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4-09-04·18页·2.2 M

2024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城外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2.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可知,甲骨文及大量的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等,能够充分证明商朝的真实性,B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排除A项;我国历史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工艺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 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B. 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 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这有利于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所述秦统一文字,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格式、程序等的统一有利于适应专制统治,不会推动思想文化的高度发展,排除A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战争混乱的局面,而不是材料所述文字、文书等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秦统一后文字、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等的统一,与财政改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实施了“推恩令”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 统一铸造五铢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汉武帝”“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措施,排除C项;统一铸造五铢钱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5.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 《兰亭集序》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B项正确;《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排除A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明朝的著作,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6. 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A.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 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C. 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D. 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开始于南宋,火药在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是在元朝时期。因此,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C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图示中的科技文化不仅与宋代有关,还涉及元朝,排除B项;图中科技发明和中外交通涉及的主要朝代是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 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A.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B.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C. 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D. 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B项正确;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是郑和,排除A项;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C项;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是康熙帝,排除D项。故选B项。8. 就西藏地区而言,清朝政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手段,以下能为其提供实证的是( )A.兵马俑军阵B.宣政院印C.锦衣卫印D.金奔巴瓶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项正确;兵马俑军阵与秦始皇有关,排除A项;宣政院印与元朝有关,排除B项;锦衣卫印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9. 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D项正确;《南京条约》内容未涉及清政府的心脏——北京,排除A项;《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排除B项;《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排除C项。故选D项。10. 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A. 救亡图存B. 自强求富C. 扶清灭洋D. 三民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两个事件均属于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活动,A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图中事件不符,排除BC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A 变法图强B. 实业救国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知,张謇主张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机,B项正确;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主张,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2. 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A. 冲破了四道封锁线B. 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D.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县城等地区宣传革命真理,传播了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火种,C项正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冲破了国民政府的层层包围和封锁线,但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A项;红军长征前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确立,排除B项;红军长征没有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13. 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C项正确;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掉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4. 一首歌一座城。与下面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直接相关的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B. 中共八大成功召开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国产汽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国产汽车”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了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A项正确;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与题干信息时间不符,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15. “……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D.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一国两制”基础上,1997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材料评价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与题干所述香港、澳门无关,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与题干香港和澳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 下面示意图旨在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 )A. 民族意识的觉醒B.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C. 推进全方位外交D. 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示意图信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积极运筹与大国的关系”等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外交政策,不是经济政策,排除B项;题干信息国家统一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7. 下面年代尺梳理的是某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文明成果是( )A. 司母戊鼎B. 金字塔C. 楔形文字D. 种姓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尼罗河”“图特摩斯三世”等知识可知,年底尺反映的是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B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18. 如下资料卡解释的是( )A. 封君封臣制B. 西欧庄园C. 城市自治D. 大学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庄园以农业为主,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因此题干资料卡内容用于解释西欧庄园,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君封臣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题干主要涉及乡村组织形式,与城市和大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9. 英文单词Renaissance Man通常指全才人。达芬奇是Renaissance Man的典型代表,他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于一身,他身上所展现的人的力量、潜能、创造能力,体现了( )A. 人文主义B. 三权分立C. 理性主义D. 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他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于一身,他身上所展现的人的力量、潜能、创造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A项正确;三权分立、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BC项;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 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租地农场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B.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 殖民扩张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人口的迁移,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B项正确;租地农场并未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新航开辟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21. 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的时空坐标,其中“口”处应是( )A. 《独立宣言》B. 《人权宣言》C. 《共产党宣言》D. 《联合国家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848年”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C项正确;《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排除A项;《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排除D项。故选C项。22. 由英法美操纵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 )A. 确立的国际秩序由大国主导B. 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C. 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D. 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由英法美等国操纵,该会议确立了一战后欧洲、非洲和西亚的国际秩序,A项正确;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说法错误,排除B项;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与题干“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 这场由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 华夫脱运动C. 卡德纳斯改革D. 纳米比亚独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华夫脱运动是一个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扎格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A项;卡德纳斯改革发生在墨西哥,排除C项;纳米比亚独立宣告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24. 下图是某战役图解,该战役(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C.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的“美英联军”“诺曼底”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25. 无论从区域经济整合到全球影响力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10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材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B. 霸权主义造成地区冲突不断C. 政治军事集团的不断涌现D.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10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如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这些国家的发展促进国际社会进一步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体现经济新秩序的确立,排除A项;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穷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发展,没有体现政治军事集团,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部分)事件措施影响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亩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改繁复的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王安石变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整理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材料二 ——整理自刘松柏 何成刚 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创立的历史意义,材料三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三次社会转型都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为例加以佐证。材料四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答案】(1)补充::商鞅变法;: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制度:科举制度;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佐证: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解析】【小问1详解】补充:根据材料一“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小问2详解】制度:根据材料二“公平竞争,注重才学,择优录取”“考试”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小问3详解】佐证:根据材料三“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小问4详解】因素:根据材料四“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根据材料四“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这两大因素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27. 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读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摘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材料二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整理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载《解放军报》2021年6月4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材料三 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知道自己的胜利具有世界历更的伟大意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已经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协助下,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元旦社论《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 迎接一九五零年元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空前”和“伟大”的理由。材料四 美帝国主义者在九月间纠合其可能纠合的最大兵力在仁川登陆,占领平壤,并向我国东北边境汹涌前进,直至鸭绿江边。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那么,我们能否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呢?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复道:完全能够!——摘自《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4)根据材料四,概括“志愿行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答案】(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依据: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理由: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解析】【小问1详解】条件:根据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小问2详解】依据: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小问3详解】理由:根据材料三“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小问4详解】目的:根据材料四“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国出兵朝鲜。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8.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材料二危机表现反危机实践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镇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杨林《中外经济史》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答案】(1)名称:新经济政策;成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特点:“危机表现”:时间长;领域广泛;范围广;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颁布相应的法令;国家干预等。 (3)示例:论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材料“允许农民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政权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因此材料中“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是新经济政策。成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政权推行的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政府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当时苏俄政府面临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小问2详解】特点:“危机表现”:根据材料“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可得出时间长;根据材料“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可得出领域广泛;根据材料“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可得出范围广;根据材料“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可得出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根据材料“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可得出颁布相应的法令;根据材料“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可得出国家干预。【小问3详解】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经济政策的调整,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围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角度入手,拟定“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的标题,结合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方面的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角度入手,拟定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示例如下:论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 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