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语文+答案

2024-04-16·13页·1 M

2024年 4 月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1 级高三下学期语文三诊热身考试

命题人:丁莹、张寒梅 审题人:曾厚平、张琪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说书体小说指由民间说书孕育而成的白话小说。说书体小说在语言、情节、人物、场景

描写方面经常会出现不少雷同或因袭的现象,如它们描写战将或武士的装束、披挂、坐骑,

以及交战的方式,甚至连交战的回数等,都是程式化的;而渲染打斗的诗词韵语也是程式化

的。对此,一些评论者嘲笑说:“每遇到伏兵处,便是一炮声响、一彪军出,文法旧矣。”

(《三国演义》第 99 回毛宗岗评语)诸如此类,显然都是以文人书面创作的眼光来审视、评

论说书体小说叙事的套路化现象,貌似言之有据,实则郢书燕说、似是而非。

说书体小说是在民间说书基础上形成的,虽然故事雷同化、情节模式化现象比较普遍,

但由于它们擅长用旧套子来装新故事,并且善于在故事情节的传奇化、趣味化、地域化等方

面做文章,所以即使模式相近,也照样能翻新出奇,引人入胜。因此,对于说书体小说,我

们不宜用文人书面文学创作的标准,批评它们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而应充分了解说书体小

说这样的口头文学在叙事模式、情节建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编特点。

评判说书体小说叙事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其故事情节是否新颖、独创,而在于其是否能

从民众的生活、情感与愿望出发去推陈出新,引人入胜。所以上述所谓套路化叙事,其实正

是说书体小说突出的本色。从民间说书的角度看,一个说书艺人,如果要演说战争场景,那

么首先就得掌握一定数量的情节套路和叫座的故事关目,同时还要记诵足够的韵文套语(如

各种人物赞、盔甲赞、兵器赞、战阵赞、景物赞等),这样才能根据人物、场景的变换和情

节的发展,随时调用,并加以拆改或替换,现场演说也才能得心应手。实际上,像《水浒传》

《西游记》等作品,如果叙事不采用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母题或套路,很可能就不会产生那么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了。

说书体小说在情节建构上常常表现出一种缀段性和直线化的特点。其实,这也与民间说

书密切相关。因为说书人一张嘴不能说两家话,人多了,事件的头绪复杂了,不仅说书人自

己会顾此失彼,听书人也会晕头转向。艺人常说“大书一条筋”“一条线,头不断”,强调

的就是情节结构的直线性特点。因此,说书体小说一般都以主要正面人物的命运线为主线,

把围绕着主要人物的遭遇、历险和磨难等产生的一个个故事单元连缀在一起。这种“金线串

珠”式的结构,既易于设置悬念,抓住听众,使听众不断地为主人公担忧,又能灵活地适应

书场分段演说的实际需要。因此,绝大多数英雄传奇小说、神怪小说、公案侠义小说,都采

用了这种缀段性和直线化的结构模式。

至于在人物塑造方面,说书体小说则习惯于运用夸大化、神奇化、特征化、类别化等方

法来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而不会讲求甚至基本无视历史上或现实中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真实感与复杂性。而说书体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成功与否,也主要取决于其是否顺应民众的

道德情感,是否贴合民众的生活、心理和想象。如果从民众的愿望和理想出发,去塑造传奇

化、类型化的英雄人物,那么不仅不是一种缺陷,反而是其能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于说书体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随便用个性化、真实性、典型性等现实主义尺度去加

以品评,否则就会给人物贴上简单化、类型化、脸谱化的标签。

(摘编自纪德君《民间说书视域下的古代小说研究》)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说书体小说是从民间说书发展而来的,评论时用文人书面创作的眼光来审视它是不合

适的。

B.说书体小说在语言、情节、人物、场景描写等方面存在雷同或因袭,这让其呈现出程

式化特征。

C.说书体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采用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叙事模式,这是出于吸引观

众的需要。

D.说书体小说以主要人物的命运为“线”、以次要人物的命运为“珠”,从而构成“金

线串珠”式结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提出一些评论者对说书体小说的批评,接着从说书体小说套路化叙事的起源入手

进行反驳。

B.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说书体小说的叙事模式、情节建构、人物塑造等三方面介绍说

书体小说。

C.文章从《水浒传》《西游记》等知名作品出发,运用假设论证,论证了说书体小说叙事模式

的合理性。

D.文章用“大书一条筋”形象地说明了说书体小说在情节建构上的直线性特点,这样表达通

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一般文人创作的视角看,说书体小说存在套路化叙事的问题,但套路化叙事正是其

特点及优点。

B.说书艺人演说战争场景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套路语言,如演说盔甲赞、兵器赞等内容时

一般无二。

C.说书体小说不注重情节的新奇独特而注重听众们的生活、情感和愿望,所以才会看起

来缺乏新意。

D.说书体小说人物的塑造注重贴合民众,善用夸大化等手法,不太考虑人物的历史真实

或个性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就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构上,

它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即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多用砖石砌成,但亦偶用木构。屋

身立在台基之上,先立木柱,柱上安置梁和枋以承屋顶。屋顶多覆以瓦,但最初是用茅葺的。

在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中,柱与梁相交接处多以斗拱为过渡部分。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

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柱与柱之间,可按需要条件,或砌墙壁,或装门窗,或完全开

敞(如凉亭),灵活地分配。

(摘编自梁思成《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材料二:

用木材以梁柱形式组成的框架建筑,室内布置灵活,隔间位置不受拘束,且能随意开窗。

这些优点除了近百年来发展的钢构架和钢骨水泥构架以外,只有中国建筑在 3000 年以前就

具备了。

但用木构架也有缺点,木料易腐朽。我们的祖先在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能

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量侵入室内,还能避免梁柱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

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虽涂刷石灰,仍经不起风雨的长期剥蚀,于是将屋檐向外挺出,

以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可是,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墙身因之加高,屋檐也挑出更长。

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采光。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

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不利。

因此,最理想的屋面是: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

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也就产生了斗拱飞檐的屋顶。

(摘编自《为什么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屋顶都有翘曲的飞檐》

材料三: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日常器具的一种结构组合方式。凸出部分的构件叫榫(或

叫榫头);凹进部分的构件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两种不同类型的木构件采用凹凸卡口结

合的方式连接,达到不用钉子和胶水,使建筑构件外表无缝隙、结合稳固的效果。约七千年

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榫卯结构的“楼层地板”。常用的榫卯类型有柱头榫、

柱脚榫、燕尾榫、套榫等几十种。榫卯结构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

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形成了以榫卯连接为主,以木销连接、铁钉连接和

材料拼接等为辅的连接方式。除了木建筑本身,在屋顶上的瓦和套兽上也会用钉子来固定。

从宋代开始,古建工匠对于一些材料较小或者平面较单薄的构件,规定必须使用特制的钉子

加以稳固。但制造铁钉不仅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在满足不同施工需要的同时,还需防止铁

钉钉裂木构件,所以对钉子的厚度和直径有严格要求,以上多种原因限制了铁钉在中国古建

筑中的应用。

(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真的不用钉子吗?》)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梁思成在谈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系统时,从个别建筑物结构和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这

两个方面进行了清晰明了的描述和讲解。

B.中国古建筑虽然多采用容易腐朽的木料,但其建筑构架早已经具备了近百年来才发展

起来的钢构架和钢骨水泥构架的部分优点。

C.榫卯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结构组合方式,它不仅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还能够抵消一定的地

震能量,大大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损害。

D.虽然使用铁钉可以增强某些构件的稳固性,但是铁钉易使木构件开裂,所以工匠在连

接构件时还是会尽量以榫卯连接为主。

6. 某校中学部古建筑社团准备“五一”小长假到北京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出发前查

阅了以上相关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帮助社团的同学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系统有哪些“独特”

之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穿

过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墙

面残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

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

在我身后大约有三十米的距离。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很不情愿回家的样子。担心她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得经常回头唤她,尽管她未必能听得

到。

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

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

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

应该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

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

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

么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

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

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分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

辉煌一时。外祖母说,那些年,四面八方的人拥进来,镇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像大都

市。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

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

有三四间砖瓦房。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上面还有一些长得老高的杂草。围

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

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

来跟我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

会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是小学生,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

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

是我转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我回到屋子里,祖母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

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

子水沟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

重建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有一次,我看见他打着雨伞出门,雨

水也没能阻挡他。我叫住了他:“高个子,你是不是去看日出呀?”他停下来对我说:“你

是不是觉得奇怪?”

我当然觉得奇怪。满天的黑云悬挂在空中,不把雨水下完是不会散去的。

“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也会落下去。”他说。

“那你看得见它吗?”

“当然……只要我站在山顶上就能看见。”

我觉得他有点儿好笑。

“等你长大后就会懂得这些道理。”他说。

还有一次,他从山上回来摔坏了腿,疼得龇牙咧嘴。第二天一早,他竟拖着受伤的腿

爬上东面的围墙,坐在围墙上往东边眺望。我问他:“今天不去看日出了?”

他痛苦地呻吟着,回答说:“我正在看日出。”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只要内心敞亮,在围墙上一样能看到日出日落。”他说。

他一边“看”日出,一边和我说话。

他从围墙上退下来,喘息了一会儿,然后喃喃地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日落,

很想。”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走,一定能看到大海。

为此,他十分兴奋,仿佛是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责怪我做了一件错事。

因为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

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那么让人牵挂过,甚至还有人将

他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

然他是一个傻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

(选自《人民文学》2023 年第 9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和高个子的关系从陌生人发展到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

形象得以逐步展现。

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小

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光芒。

C.高个子执着于看日出日落,并不在意人们的看法,看上去是荒唐可笑的行为,这其实

是小说独特韵味的元素之一。

D.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牵挂他,还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衰败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人们对高

个子有着矛盾复杂的心理。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8.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是在小镇上演的,请比较文本中石羊镇和《祝福》里的鲁镇社会环境

有何不同。 (6 分)

9.有评论说“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有一种藏得住秘密的大优雅”,请从文本中高个子形象、叙

述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 小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

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

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

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

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

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

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

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

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

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

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此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

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

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

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罪大恶 A 极 B 诚 C 小人矣 D 及施恩德 E 以临之 F 可使 G 变 H 而为君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B.苟,苟且,与《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苟”意思相同。

C.乌,文中作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思不同。

D.论,理论、主张,与《苏武传》中“会论虞常”的“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

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

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

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

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彰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

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寒食 孟云卿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韦应物的家乡。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

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子推: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

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被烧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

推死的那一日生火煮食,要吃冷食,这就是“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前两天)的来源。以后相

沿成俗。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诗首句既写雨中炉火熄灭,空斋阴冷的景象,又写出诗人心情的清冷。

B.韦诗第二句“独”字既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笔。

C.孟诗首句描写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以乐景反衬诗人的悲苦之情。

D.两首诗诗句中的“寒食”,都指寒食节,孟诗中还暗含少食、无食意。

15.古诗的结构大多讲究“起承转合”,“合”常有暗示题旨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

的最后一句是如何体现“合”这一结构技巧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

(2)汪国真曾言“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荀子

在《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 。”

(3)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剑”这个意象不得不提。中国文人的剑气流淌在古诗词

中,从诗仙李白的仗剑江湖到王昌龄的边塞烽烟,古代文人一路霸气不止,剑啸长虹。

“剑”象征意义很多,带“剑”的诗句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正如古语“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

加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团结的寓意,石榴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

说起我国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于.古代波斯及其周边

地区流出的石榴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引种之初首先种植在当时的都城长安上林苑等地,一

度被视为奇珍异果。

据传,汉代丞相匡衡,也就是成语典故“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在年老返回枣庄峄城故

里时,从皇家宫苑中带出石榴种。经当地百姓两千多年的栽培和选育,这片区域逐渐发展成

现在的万亩冠世榴园。依山傍水的冠世榴园不仅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因石榴株数多、品

色全、果质优而闻名海内外。目前,这片“石榴王国”的石榴树超过 500 万株,品种多达

48 个,其中就包括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秋艳”。

早年间, 。后来,当地科研人员历经 10 年努力,终于在 2013 年成功培育出“秋

艳”这一石榴良种,治好了当地石榴产业的“裂嘴病”。靠着这样的硬核实力,冠世榴园拥

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现保存石榴种质 432 份,数量全国第一、世界前列。

历经千年,当年异域舶来的奇珍异果已经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当

地发展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一抹亮丽色彩。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如今的冠世榴园,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石榴林果生产基地,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被打造为集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1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文中加点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一时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知一味推卸责任,却不知道勇于担责。

B.许多杰出科学家为了国家崛起和科技进步,毅然献身于科学事业。

C.你的来信已于昨日收到,我们将谨按您所约定的条件行事。

D.法律依靠强制,道德出于自觉,人们要自觉遵守某些规定。

18. 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4 分)

19.新闻短评要求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事件,然后对事件进行评价。2023 年 5 月 19 日,

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中亚五国元首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

点古城西安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事件写一则新闻短评,要求不

少于 80 字。(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容易被

人忽视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也是灰蒙蒙的,那

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我们向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

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

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个什物,在西天半空悬着。

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

里的龟背山。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

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

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

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灿烂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

我们感到自己如同在画中。

20.量词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量词的妙处。(4 分)

(1)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

(2)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是在“初稿”基础上修改后形成的“定稿”,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语

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请据此分析画线句曾经修改的原因。(4 分)

“初稿”: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况且,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定稿”: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姚鼐乘着风雪登上泰山之巅,为了“正赤如丹,下有红光”的日出之景;地质考察队

向罗布泊行进,被“一轮血红的落日”的辉煌所震撼;《日出日落》中的“高个子”既在

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踏上了追寻海边日出的旅程。

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1 级高三下学期语文三诊热身考试

参考答案

1.D【解析】D 项中“以主要人物的命运为‘线’、以次要人物的命运为‘珠’”错误。根

据原文“说书体小说一般都以主要正面人物的命运线为主线,把围绕着主要人物的遭遇、历险

和磨难等产生的一个个故事单元连缀在一起。这种‘金线串珠’式的结构……”,可知“线”指主要正

面人物的命运,“珠”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2.B【解析】文章整体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3.D【解析】A 项“但套路化叙事正是其特点及优点”错误。根据原文“所以上述所谓套路

化叙事,其实正是说书体小说突出的本色。”,可知“套路化叙事”是说书体小说的特点,

但并未表示这是其优点。B 项“如演说盔甲赞、兵器赞等内容时一般无二”错误。根据原文

“一个说书艺人,如果要演说战争场景……随时调用,并加以拆改或替换,现场演说也才能得

心应手”,可知说书艺人演说人物赞、盔甲赞等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场景随时变

化。C 项中的“说书体小说不注重情节的新奇独特”错误。根据原文“评判说书体小说叙事

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其故事情节是否新颖、独创,而在于其是否能从民众的生活、情感与愿望

出发去推陈出新”,可知说书体小说的评判标准不是“情节是否新颖、独创”,但其在写作上

也追求推陈出新。

4.A【解析】“以防梁柱因风压发生偏斜”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除了能阻挡风雨寒流与

太阳热量侵入室内,还能避免梁柱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除了……,

还……”是并列关系,所以“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量侵入室内”与“避免梁柱因风压发生

偏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5.D【解析】选项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三中介绍的榫卯结构的优点和铁钉连接的缺点来看,

“以榫卯连接为主”的原因不止“铁钉易使木构件开裂”。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建筑结构上,个体建筑主要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在梁柱间多用

斗拱过渡;建筑材料上,以木材为主,用木材做梁柱,以土、石或其他材料为辅助材料;

建筑构件连接方式上,以榫卯连接为主,木销连接、铁钉连接和材料拼接等为辅。(从建

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连接方式三个角度作答,每点 2 分,如答“飞檐”亦可酌情给

分)

7.B【解析】“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错。我和高个子的对话

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

8.石羊镇:石羊镇曾经热闹兴盛,而今破败凋敝;处在产业转型期,人们消极颓废,精

神贫瘠,生活按部就班,安于现状。对于小镇的变化,人们心里有触动,有危机感。

鲁镇: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落后、迷信;人们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

思想、男尊女卑思想、封建迷信思想)束缚,落后保守,麻木愚昧。(评分参考:石羊 3

分,鲁镇 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社会环境的理解和课文迁移对比的能力。一般而言,社会环境

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等。

开头的环境描写及中间对小镇过去繁华的介绍告诉我们,小镇的社会环境较为特殊,和鲁镇

的封闭沉闷不同,它处在产业转型期,呈现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场景;人们的思想并不是

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但又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鲁镇,通

过小说《祝福》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在封建

思想统治下,人们思想落后保守麻木愚昧。

9.“藏得住秘密”:通过“儿童”视角观察,真实地把“我”眼中的高个子形象展示出来,

让读者思考其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其视角的有限性,让小说有一种神

1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秘感,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每天“看日出日落”象征了

高个子对理想的坚持。(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4 分)

“大优雅”:指的是主人公“高个子”敢于抵抗世俗,轻物质重精神、坚持理想、追求美好,

热情友好。(2 分)

评分参考: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藏得住秘密”4 分,分析“大优雅”内涵 2 分,有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本文的主题是展现高个子坚持理想,热情真诚的人物形象。故通过探究塑造主要人

物性格指向主题。“藏得住秘密”是从塑造人物的手法方面思考,“大优雅”指人物耀眼的

形象。全文主要内容是高个子看日出日落,这一事件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地体现了高个

子坚持理想的性格。本文以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述,儿童看世界的真实与成人形成对比,从

而让读者思考更多。作者塑造了高个子普通的外在形象,但普通的外貌下,隐藏着他与众不

同的追求,反衬了人物的理想主义光芒。

10.BDF 【解析】句意: 罪大恶极的人,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来统治他,

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罪大”与“恶极”结构相同,为并列成分,在此处作主语,为强调

主语的特殊地位,在主语后停顿,故在 B 处断开。“小人”是句子的宾语,故与“诚”之间

不能断开;“矣”,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在 D 处断开。 “以”,表目的,“临之”是

“施恩德”的目的,“以”字连接,中间不能断开;“可使”后省略宾语“他”,与下句语

义关联,应断在下句。故在 F 处断开。故选 BDF。

11.B 【解析】A.正确。B.不正确,文中为“苟且”,“苟余情其信芳”表假设,只要,如

果。C. 正确。乌指乌鸦,乌合之众:像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

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D.“会论虞常”中的“论”意思是“判罪”,所以不同。

12.C 【解析】“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是君子之所难,

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及第二段“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

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的反问可知,作者实际是持批驳的态度,而非“体现了太宗施恩德

的成效”。

13.(1)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来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

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采分点:“及”,等到;“诣”,到; “后”,后到,晚回;“原”,原谅,

赦免。4 个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 分)

(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

来求取名誉。

(采分点:“是以”,因此、所以;“本”,以......为本,依据,根据;“逆”,

违背;“干”,求取、钓取、沽取。4 个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凭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即皇帝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

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根本,太宗欣然采纳

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

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讯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

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

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

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

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免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整个太

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

2

{#{QQABIQCEggAoAJIAARgCUQGCCEIQkBGCCCoOgBAEoAABCQ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