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化学+答案

2024-05-16·11页·2.3 M

2024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

化学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

域.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i-28 P-31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采用的碳纤维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B.杭州亚运主火炬燃料为零增碳甲醇,甲醇具有还原性

C.“天问一号”实验舱使用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人工智能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蛋白质均含 N 元素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链节: CH2 CH2 CH2

3

B. CH3COOH 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为 sp p 键

C.基态 Al 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AA AA

D. 的电子式: 2 ]

CaO2 : O : Ca : O :

AA AA

3.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60g 二氧化硅晶体中含Si O 键的数目为 2NA

4

B.常温下,1L pH 4 AlCl3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数目为10 NA

C.142g 含 键的数目为10NA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 OH 浓度为1mol / L 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

4.某低温超导材料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n 位于周期表 d 区

B.化学式为SnNb3

C.该晶体内部有自由电子,是电的良导体

D.Sn 的配位数为 12

5.三种不同金属催化剂 a 、 b 、 c 在阴极区进行 CO2 电催化还原的反应过程如图 1 所示, H 还原为 H2 的

反应可同时发生,反应历程如图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 1 图 2

A.由图 1 可知,反应过程中有 HCOOH 和 CO 的生成,且 HCOOH 是主要产物

B.由图 1 可知,反应过程过渡态中 c 为催化剂时 CHO 最稳定

C.由图 2 可知,用 a 催化剂最容易析出 H2

D.综合图 1 图 2,电催化 CO2 还原为 HCOOH 选择 a 催化剂最佳

6.光催化重整聚乳酸( )塑料的反应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X 分子可降解 B. Y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C. X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该反应历程可能为先水解、再消去

7.某杀虫剂氟吡呋喃酮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溶液呈碱性

B.基态氟原子核外有 9 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C.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消耗 3mol NaOH

D.该有机物分子式为 C12H12 N2O2F2Cl

8.对锂盐进行掺杂和改进所获得的一种离子液体,能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传输电荷的能力,其结构如图所

示。已知 A 、 B 、 C 、 D 、 B 为短周期元素,且 A 、 B 原子的电子数之和等于 C 、 D 原子价电子数之

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的简单氢化物是极性分子 B.第一电离能: D C B

2

C. EC2 中 E 原子为 sp 杂化 D.该锂盐的熔点高于 LiCl

9.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示意图如下,电极 a 为锂硅合金 (Li4.4Si) ,其放电时的反应为:

+

Li4.4Si xe Li4.4xSi xLi ,电极 b 为镍钴锰三元材料通常可以表示为 Li1x Ni0.8Co0.1Mn0.1O2 ,电解

质选用固态 Li6PS5C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电时 Li 从负极材料脱出,经电解质嵌回正极

B.放电时通过电路 amol 电子时,电解质 Li6PS5Cl 损失 amol Li

C.充电时电极 a 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LiNi0.8Co0.1Mn0.1O2 xe Li1x Ni0.8Co0.1Mn0.1O2 xLi

10.纳米铜的制备流程如下,已知分散剂有利于得到纳米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原料利用率越高

2

B.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N2H4 2Cu 2Cu N2 4H

C.在反应器中,将 B 溶液缓慢滴入 A 溶液,并不断搅拌

D.洗涤时用去离子水,目的是减少产品溶解损失

11.实验室制备 2,6-二溴吡啶(受热易分解),实验操作主要包括:2,6-二氯吡啶溶于冰醋酸;加热

三颈烧瓶至110C ,缓慢通入溴化氢气体:减压蒸馏分离乙酸和产品。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

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HBr 气体可用浓磷酸和溴化钠加热制备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须将恒压滴液漏斗下方活塞关闭

C.采用油浴加热方式使受热更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D.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加热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12.向体积为1L 的绝热恒容容器中,加入 2molX 和1molY 发生反应: 2X(g) Y(g) A Z(g) H ,反

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 0 B.气体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

C.反应速率: va正 vb正 D. a 点平衡常数: K 12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相关表述

2

Cu H2O 转化为

将盛有 2mL0.5mol/L CuCl2 溶液加热,溶液由蓝色变为蓝 4

A

2

绿色 CuCl4 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向两支盛有 5mL 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足量同浓度同体积的草酸溶液,观察现象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 NaOH 、无水乙醇、1-溴丁烷和碎瓷片, 该实验可以证明 1-溴丁烷发生消

C

微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去反应

颜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平衡移

注射器吸入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并密封,向内推动注

D

动,消耗了更多的 NO

射器活塞,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 2

14. Cu H2O 体系中电极电势 与 pH 的关系如图,水溶液中电解精炼铜接直流电源后,两极起始电势为

0.4V 和 0.3V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起始电势为 0.4V 的电极为阳极

B.如阴极电势过低,此时可能有 H 放电

C.电解液的 pH 小于 2.3,可以提高精炼铜的效率

D.保持起始电势不变,若溶液 pH 7 ,阴极有 CuO 析出

15.常温下,用 0.1mol / L NaOH 溶液滴定 20mL0.1mol / L HA 溶液。含 A 微粒 a 、 b 的分布系数 、

c(HA)

NaOH 溶液体积 V 与 pH 的关系如下图。已知 HA 的分布系数 (HA) 。下列说法中错

(HA) cA

误的是( )

A. x 点对应溶液的 pH 约为 5 B.该滴定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C.从 p 到 q ,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 n 点存在: cNa cA c(H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4 分)

蛇纹石是一种含水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总称,蛇纹石制镁工艺中得到的中和渣含大量的 Fe2O3 、 Fe ,以及

少量的 Al 、 Ni 、 Cr 、 Co 和 Mn 单质,由上述中和渣制得铁红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磁黄铁矿的化学式为 Fe(1x)S

(1)“酸浸”步骤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2)当 x 0 时,“还原”步骤磁黄铁矿发生氧化性溶解并生成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溶液 pH 不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净化”步骤得到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4)为提高滤渣 2 的回收率,结合下图“净化”步骤最佳 NaOH 加料速度为______。

A.5 B.10 C.15 D.20

(5)回收 Ni 、 Co 和 Mn 步骤中,若起始三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 0.1mo / L ,逐步加入 Na 2S 固体过程中

21

三种硫化物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分步沉淀依次回收(已知 Ksp (NiS) 2.810 、

26 14 5

Ksp (CoS) 3.010 、 Ksp (MnS) 4.710 , c(M) 10 mo / L 时可认为 M 离子完全沉淀)。

(6)滤渣 3 成分为 Fe2O3 H2O ,则“沉铁”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7.(12 分)

一种利用 HBr 与硅合成SiHBr3 并提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SiHBr3 的熔点 73.5C 、沸点111.8C ,易

燃、易水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4 中 FeBr2 的作用为______。

(2)装置 2 、 3 、 5 的加热顺序为______。

(3)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

(4)制备完毕后,将装置 5 与 6 之间的活塞关闭,从而提纯SiHBr5 。提纯操作时应______ K1 、______

K2 (填“打开”或“关闭”)。

(5)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 HBr 的SiHBr3 纯度。 a g 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

后,还需高温灼烧、冷却、称量等操作,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 bg 。实验操作、需使用下列

仪器中的______(填标号)。测得样品纯度为______(用含 a 、 b 的代数式表示)。

18.(14 分)

氢能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重要作用。

一种 Pd 膜反应器催化制氢气原理如下:

i. CH4 (g) H2O(g) A CO(g) 3H2 (g)

ii. CH3 (g) 2H2O(g) A CO2 (g) 4H2 (g)

iii. CaO(s) CO2 (g) A CaCO3 (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下, H2 在 Pd 膜表面上的解离过程如下图,存在如下平衡: H2 A 2H ,其正反应的活化能

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过程(1)为 H2 在 Pd 膜表面上的解离过程, H 0

B.加快 Pd 膜内 H 原子迁移有利于 H2 的解离

C. Pd 膜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D.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产生的原子光谱只有一根或明或暗的线

(2)在特定温度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1mol 化合物的焓变叫做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表

中为几种物质在 298K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则反应 ii 的 H2 (298K) ______ kJ / mol ;该反应______

(填“高温”或“低温”)自发进行。

物质 H2 (g) CO2 (g) CH4 (g) H2O(g)

标准摩尔生成焓 (kJ / mol) 0 394 74.6 242

(3) CH4 、 CO 、 CO2 对复合膜透氢能力影响如下图,______对 Pd 膜的渗透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致命

影响。请结合反应原理和下图分析 CO2 吸附剂 CaO 可增加氢气透过率的原因______。

(4)恒温恒容 Pd 膜反应器中按甲烷水蒸气1:3 投料,体系压强为100kPa ,平衡后测得甲烷转化率为

生成CO2消耗的CH4

80% , CO2 选择性为 60% ( CO2 选择性 100% ),氧化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为

CH4总消耗量

2

50% ,则 CO2 的分压为______ kPa ,反应 i 的平衡常数 Kp ______ kPa 。(写出计算式即可;用分压代

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9.(15 分)

斑蝥素是斑蝥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斑蝥素对肝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均有抑制作用,斑蝥

素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条件略去)。

已知:在有机合成中,极性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反应历程。例如受酯基吸电子作用影响,酯基 碳上

的 C H 键极性增强,易断裂,在碱作用下,与另一分子酯发生酯缩合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 的化学名称是

(2) A 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 B C 中,根据酯缩合机理还会生成一种与 C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 K ,请从极性视角分析生成

K 更容易原因为______。

(4)已知 H 为五元环结构,写出 H 的结构简式______。

(5) J 中含有______个手性碳原子。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 J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a.含苯环;b.最多能与 2 倍物质的量的 NaOH 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不含 O O ;e. 1 H NMR

谱表明分子中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7)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环己酮和 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用流程

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2024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三)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C B A 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D D

二、非选择题

1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适当增大酸浓度、适当升温、搅拌,研磨等(合理即给分)

3 2 2 2

(2) FeS 8Fe 4H2O 8Fe SO4 8H 、 H 和S 反应生成 H2S (合理即给分)

(3) Cr(OH)3 、 Al(OH)3 (4) A (5)能

2

(6) 4Fe O2 8OH 2Fe2O3 H2O 2H2O

17.(每空 2 分,共 12 分)

(1)除 HBr 中混有 Br2 (2)325

(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关闭、打开

(5)AC、100%

18.(每空 2 分,共 14 分)

(1) AD (2) 164.6 、高温

(3) CO 、 CaO 吸收 CO2 导致 ii 反应平衡右移,进而导致 CH4 和 H2O 浓度下降,i 平衡左移, CO 浓

度降低,氢气透过率增加

(4)6、

1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丙烯酸甲酯

(2)加成(1 分)

(3)产物 K ( )中S 相对 C 电负性大,使得其 碳上的 C H 键极性增强,更易断裂

(4)

(5)4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