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历史+答案

2024-03-15·19页·915.1 K

2024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

本试卷共 8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黑色签字笔,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起源于距今约 7000 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

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殷墟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2. 学者对居延汉简 28 户家庭研究后发现,未见一家有两口壮丁或两兄弟都已婚而仍在同一户的情况。这与

商鞅变法确立的“二男分异”政策基本一致。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 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B.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 宗法制度影响家庭结构 D. 小农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3.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

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 )

A. 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B. 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

C. 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 D. 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4. 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

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

A. 文体明显固定化 B. 过程日趋严密化

C. 结果体现公平性 D. 录取具有导向性

5. 丰镇地处晋、冀、蒙交界,素有内蒙古“南大门”之称。该地在清代经历了“游牧地一卫所一理事通判

厅一理事同知厅一抚民同知厅”的行政体制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 B. 边疆治理方式

C. 民族交往状况 D. 历史文化传统

6. 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

第 1页/共 6页

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你对此研究

的判断是( )

A. 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 B. 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

C. 运用了唯物史观探究历史本质 D. 未充分关注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

7. 1919 年孙中山在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到,在未来二十年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将有极好的发展机会,

要组织国际银行团来中国投资,利用国际力量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的提出是( )

A. 革命党人自强道路的探索 B. 民权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

C. 国人求富求强梦想的体现 D. 民国政府兴办实业的方案

8. 下图是 1934 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银元。该银元可以佐证( )

A. 人民革命政权创建尝试 B. 革命形势渐趋转危为安

C. 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D. 中央红军已经到达陕北

9.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规划,1964 年国家计委批准唐山铁道学院陆续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唐

山铁道学院内迁是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缩影,这主要是为了( )

A. 培养科技人才 B. 应对紧张形势

C. 改善工业布局 D. 增强国防力量

10. 1994 年至 2007 年,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先后召开了 6 次年会(见表),会议的主题发生了重要转向。年会

主题的确定是基于( )

年份 主题

1994 拉美现代化及对外关系

1999 20 世纪拉美的重大改革与发展

2001 全球视野下的拉丁美洲发展

2003 20 世纪拉丁美洲变革与发展

2005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第 2页/共 6页

2007 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

A.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B. 史学界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C. 反对霸权主义的现实需要 D. 民众了解拉美状况的诉求

11.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 4 世纪末至公元前 2 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

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

该遗址是( )

A. 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B. 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 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 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12. 据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 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 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 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 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 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 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 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C. D.

13. 1844 年英国曼彻斯特某工厂的规章制度有如下规定: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在此时间内缺工

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

擅自离开车间者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由此推之,早期的工厂制( )

第 3页/共 6页

A. 产生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B. 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标准

C. 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质 D. 提升了科学管理的水平

14. 列宁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时候指出,俄国首先开始了革命“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

特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今后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人革命都不会碰到这样的条件”。在此,列宁强调

(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 B. 俄国革命运动的特殊性

C. 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D. 俄国革命道路的可能性

15. 下图是 1945 年创作的时政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

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 )

A. 展现了开罗国际会议的全貌

B. 凸显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C. 体现了两大阵营激烈的较量

D. 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实质

16. 1954 年,针对美国最高法院“永远结束美国的学校隔离”判决,佐治亚州州长公开抨击,美国最高法院

公然无视法律和先例把自己降级到庸俗政治的水平。材料表明美国( )

A. 人民民主斗争漫长复杂 B. 权力制衡体制优势明显

C. 学生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 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暴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全唐诗》和《全宋词》为据,对唐、宋诗(词)人籍贯分布情况统计制图如下(见图 1、图 2)。

颜色深浅反映了诗(词)人数量的多寡。

第 4页/共 6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代诗(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变化的主要成因。

(2)从图 1、2 中任选一幅分布图,说明该图中诗(词)繁荣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从一个不自觉的参与者,已经变成了一个参与建构全球文化网络的合作伙伴。经历了三百

年之久的蜕变,我们竟可以如此说:西方近代文明,从最初的理想,到最后的终结,每一个重要的阶段,

都有中国的影子或中国实体的参与。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情况。毕竟,中国承载

着中国文化的若干传统。东方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经验,其中有不少深厚的文化精髓,很值得我们选择、

采撷,并纳入新文明之中,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选取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任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取的阶

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纪后半叶国际法大事记

1856 年,欧洲大国与土耳其、撒丁诸国签署《巴黎宣言》,规定了海战法的四大原则。

1864 年,欧美十二国签订《红十字公约》,确立了战争法中伤病者及中立人民待遇的原则。

1868 年,欧洲十七国签订《关于在战争中放弃使用某些爆炸性弹丸的宣言》,禁止使用一定重量以下的

爆炸性弹丸或装有爆炸性或易燃物质的弹丸。

1874 年,欧美亚二十二国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邮政公约《伯尔尼条约》,并正式成立了邮政总联盟。欧

洲十五国签订了《关于战争法规和惯例的国际宣言》,规定作战人员与普通平民区别对待,不准掳掠民物等

内容。

1882 年,签订了《保护海底电线章程》,对平时海底电线的保护作出规范。

1883 年,欧美亚十五国通过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同时设立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旨在保护专

利及商标。

第 5页/共 6页

1890 年,欧洲各国铁路代表制定了《国际铁路货物运送规则》,并创设国际铁路货运联盟。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19 世纪后半叶国际法的发展。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 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100 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

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

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

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 1948 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

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

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

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 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第 6页/共 6页

2024 届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

本试卷共 8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黑色签字笔,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起源于距今约 7000 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

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殷墟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起源于距今约 7000 年前的卯榫结构”可知,该遗址的时间起源于“距

今约 7000 年前”,在时间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且大量应用榫卯结构体现了木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河姆渡遗址在时间上符合,且河姆渡遗址的建筑主要为干栏式建筑,属于木式建筑,符合体系,B 项

正确;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位于黄河流域,其建筑多采用地穴式,排除 A 项;殷墟遗址属于商代的文

化,不符合材料新石器时代,排除 项;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文化,在时间上谕材料新石器时代早期不符,

C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学者对居延汉简 28 户家庭研究后发现,未见一家有两口壮丁或两兄弟都已婚而仍在同一户的情况。这与

商鞅变法确立的“二男分异”政策基本一致。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 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B.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 宗法制度影响家庭结构 D. 小农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见一家有两口壮丁或两兄弟都已婚而仍在同一户的情况。这与商鞅变法确

第 1页/共 13页

立的‘二男分异’政策基本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继承秦的分户制,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

有利于小农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因此材料内容能够说明这时期小农经济体制逐渐确立,D 项正确;秦汉的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县下的乡和里直接对民众的管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郡、国、县等

地方机构的设置情况,无法体现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B 项;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3.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

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 )

A. 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B. 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

C. 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 D. 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技术技艺传承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还要进行考核,做出来的物

品要刻上工匠的名字,这些规定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C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 B 项;“物勒工名”有利

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

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

A. 文体明显固定化 B. 过程日趋严密化

C. 结果体现公平性 D. 录取具有导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很多进士

喜欢用怪僻的词句,追求文辞华丽,对此,欧阳修大力打击,勇于革新,将这类文风考生不予录取,科举

文风因此发生了变化,反映出科举取士录取具有导向性,D 项正确;科举文体发生了变化,不是固定的,

排除 A 项;材料不涉及科举的流程和过程,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取士录取具有导向性,而不是结

果是否公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丰镇地处晋、冀、蒙交界,素有内蒙古“南大门”之称。该地在清代经历了“游牧地一卫所一理事通判

厅一理事同知厅一抚民同知厅”的行政体制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 B. 边疆治理方式

第 2页/共 13页

C. 民族交往状况 D. 历史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丰镇在清代经历了行政体制的一系列变迁,由游牧地逐渐

转变为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这一变迁反映了清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的变化,B 项正确;自然地理环境

对行政体制的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 A 项;民族交往状况对于促进各民

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但与丰镇行政体制变迁的直接关系较小,排除 C 项;历史文化传统对

行政体制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促成丰镇行政体制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

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你对此研究

的判断是( )

A. 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 B. 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

C. 运用了唯物史观探究历史本质 D. 未充分关注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可知湖南

《嘉乐县志》、《安乡县志》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

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没有能够充分的宣传和动员群众,所以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很小,县志没

有记载,所以这位同学通过现象深刻揭示了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C 项正确;二重证据法一般研究同一个事

件,与材料的两个事件不符,排除 A 项;维新运动发生在戊戌年间,关注了特定的时空,排除 B 项;县志

的记载没有体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1919 年孙中山在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到,在未来二十年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将有极好的发展机会,

要组织国际银行团来中国投资,利用国际力量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的提出是( )

A. 革命党人自强道路的探索 B. 民权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

C. 国人求富求强梦想的体现 D. 民国政府兴办实业的方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 1919 年(中国)。孙中山主

张利用国际资本来发展中国的实业,当时的孙中山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临时大总统,但是依然心系国家发展,

是国人求富求强梦想的体现,C 项正确;利用国际资本发展实业不属于“自强”,排除 A 项;民权是政治层

第 3页/共 13页

面的内容,与材料中发展实业的计划不符,排除 B 项;这一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的主张不是

民国政府兴办实业的方案,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下图是 1934 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银元。该银元可以佐证( )

A. 人民革命政权创建尝试 B. 革命形势渐趋转危为安

C. 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D. 中央红军已经到达陕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4 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 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

党正在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斗争,试图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和经济体系;银元的发行是为了满足根

据地内的货币需求,稳定经济秩序,并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一举措也展示了共产党对于人民革命政权

建设的尝试和探索,A 项正确;革命形势渐趋转危为安与 1934 年的历史背景不符,此时红军正面临着国民

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艰苦的长征,排除 B 项;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是在 1927 年的文家市决策和 1949 年

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 C 项;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是在 1935 年,与题目中的 1934 年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9.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规划,1964 年国家计委批准唐山铁道学院陆续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唐

山铁道学院内迁是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缩影,这主要是为了( )

A. 培养科技人才 B. 应对紧张形势

C. 改善工业布局 D. 增强国防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严峻,与美国和苏联

都关系紧张。因此为了国防安全,我国开始进行三线建设,唐山铁道学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行的搬迁,

所以主要是为了应对紧张局势,B 项正确;唐山铁道学院搬迁与培养人才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 A 项;唐

第 4页/共 1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