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缺少独特性,没有灵魂。所以,评鉴、欣赏一个人的书法,既要外观,就是看外在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是不是符合法则;也要内观,就是看它流露出来的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有没有独特性。好的书法,不仅是笔墨的世界,还是书写者性情的世界。后一个世界,就是书法的灵魂。(摘编自方建勋《中国书法通识》)材料二 书法作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需要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在艺术实践的时候,人与物、人与作品都可能会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转移,故而“移情”便成了书法艺术进行构思、创作、欣赏等系列过程中一种不可小觑的艺术转化手段。无论是外物的客观姿态对人情感的影响,还是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艺术作品,都有可能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诸多不可预见的审美效果。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心境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产生一定的情感表现。比如看到秋叶枯草,会让人产生如黛玉葬花般的伤感与悲寥;看到春暖花开,则会心胸激荡、兴致盎然。这些情形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尤为平常,其实这些都是外物意象给人们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移情体现,而由此带来的书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变化亦是如此。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会不由得“触景生情”,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通过观天地与自然之形态变化,从而娱情。古代书家从观物到内心观照并从而得到审美移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王羲之通过养鹅、观鹅来写“鹅”,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都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体验,进而感受自然界带给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甚至是一种创作灵感或者创作冲动,并通过艺术家的筛选、提炼,转化为创作原动力。“写字者,写志也。”不同性情的艺术家必然会在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性格、人品、素养,以及他当时的创作环境与心理动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陈绎曾认为,书家在书写作品的时候,“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艺术家强烈的情绪在不自觉的移情过程中融入作品,从而让作品不断得到升华,使艺术作品展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反过来说,作品也通过它的表象特征与内在特质间接地展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之美。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象的。它的艺术形式、美感特质、感情色彩,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甚至观者通过自身的移情,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与书家本人创作初衷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说,这是移情之移情的再造效果,是双重移情之后所产生的审美体验。(摘编自吴胜景《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作品不能只讲求笔法、字法、章法等法则,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台阁体正是因此而不被推崇。B.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句,是由于春去秋来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他们的移情。C.“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能够展现出书法家的精神美。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能够让观者走进书法作品,感受书法家心中的审美情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书法家要想写出神来之笔往往需要某个机缘或者某件事的激发。B.只有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情感,书法才能成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可能产生诸多审美效果。C.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在相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也不同。D.观者通过双重移情从书法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黄庭坚引禅入书,书法作品追求心灵净化与专注境界,使人产生身心的平静和超越。B.王羲之性格内敛,书法敦实含蓄;王献之外向不羁,书法放纵酣畅。C.卫铄《笔阵图》论书法线条:“横当如千里阵云,点当如高峰坠石。” D.苏轼在黄州寒食节所书《寒食诗帖》不自觉地流露出孤寂苦闷之情。4.两则材料都提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6分)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兄颜杲卿父子平叛被俘,安禄山把宁死不屈的父子二人杀害。颜真卿找回侄子的部分尸骨,安葬时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这幅书法作品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虽秃笔而就、墨色干渴,但通篇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颜真卿的创作情感之炽烈溢于墨间,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曲难忘 李国文羊角垴,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寨,这个水比油贵的小山村,我是永远不会,也不能忘记的。在这以前,我曾有过江南一带水乡生活的体验,虽不多,但那万顷芦花、半池莲菱、风车“咿呀”、白帆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烟雨迷蒙,水天一色,那绝对是一个水的世界。我完全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严重缺水的山区,一年所降的雨雪便是这一年的全部水源。我很惊讶山民坚忍的毅力,祖祖辈辈厮守在这偏僻穷苦的山窝窝里,凭一点积攒起来的水,樽节使用,毫无怨天尤人的愤慨。羊角垴,户不过十,人不满百,若不是一个叫“盆爷”的老汉放几条羊,躺在青石板上唱他的梆子腔,或许我还找不到这个藏在山缝里的小村寨呢!翻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过一岭又一岭,岭岭相连……当你走了许多越走越陡的山路,腰酸腿疼,累得要命的时候;当你汗流浃背,舌干口燥,被阳光晒得头晕眼花,渴望有一口水喝的时候;当你受到太多的伤害,周围人报以白眼,而感到真正孤独的时候……听到这高亢的苍凉的还有些沙哑的歌声,你立刻意识到,那将是一口泉,一碗酽酽的大叶茶。于是,无论多累多渴,也会迎着那韵味十足的梆子腔,寻找过去。或许是人烟稀少、交通阻绝的缘故,或许是羊角垴民风淳厚的缘故,只要进了村口,在那块歇脚石上坐下来,你便成了全村人的亲戚了。这种温馨的感情,即使在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仍觉得热呼呼的。羊角垴对一个外乡人,并不因为我落魄潦倒,而减弱一点点待客的热情。我始终记得,盆爷让他老伴把那珍藏的芝麻,扔进烧热的锅里,炒熟,碾压出油。然后倒下南瓜、白薯,再加上玉米面,煮出一锅香甜酥糯的糊糊。而且毫不吝啬地东家一碗、西家一碗地端着分送出去。我是盆爷家的客,但全村人和我一起享用了这顿美餐。那时,我落在了一个极不愉快的处境里,如今时过境迁,我完全能谅解当时我周围的人,对他们所给予我的平白无故的伤害,我能想得开。“过去就过去了,日子还长着咧!”这是盆爷的话。“有水能活,没水也能活,雨水大了,瓜倒不甜了,是这么个理不?”这是盆老伴的话。那时,我少年气盛,二十几许年纪。于是,缺乏深思熟虑,也未计较后果,抬起脚来一走了之。正如一位伟人说的那样,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至今我也不后悔那种鲁莽的勇气,至少敢于说“不”。但我念念不忘那小小的山村,它使我悟到了真正的生存艺术。羊角垴真小,也真闭塞,对山外边发生些什么事,几乎了然无知。我对他们讲了我的情况,我是怎样一个应该白眼相待的人。他们盘问了半天,端详了半天,至少半村的人在盆爷院里的老枣树下半蹲着看热闹。我不了解他们为什么宁肯采取这种他们称为“圪蹴”的姿势,而不愿坐放在院里的小凳。对城市长大的我,尤其感到新鲜的是盛糊糊的海碗,真无愧这个“海”字,容量足有3000 毫升,端着它从村头吃到村尾的那份快乐自在,也着实让我羡慕。随后,家长里短,父母妻子,夹以对北京好奇的许多问题,乃至于早先朝廷里的事情。说实在的,即使讲上三天四夜,也满足不了山民们想知道的一切。除了盆爷见过汽车外,很难给他们讲明白乘坐火车来到山外那座小城的经过。就这样谈到太阳下山,月亮升起,至此,大家判断我起码是个心地并不坏的好人。不知谁在树影里叹息: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啊!这种真诚的同情和信任,是那时在别处绝对得不到的。我也在想,或许他们懵懵懂懂,对时局无知吧?但后来,盆爷和别的乡亲不止一次来工地看望我,我们这支施工队离开太行山后,他们还请人给我写过信。山村人通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量不点灯的,因为煤油要到十几里的山外集镇上去拿鸡蛋换,一般燎一燎松明子也就够了。那天显然因为我的出现而晚了,于是盆爷让年轻后生上树晃枣儿给大家垫垫饥,随落随拣随吃,欢声笑语,打破了夜的寂静。无论大人小孩拣到了枣儿,都先尽着我。我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好在天黑,谁也不会在意我一边嚼着甜枣,一边索性任它流去。人总是在艰难的日子里,才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我敢说,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甜的枣儿。由于羊角垴严重干旱缺水,枣的含糖量高到竟能拔出缕缕糖丝。挂着红灯笼似的满山柿树,有一种如鸡蛋大小的名叫“蜜罐”的柿子,咬上一口,甜到心里。我领受了口腹之美,领受了乡亲们一片不见外的心意;更重要的,这枣,这柿,还有厮守在这块土地上硬磨硬熬的羊角垴人使我懂得,被生活压倒了的人才是真正的软弱,逃避不是强者的勇敢表现。次日,盆爷陪我下山,他帮我背着乡亲送的干枣、柿饼上路。路上,我好奇地问,他们为啥叫你“瓦盆老汉”?他“呵呵”地乐了,山村风俗,孩子落生,听到的第一声动静便是叫一辈子的小名。显然,卖瓦盆的叫唤给刚来到人世的他留下了这个“雅号”。他不在乎,想得开。他说:“叫我‘瓦盆’咋的啦,我这几十年磕磕碰碰,不也没碎没破没掉块碴吗?你看这些个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啊,草啊,不也头顶一片天,活下来,活得结实,活得精神,活得不比谁差啊!”他指着从极少水分养料的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爬山藤、接骨木、菟丝草,显然是在给我鼓劲。这是山的世界,但同时也是岩缝里那些草那些树的世界,我为什么不顶着头顶上的天,挺直着活呢?天高云淡,盆爷兴致上来了,又引吭高歌,满山回响,还是我来时听他唱过的那段梆子腔。翻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过一岭又一岭,岭岭相连……其实,生活的路也是这样没有尽头的,就看敢不敢迎接挑战,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了。羊角垴和这支在羊角垴听到的梆子腔,我怎么能够忘怀呢?(有删改)【注】指作者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处境不好,落魄潦倒,但是山民们善良、淳朴,一见到“我”就认为“我”是个心地并不坏的好人,并且给予“我”深切的同情和信任。B.盆爷对称自己为“瓦盆老汉”并不排斥,他认为瓦盆几十年磕磕碰碰,没有破碎甚至没有掉碴,很符合他的性格。文章以此描写凸显了盆爷的性格。C.文中既有对山民群体的描写,也有对盆爷的典型刻画,点面结合,突出了山民的形象特征,这和《包身工》中对包身工形象的塑造有相同之处。 D.羊角垴是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寨,地处偏僻,干旱严重,和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相比,它的自然景色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7.关于文中“吃枣充饥”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谁,拣到了枣儿都先让“我”吃,令“我”深受感动,以至“我”一边吃枣,一边流下热泪。B.“上树晃枣儿给大家垫垫饥”“随落随拣随吃”等描写现场感强,而段中的议论则点明了“我”的人生感悟。C.“我”认为“那是我—生中吃过的最甜的枣儿”,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山民们对“我”的深情厚谊。D.以“欢声笑语”反衬“夜的寂静”,以有声来写无声,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异曲同工。8.文中说“但我念念不忘那小小的山村,它使我悟到了真正的生存艺术”。“我”悟到了哪些真正的生存艺术?请简要分析。(4分) 9.在班级文学鉴赏活动中,有同学认为文章标题如果改为“难忘那个小山村”更好,也有同学认为原标题更好。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并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其序曰:“始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曰:“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师帅,人仰以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暨夫子 A孙继 B体 C多属隆平 D弃忠贞之正 E路 F蹈奸 G宄之 H迷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夺,在文中是“耽误”的意思,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词义不同。B.“我闻以德服物”的“服”与《项脊轩志》中“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的“乳”用法相同。C.“皇子年小者”的“者”与《石钟山记》中“石之铿然有声者”的“者”用法相同。D.审,文中意为“考察”,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虽国事繁忙,但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他从吃饭、乘马等生活琐事出发,教育太子要爱惜百姓,不夺民时,以期休养生息,使国家安定。B.魏征受命于唐太宗辑录《诸王善恶录》,其序中对比分析了开国时受封的王和后世继位的子孙的善恶得失,以此告诫诸王。此文得到太宗的认可。C.针对皇子年龄尚小,且多授以都督、刺史等职的情况,谏议大夫褚遂良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既不利于百姓的安宁,也不利于皇子自身的成人自立。D.唐太宗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君子和小人都并不常见,侍臣应当加强修养,自我勉励,一天天地彰显善行,避免受刑罚或被处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4分) (2)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4分) 14.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这句话喻示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苏轼小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 该词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求雨成功后到石潭谢雨途中所作。使君:汉代以此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是苏轼自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前小序除了交代了苏轼创作此词的背景,还交代了徐门石潭的位置和其水位清浊等情况。B.苏轼描写了“石潭谢雨”的经过,调动了视觉和听觉,将美丽的田园风光描绘得真切生动。C.在苏轼治理下,徐州乡村焕然一新,他不禁想融入到田园生活中去,所以笔下文字轻盈喜悦。D.纵览全词,莎草、沙路、农田自然呈现,作者移步换景,寓情于景,堪称田园词中的绝妙佳作。16.有人认为此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尝试为他提供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引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加点化,即形神俱似的句子是: “ ,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形象地概括出其种树及后期管理经验的句子是“ , ”。(3)杜甫《客至》中“ , ”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乡村是中华文明的生发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众多文人而言,乡村不再是一个居住场所,更是品鉴和寄情的对象,是精神的归属。至少自唐代开始,哪怕是处尊居显还是地位卑微,文人在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时,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成为首选。只不过由于时代语境和个人际遇的差异,每个人在承袭陶氏田园志趣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征。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即使一些非乡村出身,亦无耕种经验的文人也是如此。王维出身于官宦之家,状元及第后,投身官场,最高官职曾至尚书右丞。其早年经历 A ,四十岁后却移情乡村,隐居蓝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途。(甲)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乙)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不是贬义词,而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区别于游牧民族和工业社会,中华文明是靠土地的产出来维系的,(丙)因此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丁)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期盼叶落归根。此外, B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目标是让人类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这虽然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已深深影响了很多文人的终极追求,他们愿意想象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此时,一亩小园便幻化为心中的宇宙。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19.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A: B: 20.“‘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一句在文中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历经几百年,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c)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21.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bcdeA,;!“”B,,。————C、;。“”D、,!————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和原文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四、写作(57分+书写3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是否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语 文 答 案1.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最后一段“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可知,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故选D。2.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D.“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错误,原文只是谈“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故选D。3.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A.书法家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B.书法家的性格对书法的影响C.意在强调书法法则的重要性。D.环境对书法家的影响,间接体现在书法上。故选C。4.两则材料都提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4.材料一用作例证,证明情绪会影响书法家书写状态的观点;材料二作引证,印证书法家看到大自然会触景生情的观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可知,《兰亭集序》是事实论据,用来证明“情绪影响之下,书写”。材料二中“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是引用王羲之的话,来证明前面的观点“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5.作品中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 作品中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 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可知,《祭侄文稿》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根据“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可知,颜真卿“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体现了作品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根据“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可知,“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说明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6.【答案】C【解析】A项,“一见到‘我’就认为‘我’是个心地并不坏的好人”错误,山民们见到“我”,听“我”讲了“我”的情况。“盘问了半天,端详了半天”,后来,一起谈到“太阳下山,月亮升起”,至此“大家判断我起码是个心地并木坏的好人”;B项,“他认为瓦盆几十年磕磕碰碰,没有破碎甚至没有掉碴,很符合他的性格”错误,文中“叫我‘瓦盆’咋的啦,我这几个年磕磕碰碰,不也没碎没破没掉块碴吗?”是指盆爷本人的人生境遇,并非指瓦盆。D项,“它的自然景色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错误,羊角垴虽然没有优美的自然景色,但是“岩缝里那些草那些树”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答案】D【解析】文中“欢声笑语,打破了夜的寂静”是写喧哗热闹,不是“以有声来写无声”,不是反衬“夜的寂静”。8.【答案】坚忍、勇敢地面对生活。山民们虽生活在偏僻穷苦、干旱严重的小山村里,但他们没有被恶劣的条件压倒,而是勇敢面对,以坚忍的毅力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乐观、坦荡地面对生活。虽然生活艰难,条件恶劣,但山民们活得快乐坦荡,他们身上充满了乐观精神。(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如结合原文“生活的路也是这样没有尽头的,就看敢不敢迎接挑战,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了”等句子分析作答,也可给分。说明:不符合“生存艺术”的如“待人热情”等答案不给分)9.【答案】示例一:原标题更好。理由:原标题“一曲难忘”富有美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小山村的思念。原标题“一曲难忘”和文章的开篇、结尾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一曲”是盆爷所唱之曲,是盆爷和山民们精神品质的体现,以“一曲难忘”为题,体现了山民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示例二:“难忘那个小山村”更好。理由:以“难忘那个小山村”为题,直抒胸臆,感情更加浓烈。以“难忘那个小山村”为题,和文章第一段、最后一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文章除写了盆爷之外,还写了小山村其他的人和事,以“难忘那个小山村”为题,更加切合文章内容。(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其序曰:“始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曰:“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师帅,人仰以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设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耕种、收获等农业劳动都很艰难辛苦,这些活儿全靠农民努力。只有不去耽误他们劳作的时间,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它按时养息,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我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棵树虽然弯曲,但受到约束就可以变直。做君主的即使有时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戒。’”贞观七年,太宗命令侍中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把它赠送给各个王子。序中写道:“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因此在位时不骄纵,有的像汉楚元王那样求贤,有的像周公那样纳士。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现在我收录自古以来各个帝王做事的得失情况,根据善恶不同分类,各写一篇,书名叫做《诸王善恶录》。跟从好的东西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过错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哪能不以此共勉呢!”太宗对诸位王子说:“此书应放在你们书桌的座右,用作你们立身处世的根本。”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王子说:“我听说凭借德行能使人信服,这确实不是信口乱说。我近来前曾梦见一个人叫做虞舜,不禁肃然起敬。如果梦见桀、纣,我一定会感到愤慨而砍死他。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贵的是德行,哪用得着谈及富贵呢?你们位列王公,衣食丰足,更应能够加强德行修养,这岂不两全其美?况且君子小人本来就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做善事就成为君子,做恶事就成了小人。你们应当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使你们的善行一天天地显扬,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使自己陷入刑戮之中。”贞观年间,年龄小的皇子多被授以都督、刺史的爵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进谏道:“刺史和都督,人们仰仗他得以安宁。因此皇上爱抚体恤百姓,常选择贤能的人。汉宣帝说:‘与我一同治理国家的,是享受两千石俸禄的有才能的人。’按我的想法,陛下皇子中年龄尚小,还不能统领百姓的,请暂时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一则他们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违法乱纪;二则出入观习朝堂仪式,自然地成长自立。时间长了,养成习惯,自然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考查确实能够承担职责的,再派遣他们到州郡任职。”太宗赞扬并且采纳了褚遂良的言论。10.[答案]CDF[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评分标准]涂黑三处及三处以下的,每涂对一处给1分,错处不扣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11.[答案]B[详解]“服”,动词的使动用法;“乳”,名词做动词。1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中“君子小人本无常”中的“无常”是并不固定不变之意。“侍臣”说法不准确,应是藩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4分)(1)(4分)学习好的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错误就没有什么过失。(这)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哪能不以此勉励自己呢!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2分;“誉”“咎”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2)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4分)(2)(4分)我近来曾梦见一个叫做虞舜的人,不禁肃然起敬。如果梦见桀、纣,我一定会(感到愤慨而)砍死他。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2分;“信”“比”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14.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这句话喻示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14.[答案]第一问:人能够听取别人规劝就会变得明智。第二问:告诫太子虚心纳谏,教育侍臣勇于进谏。[详解]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15.答案B调动了视觉和嗅觉。16.有人认为此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尝试为他提供理由。(6分)答案:(异)形式上苏轼的是词,陶渊明的是辞赋。(同)二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同)二者都表现出了对官场的厌倦。译文: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我虽为使君原是农夫出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第句,修改:乡村不仅是一个居住场所第句,修改:无论是处尊居显还是地位卑微第句,修改: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或:“总是把陶渊明的田园作为首选”)19.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A:与乡村并无交集B:还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20.( C )(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21.(a)处,“平原”与“土屋”“白杨、苦楝、紫槐”共同构成“八百里秦川大地”的景象,为并列关系,故选用分号。(b)处,如果句子中大并列之间又有了小并列,单句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白杨、苦楝、紫槐”属于小并列,“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属于大并列,故选用逗号。(c)处,前后文“竟”等表示感叹,故选用感叹号。(d)处和(e)处,“二愣”在此有特殊含义,故选用双引号。故选B。22.文中画框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和原文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22.答案: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2分)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2分)改句只是一般的陈述句,在语意表达和读者感受上均不如原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是否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分析】一、材料简析1. 理解材料关键概念:“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前提背景,当下的时代环境特点“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人生志趣、人生选择等等“获得理想的人生”:完成理想志向、获得自我实现、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等等2. 理解材料整体表述:关注关联词、问句等“只有……才……”:必要条件推理“是否……?”:类似2024江苏高考作文题,提示对这一观点进行思辨二、思路提示1.常见思路(供参考)思路1. 肯定材料问句中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坚持自我确实有利于获得理想人生。理由1:抵御外界杂音,保持清醒判断;理由2:坚守自我主体性,葆有本心初心等等。思路2. 回答问句,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8%A1%A5%E5%85%85%E6%9D%90%E6%96%99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补充材料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想获得理想人生,并不是必须坚持自我/只有坚持自我这一条路径。理由1:从“过度坚持自我的危害”角度思考:固步自封、一意孤行等;理由2:从“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意义”角度思考:自我修正和完善、突破视野局限等。思路3.进一步思辨获得启示和做法:(1)辨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内涵:坚持自我不等于固执己见,倾听借鉴不等于盲目从众。要获得理想的人生,应当对多元的观点审慎思辨、实践检验、取舍内化,对自我有所坚守、有所修正,方能获得理想人生。(2)分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关系:应当先有自我的形成,再去倾听和借鉴多元观点,方能不迷失于五花八门的思潮之中,反而能做到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5%8D%9A%E8%A7%82%E7%BA%A6%E5%8F%96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博观约取、为我所用。更进一步,自我的形成也来源于对外界的学习和吸纳,因此“兼容观点多元的世界”和“坚持自我”之间构成微妙的循环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靠近真正的理想人生。(3)反思“理想的人生”的定义:每个人的“理想的人生”未必相同,“理想的人生”未必一定存在/未必能够抵达,“理想的人生”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等等。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出发,在观点多元的世界中不体味这个探索独属理想人生的过程。2. 写作中注意“现实针对性”:材料前提“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因此要立足当下社会现实来构思立意和论证行文。阅卷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1. 不能全面把握材料的三个关键概念,往往顾此失彼。2. 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混淆“只有……才……”和“只要……就……”的逻辑关系。3. 对材料概念的理解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7%AE%80%E5%8D%95%E5%8C%96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简单化,导致论据的运用有偏差(部分学生存在大段举例,以例代证的情况);行文阐述中立场左右摇摆,导致思路结构不清晰。四、评分细则一等54-57结合“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的背景,整体理解材料中的关键概念和关联词,充分和材料对话,层层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能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对概念内基础上,有所侧重地把观点表述清楚,说理较充分;二等50-53分两方面都涉及,结构层次较清晰,语言通顺三等45-49两方面都涉及,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有偏移(如将坚持自我理解为坚韧顽强的精神),又能拉回来四等40-44只涉及一方面(“坚持自我”),忽略“观点多元的世界”和“理想的人生”,论据有偏差(如以国家政府举例,而非个体人生);五等39分以下前半部分能围绕材料写,后半部分完全说开去,与题意无关;套题,但有些内容还是与材料有关;六等类21-38分(1)严重偏题(2)套题(3)字数500字左右,根据内容打分七等0-20分脱离题意。文理不通。不足400字。【范文】上下求索品人生 56有人传陶渊明“纵浪大化中,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4%B8%8D%E5%96%9C%E4%BA%A6%E4%B8%8D%E6%83%A7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认为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诚然,在纷繁多元的世界里,人们较过去“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接触到了太多的观点与想法。而这些观点的传播在高速的信息时代似乎变得没有门槛,所有人都能在网络上抒己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们变得容易被信息过载所裹挟,而迷失在自己前进道路的方向中。所以,坚持自我在信息洪流中,在雨滴汇成洪水的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9%9B%86%E4%BD%93%E6%97%A0%E6%84%8F%E8%AF%86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集体无意识中起到明辨、求本之用。但只有坚持自我,是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的。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味地执着于坚持自我,而不顾身处之环境,就极易陷入我执的困境之中。就像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7%8E%8B%E5%AE%89%E7%9F%B3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王安石在变法中不虑环境而我执的行为,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变法的失败。因此,对于观点多元的世界,我们不能徒抱以消极态度来面对。观点多元化恰恰带来的是思维的碰撞与交集。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前没有人能预知什么样的道理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人生的必然曲折漫长,就注定了失败与试错的价值。观点的多元同时也提供了由不同人生所带来的经验性结论。所谓独立的人格,是从世界纷繁的经验观点中筛选笃志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从洪流中作一滴雨滴爬上自我之井而非单一地坚持自我。鲁迅在弃医从文后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难道不也是西方新观点与旧观念碰撞而给人提供的新机遇与新希望吗?进一步慎思明辨,即便是在观点多元的世界,也并不保证一定有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生总是因人的价值观而异的,没有谁的人生比谁更高贵。在世界追寻的过程中,切莫羡他人之生活而忘自身之追求。理想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也许我们所真正向往的理想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尚未出现, 但在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6%BC%AB%E6%BC%AB%E6%B1%82%E7%B4%A2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漫漫求索的过程中我们能无限地接近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就如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8%8B%8F%E6%A0%BC%E6%8B%89%E5%BA%95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苏格拉底追求至高的知识,但明白真理永远不能被拥有而只能无限接近。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单一地坚持自我,抑或是指追多元观点而逐,都不能获得真正理想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从自我出发,从私人领域延至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5%85%AC%E5%85%B1%E9%A2%86%E5%9F%9F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公共领域进行探索,保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观点中穿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不要以理想的人生为唯一目的,而将人变为过程而非目的。而是要回到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意义,价值在过程中的探索。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中,“上下求索”以在路途中体味独属的理想人生。一千个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5%93%88%E5%A7%86%E9%9B%B7%E7%89%B9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哈姆雷特55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众声嚷嚷,观点愈发多元化。故有人疑惑:是否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私以为,此说法太过绝对,而择他人思想之精华融自身价值之核心,方为人生的最优解。诚然,“坚持自我”作为一种对自身价值观的坚定保持,在眼下这一众说纷纭的社会里可以有效抵御外部的杂音,从而葆有更独立清醒的判断力。社交媒介急速发展,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在各类平台上发表高谈阔论,若没有足够的对于自身是非观的坚持,你我便极有可能被光怪陆离之声色混淆视听,在观点的洪流里迷失人生的方向。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一味地坚持自我,绝不会成就真正理想的人生,因为我们始终需要聆听他人之声音来进行自我的修正、完善。人类的思维本就具有局限性与容错性,又加之凡人并非圣贤,在思考路径上遇到阻塞或差错,皆为正常事。若一味地坚持自我,过分屏蔽了他人的观点,便会酿成“知错仍不改”,或是“不知错”之坏果,这无疑不利于你我的个人提升,更无从谈起去收获一个理想的人生。古有韩愈深知“人非生而知之者”,提倡积极向师学习——何尝不是聆听他人之意见的表现?今有韦斯特弗听取兄长之意见,迈出爱达荷州,重新书写其人生;而这位剑桥博士的父母,始终“坚持自我”,永生被困于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5%9C%A3%E6%AF%8D%E5%B3%B0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圣母峰的山脚。更进一步,向多元的观点学习,并非仅仅有“改”的功用,更有“加”的意义。人思维的主观性虽常常导向观念的冲突,但同时也能成为你我开拓更广阔视野的一面窗。正如“有一千位读者便有一千位哈姆雷特”,向他人的观点进行适当地精华性汲取,无疑能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视界的拔高与灵魂的丰厚。而若过分地着眼于“坚持自我”,则会错失许多学习外部的良机。久而久之,即使自己的思想并不存在客观性的谬误,其单薄性也注定无法帮助我们去获得理想人生。也正因如此,人类文明向来反对“井底之蛙”,各民族的文明果实彼此交流互鉴,形成今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文化格局。“坚持自我”不代表拒绝一切多元的观点,其核心指向不放弃对于自身所爱的热忱,与独立思考的魄力和勇气;“学习多元观点”也并非指从众甚至抄袭,其重心落于人给自己思维所开的那扇窗,与迈出心灵茧房的那一步。观点多元的世界,是挑战也是机遇,去择精华且守所爱,方可以获得理想人生。在一千个哈姆雷特里,去写出属于你的那份理想人生吧。守自我之本位,与世界灵动交互 55时间蔓延、世界变迁,自我与他者的交互从未停滞。在追求理想人生的过程中,有人将坚持自我作为唯一途径,屏蔽了外界的声音。在我看来,我们应灵动地与世界互动,审慎地辨析他者之见,完善个人价值观念,又可在必要时守住自我之本位,实现自我之价值。究竟何为理想的人生?它必然非盲目徘徊于他人观点、失去自我立场,而是自我价值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个人寻取到自我的意义。随着观点的多元化,众说纷纭的外界环境损伤了个人的判断力与信念,众多主见在他人之观点中动摇、湮灭。此时,重提坚持自我之必要性便成为当今人们受他见所困、渴望坚定内心的见证,代表人们再难忍受个体信念与主见的消散,有时代合理性。然而我们不可将自我划在世界与他见的对立面,仿佛多元观点势必就不可取。自我的建构正源于个体长久的实践和感知,外界的事物经由我们,在个体心中爆裂,扩张、塑造、融合。我们既向外索取,又向内建构,一步步形成价值观念而最终才成为自我。个体无法脱离轻轻托起他们的这个世界本身,多元的观点也正是世界的组分。由此,坚持自我仍需 HYPERLINK https://zhida.zhihu.com/search?q=%E5%80%BE%E5%90%AC%E4%B8%96%E7%95%8C%E7%9A%84%E5%A3%B0%E9%9F%B3 \t https://zhuanlan.zhihu.com/p/_blank 倾听世界的声音。同时,自我的价值观念亦受时代与个人认知的局限,有待发展演进。自我的内涵应有向前流动之势,盲目屏蔽多元观点只易使自我落后于时代潮流。我们不可在坚持与固守之间划上等号。随后我们不由发问,在多元观点的浪潮下,何为真正的坚持自我?这需要一份审慎、一份思辨、一份坚守自己经过实践检证所相信的那个答案的勇气。例如当经济效益与就业前景被提上择业因素之榜首,钟芳蓉仍坚持选择考古学只为证明被历史遗忘的人曾经活过。长久积淀的经历使她寻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多年的对照与慎思给予她滤去矛盾之声的底气。消解人们自我感的根本因素并非多元的观点,而是个体缺乏正确应对它们的态度方法。此时,坚持自我即代表个体要保持耳聪目明,理智分析他者间接多元化的聚焦点与原因,重新审视现有的价值体系,把世界作为参照、把自己作为方向,在层层实践中检证自己的信念。倘若无误,那便义无反顾地去相信这个答案,勿为他见动摇,哪怕孤身过独木桥也在所不惜;倘若有误,那便去修正、雕琢,探寻一个新的答案。理想的人生由此显现。综上而言,坚持自我固然重要,却不可成为实现理想人生的唯一、独立解。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人类的路还很漫长。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21·8页·69.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