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答案

2024-06-18·28页·2.3 M

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内

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

C. 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2- -

D. 维持人体 pH 相对稳定最重要的 缓冲对是 HPO4 /H2PO4

2.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 3.9~6.1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 时为正常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

时,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成年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 5~20mU/L,进餐后约 1

小时可上升至基础值的 5~10 倍。胰岛素受体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膜中。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

体的数量存在差异,如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可有(2~3)103 个受体,而在红细胞仅有 40 多个。下列有关

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B. 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 B 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

C. 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

D. 人体血糖含量过高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 人体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取决于血浆渗透压,而醛固酮的水平与血钠含量有关,同时两种激素的分泌也受

到循环血量的调控,当血量减少时,两种激素的分泌量都增加。下图为一次饮 1000mL 清水和 1000mL 生

理盐水的甲、乙个体内排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个体的生理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个体内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而乙恒定不变

B. 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与醛固酮结合而甲不需要

C. 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

D. 甲乙个体的血浆渗透压在 a 操作后半小时内保持不变

4. 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恒定。下列有关两种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两种环境下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

B. 两种环境下机体通过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正常

C. 两种环境下都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D. 两种环境下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及汗腺的分泌

5.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

时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患者多有高热 3940,伴寒战,病程 3~5 天,全身症状明显。下

列发生在患者体内的是( )

A. 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皮肤细胞内大量繁殖

B. 体液中的树突状细胞吞噬并杀灭了侵入人体的全部病毒

C. 辅助性 T 细胞与病毒接触后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D. 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结合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6.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由于代谢物积累和接触抑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B.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 每隔相同时间取样,稀释相同倍数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D. 为排除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

7. 豌豆蚜(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和鳞翅目(蛾、蝶类)幼虫(以叶片为食)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

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

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 7 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对照组 0.20 0.62 0.67

蝉大眼蝽

处理组 0.20 0.10 0.13

对照组 2.00 4.00 2.90

豌豆蚜

处理组 2.00 8.70 22.90

对照组 1.00 1.31 0.82

鳞翅目幼虫

处理组 1.13 2.19 2.03

A. 处理组豌豆蚜密度变化就是其出生率在不断增大造成的

B. 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是利马豆豆荚减少即食物减少造成的

C. 随着蝉大眼蝽密度减小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D. 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捕食者数量变化可改变种间关系

8.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对其生活干扰较小

B. 调查跳熵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C. 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D. 科研人员利用粪便中的 DNA 可以调查某地区大熊猫的数量

9. 为了研究植被的分布,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季节江水上涨的高度将江心到防洪堤之间的湿地划分为 A、

B、C、D 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芦苇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主要是因为芦苇较高会遮挡藻类的光照

B. 枯水期 A 区重新露干时植被能迅速恢复,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 不同高度的芦苇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更充分利用无机盐

D. 从江心到岸边由地形变化导致种群分布不同,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10. 我国农村有很多庭院生态系统,如图为某庭院生态系统设计实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用管道将猪舍和蔬菜大棚连通,可以增加蔬菜大棚中的 CO2 浓度

B. 图中沼气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 沼液中含有的无机盐被蔬菜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该设计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整体原理

11. 下图表示的 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常用的筛选方法。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

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

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生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添加精氨酸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

B. 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细胞膜缺少精氨酸运输载体

C. 甲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精氨酸也没有添加琼脂

D. 菌落很有可能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的菌株

12. 科研人员为了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细菌,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制备选择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培养平板

经稀碘液处理,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进一步研

究发现菌株 A 和 B 合成淀粉酶的基因不同,但是合成的淀粉酶完全相同,细菌 A 合成分泌的淀粉酶更

多。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菌落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A 5.1 11.2 2.2

B 8.1 13.0 1.6

A. 该培养基需要氮源,但不能使用蛋白胨提供氮源

B. 细菌 A 和 B 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碱基可能不同

C. 细菌 A 和 B 中指导淀粉酶合成的 mRNA 模板一定相同

D. 细菌 A 的 H/C 值更大,反映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13. JEB 是一种皮肤病,病因是 LAMB3 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皮肤产生水疱和糜烂。下图是利用表皮干细

胞基因疗法治疗该病的具体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干细胞形成皮肤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会改变

B. 移植的皮肤细胞和患者细胞基因相同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C. 培养皮肤细胞前需用胰蛋白酶把皮肤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D. 培养皮肤细胞的时候需要利用 CO2 培养箱

14. 中医中三白草和鱼腥草具有叠加效应。科研人员欲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来实现相关药用成分的

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避免杂菌污染,纤维素酶处理过的细胞要放入无菌水中

B. 可以利用高 Ca2+-高 pH 融合法诱导过程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培养基需要添加营养物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D. 该过程通过形成愈伤组织生产药物,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5. 研究人员制备哺乳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用其获得人体特殊功能蛋白 W 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细胞也含 W 基因,可从乳汁中提取 W

B. 步骤前需要检查胚胎的抗原物质防止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C. 将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分割后进行步骤可获得多个转基因动物

D. 图中 W 基因前需添加在膀胱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第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16.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是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点,也被称为神经肌肉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元

的轴突末梢时,运动神经元能够向肌肉细胞传递信号,从而导致肌肉收缩。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

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ACh:乙酰胆碱;AChR:乙酰胆碱受体)

(1)当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会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

称为动作电位。神经末梢能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末梢上的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_____,

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 AChR 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后膜

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是_____。

(3)当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时,通过激活相应的物质而使乙酰胆碱受

体降解或结构改变,使突触后膜上_____。当神经冲动传来时,不足以产生引起肌纤维收缩的动作电位,

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容易疲劳的肌无力症状,即重症肌无力。某人感到吞咽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和四肢无

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可通过抽血检测_____,初步判断是否为重症肌无力。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可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从症状上改善病情,请据图解释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改善病情的

原因是_____。

17.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生产经验中蕴含着植物激素

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打顶去心”可使侧芽生长,增加棉株的结实。当顶芽存在

时,侧芽发育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

(2)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根茬长新稻再发育到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

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如:生长素主要促进_____,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_____,二者协调

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此过程中,植物受到光照射时,接受红光和远红光信号的

_____,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_____,从而调节生长

发育。除了光,_____(至少答两点)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8. 东北科尔沁草原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

弃耕后的 12 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等杂草占优势;23 年后,黄蒿占优势;3~4 年后,羊草、狼尾草等

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 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

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 1015 年。回答下列问题。

(1)耕作前的科尔沁草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弃耕后的科尔沁草原仍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此

过程中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

(2)黄蒿和狗尾草地面上竞争阳光,地面下竞争水和无机盐,两者的种间竞争中黄蒿占优势。种间竞争

是指_____。

(3)从弃耕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的过程中,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草原的不同空间,形成了草原

群落的_____。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逐渐复杂,这种植物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_____。研究发

现,随着植物的分层现象越复杂,动物的种类及数量也在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19. 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控制农田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稻虾共作是常见的种养模式,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龙虾以昆虫、稻田杂草和某些有机废弃物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2)科研人员研究的 稻虾共作模式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草存量 化肥使用量 水稻产量 利润(元/

(kg/亩) (kg/亩) (kg/亩) 亩)

水稻单作模

250 62.9 477.8 1386.2

稻虾共作模

5 32.4 540.8 6058.3

小龙虾粪便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该过程加速了水稻生态系统的

_____功能。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小龙虾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_____。

(3)小龙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其细胞内多种抗逆性基因,这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对杂草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CK 是对照组(单种水稻),RC1、RC2、RC4、RC9 分别表示稻虾共作 1、2、4、9 年

据图分析杂草总数随着稻虾共作年限增加均呈现_____的趋势。因此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虾共作,应探索

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方式。

20. 玻尿酸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材料,研究人员欲将玻尿酸合成酶基因 H 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中以获得能生

产玻尿酸的转基因工程菌。图 1 中的 DNA 中虚线中间的部分是 H 基因。H 基因以 a 链为转录模板链。载

R R

体质粒 P0(如图 2 所示)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A 为木糖诱导型启

动子,其中 EcoRV 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 5'-GATATC-3',Xbal 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 5'-TCTAGA-3'。回

答下列问题。

(1)以图 1 中的 DNA 分子为模板,通过 PCR 扩增基因 H,并且在引物中添加相应限制酶切位点,则与

b 链结合的引物序列为 5'-_____-3'。

(2)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_____。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经_____处理的枯草芽孢杆

菌。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在培养平板中添加了抗生素(如下表所示),得到 C1、

C2、C3 三类菌落。

菌落类型 C C C

平板类型 1 2 3

无抗生素 + + +

氨苄青霉素 + + -

四环素 + - -

氨苄青霉素+四

+ - -

环素

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

(3)进行现代工业发酵时,在发酵罐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外,还需严格控制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发酵

条件。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玻尿酸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菌体生长阶段,第二阶段产

物生产阶段。在第一阶段培养基是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第二阶段需要添加_____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玻尿

酸。

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内

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

C. 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2- -

D. 维持人体 pH 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HPO4 /H2PO4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

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

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

变化,A 正确;

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

错误;

C、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细胞内液也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间形成

组织液,C 错误;

-

D、维持人体 pH 相对稳定最重要的 缓冲对是 HCO3 /H2CO3,D 错误。

故选 A。

2.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 3.9~6.1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 时为正常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

时,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成年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 5~20mU/L,进餐后约 1

小时可上升至基础值的 5~10 倍。胰岛素受体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膜中。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

体的数量存在差异,如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可有(2~3)103 个受体,而在红细胞仅有 40 多个。下列有关

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B. 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 B 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

C. 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