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月 16 日,OpenAI 公司发布了首个文本生成视频模型 Sora,可直接输出长达 60 秒的视频,并且包含
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效果震撼。
而同日,谷歌也发布了其大模型矩阵的力作“双子座 1.5”。经过扩展后,这一多模态大模型可一次处理
大量的信息——包括长达1 小时的视频、11 小时的音频、超过3 万行代码或超过 70 万字的代码库。
目前 OpenAI 官网上已经更新了 48 个视频模型,在这些模型中,Sora 不仅能准确呈现细节,还能理解
物体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并生成具有丰富情感的角色。该模型甚至还可以根据提示,静止图像填补现有
视频中的缺失帧来生成视频。
对于 Sora 的工作原理,OpenAI 解释,这是一个扩散模型,它从类似于静态噪声的视频开始,通过多
个步骤逐渐去除噪声,视频从最初的随机像素转化为清晰的图像场景。
用户仅输入一句话,就能生成堪比好莱坞大片的视频画面,最长能达1 分钟。这样的技术让与
OpenAI 分道扬镳的早期创始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感到惊叹,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网友的帖子
时发表评论,表示心服口服的感叹。
该大模型发布后,OpenAI 的估值进一步水涨船高。市场预计,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OpenAI 的估值
有望超过 800 亿美元;而去年年初 ChatGPT 刚发布不久后,OpenAI 的估值大约为 290 亿美元。
此前,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在数千个英伟达图形处理器上进行训练和运行,这让英伟达今年股价
累计涨幅已接近 50%,市值在过去一周接连超越亚马逊和谷歌,成为美股第三大公司。
Sora 大模型问世,影视行业或“重塑”。Sora 的强大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Sora 视频太逼
真,“现实,不存在了”;二是,Sora 视频水平很高。
(摘编自 2024年2月 17 日《羊城晚报》公众号的《Sora 大模型问世,影视人的失业警报响了吗?》)
材料二:
影视创作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碰撞,为影视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这种结合不仅改变了影视
创作的工具和方法,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影视创作者们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冲
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保持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首先需要明确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的延伸,就像为人类安装上一双机械臂,当
影视创作者面对这项技术的发展时,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去了解它,接触它,去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无
知带来恐惧,模糊带来焦虑,当对新技术背后的生成的逻辑有足够的认识的时候,恐惧感、焦虑意识自然
会消失。
其次,创作者们应该去充分地利用它,如何利用挖掘人工智能能够给影视产业带来的一些积极的作
用,然后迅速地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过程当中,提升创作效率。
第三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训练它,改进它,让人工智能成为创作者们助手。例如,除了从无到有创造新
作品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老电影的修复和老照片的修复过程当中,对人类原有创作提高分辨率
和重新上色,本质是一种以人类为主体、AI 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再创造。
第四是保持足够的警惕,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能够丰富人们的创作思维,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但
同时它也像算法推送一样,会限制人类思维和创造,让创作者迷失在与AI 共建的茧房中,人类创作者可
能会沦为“配角”甚至“观众”,失去对作品的掌控力和影响力。艺术作品所独有的“灵韵”是从人类朴素的情
感与人类世界不同实体之间交互的情感当中迸发出来的,这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人工智能出现是为了提
高工作效率,而非让人类懒于去思考,过度依赖AI 可能会导致创作的同质化,作品就会失去独特性和人
文气息,变成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
最后,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涉及诸多关于版权和伦理的问题,创作者在应用中不能单纯地以效率或者是
以利益为先,需要在尊重艺术创作、尊重伦理、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去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这样才能够
确保影视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健康发展。
(摘编自 2024年2月 23 日《中国电影报》的《大模型 Sora 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Sora 效果震撼,在于它可以由文本直接生成长达 60 秒的视频,并且包含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
度镜头和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
B.扩展后的谷歌大模型矩阵“双子座 1.5”,可一次处理长达1 小时的视频、11 小时的音频、超过3 万行代
码或超过 70 万字的代码库。
C.通过多个步骤逐渐去除噪声,达到类似于静态噪声的状态,使视频从最初的随机像素转化为清晰的图
像场景,这是 Sora 的工作原理。
D.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老电影、老照片的修复,其中提高分辨率和重新上色的本质是以人类为主体、
AI 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再创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斯克惊叹 Sora 的原因,是用户输入一句话,可生成时长1 分钟的视频画面,效果堪比好莱坞大片。
B.Sora 模型出现促使 OpenAI 公司估值水涨船高,英伟达的市值也在过去一周接连超越亚马逊和谷歌。
C.只要人们对新技术背后生成的逻辑有足够认识,无知带来的恐惧感和模糊带来的焦虑自然就会消失。
D.人类朴素的情感与人类世界不同实体之间交互的情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灵韵”,机器是无法生成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撑材料二第一段“影视创作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碰撞,为影视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可能性”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影视工作者从 Sora 生成的视频中汲取创意元素和灵感,并利用 Sora 的功能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优化。
B.“自媒体”人可运用 Sora 实现静态和动态模拟,向过去或未来推演交通场景、物理原理等内容。
C.电影制片人积极使用 Sora,并不断跟进,反复实验,制作出精美的动画特效,以达到更佳效果。
D.短视频制作者利用 Sora 所具有的丝滑移动运镜、场景转换、自行分镜等特点,进行短视频制作。
4.有人说“Sora 问世,搞影视的要失业”,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分析。(4 分)
5.媒介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同,说话的目的和内容侧重点也不一样。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我的四叔
阎连科
四叔爱喝酒。他真正幸福的时候,似乎是在工作了一天或一周后,把食堂的菜用饭盒端回宿舍里,摆
在桌子上,从柜里摸出半瓶白酒来,倒进刷牙缸里一底儿,吃一口菜,端起牙缸咪一口酒的那一刻。那一
刻,四叔微闭着眼,把盛酒的白瓷牙缸沿儿靠在嘴唇上,半抬头,将牙缸小心地往上推到半倒状,然后细
细地吸上一口气,就在吸气时,把酒也吸进嘴里去,然后放下酒牙缸,目视着哪儿,屏气一回儿,直到不
能继续屏气,必须要接着呼吸时,把那酒缓缓慢慢咽进肚里去,再长长地把吸进肚里的空气舒缓悠长地吐
出来。
日常间,来陪四叔或四叔去陪人家喝酒的,都是他们车间一同进厂的几个老工人。他们都是自己是来
自乡村,而妻儿老小都还在乡村守着田土耕种的那种俗称为“一头沉”的人。这种“一头沉”,使他们回到农
村被人视为“工作在外”的人,到了那所谓的“外头”,城市或城郊,又被城里人或同厂的工人们称为“农村
人”。似乎要被真正称为“工人”或者“城里人”,不说你祖孙几代都必须是在城里出生的,至少你必须是夫妻
两个都是城里人,都是领着工资的。不然,一个在外有工作,一个在农村守着房舍和田地,这“一头沉”就
不仅是身份、地位和处境,而且还是人生、命运和尊严。“一头沉”的人,在工厂和城里是被人鄙视的,因
为你是要进城摆脱身份又没有彻底摆脱的人,要到城里去争夺一种幸福又没有彻底拿到幸福的人。到了农
忙的季节里,别的工人按部就班,该上班了去,该下班了回,可是你又必须牵肠挂肚,念着妻子、儿女和
在家的老父与老母,牵挂着麦子该割了、土地该犁了、种子该下了。真正的城里人,在宿舍的门后或家里
的墙上吊一份挂历,是为了看哪一天是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期早些安排周末的活动和休息。可你是“一头
沉”,就是不吊俗艳的挂历,而在桌上摆着庄重的台历,它对你的最大用途,还是提醒你今天“芒种”
了、明天“春分”了、后天“夏至”了。到了农忙你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回到农村去。
“一头沉”的岁月既不是“日子”,也不是“生活”。既—有日子中充足的疲惫和烦恼,又有生活中时闪时
现的快乐和幸福。今天说起“一头沉”,仿佛是在说一个早已过时乃至死去的风俗名称般,仿佛要研究某处
方言中的一个单词或名词。可在那年月,“一头沉”是全国各个城市、工厂、机关的一个群体和阶层,是一
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与命运。他们最大的人生特点是,上班了兢兢业业,唯恐工作不慎丢掉自己的饭碗或身
份;农忙了必须回家,回家后备受尊敬却又不得不掏力流汗,恨不得休假一个月,把一年的农活全都压缩
进一个月里全干掉。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厂里下班后,可以“物以类聚”地邀在一块喝些酒,品尝一下在
乡村无法品尝的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我四叔就是这样爱上了酒。
四叔大半生都因为“一头沉”的生活和我四婶天南地北地分居着过。退休了,终于可以团聚在一块,享
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了,且四婶又是最能体贴四叔的。在我家面对面坐了两个多小时,说了许多有关人生的
家常话,及至谈到他的生活时,四叔的脸上怔一下,挂着僵黄的笑,用很轻的声音说:“在外大半生,真
回到老家觉得哪儿都不适应。”
接着沉默一会儿,又轻声补充道:“主要是觉得和谁都说不到一块儿。”
我一时不知该应什么了,也没有理解四叔这两句话的真正想法。只是在四叔离开人世后才隐隐觉醒
到,四叔这一生,他是一个在外漂泊的人。在城市,他是一个乡村人,他因为根在农村而很难真正融进城
市里;在农村,他是一个城里人,他因为离开土地过久,身上的多半血液都已城市化,所以也再难真正成
为一个乡村的人。他是我们这个社会城乡夹缝中的生存者,他将近四十年的最好人生,似乎都悬在了半空
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生活和生存,已经成为他熟悉的、不可更改的生活往复和状态,正如被挂在
树梢笼子里的鸟,它在那梢上的笼里生活了将近一生后,在它年老时,你把它放出来,它既无法适应蓝
天,也无法适应大地了。它所能适应的,只能是树梢上的天空和阳光,只能是随梢摆动的和风与细雨。
四叔也这样。他既非一个城里人,也非一个乡村人。他一生过的既不是城里人的生活,也不是乡村里
的日子。他是居住在城市的一个乡村人,是那个城市没有身份证的长期暂居者,在城市楼群的缝隙中,过
着非城非乡的生活和日子,终于有了独属于他和他那样的群体的生活和方式。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
有自己言谈的主题和意识,有自己对人生、命运、国家、民族这些巨大的无法把握的命题的解答和体会,
也有他们自己对油盐酱醋和儿女情长的理喻和答辩——他们是一群离开土地,为了到城市淘金而一生都在
物质上困顿、精神上颠簸、乡愁上千转百回的人,是我们这个民族中世世代代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
者,也是因为乡愁的牵扯而无法真正融入他地城市的流浪者。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头沉”是个历史称谓,指的是像四叔这样要兼顾城里和农村两头的人。
B.文中加点的“必须”,前两个侧重事理上的必要,第三个侧重情感上的必然。
C.文中的四叔既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也是拥有特别生活方式的一个群体的代表。
D.多次“喝酒”描写串起了四叔在城市中的辛酸无奈,突出了他的生活困境。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句子用“今天”“明天”“后天”压缩了时间的过程,表现“一头沉”对农忙的牵挂,与城里人生活形成对
照。
B.句子延展了叙事时空,“觉醒”一词用语庄重,表明在四叔离世之后我对他的话乃至一生有了更本质
的理解。
C.句子以“挂在树梢笼子里的鸟”来比喻退休后的四
叔,写出了他既无法融入城市又不能适应农村的生存窘境。
D.句子以“乡愁者”和“流浪者”并举,将“一头沉”放在历史文化和当下背景中,揭示他们无处安顿的状
况。
8.简要概括四叔轻声对“我”说话时的心理。(4 分)
9.有人认为本文体现了“落叶归根者的尴尬悲剧”。四叔身上有哪些“尴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斋,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
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孔子
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
(节选自《左传哀公》)
材料二: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节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三:
说者以为孔子岂校力之强弱,但明其义而已。能顺人心而行天讨,何患不克?使鲁君从之孔子其使于
周请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为鲁之不能伐齐,三子之不欲伐齐,周之
不能讨齐,通国知之矣。孔子为此举,岂真欲以鲁之半力敌之哉?盖是时三子无君,与陈氏等。上欲悟哀
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国,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
不难也。使三子者警,必将曰:鲁小于齐,齐臣弑君而欲致讨,吾三臣或如是,彼齐、晋大国,肯置而不
问乎?惜其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逊于越,比之简
公,仅全其身尔。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三子,指当时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使鲁君A 从之B 孔子C 其使于周D 请命E乎F 天子G 正名H 其罪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亲附,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中的“与”意思相同。
B.克,战胜,和“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不相同。
C.察,明察,和“终不察夫民心”之中的“察”意思相同。
D.或,如果,和“所守或匪亲”之中的“或”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日斋”表示孔子的重视,“不敢不言”既是他的责任,也体现其无奈。
B.材料二首句中的“弑”字,简约而又含蓄地表明了对陈成子行为的评判。
C.如果哀公认识到三子和陈恒是一类人,便可能识破并制止他们擅权的阴谋。
D.洪迈认为,孔子并不是真的想让鲁国去攻打齐国,只是为彰明自己的正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4 分)
(2)哀公竟逼于三子而逊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4 分)
14.材料三说“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这里的“深旨”指什么?“君臣不识”在前两则材料中的表现是什
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四句中的叠词“家家”“处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B.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于农事,可是诗人整日躺在竹床上,他的懒惰反衬农民的勤劳。
C.年迈而短发稀疏的诗人,享受着时雨带来的那一份清凉,体现了他自由而安闲的心态。
D.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了自己清幽的居住环境,富有生活情趣。
16.诗人在结尾处,写到野老击壤歌颂虞舜、唐尧时代那样的美好生活,诗中写到哪些美好生活?请结合
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白天拄着拐杖在家园自在周游,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夕阳西下仍徘徊不已。
(2)《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
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民间传说中子规鸟的啼叫凄凉哀怨,诗词常以“子规”表达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我在玉渊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草丛里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
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A“不少!”
B“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
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
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18.根据语境推断A、B 两句话是谁说的,说明理由。(4 分)
A:________;B:________。理由: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能否互换位置?(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风景、美食、民俗等各不相同, A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4 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同比增长 34.3%;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 47.3%。人们出游意愿不断
增长,南北文旅行业交流也不断增进。这不仅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异域风光,
也能助力更多地方提升人气,活跃文旅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文旅消费需求呈现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被
动接受式的“到此一游”,更加青睐深度体验、主动参与的沉浸式旅游。各地文旅行业顺势而为、积极创
新,推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如何变“流量”为“留量”?答案无他, B 。面对游客的涌入,哈尔
滨市政府和群众用真诚换真心,开启“宠游客”模式。冻梨切块摆盘、冻草莓按个卖、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
站”……无论是此前淄博烧烤的出圈, C ,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优质文旅产品,还需政府在监管和
服务上用力、从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品质上用心、市民在理解和参与上用情。携手同心、形成合力,才能获
得游客认可,实现口碑传播。
面对机遇,扎扎实实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哈尔滨”“淄博”
被人们看见,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走马观花,意思是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在文中用以表达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参与感强的旅游。
B.顺势而为,意思是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在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可替换为“顺理
成章”。
C.留量,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意在生动形象说明各地文旅行业长足、持续发展是目前更值得思考的问
题。
D.哈尔滨,使用借代的手法,指只要文旅行业用真心做好服务工作,各地都可以和哈尔滨一样实现旅游
爆火。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意。(3 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们常被生活中的奇迹、逆袭激励,而自己的生活却很少发生大的改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丽水、湖州、衢州 2024年4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C。逻辑错误,原文是“它从类似于静态噪声的视频开始,通过多个步骤逐渐去除噪声”。
2.(3 分)B。在过去一周英伟达公司市值超越亚马逊和谷歌,与 Sora 模型出现没有因果关系。
3.(3 分)A。既有工具方法的作用,还体现了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更全面证明了观点。
4.(4 分)示例:这观点不正确。Sora 人工智能会替代部分影视从业人员工作,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失
业;人类作品所独有的“灵韵”,让从事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工作的影视人员不会失业。不仅如此,这类
人员还可以借助 Sora 进行更好的创造。(每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5.(6 分)材料一的受众是普通民众,侧重于介绍 Sora 的功能和影响,引发人们对影视行业发展的思考。
(3 分)材料二的受众是专业人士,侧重于提出应对 Sora 的策略,引导影视从业人员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
发展。(3 分)
6.(3 分)D。“串起”错,“辛酸”错,喝酒的时候四叔是幸福的。
7.(3 分)C。“比喻退休后的四叔”错。
8.(4 分)尴尬、难为情(“轻声”的说话方式);孤独、无奈(说话内容)。(每点2 分,意思接近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6 分)身份认同尴尬:既非城里人,也非乡村人;生活处境尴尬:既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又不能适
应农村日子;精神世界尴尬:有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又有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流浪感。(每点2
分)
10.(3 分)BDG
11.(3 分)D。两个“或”都是如果之意。
12.(3 分)D。不是洪迈观点,且“彰明正义”中的“正义”不妥当。
13.(8 分)
(4 分)(1)鲁国被齐国削弱已经很久了,您攻打他们,将对他们怎么办?
(“为”“弱”“伐”“若……何”各1 分)
(4 分)(2)鲁哀公最终被三大家族逼迫而流亡到越国,相比于齐简公,只是保全性命罢了。
(“竟”“于”“逊”“全”各1 分)
14.(3 分)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正君君、臣臣之分。(1 分)哀公表现:为不愿出兵找借口,推
给权臣作决定;“三子”表现:不愿出兵。(2 分)
15.(3 分)B。“懒惰”是诗人的自嘲,“反衬”也错。
16.(6 分)芒种时节,农人忙碌劳作,表现了农村因时而作、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诗人闲躺饮
酒,情趣盎然,表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悠闲自在生活。劳者乐农桑,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的
景象。
17.(6 分)
(1)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18.(4 分)【示例一】A:我;B:老同志。前文我问“有吗”,老同志已举瓶作答。第一个“不少”是我看
到半瓶枸杞子后的判断;第二个“不少”是老同志的自我肯定,表现其自娱自乐,与后文“解嘲”“哈哈笑”
对应。
【示例二】A:老同志;B:我。前文我问“有吗”,老同志举瓶示意,并以“不少”作答;我听到回答
后以“不少”随声附和,老同志继之以“哈哈笑”来“解嘲”。(理由陈述每点2 分)
19.(4 分)不能。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第一个短语的中心语是“老人”,承接上文的“老夫妻”“老同
志”;语义递进。第二个短语的中心语是孩子,深化了前面的“童心未泯”,重在对老人保有孩童的天
真、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行为的赞美。(每点2 分)
20.(6 分)A.催生出广阔的文旅市场;B.唯有真情最动人;C.还是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21.(3 分)B。顺理成章的意思为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
22.(3 分)成分残缺,“旅游”后加“人数/收入”;搭配不当,改为“不断增强”;赘余,删除“不同地
方的”。(每处1 分,只写序号不给分)
23.立意分析:
(1)正确认识奇迹(逆袭)激励与自我改变的关系,既肯定前者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自身不懈努力,
才能发生大的改变。如“心动更要行动”,“激励的是精神,改变的唯有行动”。
(2)肯定奇迹(逆袭)对人的激励作用。如“让奇迹激励奇迹发生”、“在奇迹(逆袭)中改变”等。
(3)不赞同奇迹(逆袭)激励的作用,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不如行动”“没有奇迹(逆袭),
只有努力的轨迹”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六月初五,齐国的陈桓在舒州杀了他们的国君壬。孔子斋戒三天,三次请求攻打齐国。哀公说:“鲁
国被齐国削弱已经很久了,您攻打他们,打算怎么办?”孔子回答说:“陈桓杀了他们的国君,百姓不亲附
他的有一半。以鲁国的群众加上齐国不服从陈桓的一半,是可以战胜的。”哀公说:“您告诉季孙。”孔子辞
谢,退下去告诉别人说:“我由于位列于大夫之后,所以不敢不说话。”
材料二: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
哀公说:“报告给那三位大臣!”孔子退下后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列,所以不敢不报告。君主却说‘报告
给那三位大臣’。”孔子到三位大臣那里报告,三个人不同意出兵。孔子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后,所以不
敢不报告。”
材料三:
有人议论说孔子哪里考虑实力的大小,只是为了彰明道义而已。如果能顺从老百姓的心思而进行讨
伐,担心什么不战胜的?假若鲁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出使到周朝,向天子请命,就能明确齐国
陈常的罪名。至于如何能够战胜齐国,对孔子来说都是不重要的。我认为,鲁国不能讨伐齐国,三家贵族
不想讨伐齐国,周王室不能讨伐齐国,是整个国家都明白的道理。孔子这么做,难道真是想以鲁国一半的
国力来与齐国为敌吗?大概是因为当时鲁国的三家贵族目无君主,与陈成子的状况是一样的。孔子对上是
想让鲁哀公醒悟,对下也想警告三大家族。如果鲁哀公能够明白其中意味,一定能察觉三大家族擅权,考
虑如何对付他们,重用孔子并交付国政,摆正君君臣臣的名分是不难的。如果三大家族惊觉,必然会思
考:鲁国比齐国弱小,齐国臣子弑君就会招致讨伐,我们三人如果也这样,那些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
又怎么会置之不理呢?可惜鲁国君臣都不能体会圣人深意。此事两年后,孔子去世。又过了十一年,鲁哀
公最终被三大家族逼迫而流亡越国,相比于齐简公,只是保全性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