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3-31·12页·2.7 M

柳州市2024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

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是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

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

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

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传承文化,

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

方向感,每一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觉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

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我们认识这个

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

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韩愈说

“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

使有人怀常读旼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

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作家应深入挖掘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进行创作。要守正创新,捕捉新的语言、人物和形象。同时以开放包容

的姿态拥抱人类文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作,展现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

(摘编自肖姗姗、李志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文学有关——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

文学馆馆长李敬泽》)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华;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注释为:“形

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无形的道和理不是虚无,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

和承载。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文以载道,实际上讲的就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

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

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得以延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抛弃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道统的基本特点就在于经世致用。“经世”的东西能够经世,在于它能够变通、与

时偕行,能够面对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为我们的存在提供文化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中华民族道统

的一个返本开新的过程。我们的文化事业不能够脱离这个道统,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态。

我们要续写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就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而要担

负这个使命,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情

况下,我们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也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在实践

中不断充满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之道同样如此。体用贯通,告诉大家

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道理和现实不能分离,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和马克思的真理在当代中国就成了我们文化建

设的一个根本遵循。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把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和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在革

命性实践中不断改变着主客观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两个结合”的过

程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从而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董振华《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以独特的关切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代人冲开一切传统,去往新的空间,追求全新的文化形态。

C.道统能够“经世”,在于它能够变通,能够灵活适应时代变迁,持续为现实世界提供指导。

D.两则材料不同程度地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对建构人的认知起到作用,一个人不读文学作品,就无法建构正确的认知。

B.坚持体用贯通的道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4 能使中华文化延续。

C.马克思主义充满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是因为它来自于实践并不断发展。

D.只要文化事业不脱离道器不离的道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返本开新。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两个结合”具体体现的一项是( )(3 分)

A.上海市在城市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昔日的“工业锈带”杨浦滨江改造成了“生活秀带”。

B.陕西安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民俗、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C.郑州歌舞剧院从隋代乐舞俑获得创作灵感,编导了表现盛唐时期审美风格的古典舞《唐宫夜宴》。

D.广电总台聚焦重大主题,坚持“下生活”,打造了一批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优秀作品。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内容 特征之一 具体含义 二者关系

思想理念

中华民族文化理念 道器不离 道:抽象的道理 道、体是根本,通过器、

器:具体的器物 用来承载、彰显以致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贯通 体:世界观方法论

用:实践生活

A.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最基本的特征。

B.“文以载道”中的“道”很大一部分是文学。

C.道器不离与体用贯通分属两种思想,不具有相关性。

D.脱离了器、用的道、体是无法彰显以致用的。

5.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该如何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在旷野里(节选)

柳青

已经快半上午的光景,屋檐的阴影将要缩到门台阶上了。在乡政府的屋子里和院子里,人们在准备药剂、

泡烟叶水、察看和谈论喷雾器,还有三个两个凑在一堆噙着烟锅摆闲情理的。

朱明山和渭阳区委书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把车子放在大门里的墙根儿锁了,

然后揩着脸上的汗水朝屋里走去。

“你们行动得早啊。”朱明山一边揩汗,一边满面笑容地向院里不相识的村干部们招呼。工作组的干部听

见朱明山的声音,纷纷走出屋来。他们没有想到县委书记这样快下到乡里,更没有想到他会来他们工作的这个

乡。朱明山给他们带来了突如其来的兴奋,都举着卷起袖口的双手,眉开眼笑地跑到他跟前,好像是向他报告:

“看看我们是怎样工作吧!”

忙碌的李瑛把她的两条辫从背后扎在一块儿,用热情的眼光盯着朱明山:“我们在这个屋里调配药剂、泡

烟叶水哩……”

朱明山不难了解这是要他去看他们的工作。他向李瑛指的屋里走去。一个显然是由庙堂改成的大屋子,满

地都是喷雾器、药剂、器具、几捆烟叶,夹杂着水桶和扁担,俨然是一个作坊的样子。

“崔浩田同志,”朱明山走在门台上问他身旁的区委书记,“那个植棉能手来了没有?”

“蔡治良吗?”李瑛说,“他在屋里帮助泡烟叶水哩。叫他也来吗?”

“当然,”朱明山盯着李瑛布满汗珠的高鼻梁,“毛主席叫我们先当群众的学生。”

李瑛立刻转身向屋里用一种家庭里的语气叫道:“治良,朱书记叫你也来哩。”

“呵啼!呵啼!”那人已经在摆弄着烟叶,打了两个喷嚏说,“叫我洗了手。”

他们进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屋里屋外,立刻被围严了。乡长和文书推着挤进来的村干部们出去,因为住着

没有高烟囱的小屋的庄稼人身上总带一股烟熏气,加上汗水的酸味,空气坏得呛人。朱明山叫乡干部不要推他

们,索性到院里的阴影里去谈。

“我们这回是和棉蚜虫斗争,又不怕走漏了消息!”他的话总唤起人们愉快的笑容。

“治良同志,”朱明山喜欢的眼光盯着蔡治良消瘦但是坚决的长脸,“咱们要在你们这里首先突破棉蚜虫的

阵势,你看能行吗?”

“能行!”蔡治良点头说,眼角里瞟见多少人抿嘴笑着盯他,面部表情更吃力了。他只是不时咳嗽着,好

像清理着喉咙准备说话的样子。人们等着他说话,可是他竟再连一声也没吭。

朱明山见这个植棉能手有点过分紧张,他就叫把乡长和文书也叫到跟前,同崔浩田和李瑛研究开会的事。

李瑛把工作组和乡干部商量的办法和程序谈了谈。朱明山听了,摇了摇头。

“我看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讲话。这又不是举行什么仪式!”这套讲究形式的做法一直搞到乡下使朱明山控

制不住愤懑。

县委书记的不满意弄得乡长脸上很难看。现在李瑛的大眼睛望着他冒汗的胖脸,他努着厚嘴唇讷讷地说:

“村干部不实干,推不动群众。他们拿个传话筒满街喊叫治虫;我们一走,他们就把传话筒挟在胳膊底下,和

群众一块儿说没信心的话哩……”

“说啥哩嘛!”有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说:“一开会不是半夜就是鸡

叫,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句,谁个倒有信心嘛?”

“以前的办法不对,这不是县上派的工作组连夜下来了吗?”蔡治良转身对那走开的人倔强的背影和解着。

“开会,”朱明山对崔浩田说,“还是你讲一下吧,简单一点。”

“你不讲几句吗?”

“我讲什么?科学最有力量的宣传是实验。”

于是乡长宣布开会,区委书记站在正屋的门台上讲话了。四十多个村干部在小院里溜墙根和房檐的阴影蹲

了一圈。朱明山在乡政府办公室的门坎上坐下来抽烟,低头沉思着。

“有多少喷雾器?”

“一村能去两个,原来发给乡上的两个都给整坏了。”李瑛说。

朱明山抽着烟,转眼注视着一圈听众情绪上的反应。

开始的时候,人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崔浩田,用心地听着,好像唯恐有一句陕北口音听不明白。后来渐渐越

来越多的人,脸上显示出满意的笑容。当崔浩田讲到科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也不是依靠反复唠叨,而是依靠

成功的实际打破迷信的时候,有些村干部把嘴里噙的烟锅拔开,对身旁的人信服地点头。刚才不满地走开的那

人蹲在朱明山对面的墙根大声说:“开头这么办就畅了!”

“没有拿来两个喷雾器?”乡长觉得这人好像有意在县委书记面前臭他,忿愤地质问,“是不是两个摆弄

瞎了一对?”

“老百姓没见过那东西,这个一弄那个一弄就坏了。”有人辩解。

“众位同志,”蔡治良站起来了,“我有个意见……”

朱明山高兴地从板凳上站起来,看这个植棉能手会提出什么意见。

“我这个意见可是想出来的,没试验过。”蔡治良首先声明,然后才说,“你们说那辣子好呛人?一斤能熬

多少水?熬一担,掺几担白水,味还不小吧?”

“好意见,好意见!”全院的人嚷着。朱明山不由得走到蔡治良跟前,心里想:这个人的钻研精神比有些

干部强百倍。

“还有,”蔡治良进一步说,“烟叶和辣子不能用完,人还要吃;煤油人不吃。笑啥?那东西掺上水治虫,

虫还活得了。那东西和硫磺、石灰还不一样,轻一点重一点,没蚀劲儿。”

“还有吗?”朱明山高兴地问,也像还不满足。

“想到的就这些,”蔡治良仍然拘束地说,“这是烟叶呛得我想起的,不敢保证能顶事。”

“所有这些新办法,都要在这几天里试验。”朱明山向崔浩田和刚刚从屋里出来的李瑛吩咐。

“药械已经准备好了。”李瑛报告。

“准备好了就出动。”

于是人们按两个喷雾器一个村的治虫小组,跟村干部们一块儿走了。年轻的村干部跑进屋去,争着背的背,

挑的挑,要求先到自己的棉地里去。满院乱杂杂的好像市集。朱明山把他的车子往空起来的屋里推,李瑛高兴

地跑过来:“朱书记,你也下地吗?热哩!”

“你姑娘人家不怕热,我当过兵的怕热吗?”

(本文创作于 1953 年,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村干部举着双手跑到朱明山跟前,围满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可以看出乡村干部面对虫害时对新任县委书

记的期待。

B.蔡治良创造性地使用辣子、煤油等做农药进行杀虫,表明百姓深厚的劳动智慧中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础。

C.当乡长发言的时候,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这体现了做村干部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和艰难

性。

D.文章围绕棉花灭虫展开,将时代问题形象化在乡村日常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的创作理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善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和冲突来展现新中国建设初期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局限和问题。

B.小说结构严密,如蔡治良“打了两个喷嚏”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想到治虫方法埋了伏笔。

C.本文语言质朴自然,采用了大量陕西农村的方言俚语,如“说啥哩嘛”“畅了”,亲切如话家常。

D.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例如乡长与县委书记的形象对比,表现了人物不同的特征。

8.小说中朱明山是一个怎样的领导干部?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邢小利认为,《在旷野里》写出了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欣喜与警觉。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

分析这一观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而破之。”晋武帝密

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

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期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

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

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

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

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

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获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

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绥抚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易尽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

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

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节选自《百战奇略第三卷势战》)

材料二:

孙子曰:“敌人开阖,必亟入之。”预表还所获而间张政。又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预以奇兵袭乐

乡,而孙歆以谓飞渡江。又曰:“善战者,求之于势。”预谓兵威已搌如破竹是也。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六晋杜预》)

注张政:三国东吴名将,西陵战败后未把战况告诉吴主,败绩暴露后被吴主召回撤换。孙皓:三

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凡事当A 以利害B 相期C 今此举十D 有八九E 之利F 而其害一二G止H 于无功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适,文中指恰逢,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相同。

B.譬如破竹,指进攻像劈竹子一样,节节胜利,毫无阻挡,今演化为成语“势如破竹”。

C.造,文中指去、到,与《屈原列传》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的“造”意思不同。

D.间,文中指离间,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的“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晋武帝暗中计划灭吴,反对者众多,只有羊祜、杜预、张华等人支持,西陵一战后,杜预请求伐吴。

B.杜预上表晋武帝,对反对派的阴暗心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计划中止可能带来的形势变化表示忧虑。

C.正值南方梅雨季节,疫病流行,晋军行军作战困难,有人主张停战修整,冬天再战,杜预坚决不同意。

D.在灭吴之战中,杜预数次用兵决策都与孙子兵法相合,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终指挥众将一举攻下东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杜预的军事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

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注】此词作于公元 1079 年。其时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彭城,徐州。泗水在徐州。楚

江,泗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泪折残红”这一细节迹象与神情兼备,眼泪与残红相照,泪犹残红,残红溅泪,极是渲染感情之笔。

B.“隋堤三月水溶溶”,情景交融,将词人离别徐州的浩荡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C.“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飞归故居,词人与雁同行,触景生情。

D.下片运用拟人手法,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怅然若失。

16.词的上片以比较少见的感慨起调,“思无穷”,即思绪无穷无尽。上片中词人的“思无穷”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报任安书》中,除了《诗经》,作者还曾提及其他两部经书,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2)宋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的两句,其情志与唐代王昌龄所写的“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非常相似。

(3)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了山水的秀美,让人生出对山水的无限遐思,不禁诵出了“______,

______”的佳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前 A ,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

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

地挥霍出来了!

我们在花下 B ,引起一群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

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

好法?”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

过了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

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 C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19.下列句子中的“过了关”与文中加点的“过了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小明在游戏里成功过了关,进入了下一关。

B.人生难免遇困难,努力过了关,必有新天地。

C.海关人员仔细检查后,才让他过了关。

D.经过长时间的复习,他终于在考试中过了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春光就会饱满,烂漫,泼辣,华侈”,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咖啡和奶茶被誉为续命神器。不仅因为它们迷人的香气和味道让许多人沉醉,更因为它们蕴含的强大力量

——咖啡因。咖啡因十分狡猾,会借助其与腺苷相似的分子结构,悄然侵入腺苷受体,以一种竞争性的方式,

,从而唤醒我们沉睡的神经,赋予我们无尽的活力。

?——当腺苷与受体结合,我们的睡意就会被增强。这下子就明白了吧,当咖啡因抢了腺苷的戏

码,腺苷不能跟它的受体结合,就不能增强我们的睡意。这就是为什么中等剂量的咖啡因就能让我们感觉到神

清气爽、疲劳消除。

不过,咖啡因“抢戏”, 。咖啡因并不能改善长期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工作表现力下降;它只能

在当下一刻让你精神矍铄。如果咖啡因摄入的时间太晚,比如你下班后非得来一杯为你晚上的追剧/游戏续命,

那就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焦虑。当摄入咖啡因形成习惯,你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有可能出现

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警觉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绪低落等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22.“抢戏”原指在戏剧或电影等表演艺术中,某个角色或演员不恰当地吸引过多的注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

表演效果。文中说咖啡因“抢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传世经典《格言联壁》中有言:涉世,以慎言为先。现实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话要一吐为快、没必要憋在心

里,让自己如鲠在喉。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9/12

10/12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