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 三 四 轮 检 测
生 物 试 题
2024.05
本试卷共12页。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校、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研究表明,在人体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过程中,都存在线粒体断裂和被清除现
不同长度线粒体的比例 (%)
象,不同长度线粒体的比例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用电镜观察到的部分断裂线粒体的去
向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
图2
A.清除断裂线粒体与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有关
B. 线粒体的断裂受基因调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断裂线粒体比例在成骨细胞分化的第7天左右达到峰值
D. 成骨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外泌囊泡具有2层生物膜
高三生物试题第1页(共12页)
2.蛋白复合体种类较多,其中核孔复合体是由多个蛋白质镶嵌在核膜上的一种双向
亲水核质运输通道;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
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
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孔的数目因细胞种类及代谢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B. 核孔复合体的双向性是指物质均可以双向进出核孔
C. 易位子和核孔相似,既进行物质运输又具有识别能力
D.易位子进行物质运输时具有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的选择性
3.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
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 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
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会内陷并与某些细胞器融合形成凋亡小体
C.IAPs的合成受到基因的控制,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消耗能量
D.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4.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断裂与重接,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两个末
端,断裂下来的两个片段彼此可以粘合成无着丝粒碎片,而含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
端的粘合形成环状染色体,不带着丝粒的碎片往往消失,而带着丝粒的部分能继续进行
有丝分裂。某自闭症患儿经检测有一条22号环状染色体,且22号染色体上有部分基因
缺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状染色体形成过程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B.22号环状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该患儿缺失的基因可能位于无着丝粒碎片上
D.该患儿成年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都是异常的
5.某二倍体小鼠,控制其毛色的等位基因G(黑色)、g(灰色)只位于X 染色体上。受
表观遗传的影响,基因G、g来自母本时不表达,且基因G、g均不表达时小鼠表型为白色。
某雄性小鼠与杂合子雌性小鼠杂交,F,代小鼠中出现白色、黑色两种不同的毛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来自母本的G 基因与来自父本的G 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B.亲本雄性小鼠表型可能为灰色
C.亲本杂合子雌性小鼠表型为黑色
D.F;中小鼠自由交配,F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1:2
高三生物试题第2页(共12页)
6.1966年克里克提出摆动假说,即1RNA 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在与密码子的第3位
碱 基 进 行 互 补 配 对 时 有 一 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比如当反密码子第1 位 是 I( 次 黄 嘌 呤)
时,密码子第3位可以是A、U或C。反密码子的2、3位与相应密码子的2、1位严格遵循碱
基互补配对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
tRNA 9
3 21
(31)
G-C-I
反密码子 (51)
! 反密码子
mRNA 5'- 方-
二 二
U2 3 3 2 1 3 21
密码子
密码子
G. 一 I G -C-I(5)
C 一 二
C-1G.-U (3))
-3'
1 22 3
A.翻译过程只需要mRNA和tRNA两种RNA的参与
B.根据题干信息推测,反密码子的种类至少有32种
C.摆动性表现在密码子第1位碱基可与多种碱基配对
D.摆动性增加了反密码子与密码子识别的灵活性,提高了突变频率
7.通过将外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其产生抗GnRH 抗
体并与体内产生的GnRH发生特异性结合,可抑制公绵羊性激素的产生,从而抑制其发
情,使其保持在育肥期间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丘脑合成分泌的GnRH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B. 抗GnRH抗体与内源GnRH结合后,可减弱性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
C. 注射的外源GnRH可被B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识别
D.性激素分泌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该调节机制可以放大激素调节的效应
8.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的传递过程如下图,其过程依次是轴突的动作电位
(AP) 传至末梢;轴 突触后膜上钠通道 开 放 ,Na+ 内流;突 触后膜产生小电
突 末 梢Ca+内流; 位 (EPP), 与周围的肌 膜形成了电位差,产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
递质乙酰胆碱ACh;
ACh 与突触后膜上
N型受体结合,引起
髓鞘一
DAF|
AP
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N 型乙酰胆碱受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注:乙酰胆碱酯酶的
突触后膜
作用是催化乙酰胆碱
分解为乙酸和胆碱)
一乙酰胆碱酯酶
高 三 生 物 试 题 第
3 页 ( 共 1 2 页 ) EPP/
生局部电流;当突触后膜局部电流达到一定大小时,将刺激周围肌膜发生动作电位
(A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
B.EPP 大小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ACh 的量有关
C. 乙酰胆碱酯酶是突触后膜发生EPP所必需的
D. 当突触后膜形成局部电流时,即可刺激周围肌膜发生AP
9.“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
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自身的
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
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从血液中分离出T 树突状细胞与 T细胞、树突状细
癌细胞共同培养 胞放在一起培养
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A.树突状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癌症患者 将扩增后的T细胞回输人体 扩增专一功能T细胞
B.树突状细胞会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一起培养的T 细胞,引起细胞毒性T 细胞分裂
分化
C. 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产生抗体,作用于癌细胞使其裂解
D. 理论上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
10.种内竞争是指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进行的相互竞争。
图示为南非帽贝最大长度和生物量随种群密度的变
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南非帽贝的最大长度
(am-2 生物量
减小
B.南非帽贝种群密度低于400m 时。因资源充
足可大量繁殖且个体较大
C. 种内竞争既能调节种群数量,也能影响总生
物量
D.种内竞争使更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
密度(m
代,不利于物种的进化
高三生物试题第4页(共12页)
11.科学家对某处样地进行了群落演替的调查,并将此处一枝黄花(草本植物)、无毛
火炬树(落叶灌木)以及诸多乔木树种的调查结果绘制成下图。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
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盖度 /%
年份
盖度能反映植物数量的多少,盖度的大小取决于植株的数目
A.
B. 群落演替中的优势种在不占据优势之后,不可以长时间存在
C.优势种可能在演替过程中占据一次优势之后,再次占优势
D. 一枝黄花、无毛火炬树以及乔木的生态位不会重叠
12.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中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
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
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 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
定法则;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维持产量的恒定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B.
化趋势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 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13.用“麦汁酸化”法酿造的酸啤酒既有麦芽清香,又酸甜适口。它是通过微生物发
酵将麦汁中的麦芽糖和其他糖类转化为醋酸和乳酸,再结合酒精发酵制作而成。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前期利用醋酸菌和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同时进行醋酸和乳酸发酵
B.达到一定酸度的麦汁需经熬煮、冷却后才可接种抗酸性高的酵母菌
C. 后期发酵产生酒精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范围内
D. 酒精发酵时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高三生物试题第5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