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量:75 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夏至早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宫殿区,以沟、坑等遗存(祭祀自然神)为主,晚
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宗庙和王陵区,并发展出王室专有的祭品和礼仪。这一变化说明
( )
A. 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B. 宗法、分封制的确立与发展
C. 人文主义思想出现 D. 祭祀活动遵循天人合一思想
2. 汉昭帝(前 94 年——前 74 年)时期,朝廷官员曾展开一场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双方的观点如下
表,据此可知( )
儒生(贤良、文学之士) 主张 桑弘羊 (御使大夫) 主张
昔齐桓公内附百姓,外绥诸侯,存亡接绝,而天下 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
从风……诚上观三王之所以昌,下论秦之所以亡, 则浸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
中述齐桓所以兴,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罢关梁, 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
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则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 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
干戈之事矣…… 庶而宁边境者乎?
A. 朝中分歧一定程度影响边疆治理 B. 争论为武帝解决边患提供支持
C. 东汉时期监察机构权力日益衰落 D. 朝廷之中的朋党之争日趋严重
3. 花蕊夫人(约 886——926),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一生创作了大量宫词(以宫廷日常生
活琐事为题材的诗)。她曾在诗词中写道:“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该诗句折射了( )
A. 巴蜀人民对回鹘服装的喜爱 B. 民族交融下的大一统趋势
C. 蜀汉政权治理下的民族交融 D. 国家分裂促进了民族交融
4. 北宋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目前考古发现的主要有五大名窑:官窑
(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 和哥窑 (浙江龙泉) 。据此可知,宋
代( )
A. 海上瓷器贸易比较落后 B. 北方制瓷业技术比南方高
C. 制瓷业不具备商业意识 D. 政治中心影响制瓷业分布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中说:“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
所! 故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壤瘠与? ……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物阜与……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这一主张( )
A.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B. 体现对货币干预的思想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继承和发展了宋明理学
6. 鸦片战争前,广州曾是晚清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但据史料统计:鸦片战争后的 1843 年广州港进口的
外国货物总量为近 1.2 亿镑,以后逐年减少,1848 年时,仅有 3817 万余镑。广州进口货物的变化( )
A. 延缓了我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产生
C. 缘于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D. 出于清政府对洋货的抵制
7.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列强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增多。张之洞认为:莫若议与洋商合办,即免占我全利,
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厄之一法。同时,他还提出:借外债而不用洋股。这最能说明张之洞( )
A. 支持中外合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反对与外国合作,拒绝引进西方资本
C. 抵制西方经济入侵,发展民族企业 D. 支持引进外资,但要控制外资的影响
8. 下图为 1912 年 7 月 14 日刊登在《申报》文艺副刊《自由谈》上的一幅漫画,其配文为“今之所谓政党
者”。这( )
A. 反映了民国初年当权者沉迷党争 B. 揭示了北洋军阀割据下的政党乱象
C.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 表明大众传媒主导着当时社会舆论
9. 下表是 1928 年——1931 年中国关税收入增长情况。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关税收入 (单位:
年 份
亿元)
1928
1.34
年
1929
2.45
年
1930
2.92
年
1931
3.88
年
A. 列强倾销商品导致关税收入激增 B. 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部分成效
C. 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收效显著 D. 经济大危机迫使列强放松侵略
10. 二战期间,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时,中国军队却取得了一场对日作战的胜利,这引起了
欧美大国对中国战场的高度关注。此战后,罗斯福总统宣布向中国贷款 5 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
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该战为( )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1.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面临美苏冷战的阴霾和美、苏对我国的
战争威胁;同时,国内也面临着粮食短缺和自然灾害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应对这一严
峻形势,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 )
A. 正确分析国内外主要矛盾的变化 B. 继续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思想
C. 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 制定“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
12. 有学者认为,中古庄园法庭最为关心的事宜就是制定,并执行有关村庄农业生活的规定,任命村
官……在村民发生纠纷时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庄园法庭既可以保护领主和村民彼此尊重的公共权利,也可
以作为民事法庭负责执行国王的判决。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 职能和作用具有双重性 B. 旨在加强国王对地方的控制
C. 解决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D. 确保了庄园民众的自治权利
13. 有学者指出,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一世(新教支持者),在其领地内借助宗教改革,加强了邦国的代议
机构、1534 年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确立了国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这一决定是在议会的支持下通过
的。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宗教改革( )
A. 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 B. 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
C. 促进了专制政体的发展 D.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
14. 美国发明家和钟表制造商伊莱特里(Eli Terry) ,于 1807 年发明了一种可互换零部件的钟表制造方
法,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制造业。这主要说明( )
A. 科学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 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日益加深
C. 工业革命渗透到各个领域 D. 技术革新助推工厂制生产发展
15. 十月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雇员持股计划,让劳工适当分享红利;分配方式上,推
行结构性减税或增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层建筑方面,实行普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
平等原则。这些变化说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 在 西方得到推广 B. 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C.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着严重威胁 D. 西方工人阶级地位彻底改变
16. 有学者认为,只有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依附于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的国
家,成为享有自由进入世界市场权利的国家,才能为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追逐超额利润,为垄断的进一
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作者意在强调殖民体系的瓦解( )
A. 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斗争的结果 B.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C. 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D. 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极大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长达数世纪的分裂与战乱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和民间普遍信仰鬼神,道教和佛教的
广泛传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由于各割据政权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使得这一时期的地域性
特征愈发突出。地域的差异不仅影响了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深刻塑造了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民族分布和
社会风俗等。而思想的解放和民族的交融,共同推动了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交融,
——摘编自朱大渭《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2)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自觉性’的发展趋势。”请对
“自觉性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需求和社会心理。
1951 年——1964 年:这一时期的纪念话语主要强调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同时强调中苏
友谊。
1965 年纪念话语中不再提及苏联的出兵和援助。 “文革”期间,抗战胜利纪念话语趋于政治化、简
略化,主要以通过反美、反修宣传来保障我们思想理论和道路正确性、纯洁性。
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话语逐渐走向理性和客观,开始客观评价正面战场的地位和贡献,同时承
认国际社会在抗战中给予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新世纪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更加凸显民族精神,强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时期的纪
念话语更加注重民族情感的抒发,强调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摘编自郭辉《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建国以来每个历史时期抗战胜利纪念话语的特点,并分析其原
因。
(2)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建国以来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意义。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 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
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4 世纪初,腓力四世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
(14——15 世纪)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加强。随着王
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都加大了领土扩张,直至 1860 年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1789 年
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
——摘编自马胜利《法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
材料二 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1517 年的宗教改革加剧了地区分裂,
1618-1648 年的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德意志的统一性……18 世纪,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强
国,开始推动统一。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德意志在法国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开始挖掘和强调德意志
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19 世纪初,德意志邦联成立,但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
盟……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地区酌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
感高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1871 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
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和德国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异同。
益阳市 2025 届高三 9 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量:75 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夏至早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宫殿区,以沟、坑等遗存(祭祀自然神)为主,晚
商时期,王室的大型祭祀活动集中于宗庙和王陵区,并发展出王室专有的祭品和礼仪。这一变化说明
( )
A. 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B. 宗法、分封制的确立与发展
C. 人文主义思想出现 D. 祭祀活动遵循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夏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夏到商,祭祀的对象发生变化,由祭祀
自然神为主到祭祀宗庙和王陵即祖先,由神到人,体现人文主义思想,C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祭祀对象
的变化,与专制王权不断强化无关且此时王权并没有强化,排除 A 项;宗法、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
度,排除 B 项;天人合一思想指的是天和人的关系实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2. 汉昭帝(前 94 年——前 74 年)时期,朝廷官员曾展开一场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双方的观点如下
表,据此可知( )
儒生(贤良、文学之士) 主张 桑弘羊 (御使大夫) 主张
昔齐桓公内附百姓,外绥诸侯,存亡接绝,而天下 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
从风……诚上观三王之所以昌,下论秦之所以亡, 则浸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
中述齐桓所以兴,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罢关梁, 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
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则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 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
干戈之事矣…… 庶而宁边境者乎?
A. 朝中分歧一定程度影响边疆治理 B. 争论为武帝解决边患提供支持
C. 东汉时期监察机构权力日益衰落 D. 朝廷之中的朋党之争日趋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昭帝时期(中国)。由
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儒生主张对匈奴应该“以仁义导之”,即推行仁爱和正义;而桑弘羊认为应“击夺以困
极之”,即采取军事打击。这场争论是关于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一定程度影响边疆治理,A 项正
确;汉武帝在汉昭帝统治之前,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故 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材料
强调的是“朝廷官员曾展开一场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而不是朋党之争,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花蕊夫人(约 886——926),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一生创作了大量宫词(以宫廷日常生
活琐事为题材的诗)。她曾在诗词中写道:“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该诗句折射了( )
A. 巴蜀人民对回鹘服装的喜爱 B. 民族交融下的大一统趋势
C. 蜀汉政权治理下的民族交融 D. 国家分裂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五代十国(中国)。根据材料“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诗
句体现了当时中原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接纳和欣赏。自唐朝以来,中原与回鹘在政治、经济上的互
动,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认同,都在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回鹘的衣装和马匹在中原地区的流行,以及回鹘
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都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而在民族交融下而蕴含着大一统的趋势,B 项正确;
材料提到了巴蜀人民对回鹘服装的喜爱,没有全面反映民族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排除 A 项;蜀汉政权治理
下的民族交融,时间上不符,蜀汉是三国时期,而非五代十国,排除 C 项;“国家分裂促进了民族交融”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北宋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目前考古发现的主要有五大名窑:官窑
(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 和哥窑 (浙江龙泉) 。据此可知,宋
代( )
A. 海上瓷器贸易比较落后 B. 北方制瓷业技术比南方高
C. 制瓷业不具备商业意识 D. 政治中心影响制瓷业分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据材料“北宋瓷
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目前考古发现的主要有五大名窑:官窑(河南开
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 和哥窑 (浙江龙泉)”可知,北宋瓷器,不论在
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而发现的主要有五大名窑中哥窑分布在浙江,而其他四窑分
布在河南、河北地区,这是因为两宋的都城分别是河南开封和临安(浙江杭州),D 项符合题意,D 项正
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大名窑的分布,不能说明宋朝北方制瓷业技术比南方高,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宋代
制瓷技术和瓷窑分布,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内容,排除 A 项;制瓷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中说:“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
所! 故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壤瘠与? ……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物阜与……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这一主张( )
A.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B. 体现对货币干预的思想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继承和发展了宋明理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末清初
(中国)。据材料“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可知,黄宗羲主张废除以金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做法,体现对货币干
预的思想,B 项正确;黄宗羲属于儒家知识分子,并不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排除 A 项;黄宗羲属于
封建知识分子,其主张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排除 C 项;黄宗羲反思和批判,而非继承和发展了宋明理
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鸦片战争前,广州曾是晚清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但据史料统计:鸦片战争后的 1843 年广州港进口的
外国货物总量为近 1.2 亿镑,以后逐年减少,1848 年时,仅有 3817 万余镑。广州进口货物的变化( )
A. 延缓了我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产生
C. 缘于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D. 出于清政府对洋货的抵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广州)。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的 1843 年广州港进口的外国货物总量为近 1.2
亿镑,以后逐年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多出通商口岸开辟,西方商品倾销重心发生了转
移,广州进口货物逐渐减少,C 项正确;广州进口货物变少,但其他通商口岸却在增加,并未延缓自然经
济的解体,排除 A 项;仅从进口货物量变化无法得知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排除 B 项;清政府并未抵制
洋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列强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增多。张之洞认为:莫若议与洋商合办,即免占我全利,
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厄之一法。同时,他还提出:借外债而不用洋股。这最能说明张之洞( )
A. 支持中外合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反对与外国合作,拒绝引进西方资本
C. 抵制西方经济入侵,发展民族企业 D. 支持引进外资,但要控制外资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莫若议与洋商合办,即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厄之
一法”与“借外债而不用洋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的主张是在引进外资的同时,防止外资控制,
保护国家经济利益,D 项正确;支持中外合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仅部分反映了张之洞的主张,没有提
及控制外资的影响,排除 A 项;反对与外国合作,拒绝引进西方资本与张之洞的主张完全不符,排除 B
项;抵制西方经济入侵,发展民族企业的主张虽然有控制外资影响的意图,但没有准确反映张之洞支持通
过合资方式学习技术的一面,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 下图为 1912 年 7 月 14 日刊登在《申报》文艺副刊《自由谈》上的一幅漫画,其配文为“今之所谓政党
者”。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