向崩溃,排除A项;门下省的封驳职能并未被剥夺,排除B项;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失灵,三省依然在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汉末至两晋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施,选拔官员的制度发生了变化,不再完全依赖于学术成就或儒学知识。九品中导致了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无法通过传统的儒学教育途径获得官职,而那些通过九品中正制获得官职的人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或能力。因此,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的地位下降,被视为闲职,不再是名士追求的目标,B项正确;在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的收到冲击,但是这对于政治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末直至两晋时期的政治变化,不是当时的文化教育水平现状,无法得出“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的结论,排除C项;军阀混战政局不稳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与“太学博士”地位下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安禄山起兵的消息是从范阳到临潼,都位于北方地区,没有较大的地理环境障碍,且交通相对便利,所以消息传递较快,但宋朝时期,与越南在广西开展的消息,需要从广西产地到开封,地跨南北,且路途上有较大的地理环境障碍,交通相对不便,所以消息传递较慢,整体来看,材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差异,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初期在多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整体来看,其中央集权程度强于唐朝中期,排除A项;唐宋时期交通工具并没有明显进步,排除B项;唐代安禄山起兵,政局相对不稳,反而传递速度较快,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蒙古帝国在这一时期设立行省主要是为了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行省的设置是由中央外派官员担任长官,并且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立的,因此,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中央外派、遇事而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排除A项;行省由中书省官员担任长官,而非地方民族首领,不能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行省设立之初具有临时派遣的性质,不能反映制度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于终南山、太华山,观察物象的变化‘对景造意’,被后人评价为‘与山传神’”,说明该画作彰显出自我内省的精神追求,D项正确;范宽画作构图严谨而完整,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树林繁茂,画面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充分表现出了秦陇间的自然景象,并没有体现逃避现实,排除A项;结合材料时空信息和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并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排除B项;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并不是士大夫,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密揭”是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不再仅仅是秘书咨询机构,权势有所膨胀,C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中枢决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皇帝权力没有日趋衰落,排除B项;内阁始终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官道修筑比前代更密集,而且省会和首都的联系更为紧密,这表明清代强化了对边疆的控制,大一统政治得到进一步巩固,A项正确。官道并不属于商业贸易网络,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省会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排除C项;官道是官方修建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示意图突出江南以其手工业制品链接国内国际市场,并在其中处丁核心(枢纽)地位,发挥着主轴作用,A项正确;示意图并非强调丝银贸易的地位,排除B项;海洋运输在示意图中并不处于突出地位,排除C项;材料能够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活跃,但并不足以冲击传统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虎门条约》签订后,英国政府认为英国所获的权益应与各国共享,英国政府之所以持这些言论,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贸易,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对当时英国最有利,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足,不能表明英国侵略势力受到美国掣肘,排除A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于19世纪末,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逐步处于列强的共同宰割之中,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根据材料,第一阶段1871-1873,第二阶段1891-1893,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茶叶、蚕丝、大豆、棉花的出口量增加,且大豆、棉花增长幅度较大,可知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故A正确;材料与民族工业无关,故B排除;通过材料只知道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并不知道竞争力,故C排除;材料不涉及农产品加工业,故D错误。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可知,梁启超宣传“古议院”思想是为了借助传统减少变法阻力,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梁启超希望借助传统宣传维新思想,并非维新思想摇摆不定,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批评国人盲目自大,排除C项;材料表明梁启超接受了严复的批评,但并非完全赞同严复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末新政加重了对百姓的掠夺,激化了社会矛盾,反映出反清的民主革命的条件日臻成熟,C项正确;五四运动后,民主科学思想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百姓与清政府间的阶级矛盾,不能得出民族危机,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清末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7.(1)(10分)影响: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推动商帮的形成; 白银大量涌入, 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每点2分,共10分)(2)(10分)有利因素: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交通条件便利。(任答4点,每点2分,共8分) 解释: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依然占主流;只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受到洋货的冲击;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一 “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可得,促进江南市镇经济发展;据材料一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可得,推动商帮的形成; 据材料一“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货 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可得,白银大量涌入,推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通用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加强了江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 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可得,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可得,近代工业大都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影响;据材料二“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可得,机器大生产技术的传入;据材料二“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交通条件便利。第二小问解释,据材料二“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干传统与近代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依然占主流;中国近代的江南市镇经济只是资本主义世果市场的附庸;受到洋货的冲击;而且当时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18.(1)(12分)同:都指出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都认为慈禧太后阻挠变法;都要求革除守旧的大臣以推进变法;都委任杨锐、刘光地、谭嗣同等人商议对策。(每点2分,共8分)异:康诏强调形势非常严峻,皇帝地位不保,急切要求大臣相救;杨诏则是强调尽快商议不违逆太后意思,又能推进变法的对策,且按程序呈办。(每点2分,共4分)(2)(8分)仅回答同意与否不得分。要有至少两个角度和史实说明理由。认为康诏是伪造的(2分),理由:从史料来源看,康诏刊登在大众报刊上,杨诏则是呈递给正规的官府机构;从文本内容看,学者的研究表明康诏的行文表达不符合光绪帝的用语习惯;从作者身份和意图看,虽然都是亲历者或参与者提供,但康诏与其他人不能形成互证。(每点2分,6分)不同意康诏是伪造的,可酌情给分,理由:从史料产生时间上看,康有为的密诏是最早出现的;目前密诏原文并没有被发现,不能就此判断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的。【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一“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可知,都指出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根据材料一“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与材料二“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可知,都认为慈禧太后阻挠变法;根据材料一“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不能变法”与材料二“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可知,都要求革除守旧的大臣以推进变法;根据材料二“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可知,都委任杨锐、刘光地、谭嗣同等人商议对策。第二小问异,根据材料一“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与“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诏强调形势非常严峻,皇帝地位不保,急切要求大臣相救;根据材料二“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与“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诏则是强调尽快商议不违逆太后意思,又能推进变法的对策,且按程序呈办。(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题干“你是否同意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这一结论,说明理由”可知,本题首先要确定态度,可以回答同意与不同意。如果同意康诏是伪造的,可以从从史料来源,从文本内容看与从作者身份和意图分析。根据材料一“上海《新闻报》首登康有为所持‘密诏’”与材料二“时隔十一年后(1909年)杨锐之子向都察院呈缴了一份‘密诏’”可知,从史料来源看,康诏刊登在大众报刊上,杨诏则是呈递给正规的官府机构;根据材料一“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文本内容看,学者的研究表明康诏的行文表达不符合光绪帝的用语习惯;根据材料一“上海《新闻报》首登康有为所持‘密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作者身份和意图看,虽然都是亲历者或参与者提供,但康诏与其他人不能形成互证。如果不同意康诏是伪造的,根据材料一“1898年10月19日,上海《新闻报》首登康有为所持‘密诏’”与材料二“时隔十一年后(1909年)杨锐之子向都察院呈缴了一份‘密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史料产生时间上看,康有为的密诏是最早出现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密诏原文并没有被发现,不能就此判断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的。19.(12分)示例文章篇目:《红楼梦》阐述:长篇小说《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小说一方面反映了清代康雍乾盛世时期上层社会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以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这印证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男主角贾宝玉,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女主角林黛玉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世之道,多愁善感,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有多方面的才能。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这是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与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是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综上所述,《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的社会百态。(评分标准:此……只要确定篇目合理阐述即可得分。罗列出所选篇目,论述,结论,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首先,选择较为熟悉的文学作品,如选择《红楼梦》。其次,根据材料中对“文史互证”的描述结合《红楼梦》的相关知识从背景、内容及其体现的历史信息方面进行阐述。背景方面,《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内容方面,小说反映了清代上层社会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贾宝玉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女主角林黛玉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事之道,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这是明清时期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最后总结,就《红楼梦》的史学价值进行升化,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的社会百态。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答案
2024-09-30·4页·23.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