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地理+答案

2024-03-06·7页·1.6 M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A D C C A C B D C C B A A

1.【答案】D

【选项分析】兴建上海第三机场可增加一定就业机会,但远不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量,不是其主要原因,

A 错误;扩大服务范围、完善交通设施,其最终目的都是归结为满足国家宏观发展需求,尤其是通过南通增强上海向北

辐射带动江苏中北部地区的动力,故B、C 错误, D 正确。

2.【答案】C

【选项分析】苏州比南通人口更多,经济更加发达,客货流量更大,投资能力更强,A、B 错;苏州东西方向濒临硕放、

虹桥和浦东国际机场,南部离浙江发达地区机场也近,空域容量趋于饱和,若再布局新机场,会降低空运的安全性和

便捷度,且会与周边机场争抢客货源;而南通兴东机场不是国际机场,航班频次和航线密度小,所占空域资源较小,

且第三机场选址地正北部和东部濒临东海,空域资源广阔,C 正确;苏州人口密度比南通大,经济更加发达,土地成本

更高,是机场未选在苏州的原因之一,D 错误。

3【答案】C

【选项分析】上海第三机场建成运营后,南通产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无法使其快速升级,产业升级关键要靠

人才和科技力量,而非仅靠一座机场的运营,A 错误;随着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辐射功能增强,C 正确;会

带动苏州、无锡、南通等周边经济的发展且向江苏中北部地区乃至全国、全球辐射,无锡地级市的等级不会因为上海

第三机场运营而下降,B 错误;苏州经济发展也不会因为趋缓,D 错误。

4.【答案】A

【选项分析】据图2 各类能源发电量可知:I 主要在白天有发电量,说明I 为光伏发电,、在一天内的发电量有波

动,且德国海岸线较短,加上海上风电站投资大、建设难度大等原因,可以推出为陆上风电、为海上风电、在

一天内的发电量较稳定,说明为生物质能发电。

5【答案】D

【选项分析】根据材料“德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先行者”可知德国电价采用灵活的日前电价方式,主要体现德

国政府通过调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促进

国家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故A、C错, D 对。通过化石能源保障电网稳定供应只是一种能量互补的手段,

故B 错。

6.【答案】C

【选项分析】巴罗萨谷位于澳大利亚南部,位于中低纬度,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和温带气旋影响,

形成冬季多雨的气候特点,故选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是季风气候的成因,故A 错。地形抬升作用显著与季节无关联

性,故B 错。如果夏季对流运动活跃,则夏季降水要更多,与实际不相符,故D 错。

7.【答案】C

【选项分析】巴罗萨谷和伊顿谷都位于河谷,都利于排水,故A 错。葡萄喜光,耐旱,降水量大不是优势,故B错。

与巴罗萨谷相比,伊顿谷海拔更高,成熟期长,故选C。伊顿谷海拔更高,热量充足错误,故D 错。

8.【答案】A

【选项分析】巴罗萨人不断尝试葡萄品种间的独特调配,是为了生产出不同风味、不同特色的葡萄酒品种,从而使当

地的葡萄酒品种更加多样化,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故选A。提升工艺水平主要是要投入技术,B 错误。葡萄品种间

的独特调配会增加运营成本,C 错误。扩大生产规模要增加种植面积,D 错误。

9.【答案】C

【选项分析】流域面积三年内不发生明显变化,A 错;径流系数渐大,B 错;径流深度等于年径流量除以流域面积,因

流域面积不变,故径流深度的变化也年径流量的变化一致,根据表一可知,年径流量先大后小,故径流深度也先大后

小,C 正确,D 错。

【答案】B

【选项分析】径流系数变化反映了下渗程度,即有多少降水量转化成地下径流后,剩下的地表径流与降水量的比率,

比值越大,说明下渗越弱,反之亦然;年均蒸发量主要取决于年均气温,因年均气温无数据,故无法推测年均蒸发量

变化,A 错;植被覆盖增加和水田面积扩大均有利于下渗,导致径流系数减小,C、D 错误;而年均降水强度变大 ,则

下利于下渗,导致径流系数增大,B 正确。

11【答案】D

【选项分析】因径流系数是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才能计算出来的数据,故研究当地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无法提前产

生防治洪涝灾害和预报地质灾害的功能,A、C 错误;减轻水土流失也要通过其他措施才能得以实现,B 错;通过研究

当地径流系数的变化,人类可以干预土地利用类型,如减小硬化地表面积,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等等,从而优化土地

利用,增加下渗,减轻洪涝或城市内涝灾害,D 正确。

12.【答案】C

【选项分析】内蒙古年降水量较少,该山阳坡比阴坡热量更充足,蒸发更大,土壤水分更少,植被以草本为主,C 正确。

土壤肥力会影响植被长势,但不会影响植被类型,故A 错。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影响蒸发,不是直接因素,故B、D 错。

13.【答案】C

【选项分析】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山地山顶附近各坡向面积均较小,各坡向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强,导致

区域差异小,植被差异小,因此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项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

C 正确;各坡向光照条件和土壤肥力存在差异,不是山顶植被坡向分布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A、B 错误;山顶植被种

类与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关系较小,即使植被种类单调,各坡向若自然条件差异大,植被分布仍会差异明显,D 错误。

14.【答案】B

【选项分析】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则内力作用趋于平缓,塑造地貌的营力以外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

的总体效果是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故大青山山顶海拔变低,相对高度会变小,直至夷为平

地,故与山麓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本比例上升,最后与基带一致。故B 正确 。

15. 【答案】A

【选项分析】据图和文字材料“10月 22 日傍晚”可知,此时太阳应位于摄影爱好者西偏南的地平线附近,“10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继续向南移,一周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纬度接近2 度,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太

阳高度降低不到2 度,日落时刻稍微提前一些,日落方位角西偏南增大一些,故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太阳与凉亭尖顶的

距离变小。故A 正确。

16.【答案】A

【选项分析】“10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继续向南移,若不考虑天气及其他人为因素,下一次在相同时

间、相同地点拍到图中太阳景观,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要与“10月 22日”相同,该日要与“10月 22日”关于“12

月 22日”对称,故A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 题,共 52 分。

17.(10 分)

(据图可知)距今 11~8 千年该地泥炭腐殖化度较高(2 分),

说明此期间西南季风较强(2 分),该地(气候较温暖、较湿润)气温较高、湿度较大(2 分);

一方面植物生长更旺盛,植物残体更多(2 分);另一方面微生物分解能力增强,腐殖质占比升高,(2 分)泥炭腐殖

化度增大。

18.(20 分)

(1)(8 分)

曲流河段,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弯曲度增大(2 分);洪水期,洪水向边滩散流(洪水泛滥),下切侵蚀边滩

低洼处,形成沟槽(串沟)(2 分);多次洪水散流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使沟槽(串沟)不断延长加深,(2

分),最终切穿边滩,形成汊道(新的河道),新旧河道间的堆积物(原边滩残留部分)形成江心洲(2 分)

(2)(6 分)

地层断裂,河流沿平直断裂带发育(1 分);三江平原的沉降(1 分),导致了该段河道比降增大(1 分),河流流速

增大,下蚀作用增强(1 分);河谷两侧山地的限制(或河谷两侧岩性坚硬)(1 分),该段河道以下蚀作用为主(侧

蚀作用较弱)(1 分),所以河道平直、狭窄。

(3)(6 分)

新汊道加宽加深(1 分),原河道被废弃(不断变浅)(1 分)。

理由:与原河道相比,新汊道较平直,长度较短、比降较大,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较强;(1 分)新汊道的水量

不断增大,河床不断加深、加宽(1 分);原河道由于流速变慢、流量变小(1 分),不断淤积,最终废弃(1 分)。

19.(22 分)

(1)(6 分)

三省(市)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总体不断提高(2 分);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差距有所扩大(江

苏增长较快,上海、浙江增长较慢)(2 分);(2008 年后)江苏(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最

高,且明显高于上海和浙江(或目前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最低)(2 分)。

(2)(4 分)

与江苏相比(1 分),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相对发展较慢,相对综合发展水平较低(1 分);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发展快,

相对综合发展水平较高(1 分),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较低(1 分)。(或答与上海相比,江苏

高技术制造业相对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综合发展水平略低但差距较小,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

业的耦合协调度较高)

(3)(6 分)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规模大,水平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吸引资金、技术、

高科技人才聚集,产业规模大;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明显,产业增长快;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

可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每点2 分,任答三点得6 分)

(4)(6 分)

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加强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化;加

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

智能化、信息化(2 分)(每点2 分,任答三点得6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