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一中2025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29·13页·1004.8 K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9 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

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

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

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

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

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

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

“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

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

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

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

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

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

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

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

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

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

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

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

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

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

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

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

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

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

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

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

“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

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

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

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

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

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

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

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

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

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

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

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

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

言的权利。

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

非凭空想象。

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

中,是要不得的。

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

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 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3 分)

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D. 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

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

“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湘行记——张八寨二十分钟

沈从文

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才渡河完毕。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围

群山约束成个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正当深冬水落时,边沿许多部分都露出

一堆堆石头,被阳光雨露漂得白白的,中心满潭绿水,清莹澄澈,反映着一碧群峰倒影,还

是异常美丽。特别是山上的松杉竹木,挺秀争绿,在冬日淡淡阳光下,更加形成一种不易形

容的清寂。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显然是后

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

一个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

下百十种。如照风景画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

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

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大渡口终日不断有满载各

种物资吼着叫着的各式货车,开上方舟过渡。此外还有载客的班车,车上坐着新闻记者,电

影摄影师,音乐、歌舞、文物调查工作者,画师,医生..以及近乎挑牙虫卖膏药飘乡赶场的

人物,陆续来去。近来因开放农村副业物资交流,附近二十里乡村赴乡场和到州上做小买卖

的人,也日益增多。这个觉醒是全面的。

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到

处点缀一簇簇枯树。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崖下

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渡船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南。渡头边水草

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初来到这个溪边的我,环境给我的印象和引起的

联想,不免感到十分惊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这实在和许多年前笔下涉及的一个地

方太相象了,可能对它仿佛相熟的不只我一个人。正犹如千年前唐代的诗人,宋代的画家,

彼此虽生不同时,却由于某一时偶然曾经置身到这么一个相似自然环境中,而产生了些动人

的诗歌或画幅。一首诗或者不过二十八个字,一幅画大不过一方尺,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永

远是清新壮丽,增加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至于我呢,手中的笔业已荒疏了多年,忽

然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记忆习惯中的文字不免过于陈旧,触目景物人事却十分新鲜。在这

种情形下,只有承认手中这支拙劣笔,实在无可为力。

我随同那十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是

晃。

“慢慢的,慢慢的,站稳当点。你慌哪样!”

几个乡下人同声笑着说,“不要忙,不要忙,稳到点!”显然的事,我在船中未免有点狼

狈可笑,已经不像个“家边人”样子。

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作事

的弄船女孩子。

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除了胸前那个绣有“丹凤朝阳”的挑花围裙,其余装束神气

都和一般青年作家笔下描写到的相差不多。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

的健康圆脸。一双辫子大而短,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

在寒风中也冻得通红。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袄子,稍微大了一点。这正是中国许多地方一种常

见的新农民形象,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

心。新的社会正在起着深刻变化,她也就在新的生活教育中逐渐发育成长。我想起合作化,

问她一月收入时,她却笑了笑,告给我:“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伯上州里去开

会。我今天放假,赶场来往人多,帮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资分?”

“嗨,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过了头,面对汤汤流水和水中

白鸭,不再答理我。像是还有话待我自己去体会,意思是:“你们城里人会做生意,一开口

就是钱。什么都卖钱。一心只想赚钱,别的可通通不知道!”我不免有一点儿惭愧起自心中

深处。到乡下来,才明白还有许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帮助关系,既无从用工资分计算,

也不必如此计算。

一位向我提出了个问题,“同志,你是从省里来的,可见过武汉长江大铁桥?”“看见

过!那里有万千人笼夜赶工,电灯亮堂堂的,老远只听到机器哗喇哗喇的响,忙得真热

闹!”

“办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好大一条桥!”

“你们难道看见过大铁桥?”那中年妇人问。

……说下去,我才知道电影队来放映电影时,大家都从电影上看过大桥赶工情形。我想

起自治州百七十万人,共有三百四十万只勤快的手,为一个共同目的而进行生产劳动,长年

手足贴近土地,再累些也不以为意。

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型,

不易改变。这个时节,才明白意识到,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

样。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

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有删改)

注1934 年,沈从文从北京返回湘西故里,写下《湘西散记》,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1957 年沈从文再回湘西,写下此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详写了各式货车、各色人及人来人往等生活情形,极富生机活力,充满浓郁的湘西

风情,表现出了时代的觉醒。

B.作者登上小渡船后被同船的乡下人笑,这笑是对在船中的我略显狼狈的真实反映,也饱含

着他们对陌生人的善意。

C.在“多少工资分”的对话中,作者通过对女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弄船女孩

的单纯和当地民风的淳朴。

D.文章结尾作者说对“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表明了

作者对新社会感到迷茫。

7.关于文中小船渡口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船渡口、青苍崖壁、赶乡场的男女农民、渡船女孩的描写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湘西美景。

B.作者感到惊奇和熟悉,是因为作者眼前所见到的与曾经笔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十分相似。

C.古人用诗和画将清新壮丽的美景再现给后人,而我因手中之笔荒疏多年且拙劣无法做到。

D.本段文字人景情融合,自然中透出情韵,平淡中见真诚,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8.本文的女孩和《边城》中的翠翠都生活在湘西,年龄相仿,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分别谈

谈作者笔下这两个形象的意义。(4 分)

9. 如果要为文中划线语句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已者不能忍见,士亦以

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

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

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

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

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

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材料二:

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日:“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

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

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

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

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

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感以非,卒以不敢。若黯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

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

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 分)

尝坐 A 武帐 B 不冠 C 黯 D 奏 E 事避 F 而使 G 人 H 可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善,文中指交好,与“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同。

B.原,指推究,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C.望,指希望,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望”意思相同。

D.数,指责备,与“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

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B.从前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还只是小吏,但二人后来也身居高位,一些昔日的丞

相史,在地位上甚至超越了他。

C.在陆九渊看来,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而张汤巧言诋

毁,善于构陷,使真相不得昭示。

D.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这不仅令淮南王在谋反

时忌恨他,也让皇帝感到畏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4 分)

(2)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4 分)

14. 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请根

据材料简要分析。(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闲居遣兴

王安石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注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注驲骑:驿马,也指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秋日荒城、柴门紧闭的闲居环境,写出诗人愁苦的原因。

B.诗人来到了溪水边,面对着倒映在水里的山,不禁想要借酒消愁。

C.东面来的驿骑快马加鞭,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南面战况紧急的事态。

D.诗人以一“闲”字入题,颇有深意,突出了诗人闲而有忧的情怀。

16.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其在困苦失意中年

华老去的情形,抒发了因国难家恨而生的悲愤之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妙用比喻描写琵

琶在短暂停歇后突然迸发出铿锵激昂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 3)某同学写文章时想引用古诗文中强调做事注重积累的句子,他找出了

“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

干眼症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眼部疾病,正悄然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仅是

一种简单的眼部不适,更是眼表健康受损的警示灯,其背后的复杂成因与多样化的治疗方法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干眼症,医学上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

状。它与全身健康、生活习惯、环境等多个因素 A ,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健康

挑战。

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当今干眼症的常见诱因之一。通常情况下,人们每分钟眨眼 1020 次,这

一动作有助于将泪液均匀地涂布于角膜与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保护和滋润我们的眼睛。但

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由于人们 B 地盯着屏幕,眼睛眨动的次数减少,这使得(

甲 ),眼球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逐渐发展成干眼症。

除上述原因外,造成干眼症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低湿度环境,空调、风扇等形成的干

燥的环境也会使眼睛失去水分,加剧干眼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分泌

减少,这也是引起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眼睛疾病和一些药物的不当使用也可

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如何避免干眼症?首先,尽量控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适当进行远眺或

做眼保健操;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多眨眨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眼球表面干

燥;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睛。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保持眼球的湿润;还要养成室内

通风的好习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同时,( 乙 ),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葡萄、芒

果、猕猴桃、胡萝卜等。

18.文中第一段用“警示灯”比喻“干眼症”,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生命”为本体

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5 分)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20.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要求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

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更多人有了发出声音、表达观点的可能,公众可以从更多视角了

解事态发展和各方观点。那么,我们是不是离真相越来越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9 月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说法错误,原文为“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

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2.A(“必须要走出门”说法错误,原文说“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3.D(D 项核心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与原文的群众路线不符)

4.答: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两个“要

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

生动地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每点 2 分,共 4 分。如从感叹句、单独成段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5.答: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二)现

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B(A“详写”错。C 无“心理描写”。D“迷茫”错。)

7.C(“拙劣”非事实,是自谦之语)

8.作者借助翠翠主要是展现其作为个体的人性美,还象征了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剧。

作者借助女孩这个形象,彰显了社会主义时期湘西人民质朴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

了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显示出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答案: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交错运用,生动再现了渡口之景。运用拟人修辞手

法。“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拟人手法写出了“万重群山”的寂静状态。语言

富有文采。“清莹澄澈”“挺秀争绿”“无事可为”等四字书面语言简义丰。

(每点 2 分。其他角度如词语角度,色彩词语“白白”“绿水”“清莹澄澈”,数量词语“一

碧”等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CF(原文: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翻译:武帝曾经坐在武帐中,当

时没戴帽子,汲黯上前禀奏事情,武帝临时躲避并派人批准了他的奏议。)

11. C(A.文中的“善”,交好;“善万物之得时”的“善”,羡慕。选项表述正确。B.两者意

思相同,都是“推究”之意。 C.文中的“望”,埋怨、怨恨;“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