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A.商品经济发展 B.市民生活丰富 C.社会秩序稳定 D.文化积淀深厚
6.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到:“欧罗巴洲内大小诸国通国之中皆一夫一妇,无敢有二色者。
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 优者进于大学,乃分为四科
注意事项:
(医科、治科、教科、道科),而听人自择。”魏源此说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利于推动国人思想启蒙 B.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C.找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D.引导中国人开展了教育救国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7.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营工业进入兴盛期,境内设立的新厂越来越多。以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棉纺织业为例,1914 年全国拥有 100 多万纱锭,1925 年这一数字增至 400 万以上,11 年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满分 100分 时间增加了近3 倍。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工业发展结构呈现不均衡性 B.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拓展
符合题目要求的。 8.下列关于土地政策调整的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1.据考证,山东在龙山文化时代至少有 20 座具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建筑的城 “在农民运动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市。也就是说,在现在潍坊、淄博、济南、聊城一线,大约每隔几十公里应有一座龙山文化 克服这一点的方法是合作化。”
城址。据此可知,当时山东 “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
A.部落联盟势力日益壮大 B.奴隶制日益走向成熟 “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
C.国家初始形态业已出现 D.成为了中华文明中心 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
2.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简牍中的文书所涵 “为了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
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 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
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这反映出汉代 A. B. C. D.
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 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 9.20世纪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说:“领导我们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
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 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放
3.唐代诗人李白在《大鹏赋》中,塑造了一个“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 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收是错误的”。材料中所述的“放”有利于
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即使是挫折失意,诗人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八字方针”的推行 B.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这折射出当时 C.文化事业的繁荣 D.劳动模范作用的发挥
A.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B.主流文学体裁的变化 10.下图为 21 世纪以来有关城乡发展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主要缘于
C.儒家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 D.诗歌创作内容的革新
4.北宋时期的植物谱录中,对花卉的分级定品主要包括以花卉自然性状为基准和以人间社会等
级相比附两种路径。发展到南宋时,道德因素一跃成为评判花卉等级的首要原则。植物谱录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第三产业的兴起
中所记载的草木同样被纳入注重“韵”“格”“品”的道德体系中,并业已形成完备的等级序 C.城乡地位的改变 D.改革开放的深入
列。南宋对花卉草木分级定品标准的调整 11.在古代雅典,买方可以先向卖方支付一部分金钱作为定金,来确保买卖行为的完成。卖方
A.表明文学世俗化倾向 B.践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 在接受定金后,在双方约定的付款日期前,不得把标的物再转卖给他人,定金数额或付款
C.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D.适应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变革 时间由双方约定。这些做法体现了雅典
5.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苏州地区的昆曲演出呈现显著变化,达官贵人的“家班”逐渐减少 A.和谐的社会氛围 B.经济生活彰显契约精神
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引发这些变化的 C.人人平等的理念 D.社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主要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12.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 16.1975——1990 年,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向南部非洲种族主义统治的顽固堡垒冲击;在
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 亚洲,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向着三大洲边
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 缘小国、岛国发展,并波及到大洋州。这一局面
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 A.推动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体现了民族独立的相互支援
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遏制了霸权主义势力的横行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 52 分。
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材料 九边防御蒙古,关系国运,故而明朝于重点经营,立制防御,九边从而呈现了明代
13.18 世纪,法国学者在编写百科全书时使用了参见法,即在一个辞条中注明其所属学科、 地方军事制度演变的完整轨迹。其中大将镇守制度构成了总兵镇守制度的制度渊源,塞
领域,并标注出应该参见哪些与之相关的辞条,由此在同一学科、同一领域的各个辞条 王守边制度奠定了总兵镇守制度的地理格局。因缘于确立塞王守边制度的需要,洪武晚
间建立起索引网络,从而更清晰地呈现一门科学或艺术的样貌。该做法 期大将镇守制度逐渐发生转变,多由中级将领充任总兵官,镇守较小区域,北边从而形
A.使文艺复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B.拓宽了宗教改革的路径 成塞王——总兵官—都司卫所军事体制。当建文、永乐之际塞王守边制度逐渐瓦解时,
C.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助力 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 附属于其下的总兵镇守制度遂独立出来。总兵镇守制度下,事涉军事者,总兵官皆总之,
14.下图为 1888——1899 年重组后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双层地方政府结构。这一结构 从而将三司分立体制下被分散的军事权力重新集合。总兵官不仅节制都司卫所,在军事
行动上控制布、按二司,而且督理钱粮,具有一定司法权力。总兵镇守制度是九边军镇
建立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总兵镇守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A.使国王丧失了对地方的掌控 B.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基础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
15.下图为学者用的两种统计方法(艾伦、亨特和希梅尔)对 1928—1940 年整个苏联人口人
均消费情况统计图。由此可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明代总兵镇守制度的积极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
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
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
A.统计数据都具有主观性 B.苏联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元年(1862年),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 90 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
C.只有一种统计比较准确 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期,如下表所示: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3 页(共6页)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分期 时间 基本情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第一时期 1862—1877年 官营军工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宣传中,电影被认为是最昂贵的媒体,因而,大多数的电影
第二时期 1878—1894年 官督商办
都是由政府控制并主导的。英国早在一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利用电影来吸引兵源了,并在 191
第三时期 1895—1902年 外人兴业
4 年授权制作了影片《英国军队电影》,使得电影变得相当活跃。之后,1915 年英国的电影
第四时期 1903—1913年 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 1914—1925年 民营进展 《你》及《为了帝国》旨在刺激观众去投资战争债券,加强并稳定国内舆论。与此同时,
第六时期 1926—1933 年 官民合作 英国还制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如 1916年8 月制作的《索姆河战役》和 1917年6
第七时期 1934—1949年 工业衰落 月制作的《德国的撤退与阿拉斯战役》。1915—1918 年期间,英国共制作了约 240 部电影。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比弗布鲁克励爵宣称,在他任职情报大臣时,制作的那些新闻影片,是“1918 年初夏那段
最黑暗的日子里,维持士兵们士气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6分)
——摘编自信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战争宣传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一战中运用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特点。(6分)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一战中运用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从传统到现代之结构转型的历史任务,由此决定,现代外
交制度的成长逻辑具有普遍性。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
中国外交制度建设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外交制度建设问题的中国性
中国外交制度建设任务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
政党在外交制度建设过程中扮演关键性角色
外交制度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新中国外交制度本身的社会主义性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结合材料,以“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
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
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黑龙江省 2024 届高三押题卷(四)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山东在龙山文化时代至少应有 20 座具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建筑的城
市,在现在潍坊、淄博、济南、聊城一线,大约每隔几十公里应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城市
规模较大,有宫殿、祭祀建筑,表明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 项正确。材料没有部落联盟的相关
信息,排除A 项;材料没有奴隶制日益走向成熟的相关信息,排除B 项;材料没有其他地区文明的相关信息,无法说明
当时山东成为了中华文明中心,排除D 项。
2.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内蒙古居延地区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涉及内容众多,诸如皇帝下达的诏令、政府部
门下达的律令等,反映出汉代行政运行机制有文书作为保障,B 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汉代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排
除 A 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时间的比较,不能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C 项;材料没有政治等级秩序的相关信息,
排除 D 项。
3.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李白在《大鹏赋》中的描写,抒发了远大的抱负,
并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与信心,即使是挫折失意,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折射出当时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主流文学体裁的变化,排除B 项;材料主要抒发远大的抱负,没有儒家伦理教化的相关信
息,排除C 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诗歌的情怀,并非是创作内容的革新,排除D 项。
4.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南宋理学进一步发展,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材料中植物谱录发
展到南宋时其道德评定成为花卉草木分级定品首要原则,体现了理学对道德伦理的倡导与要求,C 项正确。材料中的植
物谱录突出道德评定标准,这并不是世俗化的表现,排除A 项;格物致知强调探求事物的本质,这与材料中忽视植物的
自然性状而注重道德品评的说法相悖,排除B 项;社会主流价值并没有变革,依然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排除 D项。
5.A【解析】根据材料“达官贵人的‘家班’逐渐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
有了固定场所”,这些信息说明昆曲逐步向平民化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民众的精神需求逐渐增加,故 A
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昆曲逐步由为贵族服务而变为平民服务,普通民众有了观看昆曲演出的机会和场所,市民生活丰
富是这些变化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 项;社会秩序稳定只是戏曲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项;昆曲逐渐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文化积淀深厚,排除 D 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以便国人了解西方,这利于推
动国人的思想启蒙,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制度,并不是婚姻和教育,A 项正确,排除C 项。明代中后期已经出现西学东渐
的时代潮流,排除B 项;材料无法体现教育救国,排除D 项。
7.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营工业进入兴盛期,境内设立的新厂越来
越多”“棉纺织业”“11 年的时间增加了近3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
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拓展,D 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中国民营工业发展的介绍,没有涉及工业结构分布的内容,排
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此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 项;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后不久
就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
8. 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 30 年代后期至 40 年代中期”“山西根据地”“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
的”“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巩固全民族抗战的局面,B 项正确。材料无
法体现井冈山斗争,且井冈山斗争的时间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此时尚未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
D 项表述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 项。
9.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所述“放”,有利于贯彻思想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这有利
于文化事业的繁荣,C 项正确。“八字方针”是针对国民经济恢复的,其与材料所述主旨并不相符,排除A 项;多种所有
制经济发展的提出是在 1978 年后,排除B 项;材料主要讲“提意见”“说真话”,D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D【解析】在 21 世纪以来城乡发展示意图中,城乡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变小,结
押题卷(四) 历史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缘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故D 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国民经济调整、第三产业无关,排除A、
B 两项;C 项表述与材料现象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
11.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买方可以先向卖方支付一部分金钱作为定金,来确保买卖行为的完成”“卖方
在接受定金后,在双方约定的付款日期前,不得把标的物再转卖给他人,定金数额或付款时间由双方约定”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社会具有契约观念,B 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社会氛围和谐,排除 A 项;材料
没有人人平等的相关信息,排除C 项;材料所述做法并不能缓和阶级矛盾,排除D 项。
12.A【解析】根据材料“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格兰民
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可知英国人在殖民扩张中与其他殖民国家竞争,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逐渐增强,
这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发展,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和方式,无法体现“充满血腥”,
排除B 项;材料重在强调英国人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民族意识的增强,C 项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明确
英国是否已经取得海上霸主地位,排除D 项。
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关键信息“18世纪”“法国学者”“在同一学科、同一领域的各个辞
条间建立起索引网络,从而更清晰地呈现一门科学或艺术的样貌”等状况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助力,C项正
确。A、D 两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及主旨均不相符,均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改革路径的拓宽,排除B 项。
1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社会发生一些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
国家机构进行了一定调整,突出地方自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8 世纪,英
国确立责任内阁制,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而不是到了 19 世纪晚期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后,英国国王
才丧失对地方的掌控,排除 A 项;颁布于 1689 年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基础,排除B 项;材料没有
民族认同的相关信息,排除 D 项。
1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28—1940 年苏联人口人均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人
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D 项正确。统计数据并不都具有主观性,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苏联经
济结构的调整,排除B 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只有一种统计比较准确的结论,排除C 项。
16.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1990 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拓展,亚洲民
族独立国家得到巩固,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向着三大洲边缘小国、岛国发展,并波及到大洋州,表明世界多极化
趋势加强,C 项正确。万隆会议及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A 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相互支援,只是介绍了非洲、亚洲和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运
动发展情况,排除B项;“遏制”一词太过绝对,此时正值美苏争霸时期,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
D 项。
17.【参考答案】
(1)蒙古势力威胁明朝北部边疆;塞王守边与大将镇守制度的演变;总兵官地位的突出与职权的扩展;皇
权专制的加强。(6 分,答出3 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2)标志着九边军镇的建立,有利于加强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完善了明朝的军事体制;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边关地区权力分散的状况,增强了边防军事力量;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8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历史背景”,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蒙古势力威胁明朝北部边疆、塞王守边与大将
镇守制度演变、总兵官地位的突出与职权的扩展、皇权专制的加强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2)“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九边军镇的建立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明朝的军
事体制、克服地方权力分散状况、增强国家军事力量、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18.【参考答案】
(1)过程曲折艰难;经营形式多样;深受双重压迫和剥削;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浓厚;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
衡。(6 分,答出3 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有洋务运动、政府的政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等。(2 分,提取任意两个
因素即可)
说明: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采用官营的办法,民用工业主要是官督商办,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
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双重的作用。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
押题卷(四) 历史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但在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政府滥印纸币等政策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中
国近代工业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在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近
代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也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但更
多时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工业进行压制和剥削。(6 分,对提取的因素进行辩证说明,每点3 分,言之成
理即可)
【解析】(1)“基本特征”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过程曲折艰难、经营形式多样、深受双重压迫和
剥削、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浓厚、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角度作答。
(2)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如洋务运动、政府的政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略等;结合所学分别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可。
19.【参考答案】示例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独立自主是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立足点,具有鲜明的中国性。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采
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彰显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 50 年代中期,
党和人民政府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解决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0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
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如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等。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性。(12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评分细则】
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以“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和
答题范围(结合材料);其次,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自
拟题目,如可以拟定“现代中国外交立足于独立自主,具有鲜明的中国性”等,然后具体展开论述;最后,论证
表述成文并总结。注意题目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参考答案】
(1)耗费较大;由政府控制并主导;形象直观,便于人们接受;题材单一,为战争服务。(6 分,答出3点即
可)
(2)能够为战争吸引一定兵源与资金;稳定国内舆论;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为英国最终赢得一
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6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电影被认为是最昂贵的媒体”“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由政府控制并主导的。英国早在
一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利用电影来吸引兵源了”“使得电影变得相当活跃”并结合电影的特性和这一时期电影宣传
的目的可得出,耗费较大、由政府控制并主导、形象直观,便于人们接受、题材单一,为战争服务,言之成理即
可。
(2)根据材料“利用电影来吸引兵源”“刺激观众去投资战争债券,加强并稳定国内舆论”“1918 年初夏那段
最黑暗的日子里,维持士兵们士气的决定性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能够为战争吸引一定兵源与资金、稳定
国内舆论、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为英国最终赢得一战做出了贡献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押题卷(四) 历史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