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名校教研联盟高三4月联考-语文+答案

2024-05-01·13页·7.3 M

绝密 启用前(新高考卷)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扩大范围,“但今天在论及技术史时”应为“但今天在论及当代技术史时”。

2.B

【解析】A 项张冠李戴,“并非所有认识世界的学问都是科学”是作者的观点,不是人们的观点;C 项“这是因

为他们对工匠传统并不重视”应为“说明他们对工匠传统不重视”,因为“很长一段时期,一提到科学史,人们

往往想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是“人们对工匠传统并不重视”的表现而非结果;D 项“并推翻了传统的亚里士

多德的宇宙论”言过其实,原文为“这些新现象大大不利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

3.C

【解析】并没有“强调当时这些知识要么服从于哲学传统,要么服从于工艺传统要求”,强调的是“科学是源远

流长的”这一观点。

4.D

【解析】A、C 两项均未涉及科学仪器;B 项未提及科学的进步,尽管事实上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有重大发现,

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但题目中未提及,故不能作为最.适合的论据来支撑画线句观点。

5.文章围绕技术史与科学史的关系,先提出论及当代技术史必然要涉及科学史的观点;接着针对科学是认

识世界的学问与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并进行分析;再指出独立的科学传统直到

近代才形成的事实与原因,明确科学的两个来源构成了科学史上的两个传统,并强调了工匠传统对科学发展的

推动作用。(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B

【解析】A 项强加因果。母亲将“我”拉进美术小组学美术,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当时课堂已丧失基本尊严;

“我”生性好动,母亲希望通过学美术让“我”能稍稍安静下来;母亲是美术小组负责人,“我”学美术有着便

利条件。而不是“因母亲是负责人,她就有责任...把我拉进来”。C 项“并没有其他的目的”错。“我”还暗揣“深

入生活”的老套理念,为写一部与漆有关的小说做准备。D 项“制作漆画的原料简单而普遍”错。制作漆画的

原料不仅仅只有蛋壳、木屑、铁丝、夏布等,还有腰果漆或大漆等,文中并没有说这些漆简单而普遍,同时有

时还要用贵重的珊瑚、珍珠、宝石等。

7.C

【解析】“表现了‘我’在制作漆画时因其程序复杂而倦怠的心理”错。句子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渐渐

变得慵懒懈怠,欲望杂念与日俱增,与漆画制作的程序复杂毫无关系。

8.内容上:交待大漆的来源、特性及历史上的朱漆碗,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漆器这

一艺术品及其历史;结构上:承接上文“然后迅速转向大漆”,引出下文对大漆这种奇特的液体的描写,过渡

自然;效果上:由上文“迅速转向大漆”转而介绍大漆的来源等内容,使文章张弛有度,强化了文章的可读

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1 页 (共 5 页)

性。(两点各 2 分,第点 1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9.要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未知的领域,成功也具有偶然性;应活出自我,享受过程,少问结果,不被功名

利禄所羁绊,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人生起跑线不同,目的地也迥异,无需强求自己。(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0.CEG

11.C

【解析】A 项“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通“披”,穿着;B 项两句中的“卒”均为“最终”之义;C 项中

的“惩”,苦于/因受打击而引起警戒或不再干;D 项“子孙视之不甚惜”中的“视”字为“看待”“对待”之义。

12.B

【解析】导致四国下定决心投靠秦国的原因不仅仅是齐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力强大,有吞并燕、赵、韩、魏四

国的野心,还有强秦的胁迫。

13.(1)大凡他们很早上朝,很晚退朝的原因,都是在谋划着在自己人中间如何互相倾轧。(所以,表原因;晏,

晚;屠毙,残杀、倾轧,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假如他们能坚守合纵的盟约,齐心协力、统一思想,那么秦国军队就不敢轻易越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各

国就安全了!(从,合纵;轻,轻易;山东,崤山以东,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14.何去非:六国战略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忽视了真正的敌人秦国,而将可亲近的国家当作敌人;李桢:不

顾自身国力,六国都想称霸,导致自我削弱走向灭亡;苏洵:楚、韩、魏三国均以割让土地自保,致使六国

全部覆灭。(或:敝在赂秦)

(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作为一个国家,仅仅是众多诸侯国中的一个而己,而函谷关以东的诸侯国有六个。假使六国的君主,

懂得国家实际上的祸患在于秦国,而能够相互间开诚布公地结交,齐心协力地来对抗秦国,即使秦国确实长于

攻击战斗,那又怎么能像用鞭子抽打那样蹂躏六国,迫使他们一道俯首向西侍奉秦国呢?又怎么能将他们一个

一个消灭呢?大概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该考虑的是这一点。大凡他们很早上朝,很晚退朝的原因,都是在谋划着

在自己人中间如何互相倾轧。这就是秦国能够从他们的弊政中渔利,而他们最终被秦国征服的原因啊。

大概六国的形势,没有比实行合纵的策略更有利的,没有比实行连横策略更有害的。合纵国家就安全,连

横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形势。当初他们采取苏秦合纵策略的时候,秦国人十五年都不敢兵出函谷关来炫耀

武力。之后他们采取张仪连横的策略,崤山以东的诸侯国每年都遭到秦国祸害,天天割地给秦国来求得秦国的

欢心,最终发展到土地被占尽,国家成为废墟的局面。六国原本曾尝到合纵的好处,可是最终却败于实行连横

策略带来的祸害,其祸端在于他们与那些可以亲近的国家交战,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应该仇视的敌人的缘故啊!

齐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力强大,有吞并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野心,而把秦国的危险放在次要地位;燕、

赵、韩、魏等国苦于自己国力弱小,既有怀疑、厌恶齐国、楚国的心理,又被秦国强大的威势胁迫。因此提倡

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2 页 (共 5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