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答案

2024-03-06·10页·628.6 K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

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

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

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

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

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

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

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

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

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整体而言,李贽主张取消二者之间的分辨性,

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实现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这

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因为淡化了常与

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李贽

虽然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不甚突出,但他高度独立的奇人人格、自居异端的文化姿态、

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都对后来的文人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晚明文言小说领域,许多著作大量记录神怪异事,这和传统儒家观念形成了一种

矛盾与张力。为了消解这种文化压力,晚明文人对“奇”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言说。既然

自然界允许“奇”的存在,那么文本领域中也应该给予“奇”一定的存活空间。“奇”

以“常”为体系确立了自我的存在位置,另一方面又以“常”为中心明确了自我的价值

与功能,由此在“奇”与“常”之间形成了一种辅助、互补的共生关系。

在白话小说领域,出现了家喻户晓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而《水浒传》进入“四

大奇书”这一行列的曲折历程也透露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时候,人

们将《水浒传》视作“奇书”其实更多是一种戏谑之论,到了李贽那里,开始以“童心

说”为依据将《水浒传》与一些传统的文化经典相提并论,这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

《水浒传》的文化地位,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这些“异端文人”进行自我塑造的一种重

要方式。随着李贽等人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将《水浒传》视作奇书逐渐由一种“奇论”

过渡到了文人心目中的一种“正论”,这一过程伴随着民间俗文化的兴起与坊刻出版业

的日渐发达。可以说,“四大奇书”称号的确立,既展现出晚明文人以不登大雅之堂的

通俗文学为中心构建新的文化体系的不懈努力,也呈现出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学的地位日

益上移并逐渐与传统主流文化分庭抗礼的文化历程。

在戏曲领域中,在写作题材上,晚明文人主要将“奇”分为三大类:奇事、奇人、

奇情。晚明人既注意到了戏曲的立意构思之奇,使作者的奇气得以痛快淋漓地抒发,还

以“常中出奇”这一审美理念对戏曲创作中过分的、不合理的求奇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

和限定。整体而言,他们主张“奇”应该回归百姓生活、人情物理,对于“奇”的描摹

与叙述应该合乎常理、合乎逻辑、体贴人情,在“奇”的题材中应该注入伦理道德的因

素,最终实现“顺世化俗”的教化效果。晚明人对于“奇”观念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晚明戏曲的创作思路与写作方式,并十分有力地塑造了晚明乃至清初戏曲的审美形

态与文化格局。

(摘编自陈刚《奇观念与晚明文学研究》)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来,社会酝酿着的重大变化,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主要表现为反抗

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

李贽是这一浪漫思潮的中心人物。作为王阳明哲学的杰出继承人,他自觉地、创造

性地发展了王学。他不服孔孟,宣讲童心,大倡异端,揭发道学。由于符合了时代要求,

故而轰动一时。尽管他的著作被一焚再毁,悬为禁书,但他的声名和影响在当时仍极为

巨大。

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一切虚伪、矫饰,“夫私者,人之心也”,“虽圣人不能无

势利之心”。他高度赞扬《西厢记》《水浒传》,把这些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

认为文学随时势而世化。他以此为准则,撇开当时盛行的伪古典摹习之风,评点、

赞扬了流传在市井之间的各种小说戏曲。李贽评点的剧本,据统计约有十五种之多,著

名的小说评点也有数种。反道学反虚伪的思想基础,使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这种有真

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也就是

“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

心说》)这样,以“童心”——“真心”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市民文艺转化为

浪漫文艺铺平了道路。李贽以“童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束缚,甚至包括无

上权威的孔子在内。文艺之可贵就在于各人表达这种自己的真实,而不在“代圣人立言”

或是摹拟前人,等等。这种以心灵觉醒为基础,摒斥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的观点,

应该说是相当标准的个性解放思想。这对当时文艺无疑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李贽是

这个领域解放之风的吹起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晚明社会的诸多变化,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

B.得益于佛教、阳明心学与左派王学学说,李贽主张取消“常” “奇”二者的分辨性。

C.随着李贽等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水浒传》遵循“正论”的要求方向改写并传播。

D.李贽重视民间文艺,不加以偏见,以正统文学经典的理论要求评点了诸多剧本与小说。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关于晚明“奇”的论述的一项是(3 分)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C.“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D.“夫所谓奇者,非奇袤、奇怪、奇诡、奇僻之奇,正惟奇正相生。”(《云合奇踪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伴随着晚明文人于文化领域中争取到的通俗文学地位的日益上移,“四大奇书”这

一称号逐渐确立。

B.在戏曲领域的新发展中,晚明人意识到“奇”观念于创作中的种种局限,最终使“奇”又

落入“常”的下风。

C.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虚伪与矫饰,与晚明人主张的“奇”应合乎逻辑、体贴人情的

观点基本吻合。

D.李贽肯定言“私”、言“利”,反对传统观念束缚,重视人的“本心”,每人均自有其可贵

的真实与价值。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明代戏曲《牡丹亭》中的“常中出奇”。(4 分)

《牡丹亭》讲述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的

女儿丽娘在花园中散步,朦胧中看到书生柳梦梅求爱,便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

茶饭不思,因伤情而死,被葬在后花园梅树下。柳梦梅进京赶考,与丽娘的魂魄相恋,

于是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柳梦梅高中状元。但杜宝不承认他们

的婚事。最终闹到皇帝那里,皇帝下旨赐婚,柳梦梅和杜丽娘终成眷属。

5.为何说李贽的“童心说”提升了《水浒传》的地位?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沉默的未来

[韩]金爱烂

他们都是在世界上驾驭唯一语言的“最后的话者”。他们大多独自生活。他们知道,

自己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抛弃在响亮的母语中心,宇宙的中心。这里的人们一遍遍抚摸

“独自”这个词语,直到它消磨殆尽。

这里是限制与外界接触的特别区域。这里是以规模巨大和景观秀丽著称的纪念馆,

正式名称是“少数语言博物馆”,宗旨是保存和研究世界上即将消失的语言。博物馆建

在陌生的地方,这里是一片原野,贫瘠的红土地望不到尽头。

目前有一千多名话者住在这里,守着一千多种语言。一间展览室代表一种语言,大

部分是一个人,极少数是两人以上的展览室。

这里的少数语言博物馆投入了大量金钱。本来预计可以通过旅游收入弥补这部分费

用和负债,可是这么远的地方,不是火箭或恐龙化石,只是即将消失的语言,长途跋涉

赶来的人并不多。如果这里是动物园或火箭展览馆,哪怕是寄生虫博物馆,情况也会

有所不同。博物馆在慢性赤字中逐渐凋零。现在几乎没人来。就算有,一天最多也就几

十人。为了这几十个人,需要一千多人在这里工作,尽管只是坐在似是而非的展览室里

茫然等待游客的到来。

看守展览室的人们每天的日程都差不多。他们呆坐在展览室的角落里,看到游客进

来就站起身,端正姿势,说几句话,主要是“您好”“我叫某某某”“爸爸给我取的名字”

之类简单的寒暄语。每间展览室的重复性语句多少有些不同,有的话者会给游客来个虚

假的下马威,“要想通过这个地方,您必须用我们祖先的语言说话”。游客们耳朵里插着

小型器械,把他们的话接收为世界通用语,然后跟随导游的指引,形式化地这里看看那

里看看,偶尔提几个冒昧而愚蠢的问题就离开了。少数游客会从耳朵里摘掉那个小小的

仪器,专心致志地“参观”。有的游客伸出一只手,以他们为背景拍照,让照片上露出

自己的脸。

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和语言同样丰富的故事。有位老妇不识字,却能一字不差地背

诵几万年前的叙事诗,仿佛是在用心地逐一摸索刻在心底的盲文。她生来就背负着即

将消失的命运,正如只因为“美丽”而成为收集目标的阿拉伯羚羊的角。

今天在这里,又有一种古老的语言谎言般消失了。这样的事每半个月都会发生一次,

现在没有人感到吃惊了。

小时候擅长跑步、老年患喉头癌的患者,曾经是个勇敢的青年,逃出过园区。他十

五岁来到这里。一个夏夜,喝完外地人给的酒之后睡着了,醒来就到了这里。开始几天,

他抓住过路人试图解释自己的处境,然而没有人听他诉苦,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语言。

激愤、抵抗、哀求、意志消沉,反复几次之后,他渐渐地也和其他人一样封闭在浓重的

沉默里。他失魂落魄地坐在展览室里,从早到晚一声不吭。有一天,他的心境似乎发生

了变化,看到游客进来立刻起身用自己都感到惊讶的快活语气说:“你们好!”“很高兴

见到你们,今天天气真好!”

在园区里迎来三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他的逃跑计划进行得顺畅而自然。在假竹林里

换好衣服,混入旅行团的队伍,悠然自得地从出口离开。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来到外面的

世界,风的触感和夕阳的质感令他感到空虚。凭借自己的双腿和耳濡目染学到的几句世

界通用语寻找故乡,看着星星辨别方向,跑跑走走,走走跑跑,终于拖着血淋淋的脚到

达故乡的时候,经过峡谷,越过山脊,穿过茂盛的灌木丛,终于到达村口的时候,他看

到的是连只鸟都没有的茫茫荒野,尘土飞扬。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树木只剩了树桩,像

围棋子似的无尽排列于这片不毛之地。

园区管理员用不夹杂任何感情的公务式表情望着衣衫褴褛归来的男人。这种事大概

不是第一次了,管理员熟练地履行了程序。男人用加了消毒剂的水洗澡,服用医生

开的药然后回到宿舍。高烧多日胡言乱语。他的喉咙就从那时出现了异常,像出了故障

的收音机,每天吱嘎作响。而现在这台收音机电源耗尽关掉了,他的身体再也发不出

任何声音。

这里的人们除了中耳炎、关节炎、老年痴呆和白内障之外,还患有心理疾病。从前

不会产生任何感情波动的普通而简单的词汇也会让他们颤颤巍巍。有人用自己国家的语

言随口说句“油桃”就泪流满面,有人说完“棕榈树”之后感觉撕心裂肺。

对九十二岁的话者来说,母语是呼吸,是思想,是瘟神,并不会因为突然“想要不

说”而轻易抹除或者放弃。不说话孤独,说话更孤独,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继续。他把人

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怀念语言。不是一个人的语言,而是两个人说,三个人说就更

好了,五个人更好。吵吵嚷嚷的废话,诱惑,欺骗,玩笑,发怒,安慰,责怪,辩解,

控诉的话语。就因为这个朴素的愿望,他经常承受撕心裂肺的感觉。到死也忘不了那些

表现声音、品尝味道、分辨颜色、代指感情的丰富词汇。

他在迎来生命的终结前,朝着虚空吐出急促的呼吸,仿佛还有最后的话必须要说。

没有人听懂他的话。唯一的说话者和倾听者就是他自己。他不停地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像台调错频道的收音机。他期待身旁有人听懂自己的话,年龄、性别、职业和性格都无

所谓,哪怕对方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没关系。拥有黑色皮肤和优雅睫毛的老人期待有人

侧耳听他说话,和他目光对视,用“很久未曾和别人分享”“平凡而亲切得令人流泪”

的母语做出回应。哪怕是“嗯”和“是啊”这种非常简单的话,哪怕仅仅这两句话也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少数语言博物馆”作为保护与研究世界语言的重要研究基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

经济效益。

B.来到博物馆展览室的旅行团行动各有差异,只有少数摘掉耳朵里翻译器的游客领会了

博物馆的真谛。

C.青年在展览室,从一声不吭转换到活泼地迎接游客,代表他逐渐喜欢上了少数语言博

物馆的生活。

D.话者们说出“油桃”等词后的反应,暗示失去母语交流导致的寂寞是他们患上心理疾病

的重要原因。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沿用前文有关“收音机”的比喻,暗示了患有喉头癌的老人生命正走向终结。

B.句子使用“阿拉伯羚羊的角”的类比,传达出作者对少数语言终将消失的命运的慨叹。

C.句子引入另几种场馆,为语言博物馆的创立者提供另外的设计思路以扭转经营状况。

D.句子将抽象的词汇实体化,生动具体地表达出少数语言的话者们深入骨髓的孤独。

8.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写出了“青年”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 分)

9.作家周海森说:“所有的虚构都来源于生活。”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

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

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

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

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

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

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

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

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

是谗间愈入。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

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宗弼阴送款于崇韬,崇韬以节度使许之。继岌颇疑崇韬,

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没其家财。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

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

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

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崇韬有

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节选自《新五代史》)

材料二:

诸葛公曰:“淡泊可以明志。”故薄田株桑,所以践其言而允保忠勋之誉,岂虚也哉!

夫郭崇韬者,恶足以知此乎?其主既已忌之矣,哲妇壬人又争变黑白以将置之死,而灭

蜀之日,货宝妓乐充物其庭,以此而欲求免于死也,必不可得之数也。

(节选自《读通鉴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昔A 吾与梁对垒B 于河C上D 虽祁寒E 盛暑F 被甲G 跨马H 不以为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住宅,与《与妻书》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的“第”意思不同。

B.间,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意思不同。

C.阴,暗地里,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

D.恶,怎么,与《兼爱》中“恶施不孝”的“恶”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皇后令宦官伪造诏书命魏王杀郭崇韬,郭崇韬有五子,两个儿子被牵连杀死,其他

三个儿子亲眼目睹。

B.向延嗣因郭崇韬未到郊外迎接他而大怒,因此于呈蜀财务账簿时乘机诬陷说郭崇韬有

二心,将危及魏王。

C.庄宗想建高楼避暑,派人问话郭崇韬,为何居于深宫却无法忍受闷热,郭崇韬提醒他

勿忘创业艰难。

D.郭崇韬为人聪明机敏,因富有才干受到称颂,庄宗李存勖做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

使,很受信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2)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没其家财。

14.《读通鉴论》的作者认为郭崇韬身死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 15~16 题。

渔 父

[南唐]李煜

其一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其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依:我;瓯:杯子。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词将“浪花”与“桃李”进行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B.第一首词结句以第一人称口吻写出,实则是作者对渔父自在逍遥的羡慕。

C.第二首词写渔父驾一叶扁舟,垂钓还不忘饮酒,寥寥几笔写出渔父饱满兴致。

D.两首词作都以渔父生活为主题,描写了渔父的自在愉快,下笔轻快活泼。

16.请简要赏析两首词中数量词的妙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总结自己的种树经验,他并不能让树“硕茂”,只是

“______”;也不能让树“早而蕃之”,只是能“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分别交代李凭彈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的两句是“______”和

“______”。

(3)《论语》中孔子夸赞颜回“回也不改其乐”,后世一些文人也用居所的狭小或简陋来表

明自己身居陋巷,但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孩童时,到了夏夜,我走到水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

个月亮__A__。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

萌动。有时候在水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

瑩澄澈。

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后来就__B__ ,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

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菜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C__的大海中,在

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也感到,这些

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月是故乡明。我长望南天,心飞向

故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B.我鼓励同学,只要认真学,她什么都能学会。

C.她倆躲在角落窃窃私语,仿佛在谈论什么事情。

D.云南小吃很多,什么炸洋芋,烧饵块,凉拌水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月

亮”,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对于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来说,____。为了应对这些环境变化,它们需要不断做出

决策,选择最佳的方式来生存和繁衍。____,它们需要及时防御或者逃跑;

当环境资源比较匮乏时,它们需要降低自己的耗能并积极寻找新的营养资源;而在

环境安全、食物充足时,它们可能得及时繁殖,让自己的基因能传递下去……

但并非对于所有的环境变化,生物体都预先知道该如何应对。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

高等动物而言,____,这种能力让我们在经历一次环境改变过后,吃一堑长一智,在

下次遇到同样的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而这种名为“记忆”的能力,来源于神经组织的特殊能力,神经组织在接受外界刺

激后会形成神经冲动,对于特定的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今后遇到这种刺激时可以

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对于没有那些神经系统的原核生物,也会拥有记忆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高中阶段,有些人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不需要参与,而有些人则认为家长

的参与也是一种有力的帮助。

对此,你怎么看?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解析】A 项,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加以肯定、宣扬”。C项,“将

《水浒》视作奇书”的观点逐渐过渡到“正论”。D 项,李贽以“童心”为标准评点剧本小说。

2.(3 分)C 【解析】“子不语乱力怪神”不适合作为“奇”的论据。

3.(3 分)B 【解析】曲解文意,常与奇实质形成了相互平衡的微妙关系。

4.(4 分)“与魂魄相恋”“起死回生”等情节体现出《牡丹亭》的“奇”。对爱情的美

好追求合于常理、体贴人情,体现出对“奇”的约束与限定。(每点2 分)

5.(6 分)把《水浒传》等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把这种有真实性的现实

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推动《水浒传》从市民文艺转化为浪漫文艺。(每点2

分)

6.(3 分)D 【解析】A 项,博物馆的影响力有限,经济效益也不佳。B 项,“领会真

谛”曲解文意。C 项,并未“喜欢上”,只是出于无奈。

7.(3 分)C 【解析】引入另几种场馆,揭示人们对濒危的语言漠不关心。

8.(4分)离开博物馆,来到外面世界的空虚。寻找故乡的急切、疲惫。看到

故乡现状的绝望。(答出一点给1 分,两点给3 分,三点给4 分)

9.(6 分)现实中存在少数语言与文化被漠视,正走向消亡的困境。基于现实,虚

构了少数语言博物馆与居住其中的话者的故事,反映了对现实的忧思。(每点3 分,符

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0.(3 分)DFH 【解析】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

11.(3 分)D 【解析】D 项,恶,相当于“何”“怎么”。

12.(3 分)A 【解析】郭崇韬的五个儿子都被杀害。

13.(8 分)

(1)(4 分)庄宗沉默不语,仍然决定派王允平建高楼,郭崇韬果然恳切谏阻。(“默

然”“终”“起”“果”各1 分)

(2)(4 分)李继岌很疑心郭崇韬,郭崇韬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借此事杀掉王宗弼,没

收他的家产。(“颇”“自明”“因”“没”各1 分)

14.(3 分)君主猜忌。君主身边的人颠倒黑白。贪图名利,沉迷享乐。(每点1

分)

15.(3 分)A 【解析】没有体现褒贬之意。

16.(6分)连用数个“一”,衬托渔父的独立自由。“千里”“万顷”,夸张地表现环

境的开阔。多个“一”与“千里”“万顷”对比,突出了辽阔天地间渔父的无拘无束。(每

点2 分)

17.(6 分)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不抑耗其实而已

(2)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3)示例一: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示例二: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每空1 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添字、缺字、错字,

均不得分]

18.(3分)A 相映成趣/交相辉映B 背井离乡/颠沛流离C 碧波万顷/浩瀚无垠/无边无垠

(每空1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

19.(3分)C 【解析】A 项,表示疑问。B 项,任指用法。C 项,虚指用法。D项,

列举不尽。

20.(4分)原句形象写出故乡月亮的平凡,外面世界之广阔。(2分)一“大”一

“小”,对比中凸显对故乡月亮的珍视,对家乡的眷恋。(2 分)

21.(6 分)

它们的生活环境总在不断变化

当环境危险时

我们拥有“记忆”的能力

(每空2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

22.(4 分)但对于那些没有神经系统的原核生物,它们也会拥有记忆吗?

或:但那些没有神经系统的原核生物,也会拥有记忆吗?

(两处错误,改出一处给2 分)

23.(60 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基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础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等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级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

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1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

不计,最多扣3 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12 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任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明机敏,能够应对自如,因富有才干

受到称颂。庄宗李存勖做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同光三

年的夏季,大雨连绵不止。庄宗忧愁宫中暑热潮湿无法居住,想建高楼避暑。宦官进言:

“臣看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

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建一楼?”于是派宫苑使王允平修建。宦官说:“郭崇

韬忧愁烦闷,常因为赋税珍惜财用,陛下虽然想建楼,能得到钱吗?”庄宗就派人问郭

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黄河上,即使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也不觉得疲劳。现在

居住深宫,在广阔房屋的遮蔽下,却无法忍受闷热,是什么原因呢?”郭崇韬回答说:“陛

下过去一心只想着统一天下,现在只考虑自己,艰难或安乐,考虑不同,情况也就不同

了。希望陛下不忘创业艰难,常常能和在黄河上时一样,就能使盛暑变清凉。”庄宗沉

默不语,最终决定派王允平建高楼,郭崇韬果然恳切谏阻。宦官说:“郭崇韬住的房屋,

规格和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一样,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因此不断进谗言。第二年

出兵伐蜀,就派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郭崇韬裁决。

唐军入蜀,沿路蜀军纷纷迎接并归降。王宗弼暗中与郭崇韬通好,郭崇韬答应让他做节

度使。李继岌很疑心郭崇韬,郭崇韬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借此事杀掉王宗弼,没收他的

家产。庄宗听到破蜀的消息,派宦官向延嗣劳军,郭崇韬不到郊外迎接,延嗣大怒,因

此与从袭等人共同诬陷他。向延嗣回京,献上蜀簿籍。庄宗说:“人们都说蜀是天下最

富的国,所得就只这些吗?”向延嗣乘机说蜀的宝货都被郭崇韬拿去了,并诬陷郭崇韬

有谋反的意图,将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观察郭崇韬的

举止行动。马彦珪告知刘皇后,刘皇后令马彦珪伪造诏书,命魏王杀了崇韬。郭崇韬有

五个儿子,有两个在蜀与他一起被杀,其余三个也被杀。郭崇韬破蜀所得的财物都被登

记没收。

材料二:

诸葛亮说:“淡泊可以明志。”所以他家里只有一些薄田和几株桑树,这是他践行自

己的话、最终得以保全自己尽忠勋绩的美名,他的话难道是虚言吗!郭崇韬这样的人,

又哪里能懂得这个道理呢?他的君主已经猜忌他了,君主身边的多谋虑的妇人和巧言谄

媚的小人又混淆黑白,想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在他灭蜀的时候,财货、宝物、歌妓、乐

工等充斥了他的庭院,他这样做,想求能免于一死,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