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答案

2024-04-28·14页·1 M

巴蜀中学2024高考适应性考卷(九)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结束后的几个世纪中,曾出现过一次复杂的降温过程,在总的降温趋势中,个别区域又出

现了几次更为显著的寒冷时期。这段时期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史学及科学文献中被称为小冰河期。

为了确定小冰河期的成因,气候科学家分析了包括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在内的诸多外部因素。从几十年到几个

世纪不等的时间尺度来看,太阳变异度主要取决于太阳黑子。其间有几次太阳黑子极少期,就发生在小冰河期。太

阳黑子数量极小值通常与气温极小值出现的时期相一致,但它是否会引发降温,或者如何引发降温,尤其是其与小

冰河期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存争议,仍正在研究之中。

火山爆发通常会带来短暂的降温,但火山活动本身如何能导致小冰河期长达数百年的降温呢?这一现象或许可以

通过气候反馈来解释:几次快速连续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所造成的剧烈降温,足以触发海冰增长。反过来,冰和雪对

阳光反射的增加,又会使降温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冰反照率反馈,是放大气候变化的几种反馈之一。从火山活跃

度增加的时间来看,似乎可以印证火山活动推动小冰河期形成的观点:冰川最大值出现在 1600 年左右,由此可以

推断降温应在 14 世纪时开始。尽管火山活动对降温程度的影响难以重建,但有证据显示,在 13 世纪和 1450 年左右

曾发生过多次火山爆发。由此可见,火山爆发确实助长了小冰河期的降温。

随着温度降低,气体在海洋中的溶解度增加,原则上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但这还不足以完全解释

所观测到的小冰河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流行病暴发引发人口急剧下降,从而导致

耕地荒废,退还为林地,而树木的生长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引发气温下降。

在几年至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内部气候动向也影响着气候变化。例如,深海环流的减缓为小冰河期降温提供了

另一种解释。如新仙女木事件中,融水减缓了热盐环流,导致北大西洋地区跌入近冰川条件。从更小的时间尺度来

看,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的温暖气候可能会增加冰川的融化,从而减缓环流。这恰好可以解释该段时间内观察到的降

温模式。其他气候现象也可能会对小冰河期的温度地理构式以及降水量产生影响。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中长期存在

的拉尼娜现象以及北大西洋涛动正相位条件不同,在小冰河期中占优势的正是与之相反的模式,即厄尔尼诺现象以

及北大西洋涛动负相位条件。

(改编自伊丽莎白戈登/本杰明利伯曼《小冰河期的气候条件》

材料二:

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受低温主导不同,亚洲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社会反应主要取决于旱季和雨季之间的转换。随

着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向小冰河期的过渡,在亚洲持续已久的拉尼娜现象也开始朝着类似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气候模式

转变。在此期间,热带辐合带向南移动了几百千米,东南亚的夏季风也随之减弱。其他内部气候动向,如北大西洋

涛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PDO)等,在小冰河期早期可能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起到了调节作用。例如,13

世纪中叶,亚洲曾发生过严重而持久的干旱。14 世纪时,季风减弱,到了 15 世纪初该地区则再度面临严重干旱。

季风减弱给柬埔寨高棉政权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吴哥城的布局杂乱无章,依赖一套复杂的系统为其供应水和

食物。吴哥城的灌溉系统庞大,通过运河,可将数百个池塘中的水输送到水库中。与古典玛雅时代城邦的分布模式

十分类似,吴哥城中缺少一个城市中心。当地居民靠种植水稻,来维持生计。大规模的毁林开田,结果导致森林被

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变化对整个吴哥城的水利基础设施构成了重大威胁。降水量的剧烈波动不但减少了农业用水的供应,还破

坏了庞大而关键的灌溉和供水系统。干旱中伴有短期强季风降雨,由此而产生的大量沉积物,阻塞了运河。之后到

来的大雨挑战了整个水利系统的极限。高棉人曾试图重建运河来应对气候变化,但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奏

效。

总之,气候变化削弱了吴哥城的经济基础,当时高棉帝国正面临一系列的外部挑战,如与暹罗王国 (今泰国)的

冲突等。蒙古人征服了中国南部的云南,迫使泰族人向南迁徙。泰族人从位于今泰国南部的大城王国开始向高棉帝

国挺进。他们的军队曾数次占领高棉首都吴哥城,最终于 1444 年洗劫了这座城市。显然,与泰族人的军事冲突严

重损害了高棉帝国的实力。尽管气候波动并非高棉帝国衰落的唯一原因,但它与其他威胁相互作用,最终削弱了高

棉政权。

(改编自伊丽莎白戈登/本杰明利伯曼《东亚的小冰河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冰河期在总的降温趋势中,几次出现在个别区域的显著寒冷,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

B.气体溶解到海洋中、退耕还林,都有可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引发气温下降。

C.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都是气候异常期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二者的特征完全相反。

D.小冰河期,低温主导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而旱季和雨季间的转换则主导了亚洲地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阳黑子数量极小值通常与气温极小值出现的时期相一致,太阳黑子数减少,就预示着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

B.火山爆发带来的剧烈降温,会触发海冰增长,而冰和雪对阳光反射的增加,又会放大气候变化,使降温加剧。

C.温暖的气候增加冰川的融化,融水减缓热盐环流,从而引发降温,这是内部气候动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

D.热带辐合带南移,东南亚夏季风减弱,严重持久干旱,是亚洲气候朝着类似于厄尔尼诺气候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小冰河时期成因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1999 年第 23 个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量出现比上一个周期明显减少,但全球平均温度依然在徐徐上升。

B.2022 年,南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导致该国通讯处于中断状态,影响了拉尼娜状态的发展趋势。

C.1492~1700 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到来,新的疾病开始在美洲传播,造成当地的原住人口减少了 5000 万。

D.1618~1619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随后,中国出现寒冬极端气候:多雪,多冻雨,河湖水面也均告封冻。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图片 1)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19 世纪中晚期,北半球出现显著暖化趋势。

B.13 世纪中叶和 15 世纪初亚洲出现严重干旱。

C.15 世纪至 16 世纪北半球降温趋势最为明显。

D.北半球大部分时间气温偏冷,致使蒙古人南移削弱了高棉政权。

5.请结合材料,谈谈吴哥城的衰败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山中少年今何在

铁 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写过一个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说,小说大意是这样的:

二十多年前中国北方深山里的小村子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因为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

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会跟着热闹几天。

小说主人公山杏的哥哥来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照片,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

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接到哥哥的信,山杏就催爹妈去县城照相,从春天催到秋天。

后来,摘完了核桃、柿子,山杏一家终于决定远征县城去照相。那天晚上山杏一夜没睡好,看妈在灶前弯着

腰烙饼,爹替她添柴烧火。他们用半夜的时间准备路上的干粮,如同过年一样。

天不亮,他们就换上过年才穿的新罩衣,挎起沉甸甸的干粮篮子出了村。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

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他们找到了照相馆,照相师傅将他们领进摄影间。

当满屋灯光哗的一下亮了起来,当高楼大厦、鲜花喷泉之类的他们从未见过的华丽布景把这一家三口人包围

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惊叹,照相已经开始。在照相师傅的指挥下,他们努力把自己坐端正,同时大睁着眼睛向前方

看去。随着灯光哗地灭掉,这隆重的事件,几乎一瞬间就结束了。

半个月后,山杏爹从村委会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抢着撕开封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但这张照

片上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一家,照片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好看的卷发姑娘。

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

吞吐吐不说话, 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有时候我会在小说《意外》那样的深山农村短暂地生活,或者

说“采访”。在一个名叫瓦片的村子里,我在“山杏” 的家里住过。

那一带太行山风景峻美,交通不便。村子很穷,土地很少,河滩里到处是石头。因为不能耕种小麦,白面就特

别珍贵,家里有人生重病时,男主人才会说一句:煮碗挂面吃吧。我却被当成贵客款待。山杏的母亲为我煮挂面,

煎过年才舍得吃的封存在小瓦罐里的腊肉。当我临走把饭费留下来时,他们全家吃惊地涨红了脸,好像这是对他们

的侮辱。

在这个家庭,我见到了被常年的灶烟熏黑的土墙上挂着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由此才有了这篇美丽的

小说。

二十年之后,小村庄瓦片已是河北省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了,因为铁路和高速公路铺了过来,一列由

北京发车的火车经过瓦片通向了更深的深山。

火车和汽车终于让更多的外来人发现原来这里有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有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清澈

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了可以欣赏的风景,而风景就是财富的资源。

我曾经为了自己一部电影的拍摄再次来到这山里,电影里需要深山农户的院落,我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了山

杏的家。

我看见从前的瓦片村民大多开起家庭旅馆,山杏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

女店主。

她们不再会为拍一张照片跑几百里地,旅游景点到处都有照相的生意。

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裳干净时尚,她们懂得了价值,也知道谈论信息。

那一次导演对我的推荐很满意,山杏家几乎原封不动地成为了电影里女主角的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

算,我想起从前山杏一家的纯朴,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

但事情并不似我的预料,当我回到我的城市后,遥远的山杏爹快速把我找到并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

比方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他的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为了剧情需要他们还

往河里摔过他的羊,摔了一次又一次,五只羊被摔得十天站不起来……这都是钱啊,可他们都没给钱。

交通、通讯和旅游业给瓦片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成为一种运载欲望的挑衅的力量。现代化的强大辐射面对封闭

的山谷,是有着产生这种力量的资格的,虽然它的挑衅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物质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

我始终认为,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后产生的消极效果。

我在这时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 90 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

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

字: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

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

那天我很想看见这个九岁的深山少年,因为他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

为什么我常会心疼和怀念瓦片村的山杏和她的一家?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

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

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和财富积累

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杏父母像筹备年货一样准备路上的干粮,既因为前去县城的路途遥远,又体现出全家人对照相这件事格外重视。

B.《意外》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来源于“我”在瓦片村“采访”到的农家生活,作者用了冷峻理性的口吻来讲述这段经历。

C.“山杏”既是小说《意外》的主人公,也成为“我”印象里那些来自深山农村而又纯朴善良的年轻女孩们的统一代名词。

D.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给瓦片村带去财富,同时伴生了物欲的追求、人性的贪婪,但作者认为其意义利大于弊。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外》中的照片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一样,都寄托着深山农村中的女孩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强烈的

时代意义。

B.过去的山杏爹娘热情款待“我”并不计报酬,而如今山杏爹却很在意自己的财物得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物

欲对村民的侵蚀。

C.结尾处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这句诗由问号变成感叹号,标点的巧妙运用暗示着少年的美好期待以及作者对未

来生活的隐忧。

D.本文采用线性叙事手法,先回忆小说内容,再结合瓦片村现时变化及少年的诗,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探讨物质与

精神的协调问题。

8.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山杏与瓦片村在小说和现实中的故事,文尾部分所写小道村的九岁少年的故事是否属于闲笔?请结

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

9.有评论说,《意外》这篇小说呈现出一种真实动人的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真实动人的美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

材料一:

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窦建德率众来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诸将皆

有惧色。太宗将数骑登高以望之,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

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卯至午时,卒饥倦列

坐,又争饮水。太宗曰:“可击矣。”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师却,

止东原,未及整列,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备,贼

众大溃,生擒建德。

(节选自《百战奇略后战》,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曰:“《司马法》言,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曰:“有国有家

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

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 ‘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太宗曰: “《孙子》

言三军可夺气之妙,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何?”靖曰: “夫含生禀血,

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众,激吾胜气,乃可以击敌焉。吴起四机,以气

机为上,无他道也,能使人人自斗,则其锐莫当。所谓朝气锐者,非限时刻而言也,举一日时刻为喻也。凡三鼓而

敌不衰不竭,则安能必使之惰归哉。盖学者徒诵空文而为敌所诱苟悟夺之之理则兵可任矣。”

(节选自《李卫公问对》,有删改)

【注】含生禀血:指有生命者。四机:吴起认为作战有气机、地机、事机和力机四种胜利条件。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盖学者A 徒诵B 空文C 而为敌D 所诱E 苟悟夺之F 之理G 则兵H 可任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阵,文中指排好队形,与《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中的“阵”字意思相同。

B.山东,多指崤山以东地区,与《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意思相同。

C.靡,文中指倒下,与《促织》中“探石发穴,靡计不施”中的“靡”字意思不同。

D.鼓,指击鼓进攻,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令赵王鼓瑟”中的“鼓”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率军围攻王世充,窦建德率兵来援救,被唐军在武牢阻截,窦建德诸将看见唐军绵延横贯数里,都面生惧色。

B.窦建德在遭受唐军袭击后,率领军队向后撤退,遭到李世民轻骑兵攻打,又被程咬金率骑兵突击后方,最后被活捉。

C.李靖认为,进攻一定要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防守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气,这才是知己知彼的攻守之术。

D.唐太宗汜水之战的胜利,完美印证了《孙子兵法》中“避开敌人最初的锐气,等待敌人懈怠思归而攻打”战略的正确

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4分)

(2)所谓朝气锐者,非限时刻而言也,举一日时刻为喻也。(4分)

14.汜水之战前,唐太宗登高而望,认为自己必将打败窦建德,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谢人惠千叶牡丹

【宋代】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展开想象,东风与天女都知情识趣,不仅催开百花,还特地送来了满城春光。

B.诗人此时垂垂老矣,体弱多病,已不出门庭,与春天盛开的百花形成了鲜明对比。

C.“可怜”意为可惜,诗人满心期待的牡丹,最后只有叶片开放,让诗人无比失落。

D.全诗语言简洁、明快,诗人通过写自己面对春光的内心感受,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赋闲五年后被起用,客居临安等候召见时曾用“ , ”两句诗间接暗示了自己的百无聊赖。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一声慨叹之后,马上指出国家兴盛和衰败的原因“ , ?”

(3)“梦”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写到的意象,诗人们在诗歌中大量咏梦。如有用梦境表达建功立业期望的诗句“忽复乘

舟梦日边”,有细致描摹女子在梦中伤心痛哭的诗句“ ”,有用庄子的梦境来表达自己理想破灭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

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像“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月出东山”…… 。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

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 :山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呀。因此,我

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苇坑虽不像洞

庭湖那样气派,但月亮倒映在水面上的时候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最高兴的是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整个夏天,我玩劲十足,毫无倦意,

可以说是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第一段“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中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B.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

C.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清白什么!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书。”

20.下列句子填入括号中,使文段语句通顺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像苏东坡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像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像张若虚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像王勃说“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2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光,开启电脑,美美地看着影片,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劲。哦,原来是没开字幕。 A ,看着画面底部一行行的白字浮现在屏幕上-终于舒服了。

为什么中国观众似乎格外需要字幕,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个观点是,相对于其他语言,汉语 B 。没有字幕,

我们可能会把“妈已经走十年了”听成“蚂蚁竞走十年了”,把“好自为之”听成“耗子围之”。这其实也体现了字幕对

于影视作品传播所发挥的一大作用——降低语言门槛。早在 60 年代,香港影视剧中粤语对白就配上了中英字幕,

这样做不仅为不谙粤语的内地观众扫除了观看障碍,更方便了影片的海外发行。中国疆域辽阔,因此字幕更具

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桥梁作用。

随着字幕的普及,人们惊喜地发现,字幕还带来了一些起初 C ——比如在上班的时候,即使影片是静音,你

也可以借助字幕,愉快地摸鱼;对于非母语人群来说,他们也可以在字幕的帮助下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分)

22.文中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一共有三处逻辑错误,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5分)

四、写作 (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

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

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

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教室的多处布置,班级都选择做“加法”,唯独在“窗边”,同学们做了“减法”,减掉了窗帘,配合着语文学科的

课堂,“窗外一壁绿植”成为了孩子们的观察、写作对象。

高中三年学习,从开始学习时的做“加法”,到现在临近高考时的适当做“减法”,这其中有一个从广种博收到去

粗取精的过程。

其实,生活中、学习上很多时候都需要做“加减法”。请以“ 中的加(或减)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中横线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在加法或减法中做出选择,然后构思作文,写出真感受,不

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原文“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中长期存在的拉尼娜现象以及北大西洋涛

动正相位条件不同,在小冰河期中占优势的正是与之相反的模式,即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北

大西洋涛动负相位条件”,在气候异常期中长期存在的是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只是

在小冰河期占优势。二者模式相反而不是特征相反。

2.(3分)D 【解析】A 项,原文:它(太阳黑子数)与小冰河期的关系,尚存争议,仍正

在研究之中。这说明太阳黑子数减少与小冰河期未必存在必然关联。B 项,“冰和雪对阳光

反射的增加,又会放大气候变化,使降温加剧”错。从原文“冰和雪对阳光反射的增加,

又会使降温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冰反照率反馈,是放大气候变化的几种反馈之一”可见,

“放大气候变化”既非“反射增加”的结果,也非“使降温加剧”的前提。C 项,“温暖的

气候增加冰川的融化”错。原文“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的温暖气候可能会增加冰川的融化,

从而减缓环流。”

3.(3 分)D 【解析】材料一小冰河期成因的观点:小冰河的成因有可能与太阳辐射、火山

活动、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深海环流减缓、厄尔尼诺和北大西洋涛动负相位条件有关。原

文“其他气候现象也可能会对小冰河期的温度地理模式以及降水量产生影响。……即厄尔

尼诺现象以及北大西洋涛动负相位条件。”D 项所述强厄尔尼诺事件及随后中国出现的极端

气候状况都与此相符合。A项,“黑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全球平均温度在徐徐上升”与原

文“太阳黑子数量极小值通常与气温极小值出现的时期相一致”相违背。B 项,汤加火山

单独一次爆发与原文“几次快速连续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所造成的剧烈降温。”“在 13世纪

和 1450 年左右曾发生过多次火山爆发。”不符合。C 项,只能证明疾病传播使人口减少,

不能直接支撑小冰河期的成因。

4.(3 分)D 【解析】高棉政权并不是蒙古人直接削弱的,同时,“蒙古人南移”与“北半球

大部分时间气温偏冷”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5.(6分)加强气候监测,关注季风等气候变化;注意城市布局,要有城市中心;加

强诸如水利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每点2 分,共6 分)

【解析】原文对照:“季风减弱给柬埔寨高棉政权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气候变化对

整个吴哥城的水利基础设施构成了重大威胁。”“吴哥城的布局杂乱无章,依赖一套复

杂的系统为其供应水和食物。”“吴哥城中缺少一个城市中心。”“吴哥城的灌溉系统庞

语文参考答案第1 页(共6 页)

大,通过运河,可将数百个池塘中的水输送到水库中。”“干旱中伴有短期强季风降雨,由

此而产生的大量沉积物,阻塞了运河。”“高棉人曾试图重建运河来应对气候变化,但有证

据表明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奏效。”

6.(3 分)B 【解析】作者讲述自己在瓦片村“采访”的那段经历时用的是感激感恩、赞美

的口吻而不是“冷峻理性的口吻”。

7.(3 分)D 【解析】本文不是“线性叙事”,少年的诗歌属于回忆部分。全篇没有完全按

照现时的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材料。

8.(5 分)不是闲笔。(1 分)

从小说的角度来说,九岁少年的故事是山杏故事的补充,同样彰显了处在逆境中的少年

的纯真和美好,呼应了题目“山中少年今何在”。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物质的发展带来

了欲望的滋长,影响了封闭的山村的纯真和美好,作者用九岁少年的故事与之形成比较,

表达了她对当今人们物欲滋长的担忧。从效果的角度来说,九岁少年的故事属于回忆,

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其诗歌具有抒情性,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三点中答对两点即

可,每点2 分,共4 分)

9.(6 分)通过实地探访考察,获取真实的原型人物素材:作者亲自采访深山农村,获取到

故事的原型人物素材:“山杏”父母热情纯朴,身处困境却能彰显出人性之美,令人动容。

采用奇妙的联想:作者在山杏家土墙上发现了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由此联想构

思出了一个美妙的故事。设计曲折有致的情节:深山里的山杏全家费尽心力来到城里照

全家福,结果照片却被弄错了,面对城里寄来的错误照片,山杏向参观的人解说是“未来

的新嫂子”,让结局变得温馨而美好。(每点2 分,共6 分)

10.(3 分)CEG

11.(3 分)A 【解析】A 项,意思相同错,文中为动词,列队;“雁阵惊寒”中的“阵”是

名词,行列、队伍;B 项,相同;C 项,“靡计不施”中的“靡”意为没有;D 项,“令赵

王鼓瑟”中的“鼓”意为弹奏。

12.(3 分)A 【解析】“窦建德诸将看见唐军绵延横贯数里,都面生惧色”错,原文“建德

阵汜水东,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意为:窦建德在汜水东边列阵,军队绵延数里。

唐军诸将见了,面有惧色。

13.(8 分)

(1)(4 分)(唐太宗)命令骑兵将领树立军旗列好军阵,从武牢登高而上进入南山,沿着

山谷向东行军,趁敌不备袭击敌军背后。(乘、东、掩各1 分,句意1 分)

语文参考答案第2 页(共6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