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2024-03-25·13页·565.3 K

重庆市2024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4.3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作为构筑虚拟现实的一种工具,在(数码)人工环境中,电子游戏影响下的网络文学在扭转了现实主义

文学的叙事结构、表现对象、思想诉求等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层和再现层的双层叙事结构构造文本,改变

了对真实、时空、爱情等抽象概念的呈现方式,促使读者以相应的新方式接受文本,进而影响他们对现实世

界的认知与定义。

对现实边界的拓展基于“现实主义”自身边界的开放。加洛蒂在《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中开放式地解读

了现实主义,指出“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从作品出发,而不是在作品产生之前确定的”。在他的阐释中,理论与

作品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无边”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赋予现实主义的新尺度,无边的现实主义是一种

有机的开放。

现代社会中,时代剧烈的发展变化导致一些人失去了共识的真理和世界观,这使人将质疑从“真理”延

伸到了更基础的“真实”层面,拓展了自身认知的边界,也就不断地扩大了“现实主义”的范畴。

“虚拟”并非“虚假”,而是设想了一种未知的情况,表达了一种内部自洽而合理的可能性。“虚拟现

实”也不是与“现实”纯然对立的,它替换了现实世界中的实存之物,在(数码)人工环境中建构了另一种

可存在的“现实”。由此,定义“真实”在今天变成了一种权力——人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假的(至少

无法证明是真的),但为了有意义地生活,可以主观选择将其视为真实,为自己的现实重新划定边界。

在为自己赋权之后,游戏化向度网络文学的受众们主动以“设定”悬置了现实,选择去相信这种暂代真

理行事的“或然性真实”,去探索一切既有之物“应然”或“或然”而非“已然”的模样。在这个过程中,他

们以“心理养成”的方式沉浸于文本的再现层,从中汲取理想和价值,看到应然的世界与理想的自己,直接

感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看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在娱乐层的互动操演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实世界。

(摘编自何瀚琳《游戏化网络文学的三重“破壁”》)

材料二:

当下,新增网络文学作者大多是所谓“网生代”,他们大部分的生活时间、社交方式以及接受信息的来源

都在虚拟空间。当这种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想象与情感的激发都来自于此,或许就将改变感

知或表征世界的方式。

在赛博世界的生活经历是更为重要的经验组建方式,人际交往、文化碰撞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践行,都在

虚拟空间中发生,由数字与画面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容纳了更多的情感流动与人生体验。虚拟现实与日常生活

之间的区隔日渐模糊,并因虚拟现实经验的深度嵌入,现实经验所囊括的情感、想象和身份认同等,都会经

受虚拟经验的塑造与改变。虚拟世界在高度仿真的同时,又为现实世界加上了一层虚拟化、游戏化的语境。

由此,这一可以被“批阅增删”、体验“打卡”、多频互动的世界,成为对现实的一种认知方式。

如果说现代化的世界是一种实在的世界,而文学作为一种表征方式也只是对实在世界一个侧面的再现与

衍生性表现,网络的出现、虚拟世界的普泛化则让世界进入一种后现代化的模式,整体性趋势“粉碎”,一切

都成为了“表征”。虚拟世界构成了所谓的“元宇宙”,而“元宇宙”是一种碎片化、表征式的世界。曾经在

现代世界图像中的各种表征进入后现代世界后,变成了“元宇宙”中的虚拟影像,而这些表征就构成了世界

与现实本身。后现代世界的叙事,成了一种以杂糅、融合为特征的写作。

网络文学将叙事解构为要素,将虚拟世界设定为“现实”本身,线性时间和物理性空间被打破,代之以

可以随意穿越、循环或平行的时空。游戏化的网络文学所书写的世界,明显不同于印刷传媒所呈现的后现代

的社会景观。

虚拟现实再造时空的同时,网络文学对主体的呈现也表现出发散性特征。东方玄幻小说中的“身体”超

越了一元论或二元论,中心化的“身体”成为发散性的“分体”。这些“分体”可以随意离散或组合。同时,

人与非人之间的“杂糅”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大量出现,将人和非人的身体“杂糅”,具有解构人和非人二元对

立的意义。

游戏化的世界观与发散性的主体,标志着网络文学所呈现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我们熟知的大众文化或通

俗文学,它与数字时代新的经验和表达相联系。

(摘编自李玮《从类型化到“后类型化”——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子游戏影响下的网络文学改变了对真实等抽象概念的呈现方式,影响读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定义。

B.“现实主义”范畴不断扩大,与时代剧烈的发展变化导致一些人质疑“真实”、自身的认知边界得到拓展

有关。

C.游戏化向度网络文学的作者以“设定”悬置了现实,相信并探索一切既有之物“应然”或“或然”的模

样。

D.一些人沉浸于网络文学,并非脱离现实,他们能通过在娱乐层的互动操演思考改变现实世界的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网生代”网络文学作者大部分的生活时间、社交方式以及接受信息的来源都在虚拟空间,这改变了他们

表征世界的方式。

B.虚拟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它为现实世界加上了虚拟化、游戏化的语境,成为了现在人们对现实的

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C.世界进入了一种后现代化的模式,现代世界图像中的表征变为“元宇宙”中的虚拟影像,这些表征构成

了世界和现实本身。

D.东方玄幻小说中的“身体”超越了二元论,是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将人和非人的身体“杂糅”,解构了人

和非人二元对立。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支撑材料二中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网络文学作品《开端》经改编进入影视端口,成为 2022 年的“爆款”,其时间循环的设定,在大家看来

是一个被默认而无需解释的问题。

B.网络文学作品《小蘑菇》中,人类基地必须时刻防备荒野动物基因的污染,男主是一朵真菌与人的基因

杂合而成的“异种”蘑菇。

C.网络文学作品《为什么它永无止境》中,感染了“螯合菌”的人,身体表征与行动如龙虾,皮肤是鲜红

色,以双臂为钳进行攻击。

D.网络文学作品《天之下》摒弃武侠“复仇寻宝”的模式,走向游戏式设定,越过朝野冲突与民族叙事,

对现实世界的文明进行反思。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叙事基本单位 任务 事件

叙事线索 主线、支线、副本 起承转合

诉求 有趣 改造世界

时间 多种多样、可折叠变形 单一线性不可逆

空间 复数世界 现实世界

想象力环境 局部小叙事 宏大叙事

创作原则 游戏性写实主义 模拟现实

A.“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在此表的各个对比项中都是不同的。

B.“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在此表中的各个方面都比“现实主义文学”要复杂一些。

C.“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比“现实主义文学”更加适合这个剧烈发展变化的时代。

D.“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迥异,他们的读者完全不相同。

5.哪些原因促使网络文学所呈现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我们熟知的大众文化或通俗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铸剑 鲁迅

眉间尺刚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

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

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高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老鼠落在那里面

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他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

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

来,抓着瓮壁转圈子,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

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

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

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

丝毫不动,后来许多时,一翻身,似乎要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

吱的一声,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尺儿,你在做什么?”母亲已经醒来,在床上问。

“老鼠……。”他慌忙站起,回转身去,却只答了两个字。

“是的,老鼠。这我知道。可是你在做什么?杀它呢,还是在救它?”

他没有回答。松明烧尽了;他默默地立在暗中,渐看见月光的皎洁。

“唉!”他的母亲叹息说,“一交子时,你就是十六岁了,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看

来,你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

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有的。还要你去报。我早想告诉你的了;只因为你太小,没有说。现在你已经成人了,却还是那样的

性情。这教我怎么办呢?你似的性情,能行大事的么?”

“能。说罢,母亲。我要改过……。”

“自然。我也只得说。你必须改过……。那么,走过来罢。”

他走过去;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听哪!”她严肃地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听

说是抱了一回铁柱之后受孕的,是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不幸你的父

亲那时偏偏入了选,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

“最末次开炉,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地面也觉得动摇。漆黑的炉子里,躺着通红的两把剑,纯青

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大欢喜的光采,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悲惨的皱纹,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

“‘我必须去献给大王。但献剑的一天,也就是我命尽的日子。我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要杀

掉我,免得我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敌。’”

“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似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剑。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

去。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那我一定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待生了孩子,好好地抚

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上,给我报仇!’”

“那天父亲回来了没有呢?”眉间尺赶紧问。

“没有回来!大王还怕他鬼魂作怪,将他的身首分埋在前门和后苑了!”

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

地作响。

他的母亲站起了,揭去床头的木板,下床点了松明,到门背后取过一把锄,交给眉间尺道:“掘下去!”

眉间尺心跳着,但很沉静的一锄一锄轻轻地掘下去。他伏在掘开的洞穴旁边,伸手下去,待到指尖一

冷,有如触着冰雪的时候,那纯青透明的剑也出现了。他看清了剑靶,捏着,提了出来。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骤然失了光辉,惟有青光充塞宇内。那剑便溶在这青光中,看去好像一

无所有。

“你从此要改变你的优柔的性情,用这剑报仇去!”他的母亲说。

“我已经改变了我的优柔的性情,要用这剑报仇去!”

眉间尺沉静地躺下。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

来,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他听到他母亲的失望的轻轻的长叹,他听到最

初的鸡鸣;他知道已交子时,自己是上了十六岁了。(有删减)

【注】节选自《铸剑》,讲述了眉间尺为报父仇,不惜牺牲自身也决心要杀死楚王的故事。该小说创作

于 1927 年,当时“三一八”事件发生不久,《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刚刚完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眉间尺对家中老鼠在夜间发出的噪音厌恶已久,却又无可奈何,因而当他听到有老鼠掉入水瓮被困后,

惊喜异常。

B.面对掉入水瓮的老鼠,眉间尺心理状态不断变化,在救鼠和杀鼠中反复纠结,将眉间尺优柔迟疑的个性

展露无疑。

C.小说的“子时”,既是时间维度上眉间尺长大成人的关键节点,也是眉间尺这一人物性格彻底转变的分水

岭。

D.眉间尺在尚未出生之时,便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向大王复仇的使命,这是眉间尺个人悲剧命运的展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在情节叙述中大量使用动作描写,将场景描绘得生动细腻,真实自然,同时并不显得繁冗啰嗦。

B.小说中松明的光与月光多次出现,既反映出环境的变化,也能体现出氛围的转变,契合情节的发展。

C.小说对眉间尺之父炼剑的叙写,充满怪诞色彩,既是对神怪传说内容的继承,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影射。

D.炼剑成功后,眉间尺之父展露出的欢喜和悲惨的神情,对比强烈,强化了大王的残忍和父亲的后悔。

8.小说以人物对话串联情节,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9.小说本名“眉间尺”,后作者将其改名为“铸剑”。作者为何改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

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

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

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

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呜呼!孰谓汝遽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

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

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

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

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

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

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

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

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有删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呜呼A言B 有穷C 而情D 不可E终F汝G 其知也邪H 其不知也邪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具,文中指准备、备办,与李密《陈情表》中“具以表闻”的“具”意思和用法不同。

B.戚,文中指悲伤、哀痛,与李清照《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戚”意思相同。

C.比,文中指等到,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的“比”意思相同。

D.尤,文中指责备、怪罪,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尤在名实”的“尤”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韩愈与十二郎从小就失去父母,跟随兄嫂生活,之后又一起零落江南,相依为命,从未分离。

B.韩愈成年后离开十二郎去京城求官,几次想与十二郎相聚,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C.对十二郎离世的消息,韩愈觉得难以置信,但在内容确凿的书信面前,他无奈地接受了事实。

D.十二郎写信给韩愈告知自己患病的事情,韩愈认为这不过是江南常见疾病,并未太过在意。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4 分)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4 分)

14.根据材料,梳理概括韩愈在确信十二郎离世之后的心理变化。(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当时李白因永王李嶙案被流放夜郎,后还至湖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颔联的“鸿雁”暗喻书信,以设问的方式,引起思考;“江湖秋水多”的回答则暗喻山高水阔,书信难

达。

B.颈联中,杜甫认为优秀文章与其作者的坎坷命运有紧密联系,这与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观点基本一

致。

C.尾联中,作者表示要将此诗投入汨罗江,向冤魂诉说自己与屈原相似的遭遇和悲惨的结局,饱含深情。

D.本文语言平淡质朴,但意境阔远,情感深沉丰富、抑扬跌宕,很好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

格。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五年后,妻子嫁给了他,她时常到项脊轩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平淡的日常体现出夫妻二人的深厚感情。

(2)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故表达归隐之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方之风,各有不同,诗人往往以之营造不同氛围。如“____________”中的“东风”展现了欢乐的场

景;“____________”中的“西风”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

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

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心下倒也十分感慨缠

绵,便止步 A 。又唱道是:“(甲)……”听了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

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 B ,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

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

C ,沉浸其中,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乙)”之句;再词中又有“(丙)”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改编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恰”与文中加点的“恰”,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你说话做事这样恰切,让人怎不喜爱?B.恰恰就在这个尴尬时刻,小刚走了进来。

C.春光恰恰,心下暖暖。D.自在娇莺恰恰啼。

20.下面三句诗句,分别填入括号“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是( )(3 分)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流花谢两无情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潼南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柠檬产地之一。潼南的柠檬以“尤力克”品种为主,该品种香气浓,果汁多,含

酸高,但有一个致命“天敌”——黄脉病。 ,产量和品质便会大幅下降。

为了根除这个弊病,2018 年底,柠檬脱毒育苗中心建成。通过两年的繁育,成功培育出首批脱毒柠檬种

苗, ,而且使用该种苗种出来的柠檬长势良好。目前,该中心每年可提供健壮无毒的柠檬种苗近 60

万株,为潼南柠檬的规模化种植 。也正因这一基础,潼南才能进一步确定了柠檬产业的标准化技

术。

与潼南相比,安岳的柠檬产业发展历史更久,基地规模更大,但种植主体多为散户,缺乏深加工企业,

种植园规范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潼南柠檬作为后起之秀,种植主体多为公司,便于大范围地规范管理。此

外,潼南柠檬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带动起巨大效益:潼南的柠檬企业可以从一颗柠檬的各个部分中提取加工

出数十种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对柠檬的 100%加工利用,让柠檬的价值呈几何倍增。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6 分)

22.请用一句话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潼南柠檬产业”开头,并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

表述准确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重庆市高 2024 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6 7 11 12 15 19 20

选项 C C D A C D C A C B B

1.C “网络文学的作者”和原文不符,应该是“网络文学的受众们”。

2.C A 项,最后一句“这改变了”错,将“或然”理解为“已然”,注意材料二第1 段最后一句“或许将

改变”;B 项,“虚拟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错,由材料二第2段“虚拟世界在高度仿真的同时”可知;

D 项,“东方玄幻小说的身体超越二元论”不是指人和非人的杂糅,而是分体的离散或组合。

3.D D 项无法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此项内容没有涉及“数字时代的经验和表达”特别是没有涉及“虚拟和

现实的关系”,它展现的是写作类型或范式的改变创新;A 项证明了第4 段的观点;B 项和C 项证明了第5

段的观点。

4.A B 项,“更复杂一些”的判断没有根据;C 项,“更适合这个时代”理解不正确,材料并没有二者谁更

适合时代的表述,只是介绍这类网文产生发展的原因;D 项,“读者完全不相同”没有根据,也与事实不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