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四区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2024-03-18·8页·531.9 K

2024年3 月高三调研考试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分)

材料一:

在普遍崇尚速度的读图时代,一般读者缺少文字阅读耐心,作家如果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文学的审美价

值,则有赖于他们在创作中对读者心理作出精确的预测。麦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症候了然于心,“猎奇”

“消遣”“打发无聊”,在他看来,是多数读者进入阅读的真实动机。于是,他决定降低进入文学阅读的门

槛,而其核心策略是加强文本的游戏功能。无论是间谍题材小说,还是破译题材小说,故事性、趣味性和娱

乐性都是麦家文本的显著特征。

然而,凭借题材优势捕捉受众猎奇之心,可能并非麦家写作的初衷,因为麦家秘密叙事的核心部分,或

者说能维持受众阅读热情的因素,并不仅仅表现为这些表层的要素,而更多是文本中潜藏的游戏性或娱乐

性。比如,间谍的伪装生存,破译家借助数字的演绎,决胜于千里之外,等等。而这些,正是读者关注的核

心。就小说的游戏性,昆德拉曾敏锐地指出,伟大的欧洲小说都是从娱乐起家的。但麦家显然意识到,这种

游戏性叙事对很多作家,很可能并不是拯救小说的良方,而恰好是审美堕落的陷阱。换句话说,为游戏而游

戏,很可能就是媚俗,是真正美学的灾难,而非文学或艺术意义上的娱乐。昆德拉又发现,“那些了不起的娱

乐主题,都非常严肃——想想塞万提斯”,所以他把毕生的写作目标定位在统一“问题的极端严肃”与“形式

的极端轻薄”。麦家小说的娱乐性正是与“问题的极端严肃”紧密联系的,人类生存的悲剧性,及其可能性等

等,这些严肃的主题意蕴莫不以“余味”的形式萦绕在读者心中。

纯文学之所以自 90 年代以来不断被边缘化,麦家认为:“读者越来越不爱看小说,责任该由我们作家来

承担。真实感的缺失是我们的小说失去读者的头号毛病。”我们发现,由于小说家被赋予的虚构权利被毫无节

制地放大,充斥当今文学期刊的,很多是如麦家所言的“没有教养”而缺乏真实感的小说,而小说的真实感

是其征服读者的基本要件。这个意义上,麦家以其创作实践顽强地显示出,他试图纠正“虚假”叙事风气的

努力。如《风声》这部作品中,吴金李顾四人,究竟谁是老鬼?作者以这个悬念展开叙述,引导着读者追溯

问题的真相。心智的较量,紧张的角逐,严酷的暴力,画面精彩纷呈,莫不令人叫绝。但值得更看重的,并

不是情节的曲折离奇,也不是场面的惊心动魄,而是因为它以仔细推敲的细节、精心布置的环境、严丝合缝

的推理征服读者。这些细部的处理正是小说创作最见功力的地方。基于此,我以为,对事理和逻辑的处理及

其态度,是判断作家能否尊重读者的重要参数。

(选自王迅《尊读者的写作——从麦家的读者意识看文学常道与变道》。有删改)

材料二:

写作是一种交往的形式和手段,任何写作都无法脱离交往的目的。每一项具体写作都是要把写作者个人

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理解感受等告诉他人,也都希望从他人(读者)的阅读反馈中获得认同。因此,交

往、交流、交际是写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写作的本质内涵。

一篇或一部作品的写作无论内容有多么丰富和深刻,也不管形式有多么新颖和富有创意,如果没有读者

的认可就不可能实现它的价值。西方建构主义认为,一部作品创作的真正完成必须由读者对其意义进行建

构,作者完成作品的写作并非是作品创作的终结,而仅仅是作品创作的开始。

为了达成写作的有效交往,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时时考虑到读者对象,具体写作针对什么样的读者,他们

的文化程度怎样、理解水平如何,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等等,都要在具体内容

的表达和形式的处理中得以体现,使作品能够获得他们的积极反馈。在写作中,从读者的立场去推想他们对

于具体内容处理和形式的选择的感受和反应,并以此为依据做出调整,使读者意识在写作中获得充分的落

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写作的交往目标。没有交往目的的写作是不存在的,不能突显交往目标的写作是

失败的写作。写作交往目的的彰显和目标的实现,其根本在于对写作者读者意识的强化。

但写作又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文如其人”最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个性化特点。一个人的生活时代、成长经

历、学业水平等无不铸就其个性品质。这些由个人综合因素所构成的品质都会在他的具体行为中得以体现。

在本身就是个性行为的写作中,这种品质会有更鲜明地体现。对于写作内容的选择、对于素材处理的方式以

及表达技巧的运用等,都会因为作者个性品质而显示其特点,因此,个性表达是写作者自身个性在写作行为

中的一种自然表现。

我们的观点是要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其目的是追求共识的最大化。写作交往的双方不是

共时的,其互动的反映也不是即时性的。作者在写作之前,首先必须对读者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根据了解的

情况对表达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其次,要努力把握读者对自主表达的反馈信息。通过对反

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加深对读者的了解。再者,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今天写作教学与

生活脱节所造成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选自杨泉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自主表达》,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普遍崇尚速度的读图时代,一般读者都缺少文字阅读耐心,作家须考虑读者的阅读动机,激发阅读兴

趣。

B.题材优势和文本中潜藏的游戏性或娱乐性是麦家秘密叙事的核心部分,也是维持受众阅读热情的因素。

C.西方建构主义认为,作品创作的完成必须经由作者完成作品的写作和读者对其意义进行建构才能最终实

现。

D.考虑了读者对象的文化程度、理解水平、生活环境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即充分体现了写作中的读者意

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昆德拉认为,塞万提斯的作品也是娱乐起家,但不为游戏而游戏,而是在娱乐性叙事中蕴含着严肃的主

题意蕴。

B.细节经不起推敲、环境布置粗糙、推理漏洞百出的小说,是麦家所说的“没有教养”而缺乏真实感的小

说。

C.内容丰富和深刻,形式新颖和富有创意,又充分体现了作者个性化特点的作品很难不被认定为一部优秀

成功的作品。

D.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了完成作品的写作中读者的价值和意义,实质上是揭示了写作作为交往形式和手段

的本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论语》云:“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B.《太玄经》中说:“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观其施辞则其心之所欲者见矣”

C.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评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4.学校邀请你向《长沙晚报》文艺副刊小说专栏投稿,你能从材料一麦家的创作策略中得到哪些启示?请根

据文本简要分析。(4 分)

5.《乡土中国》原本是作者在大学授课的内容,后连载在报刊上,请结合你阅读《乡土中国》的经历,谈谈

此书中费孝通针对读者的特性采取了哪些写作策略?(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冻土观测段(节选)

董夏青青

他们未到分区医院。教导员告诉他,许元屹的父母来过。到烈士陵园,许元屹的父亲一滴眼泪没掉,挨

个把每块墓碑看了一遍。到自己儿子墓碑跟前,也没说话,只静静地站了几分钟。

许元屹的母亲在招待室坐了半天,下午拿了一兜她在家里烙的面饼子,说想去医院看看那些娃娃。教导

员问她还有什么想法,她说,她想知道自己儿子最后的表现是不是勇敢,又问:“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教导员问他,那名上等兵是不是许元屹带的报务员徒弟,他点头。上等兵要到山下的营区教导队培训三

个月,由他带过去报到。那次行动,许元屹说为了锻炼上等兵,一直让他抱着电台,其实谁都明白,电台在

谁那里谁出事的概率就小。

把上等兵送到教导队后的第二天下午,教导队长打来电话叫他赶紧过去一趟。

到营院门口,队长跟他讲,分区的心理医生正在给上等兵做干预治疗,每天中午做一回,预计得持续半

个月。

他问队长:“进营院大门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崩了?”

队长说:“昨天晚上上等兵排在队列里进食堂吃饭。因为是周五,食堂会餐,上等兵看了一眼好吃的饭

菜,没等打上饭,抱着餐盘蹲在地上大哭起来,说自己班长临走时饿着肚子,一天就咬了两口压缩饼干。晚

上熄了灯,有战士去水房洗漱,看见上等兵站在镜子跟前鞠躬,一边鞠躬一边反复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回到分区医院,老团长已经上山了。

“这是老团长调任野战师副参谋长之后头一次回团里,今天临走,他给我布置任务,”教导员说,“让我

准备一堂课,也讲讲许元屹,让那些从其他单位调派过来预备上山的战士先听一听。”

晚饭过后,他和教导员在值班室一同整理文档。当他打开一个班排的人写在一条床单上的请战书,看见

上面密密麻麻带血的指印时,教导员昨夜向他转述的许元屹母亲的那句话又直入脑海:我儿子最后的表现是

不是勇敢?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他在想。有谁能把那个许元屹说得明晰?谁会告诉他们,许元屹是由他母亲生在了麦地里?谁知道他为

何去到安顺的工地上做工?什么讲稿能包囊许元屹负荷累累、志气未曾衰减半分的强力生命?

前天下山经过烈士陵园时的情景又浮现眼前:佗站在许元屹的衣冠冢前,就想到那天黎明时分,他和许

元屹蹲在崖壁底下那个洞穴里,打着手电写家信。许元屹掏出裤兜里一枚早就空了、搓皱的烟盒,就手撕成

方方正正的一块纸片,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我只是死去,请为我自豪。

他从桌前站起,走出屋时眼前一阵发黑。

带车回山上的前一天下午,他去教导队。上等兵怔怔地盯着他:“我有些问题,想跟您说说,行吗?”

“说吧。”他说。

上等兵双手插兜,许久才开始说话。

“排长,我不退伍,我想留队。”上等兵说。

“家里同意么?”他说。

“我跟他们说了,我病了。”上等兵说,“我自己知道,好起来也容易,以后替班长把他的活儿接着好好

干下去,干明白,病就好了。”

“谁告诉你的?那个女医生?”

“不是。”上等兵摇头,“我先给您说两件事,然后我再问问题。”

“有一回,班长叫我给他校报,他读得太快,我就把报校错了。班长当时特别气愤,说你学了几个月的

专业,报还能校错?这要是打仗了,仗得怎么打?我当时也没忍住,冲他发火,我说我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

着退伍的,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擞不出去,我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你还骂我。说完我

就走,老子不校了。但他似乎没听见,一直在发报。我还没走出门,就听见砰的一声,一看,班长连人带椅

子倒在地上。我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翻抽屉找速效救心丸。等班长吃了药缓过来以后,说晕倒不怪我,是

他手上的汗流到发报机的键盘上,键盘又通着电,给他打晕了。”

上等兵继续说,“我刚下连的时候,我问班长,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

前,饯行的酒席上,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

所谓牺牲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一百年打不了一次世界大战,这要是有个大师能预言未来三五年不打仗,纳税

人何必花钱养着这帮人?”

上等兵说完,望着印在桌面的象棋棋盘。

“那你现在想不通的,还是这个利润问题?”

“我是想问您。”上等兵抬起头看着他,“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

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良久,他问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孩吗?”上等兵点头:

“有。”

“记得她的样子吗?”他伸出手指头在自己的脸前比画,“她的轮廓……”

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轻声说:“记得。”

“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

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

“知道你班长的原名叫什么?”

上等兵流着泪摇头。

“叫许元义,义气的义。”他说,他小时候老跟人打架,他爸觉得是名字起坏了,老讲江湖义气不行,就

给他改了名,改成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个屹。后来他自己也觉着改了挺好,‘屹’字,一

个山一个乞,别忘了自己是山沟里出来的乞丐一样的人,做事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练发报的时候跳字

了,自己拿尺子抽自己手背,尺子都抽断了。

“等我以后有儿子了,就给他起名叫‘大同’,这个名字,你指望你堂哥那样的,给儿子取名叫托尼、杰

瑞的人能理解吗?”

(选自《收获》2021 年第4 期,有删减)

【注释】冻土观测段:进行冻土地质观测的地段。文中的战士们驻扎在这里戍守边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许元屹父母的言行,既体现了他们痛失儿子之后的无比坚强,也体现了他们理解儿子献身报国的博大胸

怀和对儿子战友的关爱。

B.许元屹留下的写在烟盒纸片上的家信,让人看到了他视死如归的气概,也让人对那些至忠至诚的民族英

灵,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C.上等兵回忆的两件事——校报出错、堂哥论当兵,既表现了班长工作作风的严谨,也反映了民众对军人

生命价值的普遍不理解。

D.排长把国家的边界比喻成喜欢的女孩的轮廓,不仅仅表达了深厚的热爱,更有誓死守护的决心,也给班

长牺牲的价值做了诠释。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转述和对话为主,对话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之事,但向我们展现了边防军人戍守边境的艰辛与坚

韧以及丰富的人物情感。

B.“静静地站了几分钟”“坐了半天”“双手插兜”“眼神失了焦”“流着泪摇头”等等动作、神态描写,深刻

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这-景物描写,渲染了肃寂沉静的氛围,暗示排长在考虑如

何回避上等兵的问题。

D.文章最后一段,紧承前文“班长改名”,并回应了上文“堂哥论当兵”,突显了排长的谈心智慧,不仅能

解人心结,也表达了愿望。

8.作者在关于《冻土观测段》的笔谈中说:“‘冻土’层下涌动着的热力,是军人献身使命的精神‘底火’”。

上等兵刚入伍时是怎样的状态,他的“热力”是怎样逐渐形成的?(4 分)

9.有人评价《冻土观测段》“以绝妙的叙述,解密中国军人的生命价值”,如果要你就“绝妙的叙述”给本篇

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列出短评要点。(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孔子在陈,陈惠公宾之于上馆,时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惠公使人持

隼如孔子馆而问焉。孔子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而无

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物也,以示后人,使永鉴焉,故铭其栝曰:

‘肃慎氏贡楛矢’,以分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所以展亲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

贡,所以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贡焉。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公使人求,得之金牍,如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物》

材料二: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

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

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

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

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固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

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节选自《颜氏家训书证》

【注释】上馆:上等旅馆。方贿:地方所进贡的财物与土产。大姬:周武王女儿。辞:词.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不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对一处

给一分,涂黑超出三处不给分。(3 分)

隼之来远矣A 此肃慎氏之矢B 昔武王克商C 通道D 于九夷百蛮E 使各以其方贿F 来贡G 而无忘职业H于

是I 肃慎氏贡楛矢石砮J 其长尺有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推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咫:古代长度单位,与“尺”组合,估计是大于一尺。

B.铭:雕刻。这里是指在箭杆上刻字,以示铭记。

C.有司:来源于“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此处是指管理“故府”的官更或部门。

D.《诗》:专指《诗经》。这里是专指邺下版本的《诗经》。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孔子在陈国被安排住在上等宾馆里,他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帮陈惠公弄清了被射落在庭院中

的隼身上的箭——楛矢的来历。

B.材料一,孔子在谈话中有意地宣扬了自己一贯的以礼治国的主张。他借先王克商、致远物、铭箭、赠箭

等“礼”的措施,阐释周礼的内涵。

C.材料二,颜氏清晰地认识到,“也”字一般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或用在句中作助词,肯定了河北经传不用

“也”字的做法。说明他语法修养深厚。

D.材料二,《诗经》中“青青子衿”,有的儒生认为“青衿”“青领”是衣上的两个部分,都用“青”修饰,

颜氏认为这是传本中没用“也”字造成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古者分同姓以珍玉,所以展亲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所以无忘服也。

(2)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14.两则材料都是谈知识和学问的,各有何侧重点?请略加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释】谢枋得:南宋末年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起句运用比喻,勾画小孤山所处的环境似海门关,突出了江水的险恶,“无涯”“骇众”等词进一步

描写环境的凶险,为下联作铺垫。

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小孤山的壮伟。“天地偶然”表明小孤山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语义

双关,突出了它的现实意义。

C.颈联进一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以间接抒情的手法,展现小孤山的气概和独木难支的社会现实。体

现了本诗托物言志的特色。

D.尾联是虚写。运用“明日”须“渺观”等词,表达意欲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以开阔心胸之

情。传达出作者以身许国的志向。

16.古诗常论:“诗言志”。作者在这首诗中“言”了哪些“志”?(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有人认为只要事情能够做好,不一定非得亲自出马。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要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2)《陈情表》中的阐述自己凄苦的身世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祖母

对自己的疼爱、怜惜之情。

(3)“起兴”是古典诗歌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景与物描摹状

写,引出深藏于内心的情感的抒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现在大多数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时,往往更多地考虑遗传、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却 A ,其实

好心情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如果经常吓唬、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这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长高。而身体矮小又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 B ,形成恶性循环。

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

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除了情绪,睡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到最高顶点。睡眠促进体力恢复,促进

骨钙沉积。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利于孩子形成规律稳定的睡眠周期,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

素,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长高。关于那些睡得晚的孩子,家长也不必操之过急,应该帮孩子建立一

个规律的循序渐进睡眠周期。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4 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繁花》书写人物成长很有特色。那些在生活世界里表面很“响”的人物,譬如精打细算的玲子、众星

捧月的汪小姐、做足排场的魏总、泼辣暴躁的卢美琳,往往不能得偿所愿,是要吃些苦头的:那些在生活世

界里表面“不响”,但在意义世界中抵达更高精神之境的人物,譬如爷叔、金花、阿宝、李李,反而

( ),制胜于无形。该剧还从细处体现了人物的“响”与“不响”不是( ),而是变化发展的。

从人物间的彼此描述,以及黑底白字的原著引用中,观众得以窥见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爷叔进过提篮桥

监狱,金花曾举报自己的亲人,阿宝因贫穷痛失所爱,李李的经历“真可以出一本书”,这已然暗示拥有“不

响”的精神意义和心灵智慧是需要经历磨砺、付出代价的。

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例子屡见不鲜,《繁花》则( )。导演在原作的框架下书写了新的故事——补

足了阿宝成为宝总的成长历程,颠覆性地改写一些女性人物的命运,努力彰显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飞速发

展、人民奋力向前的时代精神。

20.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4 分)

22.文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人生在世,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然而,成功是一个及其主观的概念,由于个人的经历、境界、

格局和价值观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成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追求。有的人以财富充盈为成功,有的人以权势煊

赫为成功,有的人以声名远扬为成功,有的的人以德才双秀为成功。有的人以奉献社会为成功,有的人以改

造世界为成功……不同的成功观,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形成不同的人生航迹。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成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的成功观。

要求:选准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语言流畅、书写规范;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