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9月月考地理试卷命题人:王翠娥 审题人:唐艺窈考试时间:2024年9月25日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给地理社团成员布置模拟天文观测作业,给出以下条件。完成下面小题。1.春分日或秋分日,天气晴朗。2.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3.太阳与月亮最大高度角相等。1.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日出时,月亮高度角最大B.月出时,当地地方时为6点C.日落时,月亮的亮面朝东D.月落时,天空出现满天星星2.当天可见直立杆的月影范围最有可能的是()A.B.C.D.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烟台发生“雷打雪”时,()A.近地面暖湿气流受热迅速上升B.强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陆地主动爬升C.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D.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冷暖气流强烈交汇4.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A.T0B.T2C.T1D.T35.“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冷干B.暖湿C.暖干D.冷湿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200—3600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700-1200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完成79题。6、“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典型自然环境是()A.气候干燥,蒸发强 B.山顶风大,云雾多C.土壤贫瘠,多冻土 D.植被低矮,草类少7、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很多的主要原因是其山地()A.纬度低 B.距海近 C.相对高差小D.海拔低8、M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A.大气降水B.太阳高度C.土壤水分D.日照时数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微气象条件,使其周围土壤中营养元素、植物组成、植物生物量等发生变化,灌丛成为动物栖息地,导致土壤有机质如图3分布,进而又影响灌丛下植被生长,该现象称为灌丛“肥岛效应”。下图为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及周围土壤有机质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灌丛所形成的微气象条件,与“肥岛效应”的发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A.降低风速B.截留雨水C.减小温差D.提供遮荫10.下列植物结构形态中,“肥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根系发达,锥形树冠B.枝条稠密,伞形树冠C.树干高大,旗形树冠D.针状叶片,疏散树冠气象高空探测指利用气象气球携带探空仪,在飞升的过程中探测收集周围环境气象数据。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国家或地区必须在国际标准时每天0时和12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在传统单球模式下,气球带着探空仪以56m/s的速度上升,气球爆炸后观测任务便结束,我国北斗导航探空系统使用双层气球,一次施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3次观测。如图示意我国北斗导航探空系统平漂往返摸式。据此完成1315题。11.我国探空气球施放时间可能为每日的()A.1点15分B.4点15分C.10点15分D. 7点15分12.气球在探测过程中要重点考虑()防低温防高温防飞鸟防紫外线A.B.C.D.日本西海岸鸟取县有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各沙丘形成于距今7万年间不同的时期。图示意日本鸟取县沙丘模式剖面。完成1315题。13、图中沙丘形成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为()A. B. C. D.14、图中沙丘主要构成物质来源于()A.古代沙滩 B.其它沙丘 C.砾石粘土 D.火山灰岩 15、根据剖面可推测此地区距今7万年间()A.海面高度持续下降 B.经历气候干湿变化C.风积作用一直较强 D.经历多次火山活动二、综合题(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万年以来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图左为邛海流域图。19982018年间,图左中的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多发,入湖泥沙使湖岸线平均每年向湖心推进55.42米。泥石流暴发主要取决于短历时雨强和前期土体含水状况,1998年7月6日15时官坝河流域暴发泥石流,图右为该次泥石流暴发前后官坝河流域累计降雨量统计图。(1)说明邛海流域地形对水系特征的影响。(6分)(2)分析此次降水过程对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3)有学者认为邛海未来最终会消失,请说明理由。(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依据权成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平均意义下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30以上高温暖水5月上旬出现在孟加拉湾中部(图I),到5月下旬的出现消退并移位到南海南部(图)。40年气候平均资料显示,5月高温暖水位置的月内变迁与南海夏李风爆发之间存在联系;5月1日—15日,孟加拉湾夏季风逐渐增强;5月16日—21日,高温暖水位移到南海南部;5月上半月南海被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半月副热带高压开始东撤,5月21日左右,南海夏季风爆发并逐渐增强。(1)简述5月上旬孟加拉湾高温暖水区海—气相互关系。(6分)(2)分析5月下旬孟加拉湾高温暖水区消退的原因。(6分)(3)5月21日左右,南海夏季风爆发并逐渐增强,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喀麦隆地处非洲赤道附近,其北部地区民居为抛物线形圆顶屋,大约10米高,直径约7米,采用原生泥草混合材料建成,顶端圆形天窗为土屋内部唯一窗口。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建的圆顶屋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不再修建。下面左图为喀麦隆的位置及地形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抛物线形圆顶屋景观图。(1)分析抛物线形圆顶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现。(6分)(2)比较喀麦隆南北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7分)(3)推测新建的圆顶屋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不再修建的原因。(6分)高三9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115 ABCBD BDDCB DBBAB1.据材料可知,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点日出,18点日落;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说明日出时,月亮高度最大;日落时,月亮位于地平线以下,看不到月亮,C正确,A错误;月出时,由于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二分日6点日出,此时地方时为0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月落时,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天空看不到星星,BD错误。故选A。2.据材料“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可知,月亮从月出到月亮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可以看到月影,此时月亮位于东半部天空,影子朝西;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增强,月影不可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不同月相下日升月落的情况有所不同:新月(农历初一):太阳升起时,月亮也同时升起,两者几乎在同一时间落下。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太阳未完全落下时,月亮已经升起。满月(农历十五):太阳升起时,月亮刚落下;而当月亮升起时,太阳也即将落下。下弦月(农历廿三左右):太阳完全落下后,月亮才开始升起。3.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暖气团快速抬升主要受动力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受热迅速上升(不是热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强冷气团遇陆地主动爬升,也不是暖湿气流迅速北推(注意材料“烟台受寒潮影响”,表明冷空气占主导),。故选C。4.根据材料可知,“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出现降雪并伴有雷电,降雪出现表明空气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温度露点差接近0,结合图示信息,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对应的时刻为T2,故排除ACD,选B。5.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雷打雪”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且“雷打雪”现象发生时伴有大量降雪,发生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较冷,由于前期出现大量降雪,“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短期),空气湿度大,空气较湿润。所以“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冷湿,B正确,ABC错。故选D。【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6.由材料可知“我因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说明山顶处不适合高大乔木的生长,出现了灌木和草本植被,D错误;可推测山顶处风大,云雾多,土层薄,土壤贫瘠,B正确。亚热带山地海拔2000m以下山顶部无冻土分布,C错误。山顶气温较低,蒸发较弱,A错误。故选B。7.由材料可知“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200-3600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而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海拔却介于700-1200m,说明该山地的海拔低,达不到气候林线发有的海拔高度。纬度低,距海近,相对高差小与其林线低关联度不大。因此,ABC错误,D正确。8.由材料可知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南坡低,北坡高。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利于森林的生长,B错误;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长,AC错误;南坡水汽含量大,云雾多,日照时数少,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多,不利于森林生长。所以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日照时数,D正确。故选D。【点睛】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即高山林线。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9.灌丛下的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其原因有:灌木能降低风速,截获风吹蚀的表土物质和尘埃;截留雨水,将植物的有机质带到树冠下;树冠成为动物遮荫的地点,其排泄物为土壤增肥。ABD正确。而树冠底温差较小与土壤肥力的增加关系不大,D错误。本题选择关联性最小的,所以选C。10.枝条稠密,伞形树冠,其覆盖面积越大,遮荫范围越大,落叶也越多,截获风吹蚀的表土物质和尘埃也就多,“肥岛效应”越显著,A正确。根系发达、锥型树冠、树干高大、旗形树冠、针状叶片、疏散树冠不利于截留风吹蚀的表土物质和尘埃,所以“肥岛效应”较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11.D 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全球必须在国际标准时每天0时和12时前一小时内施放气球,即 北京时间的7点-8点或19点-20点,故选D。 12.B 高空气温低于近地面,如气球抵达的3万米高空,气温低于-70。所以要防冻;此 外,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飞鸟的抓挠、碰撞,导致气球爆炸,故应防飞鸟。13.由所学知识可知,沙丘为沉积地貌,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读图可知,岩层位于最底端,其次为,岩层为最顶层,故图中沙丘形成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为,故选B。14.由材料可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有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各沙丘形成于距今7万年间不同的时期,故图中沙丘主要构成物质来源于海水堆积的古代沙滩,故选A.15.读图可知,沙丘呈现高低起伏,说明海面高度有升有降,A错误;单一沙丘形成期间风积作用较强,但相邻两个沙丘形成之间的时期风积作用较弱,C错误;因沙丘高低起伏,说明海平面发生起伏变化,经历了气候干湿变化,B正确;图中只有一次火山灰岩的出现,故经历一次火山活动,D错误;故选C。【点睛】沙丘形成原因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16.(1)中西部(西北)低,其他地区(北、东、南部)高,河流由高向低处流,形成向心状水系(形成多条河流由四周向中心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或东南部较西北部地势落差大),(南部)河流流速快;多山谷,河流多,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河流由北、东、南流向西北(6分)(2)7月4到5日,官坝河流域降水强度较小,有利于降水渗入到土体、岩体中,水体浸透使土体岩体稳定性降低(3分);7月6日,官坝河流域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地表径流增加,激发了泥石流(3分)。(3)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该流域泥石流多发,泥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在湖底堆积;湖泊西北部落差小,流速慢,向下游排沙能力较弱;湖泊不断变小变浅,演化为沼泽,最终消失。(6分)17.(1)海水水温高,蒸发大量水汽进入大气,使孟加拉湾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加;海水水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低压中心的形成使海面气压梯度增大,海洋表面风力增强。(6分)(2)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孟加拉湾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随着气温升高,海水蒸发量增大消耗海水热量;5月下旬夏季风增强,孟加拉湾降水增加,降低海水温度。(6分)(3)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南海获得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水温上升,利于海水蒸发;下半月副热带高压开始东撤,东北风减弱,利于夏季风爆发;此时孟加拉湾夏季风逐渐加强,大量的暖湿气流吹向南海,增强当地夏季风。(6分)18.(1)屋顶端的天窗为土屋内部唯一窗口,具有通风透气、采光、散热等作用,适应当地旱季时的炎热环境,雨季时可临时封堵,便于排水;抛物线形圆顶屋利于雨季排水;北部热带草原广布,采用原生泥草混合材料建房可就地取材。(6分)(2)差异:南部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北部以热带草原景观为主(2分)。原因:南部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及沿海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2分);北部纬度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交替控制,且中部山区对来自几内亚湾水汽具有阻挡作用,降水总量偏少,有明显的干湿季(3分)。 (3)现代建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抛物线形圆顶屋被新式房屋取代;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人口外流;传统工艺修建,修建和维护成本高。(6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2024-09-29·10页·1.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