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2024年高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2024-04-09·7页·992.2 K

2024高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历史 2024.4

(考试用时 75 分钟,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在规定的答题卡上做答,

否则无效。

第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赋税制度的改革情况,据表可知,当时各国的改革

时间 国别 改革措施

公元前 645年 晋国 “作辕田”,“作州兵”,按占有土地的多少负担军需兵器

“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

公元前 594 年始 鲁国

赋、田赋等

“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

公元前 548年 楚国

确定赋税

公元前 538年 郑国 “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藏税

公元前 408年 秦国 “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A. 根植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 瓦解了分封和宗法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 D.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 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往往幼年即位,“皇统屡绝,权归女主”,母后临朝时为一己权势计,就

引用父兄掌权。如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其家族所出列侯、后妃、大将军及卿、将、尹、

校成群接踵。这一现象

A. 反映女子地位上升 B. 表明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C. 是皇权专制的恶果 D. 说明察举制有严重弊端

3. 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晋僧服为赤,后因戒律约束

又由赤改黑。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

改易为赤、黄。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化深刻反映出

A. 三教并行政策盛行 B. 中印文化交流频繁

C. 民间信仰的多元化 D. 佛教向本土化发展

历史试卷 第1页 (共6页)

4、下图为《金中都皇城示意图》,这一示意图可用于探究金朝

A. 民众的生活方式 B. 建筑技术的成熟

C. 行政组织的结构 D. 民族交融的成果

5. 1708 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

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 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 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

熙此举意在

A. 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 B. 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

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 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

6. 1869 年,清政府改变以往拒斥“修约”的态度,在中英《新定条约》中提出“或补缀前约,

或互相抵换,或两有利益”。这一条约也被英方视为第一个不强行使用武力而制定的条约。这

一现象反映

A. 西方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 B. 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步提升

C.清政府初具近代外交理念 D. 统治者摒弃传统夷夏观念

7.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规,如《商业注册规则》规定“自当事人禀请

之日起,(政府)须于三日之内,将注册事宜办理完竣”,《令保惠侨民》规定允许侨商以独资

形式经办企业。这表明北洋政府

A. 规范企业运营流程 B. 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C.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D. 创新企业创办模式

8. 1931 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其主要任务为“组织苏区广大

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尽量揭破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

进攻革命欺骗工农的阴谋”等。这表明《红色中华》的创办

A. 致力于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B. 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C. 扭转了国共对峙的不利局面 D. 创新了民主革命的宣传方式

历史试卷 第2页 (共6页)

9. 为缓解燃料危机,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资5 万元,在安塞,延安增开煤窑;

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开采活动,有计划地发展民营煤炭业;采取工资计件累进制;开

展劳动竞赛等等。这些措施

A. 首创了公私合营改造方式 B. 强化了国家的统制经济

C. 巩固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D. 缓和了边区的阶级矛盾

10. 1991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无论是开发规模、开发规划、开发资金,还是参与开发

的智力,浦东都要与世界接轨的。在建设什么样的浦东的问题上,邓小平要求浦东一个方面

要讲综合实力,另一个方面就是精神文明。这一思路

A. 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原则 B. 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标志

C. 开启了开放浦东的大门 D. 为特区建设树立发展典范

11. 公元前 6-前4 世纪,古雅典的监察体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公民大会,它既是国家权利机

构,同时也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它承担着对国库、国

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三是陪审法庭,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这一监

察体制

A. 体现了贵族寡头的特征 B. 有利于提升监督的实效

C. 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弊端 D. 会导致政出多门的弊政

12. 中世纪中期,英国庄园文件记载,塞格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

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在科尔多普庄园,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

抓鱼。这些记载表明中世纪英国庄园

A.等级观念淡化 B. 重视契约精神

C. 生产效率低下 D. 生产活动多样

13. 19 世纪初,在工厂制下,英国工厂主为了提高效率要求工人们在前4 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

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 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这表明

A. 义务教育已经实现普及 B. 工业革命推动了法制日益完善

C. 工人运动效果非常明显 D. 工人教育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14. 下表为《1913-1937 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据此

可知苏联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年份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注:与资本主义各国在 1929 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A.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性 B. 斯大林模式有明显的弊端

C.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D. 借鉴了西方工业发展经验

历史试卷 第3页 (共6页)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

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

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运动

A. 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 以无产阶级作为主要斗争力量

C. 瓦解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D. 呈现出斗争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16.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援助(包括世界银行的发展

援助),但大量的援助款项用于援助国派出的援助人员的高额薪金和各种津贴,以及被迫高价

采购援助国商品和技术。这些援助成了“吊在发展中国家脖子上的磨盘石”。该观点

A. 彻底否定了西方经济援助 B. 意在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

C. 揭露了世界银行虚伪本质 D. 全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第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史料 1 《宋史选举志一》记载:“景德四年,命有司详定考

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

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

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史料 2 浮票是古代为确认考生身份,防止替考作弊的一种核验

票证,上书考生姓名、试场座次、弥封编号等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个单纯的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但当时读

书人的最终目标是入仕为官,只有将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按传统的取仕途径授以官职,才能

选拔到洋务运动所需人才。因此,清廷对同文馆毕业学生的升迁作了明确的规定,如京师同文馆

规定:“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

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

投为主事”,新式教育选官从此开始。

—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

断。(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选官制。(6分)

历史试卷 第4页 (共6页)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年,在引进出版的各类书籍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科技、

社会学等各个方面,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还是对马列主义的政治书籍和革命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译介。

据统计,政治方面,从 1949年 10月到 1965 年底,马、恩、列、斯著作总计出版 395 种,印行 6909 万册。

文学方面,从 1949年 10 月到 1958年 12 月止,我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 3526 种,占

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 65.8%之多,总印数 8200.5 万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印

数 74.4%之多;科技方面,1951至 1955 年,5 年间共计翻译出版外国科技图书 3600 多种,其中译自苏联的

数量占 70%。辞书方面,囿于原著、译者等因素,当时得以翻译出版的辞书仅有苏联的几本专科词典。

—摘编自卢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翻译、出版的作品数量剧增,涉及语种达五十多种。据

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统计,1978年至 1990 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 2192种;1995年至 2003 年,翻译

类新书(不包括重译和多版本译著)的数量高速增长,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一万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一些现当代通俗文学作品也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尼罗河上的惨案》、《珍妮的肖像》、《飘》、

《假如明天来临》等作品,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

—摘编自中国网评论《改革开放 30 年助推中国翻译史上第四次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事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翻译

事业对中国社会的意义。(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西红柿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至迟在公元前 500 年,西红柿已开始在墨

西哥南部和其他地区被栽培。1519 年以降,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一行征服墨西哥,并将西红柿献给了西班

牙国王。16-17 世纪,西红柿在欧洲多数地区只被当作观赏植物、药物,出现在庭院、花园、植物园和

大草本植物的标本中,但意大利人除了用于做菜吃和作为水果零食生吃外,还独立研发了番茄酱作为佐

料、调料和零食吃,甚至还改良了西红柿品种,使其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这种新品种又从欧洲传

回美洲,展示了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

约在 1799 年,英国驻叙利亚领事约翰巴克把西红柿引种于叙利亚地区。19 世纪西红柿在中东传开。

在南亚,西红柿由葡萄牙探险家于 16 世纪传入引种于印度。西红柿在非洲传播的历史比较模糊混沌。

历史试卷 第5页 (共6页)

概而论之,就是各色欧洲白人、介于白人和黄人之间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都参与了美洲作物包括西红

柿在非洲的传播。

中国种植的西红柿可能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农事

试验场开始种植西红柿并做食用菜果推广。新中国成立以来,西红柿的栽培食用和各种利用才得到大规

模推广和普及。经过 400 年的发展演变,西红柿今天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人的饮

食生活。

—摘编自张蕾、孙静静《西红柿的世界发展传播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西红柿在传播中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869 年,法国人投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此后,英国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

量股票从而实现了对运河的控制。据统计,在运河通航的第一年,通过运河的 489 条船中,有英国船 32

4 条,占总数的 66%,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 43.7 万吨,英国货物达 29.1 万吨,占总数的 66%。此外,英

国借助苏伊士运河股票还获得了干预埃及事务的权力,进而于 1882 年占领了埃及。二战后,非殖民化

运动风起云涌,埃及国内反对英殖民统治的浪潮不断高涨。1952年7 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

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6年7 月,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

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苏伊

士运河战争爆发。但英法的军事冒险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以失败告终,英国从全球战略中撤退和收缩,

将战略重点移至欧洲大陆。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力图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6分)

历史试卷 第6页 (共6页)

2024 年高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D C C B A C A B B D C D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 ( 分)

17 14

( )史料价值:史料一为文献史料,记载了宋代科举制度实行封弥、誊录制度,具有较高的

1

史料价值。从中可以推断出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封弥等防弊制度,防止

官僚权贵对科场的干涉与垄断,确保科举的公平性。史料二为一手的实物

史料,反映了清朝时期科举考试核查考生身份信息的具体内容,史料价值

高。从中可以推断清朝重视考生的身份核查,防止冒名替考现象出现,净化

考试风气。( 分)

8

( )有利于选拔洋务运动发展需要的新式人才,进而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新式教

2

育选官的先例,促使中国文官体系向近代化的渐进;但这一选官制度仍在传统科举制

的巢臼里运行,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的制度体系,影响有限。( 分)

6

. ( 分)

18 14

( )特点:翻译著作以苏联为主;涉及领域广泛。( 分)

1 4

原因: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国民经济建设得到苏联的援助;中苏同属社会主义阵

营,意识形态一致。( 分)

4

( )表现:作品数量剧增,涉及语种多;( 分)

2 2

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本土文学的创作;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推动国人的思想进步。( 分)

4

. ( 分)

19 12

示例:历史现象:欧洲殖民扩张推动了西红柿从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 分)

2

西红柿原产于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入到美洲,并将其带回欧洲。在此后的

殖民扩张中,欧洲人将西红柿传播到了亚洲、非洲及世界各地。西红柿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优

化、改良了品种,其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进而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食物结构,深

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推动了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分)

9

总之,欧洲殖民扩张推动西红柿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折射出全球联系不断加强、人类

社会走向整体的过程。( 分)

1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 分)

20 12

( )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居于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苏伊士运河具有重要战略意

1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任答 点, 分)

2 4

目的:借机占领埃及,进而控制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巩固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掠夺海

外原材料和倾销商品。( 分)

2

( )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和

2

国家主权;美苏取代英法成为主宰中东的主要力量;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

运动。(任答 点, 分)

3 6

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1 1

{#{QQABbQYQgggIAIJAABgCUQVSCkCQkAEAAIoOhEAEoAAASRN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