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一)-历史+答案

2024-04-05·14页·2.9 M

2024辽宁高考扣题卷(一)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A D A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B C B A C D

【选择题解析】

1.参考答案:C

【解析】据材料周礼规定的宫室台基高度,体现出礼乐制维护分封制下的等

级秩序,考古资料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建造大量高台建筑,台基高度逾越周

礼规定,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度逐

渐瓦解,故选C;材料强调礼乐秩序受到诸侯的挑战,而非兼并战争所引发的社

会动荡不安,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排除B;

仅凭材料大量高台建筑的出现,得不出变法成为潮流的结论,排除D。

《礼记》说“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土三尺。”正是这种规

定,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成了刺激人们任意提高台基的因素。在这个历

史时期里,建造高台基筑的风气盛行,考古发掘表明,当时许多诸侯的宫殿中都

有大量的高台建筑。如秦咸阳宫殿遗址,其台基高度达到六米,约为当时的二十

六尺。

出处:张文波《辽宁绥中石碑地秦代宫室建筑第I 区遗址复原研究》

2.参考:D

【解析】

解析:据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常将华夏中国与四夷并举,强调中央政权

强大,则四方各族都为天子守卫疆土,中央政权衰弱,国家才会以地方诸侯为屏

障,结合所学汉武帝时大一统王朝势头正盛,这深深影响司马迁的民族和国家观,

即以华夏中国为中心,四夷纳入王朝的统治的大一统的王朝观,故选D;材料未

提及华夷共祖的内容,排除A;材料强调大一统政治理念下的“天下一家”,而

非地域、民族差异性和优劣性,排除BC。

出处:武沐: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3.参考答案:B

解析:据材料唐宣宗对那些科举中第者的羡慕和优秀人才落第的惋惜,结合

所学可知中唐以来科举地位日隆,进士科愈来愈受重视,这不仅是帝王的价值观

念,也符合了社会的心理与需求,形成了一种集体价值观念,故选B;材料未涉

及科举制对于士族和庶族的影响,排除AC;材料强调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固有的社会价值观,而非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D。

宋代王谠编撰《唐语林》卷四企羡

4.参考答案:A

解析:据材料北宋仁宗政府对转运使实行精准的离任财政考核标准,决定升

迁与否,对其他地方官员的考核与各项税收紧密相关,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考核制

度着眼于赋税收入的增加,以缓和当时的财政危机,故选A;材料未涉及对地方

治理的分权制衡,排除B;材料强调地方官员考核与财政收入挂钩,而非社会秩

序安定和民间贸易的放开,排除CD。

出处: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5.参考答案:D

解析:据材料清初朝廷对辽东地区颁行招垦令,并对表现突出者授予相应官

爵,结合所学可知清军大举入关后,东北地区人口急剧减少,这些举措主要是为

了充实边疆,故选D;另辟选官途径和吸引关内人口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C;保

护八旗生计是禁止向东北移民的理由,排除B。

出处:范立君、谭玉秀《清前中期东北移民政策评析》

6.参考答案:A

解析:据材料清代中后期地方大员与军机处官员私信互动频繁,并促成曾国

藩出任两江总督,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对清王朝统治的冲

击,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崛起,原有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故选A;仅凭材料得不出军机处职权开始增强的结论,排除B;材料强调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微妙变化,而非皇权旁落,排除C;材料未涉及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

官僚集团,且这也是权力结构变化的表现之一,排除D。

出处:韩策:疆吏与军机如何互动?——胡林翼的京城联络及其意义

7.参考答案:B

解析:据材料的时间定位和瞿秋白对五卅运动中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具体表

现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的软弱退让与无产阶级取得革命领导权的必

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妥协性的双重特点和工人阶级充分显示了自己的

力量所致,故选B;材料未涉及工农关系,以及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排除 ACD。

出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8.参考答案:B

解析:据材料 1947 年报刊刊载的两个老农的感慨“民国世界比皇帝世界加

了几万倍的难过”,其中的“东洋鬼子”代表帝国主义势力,抗战胜利后的遭劫

(苛捐杂税)代表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国内反动势力,可知这道出了民国社

会动荡的根源,故选B;材料强调整个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而非仅仅是国

民党统治时期的独裁,老农谈话的内容体现不出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排除AD;

材料未提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排除C。

出处:翁有为:“乱”、“穷”、“危”是民国历史的底色

9.参考答案:C

解析:据材料建国初上海和河南土地改革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关内容,结合所

学可知沿海发达城市的上海和拥有广泛农村的内地省份河南依据各自实际制定

具体的政策,故选C;材料缺乏与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对比,排除A;材料未体

现土地改革的具体实践的组织构成和成果,排除BD。

出处:王立民《新中国的地方土地改革法与土地改革成就》

10.参考答案:D

解析:据材料 21 世纪初《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人民、

民族、历史居于前列,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通

过集体记忆不断深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这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动

机,故选D,排除 ABC。

严茂亮:《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历史流变研究(1946-2016)

11.参考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滚筒印章上的文字“乌尔

之王”“你的仆人”,以及图像中坐在王座上的人接受站立之人的觐见,结合所学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有着明显的层级差别,故选B;材料中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