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百万金太阳高三5月联考(盾牌眼)-语文+答案

2024-05-22·13页·1.2 M

绝秘启用前

高三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在帕米尔高原,可以直观地看到:海拔超过 7500 米的慕士塔格峰高入云端,在山脚下仰望,

隐隐透着青蓝色的冰川如数千米长的超级触手,向眼前扑来,让人望而生畏。

庞大冰川的冰舌缓缓伸入前山砾石带,滴滴融水汇成潺潺溪流,漫过草地,形成如镜面般倒映碧空的

卡拉库里湖,继而从另一端流出,一路向下。冰川,成为维系新疆诸多生命的最重要条件。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喀喇昆仑山庞大的冰川群,在太阳的作用下,不断析出晶莹的水珠,最后

在亚洲腹地滋养出了生命的汪洋。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指出,冰川调节了不同气候下流

域内的河川径流量,使得干旱年份不缺水,多雨年份也不会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旱涝灾害缓

冲功能。

山区降雨时,气温降低,冰川融化速度减缓,构成以雨水为主的径流。远离海洋的新疆,其降雨量很

难与东部沿海相比,洪水因而相对孱弱;气温炎热时,万里无云,冰川及积雪融化速度加剧,规模宏大持

久,水量充沛,成为新疆河流汛期洪水的主要来源;当山顶赤日当空,山腰云漫雨注时,两股水流汇合,

滔滔洪峰狂涌而下,倘若再冲破高山上淤积的堰塞湖堤,决堤湖水汇入河道,破坏力最大的顶级洪峰就此

形成。

无论哪种洪水,产生惊世力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落差。新疆的诸条大河,从冰川积雪发源地到出

山口,最长不过两三百千米,在这极短距离内,河流最高落差竟可达数千米之巨,“飞流直下三千尺”在

这里并不是夸张,反而是一种极其保守的形容。

就在千流万水暴烈的“行军”中,大搬运开始了。

百万年间,巨大的昼夜温差令岩石反复发生热胀冷缩,逐渐破碎,水分得以深入岩石裂隙,并在冻结

后体积膨胀,使岩石进一步破碎。如此循环往复,高山岩石分解成砾石和沙粒,被水流裹挟而下,成为山

下万物源源不断的“给养”。冲洪积扇平原最先形成,丰富的营养物后沉积于此,草、木、走兽、飞鸟在

漫长的年月汇聚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人类。星星点点的绿洲,成为文明的栖居之所。由冰川形成的河流一

部分蒸发重回天际,大部分渗漏深归地下,但在更高的天空,大气环流带动着地球的能量循环,往往使得

极远处的水汽,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冰峰顶部凝聚成雪,飘然落下。一个地球尺度内的循环周而复始。

(摘编自科普新疆《冰川也有蝴蝶效应?从“暴烈的搬运”到“温柔的滋养”》)

材料二:太平洋岛国都非常小,一个国家通常只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口。即便是最大的太平洋岛国巴布

亚新几内亚,也只有 1000 万人。岛国是小型经济体,自给自足却非常脆弱。岛国主要面临五种不同类型

的自然灾害。一是台风。台风在太平洋热带海域生成,然后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有时还会向北推进。

二是海啸。这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巨浪,会侵袭沿海地区,十年前在日本发生的海啸充分展示了这种灾难

的威力。三是火山。太平洋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四是气候扰动。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周期

性波动,被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由此太平洋岛屿常常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五是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还会对沿海生态和珊瑚礁造成威胁。

生活在低洼环礁的人们应该如何生存?许多环礁的海拔只有几米,海平面的些许上升,都会使整个环

礁被淹没。太平洋岛国正在考虑通过以下方案解决问题:建造防护堤;呼吁世界其他地区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并身体力行;种植红树林和露兜树来抵御海浪侵蚀,特别是红树林仅需十年时间就能成型并发挥保护

作用。此外,环礁群岛还采取了许多其他生存策略。比如,把房屋建于洪水无法漫及的高地之上,种植生

长周期短的作物,做好天气预报、粮食储藏工作等。

红树林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与建造防护堤相比,种植红树木这种做法有不少优势。只在岛

屿周围建造堤坝,海水上涨后依然会包围整个岛屿,而且混凝土结构无法抵挡巨大的海啸和潮汐。我们可

以在堤坝前种植防风消浪的红树林。红树林实际上也让岛屿的面积得到扩大,短期内可以降低局部环境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红树林还可以改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增加近岸鱼群。

过去十年间,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三次珊瑚礁大规模白化事件,短短十年间,高温天气反复出现对珊瑚

礁造成不小的损害,不仅影响珊瑚的数量,也会影响整个渔业链条。如果我们不保护珊瑚礁,整个海洋生

态系统就会失衡。因此,采取行动迫在眉睫,斐济和塔希提为此做出了尝试,以人工方式培育珊瑚礁,并

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可见,虽然人类工业文明加剧了全球变暖,但也可以利用工业技术来培育珊瑚礁。

如何保障淡水供给,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大多数太平洋岛屿中,水都储存在地下水井,容易遭到

海水倒灌,因此,把水抽到海平面以上储存,意味着可以保障淡水供应。在许多太平洋岛国,学校不仅是

教育场所,还是社区抵御风暴的庇护所。还有一些扩大陆地面积的技术。海水沿着海岸流动时,夹杂在海

水中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陆地。利用上述原理,人们将一排沙袋放到离岸边大约一百米的地方,把这片

水域围起来,形成潟湖,三年内就可以把海岸线向外海拓展一百米,成本仅需几百美元。如果辅以红树林

种植,还能改善鱼群生态。显然,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在短期内为太平洋岛屿做更多低成本、高成

效的事情。

(摘编自保罗达西《全球变暖与太平洋岛国的灾害治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庞大的冰川,在高温下逐渐析出水珠,汇人溪流,滋养了生命,同时调节了河川径流量,缓冲了旱涝灾

害。

B.冰川融化的水流若遇到巨大地理落差,会产生暴烈的洪水;冲击形成冲洪积扇平原,并沉积了丰富的营

养物质。

C.太平洋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经济上自给自足却非常脆弱,又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岛上人们的

生存受到威胁。

D.之所以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太平洋岛国产生威胁,就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岛国面

临被淹没的风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冰川对地球能量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极远处的水汽在冰峰顶凝聚成雪飘落下来,并且周而复始。

B.多数环礁的海拔只有几米,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其被淹没,太平洋岛国已通过建造防护堤等方案有效解决

了问题。

C.相比而言,太平洋岛国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建造防护堤远不如种植防护林更有优势,大可取消该种方案。

D.扩大陆地面积的方案有一定的原理,且成本不高,耗时不久,如果能和种植防护林结合起来,效果会更

好。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岛国人民寻求生存方式的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日本发生海啸,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岛民的生存;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生物目前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B.密克罗尼西亚为作物修筑了水泥种植床。这种装置使作物免受海水倒灌的影响,从而避免土壤盐碱化。

C.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的目标是成为地球上第一个通过节能灯泡、太阳能等实现零碳排放的国家。

D.图瓦卢的学校配备了塑料水箱,里面储存淡水,也可以用来储存食物,避难期间人们可以靠这些资源生

存下来。

4.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种植红树林可以使海浪在 1.5 千米后平均多降低 70 厘米。

B.种植红树林后,1 米的海浪在 1.5 千米后降为平均 5 厘米。

C.在土石坝前面种植红树林,能很好地起到防风消浪的效果。

D.红树林可以解决海啸和潮汐问题,使土石坝不被海水淹没。

5.学校将组织一次以“冰川对人类有哪些影响”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宣讲的主体

内容的提纲。(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煮饺子千万不能破(节选) 乔叶

曾经,她觉得饺子是非常无聊的食物。不是么?简直是太无聊了。和面老半天,盘馅老半天,包又是

老半天……忙活了一大晌,分分钟就吃完了。而且,也不是多么好吃,无非就是用面皮包着馅,一个一个

吃。与其这样,吃包子不是更省事?这不是闲得慌是什么?这不是闲极无聊是什么?每次看到母亲在厨房

做饺子,她都想冷笑:到底是家庭妇女,且还是精神空虚的家庭妇女。

可怕的是,母亲不仅自己热衷做,还试图想教她。对她说,饺子最能试出女孩子家的厨房本事。盘馅

的用料,口味的咸淡,活面的软硬,包出来饺子是否匀称,是否饱满富态,还有最后收尾时是否“五净”

(手净、馅净,面净,盆净,围裙净,)都考验着女孩子的心灵手巧……每当母亲说起这些,她都远远地

走开了。要这方面的心灵手巧干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饺子好吃么?”后来母亲不再说“五净”之类,每次包的时候,也还是会问她。她是谁呀,当然知

道母亲的逻辑,只要她答了好吃,母亲就一定会说:“就是为了自己吃,也得学一点儿,我又不能给你做

一辈子。”

一定的。

可她也不能说母亲的饺子不好吃,是不是?

“老实说,我根本不爱吃饺子。”她终于找到了最恰当的答案。听听吧,我不爱吃,因为不好意思扫

您的兴,才忍耐着吃了这么多年。心理劣势顿时有力地翻转成为优势。

“为啥?”如她预料之中,母亲很惊诧。

“不为啥。”她才不说那么多呢。

那天,母亲的脸色黯淡了许久。晚上,她听见父亲在厨房安慰母亲:“唉,咱那孩子你还不知道?多

孝顺呀。还不是怕你累着?”

大一大二的时候,鸿鹄展翅飞翔,一点儿也不想家。到了大三,翅膀似乎有点儿累,开始觉得自己好

像更像燕雀。那年冬至前夕,母亲打电话,叮嘱她一定要吃饺子:“冬至不吃扁,冻掉半个脸呢。”

她漫不经心地答应了。睡觉前的卧谈会,女孩子们叽叽喳喳说起来,都接到了家里人叮嘱吃饺子的电

话,唯有一个。那个女孩子母亲不久前去世了。黑暗中,那个女孩子呜咽起来。大家慌忙安慰她,直到很

久才睡去。

第二天,她乖乖地在学校餐厅买了饺子。那么多人的大锅饭,饺子还有很多是学生志愿者去帮忙包的,

不整不齐,粗枝大叶,别提有多难吃了。可她还是很认真地吃完了,给家里回了电话。

“好吃不?”

“好吃。”

“比家里的还好?”

“这是什么话?天跟地比呀。”

母亲在电话那边笑得响亮极了。如果拿饺子比,就像一个饱得不能再饱的饺子吧。

那年寒假回家,长长的春节里,她跟着母亲学做饺子。和面,调馅,擀皮,包……当然做得很不到位,

而且等到暑假再回来时就忘光了,还得重学。可是母亲已经满足得不行了。——她发现自己连最简单地煮

饺子都不会。总是饺子一下锅就用大火煮,一锅饺子能煮烂半锅,没烂的那一半还都不熟。母亲不厌其烦

地一遍遍演示:

后来她就学会了做饺子,也越来越爱吃饺子。她也开始享受做的过程。她尤其喜欢拌馅。很多人用筷

子拌,她喜欢用手。卫生起见,她戴上薄塑料手套,一手按住料盆,一手就开始拌,拌啊,拌啊,拌啊,

眼看着这么多东西就融合在了一起,用各自的香味儿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香味大军,这个部队的香味是

混合的,却并不杂乱。是个性的,组织到一起却也是那么和谐,如同一个最融洽的团体。不客气地说:它

们仿佛天生就最适合搭伴儿在一起奉献给人吃。拌着拌着她就觉得:人有一双手真是好啊,人有一双明亮

的眼睛真是好啊,人有一个灵敏的鼻子真是好啊,人有一个健康的肠胃真是好啊,可以好好地做,可以好

好地看,可以好好地闻,可以好好地吃。没有什么比这一切好好的更好了,不是么?

和母亲的联系里,也时不时地会说到饺子。几年前的一天,黄昏时分,她正在家里做晚饭,忽然电话

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你赶快去超市买七种菜,做一顿素饺子。记住,菜一定要够七种,不能多也不能少。饺子也是每人

吃七个,不能多也不能少!”母亲谆谆教诲,她诺诺应答。最后请教她老人家:“这是什么由头?”

“先别说这个了,你赶快去买吧。我也得去寻菜了,回头再说!”

她不敢再啰嗦,放下电话就活面,和好了面,连忙奔向家门口的一个小超市,小超市的菜很有限,挑

完了大白菜,小白菜,小芹菜,生菜,油麦菜,小香椿这六种,剩下一种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西葫芦有

些硬。黄瓜呢,也不好切碎。土豆、莲菜这些也都挨不上饺子的边儿。最后看到香菜,才算解决了第七的

问题。兜着七种菜回到家,洗净,沥水,切碎,用小磨油、十三香和盐拌好,面也正好醒得合适。正准备

去包,却觉得这馅深绿浅绿的一片,终还是太单了些。于是又炒了一个鸡蛋,用鸡蛋的金黄色将这一片绿

色岔开,果然就悦目了许多。等到饺子包好入口,她忙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第二天把电话打给母亲,追

问由头,母亲呵呵地笑着:“昨儿咱们这儿打雷了,正中午打的雷,晴天白日打雷,不好。都说得按人口

吃七个七叶饺才能免灾避祸。”

“究竟从哪儿传起的?”

“谁知道。反正是有人这么提了头儿。咱既然知道了,就得去去心病儿,是不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女儿觉得饺子是无聊的食物,因为包饺子时间很长,而且也不是多么好吃,意在表现女儿的偏食

与叛逆。

B.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导女儿学包饺子,但无法说服女儿,总是受到女儿的敷衍、拒绝,还好有父亲安慰、

开导母亲。

C.在失去母亲的那位室友的呜咽的影响下,冬至那天,女儿在学校餐厅很认真地吃完了饺子,尽管那饺子

很难吃。

D.女儿享受拌馅的过程,她戴上薄塑料手套,将各种香味和谐地组合起来,由此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生活

的幸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饺子为线索,叙述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日常琐事,记录女儿对饺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情节简单但

又有起伏。

B.与《老人与海》相似,本文中穿插了许多人物的内心独白,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C.画线处的对话简洁传神。“好吃”是掩饰事实,让母亲放心;“天跟地比”是褒奖母亲包饺子的技术,表

达感恩之情。

D.文章叙写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习俗和母亲叮嘱吃七叶饺免灾避祸的情节,令人感动,表现人们对安宁幸福

生活的珍惜。

8.怎样理解小说中两次提到“燕雀”?并简要分析其作用。(5 分)

9.“苦心经营的随便”是汪曾祺先生提出的写作论,本文作者极其推崇这种写作论。本文是如何实践这一

写作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与陈员外书 欧阳修

陈君足下无恙。修本愚无似,固不足以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

兄弟行,寓书存劳,谓宜有所款曲以亲之之意,奈何一幅之纸,前名后书,且状且牒,如上公府。退以

寻度,非谦即疏。此乃世之浮道之交,外阳相尊者之为,非宜足下之所以赐修也。

古之书具,惟有铅刀、竹木。而削札为刺止于达名姓寓书于简止于舒心意,为问好。惟官府吏曹,凡

公之事,上而下者,则曰符曰檄;问讯列对,下而上者则曰状;位等相以往来,曰移曰牒。非公之事,长

吏或自以意晓其下,以戒以饬者,则曰教;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故

非有状牒之仪,施于非公之事。相参如今所行者,其原盖出唐世大臣,或贵且尊,或有权于时,缙绅凑

其门以傅向者,谓旧礼不足为重,务稍增之。然始于刺谒,有参候起居,因为之状。

及五代,始复以候问请谢,加状牒之仪,如公之事,然止施于官之尊贵及吏之长者。其伪谬所从来既

远,世不根古,以为当然。居今之世,无不知此而莫以易者,盖常俗所为,积习已牢,而不得以更之也。

然士或同师友缔交游以道谊相期者,尚有手书、勤勤之意,犹为近古。

噫!候问请谢,非公之事,有状牒之仪,以施于尊贵长吏,犹曰非古之宜用,况又用之于肩从齿序、

跪拜起居如兄弟者乎!岂足下不以道义交游期我,而惜手书之勤邪?将待以牵俗积习者,而姑用世礼以遇我

之勤邪?不然,是为浮道以阳相尊也。是以不胜拳拳之心,谨布左右。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注]肩从齿序:肩膀相从、齿序相挨之意,即地位相当,年龄相仿。款曲:表示衷情。寻度:寻思

考虑。缙绅:官宦的代称。傅向:借助(他的)声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而削札 A 为刺 B 止 C 于达 D 名姓 E 寓书 F 于简育 G 止 H 于舒心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谦即疏”与“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疏”意思不同

B.“务稍增之”与《过秦论》“务耕织”中的“务”词义相同,即“务必”的意思。

C.“然止施于官之尊贵”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D.遇,对待之意,与《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阳修认为,陈员外在写给自己的书信中,前面是人名,后面是书信,这种写法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

并不匹配。

B.状与牒适用于不同情形,前者是自下而上用来打探情况、陈述事件的文书,后者是平级部门之间相互往

来的文书。

C.下级官员问候致谢上级与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的问候致谢均属私人交往,都可用书启,这种方式接近古

代的习俗。

D.用状牒公文来作为私人关系之间交流的方式是错误的做法,当时社会的人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没有人改

变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非公之事,长吏或自以意晓其下,以戒以饬者,则曰教。(4 分)

(2)岂足下不以道义交游期我,而惜手书之勤邪?(4 分)

14.请简要说明欧阳修认为“状牒之仪,施于非公之事”的发展过程。(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冬夜月下作 陆游

造物宁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风。

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轮生海东。

皂纛黄旗都护府,峨冠长剑大明宫。

功名晚遂从来事,白首江湖未叹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既交代了诗人被困的窘境,又表达了他不甘于被束缚的雄心壮志。

B.以“翁”自称的诗人潇洒豪迈,无拘无束,在庭院里放歌,与松风应答。

C.纵然身处偏远的边疆“都护府”,也一片丹心挂念朝廷,唯愿尽忠报国。

D.功名从来是很晚才能达成的,尽管白发苍苍,年事已高,也不为贫穷哀叹。

16.同样写“夜月”,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有什么不同?请

简要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月色如霜,霜飞无从觉察,

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

听取好的意见。

(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

意,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工业革命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日益增强,导致出现一系列现在科学不可预测

的全球性气候问题。由此,针对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种名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被提

出:虽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由地下埋藏的化石能源大部分释放的,那为什么不将其再次埋回地下?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工业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 800—3500 米

深度范围内的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等地质构造中,再通过一系列的岩石物理束缚、溶解和矿化作用将

其封存在地质体内。其中,深部咸水层碳封存和枯竭油气藏碳封存技术现在最为成熟。

?深部咸水多为矿化度较高的咸水,很难被开采利用。而且,其中大量的钙离子、

镁离子等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这些正是自然界一些岩石的主要成分。也就是

说,深部咸水层将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变成了坚固的岩石,即发生了矿化作用。当然, ,

甚至需要百万年。

油田、天然气田经过一定时间的开发后,受技术与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剩下的油气不能被采出,被称

为枯竭油气藏。虽然它已失去原有价值, 可充分利用已有的油气藏勘探开发资料、井场和

油井设备进行封存,节省投资和工程时间。二氧化碳注入枯竭油气藏后,或溶于地层流体、成石固化,或

被地层构造圈闭捕获,实现地质封存。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

字。(6 分)

20.下列选项中的“当然”和原文加点的“当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文艺究竟属于谁?当然属于人民。

B.从今别说客气话,互相帮助理当然。

C.你可以去做,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

D.我没有做错事,当然不会承认。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

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空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

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

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

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

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

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

呈现。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

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

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

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

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

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选自迟子建《泥泞》,有删改)

21.下列对文段中标序号的句子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出雪的柔美。

B.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铺叙了看到的街头的雪景,透露出了心中的喜爱。

C.句将雪融化的过程当成人衰老的过程来写,形象且蕴含深情。

D.句的意思是:我因为知道没有纯美的事物,所以能接受雪的丑陋,对雪仍然热爱。

2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燕子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

鸭、鹅、狗在院子里留下无数爪印”,你觉得原句和改句哪个更好,谈谈你的看法。(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以上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漫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岛国产生威胁的原因,还有它会对

沿海生态和珊瑚礁造成威胁等,即使是淹没不了太平洋岛国,也会产生威胁。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使得极远处的水汽在冰峰顶凝

聚成雪飘落下来,并且周而复始”的不是冰川,根据材料一中的“大气环流带动着地球的能量循环,往往

使得极远处的水汽,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冰峰顶部凝聚成雪,飘然落下”可知。B 项,“已通过建造防护堤等

方案有效解决了问题”理解错误,原文是“太平洋岛国正在考虑通过以下方案解决问题”。C 项“大可取消

该种方案”过度解读,原文只提及种植红树林的方法比建造防护堤更有优势,建造防护堤也是一项重要方

案。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相关知识的能力。A 项内容是太平洋岛国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不属

于岛民求生存的方式。

4.D【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图的能力。图只是显示红树林可以很好地起到防风消浪的效果,

这并不能说明红树林可以解决海啸和潮汐问题。

5.冰川在太阳作用下析出水珠,滋养陆地腹地的生命。冰川调节了不同气候流域内的河川径流量,对

于旱涝灾害有缓冲功能。冰川融化的水流裹挟着高山岩石分解成砾石和沙粒,这些丰富的营养物质滋养

了大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海岛人民的生活和生态。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情境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两则材料列提纲,其实就是概括材料中冰

川对人类的影响。特别是第二则材料里提到了一点,不能遗漏。

6.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意在表现女儿的偏食与叛逆”理解错误,应该是表现

女儿少不更事的生活认知。

7.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本文中的几处人物内心独白并未渲染气氛和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

8.起初女儿将母亲比作“燕雀”,把自己比作“鸿鹊”,认为母亲不理解自己,表达了对包饺子的不屑与

对母亲劝导自己的不满。后来,女儿觉得自己好像更像“燕雀”,表明女儿随着阅历增加,逐渐理解了

母亲,表达了女儿对母亲与家的依恋。“燕雀”指代对象的变化,表现女儿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后文写

女儿“爱”饺子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中重要物象的能力。“燕雀”是小说中的一个物象,文中提到两次,含意

各有不同,先分别分析,再综合分析前后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9.(“随便”指形式的随意、平淡,“苦心经营”指精心构思、寄寓深意。)凡人小事寓深情。叙写包饺

子、吃饺子等平凡琐事,表现女儿的成长历程、真诚而深沉的母女深情。从容叙事有抑扬。按时间顺序、

流水式地讲述故事,先说饺子是无聊的食物,后“越来越爱”“享受做的过程”,先抑后扬,曲折有致。

语言平淡有韵味。多用口语,质朴自然而蕴含深情,如“第二天,她乖乖地”买,“认真地”吃饺子,口

语化的细节描写揭示女儿对母爱的深刻体悟。巧用四字格,如“母亲谆谆教诲,她诺诺应答”,用语典雅,

音韵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本文答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苦心经营的随便”,“随便”

指形式的随意、平淡,“苦心经营”指精心构思、寄寓深意。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随便”与“苦心经

营”。

10.B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而削札为刺,止于达名姓;寓书于简,止于舒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