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

2024-09-21·10页·437.7 K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2 级 9 月月考历史试题出题人:黄凯 审题人:黄康一、选择题(共有 16 个单选题,每题 3 分,总分 48 分)1.根据已发现的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中的记载,商代官员职掌大致如表 1 所示。据此可知商代 ( ) 表 1官名职掌小臣、臣正等宫内担任侍卫、处理杂务者多卜、卜等管祭祀、占卜者宗等管王室宗族者多马、多射、多犬等管田猎、马政、武器征伐者史、乍册等管文书档案记载等事务宰、尹等管理庶民及奴隶者A . 构建起较系统的国家机构 B . 官僚考核制度日趋严密C . 国家上层建筑发生了变革 D . 残存有原始民主的遗风2.战国时,吴起与曾子有一段师徒缘分,李斯、韩非亦曾列荀子门墙之下,后皆出儒入法; 申不害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荀子的思想中也有一些重法的成分,杂家更是以“兼 儒墨,合名法”为其学派特色。上述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 . 私人讲学蔚然成风 B . 诸侯兼并愈演愈烈C . 士人阶层开始崛起 D . 学派开放自由互鉴3.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 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 227 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啬夫“凡法律令者, 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A . 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 . 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C . 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 . 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4.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 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 汉代( )A . 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 .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 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D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5.有学者认为,“简牍时代, 由于简册书写不便,运输不易, 以户籍为代表的基础帐簿只能 在乡编制,因此这一时期史籍称乡啬夫为‘主民之吏’”。“魏晋以降,纸张逐渐普及,帐簿转为由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称县令为‘亲民要职’的说法不绝于耳。”这反映 了( )A . 乡村社会长期脱离政府的控制 B . 乡里体系的稳定影响政权更迭C . 简纸更替扩大基层组织的事权 D . 技术进步推动中央集权的强化6.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下列地方行政制度的 设置或调整,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 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县三级制郡下设县,根据户数多少,分别置官 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A . B . C . D .7.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 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当时( )A . 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 B . 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C .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D . 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8.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 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这 说明当时( )A . 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 B . 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 C . 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 D . 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9.根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晋书 刑法志》“诸曹决事, 皆令其写律文断之”《隋书 刑法志》“诸断狱, 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唐律疏议 断狱》A . 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 B . 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C . 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D . 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10.《唐六典》记载,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 以“三贾均市”管理市场物价。三贾均市,就是由市场官员按商品质量优劣,每十天对物价进行调研、评估,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的 物价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这一做法意在( )A . 加强对商业活动限制 B . 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 . 杜绝商家的恶意竞争 D . 规范市场交易秩序11.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 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 )A . 科举取士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 . 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C . 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D . 士人主动向考官自荐求仕12.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恂恂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 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 )A . 政治形势的变迁 B . 崇文抑武的贯彻C .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循。比如要求不能再立丞相, 明朝后来确实未恢复丞相制度;同时朱元璋明确要求“不允许内臣(宦官)读书识字”,但 后来明朝却设立了专门的太监学校教宦官读书写字。这些现象实质上体现了( )A. 明朝政治嬗变 B.制度的随意性 C.君主专制强化 D. 明朝宦官专权14.盐引是古代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清代两淮盐务中,由根窝、朱单组成的引窝(领受盐引, 运销官盐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围绕其交易、炒作,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 市场。根窝虽可交易,但须受盐运使司、总商严密控制;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 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这说明当时( )A . 抑商政策趋于严厉 B . 引盐运销商成本增加C . 金融市场渐趋稳健 D . 资本主义证券的发展15.观察下方部分食物的原产地及传入中国的时间表,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作物黄瓜菠菜西瓜胡萝卜玉米、甘薯花生欧洲苹果原产地印度尼泊尔非洲北欧美洲巴西欧洲传入时间西汉西汉五代元朝明朝明晚期清朝A . 各地的食物通过同一路径传入中国 B . 食物物种交流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 C . 食物物种的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 . 中外食物物种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16.以下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春秋中后期,吴国王子季札出使中原列国,因其“晓 诗书、通礼乐”,折服了中原列国的士子。吴国通过这次外交活动取 得霸主地位内迁后,匈奴人赫连勃勃自认为是夏后氏,宣称要 “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赫连勃勃建立起西夏政权元朝时,畏兀儿人贯云石凭吊屈原的散曲中写道: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 日月同光。”此曲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 艺术成熟清朝前期,中央设置的理藩院注重用礼仪教化促进 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中央还颁布《蒙古律例》《回 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清朝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 的管辖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有 3 小题,其中第 17 题 20 分,18 题 20 分,19 题 12 分,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 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即兵甲所出、财赋所聚、 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下列为不同时 期王朝统治“核心区”示意图。(1)根据图 3、图 4 所示王朝核心区判断其所处历史时期。(4 分)根据图 1图 4 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动趋势。(6 分)(2)综上,探究影响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变动的因素,(4 分)并任举一例说明(6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时期案件法律规定判决结果判决理由西汉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 而误伤己父《张家山汉简》:杀 伤父母,枭其首市子无罪《春秋》之义,父为 子隐 ……魏晋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 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晋律》: 准五服以 制罪嘉其义,赦杀一罪人,未足弘宪; 活一孝子,实广风德唐朝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 下狱。兴自首请罪, 以出其父《唐律疏议》:杀人 者斩诏免死配流以其首罪免父,有光 孝义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 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 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 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据《唐律疏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到唐法律制度的特点。(8 分)材料二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 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 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救化, 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 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据《大清律例》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8 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法律的认识。(4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 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 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到唐德宗建 中元年(公元 780 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 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万历九年(公元 1581 年)实行“一条鞭法”, 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 年(1729 年), 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 入田赋征收,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成文。)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