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决胜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2024-03-04·7页·627.2 K

决胜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大豆起源于我国,据李长年的查考,古代中国菽、粟在粮食作物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豆是国

人主要的植物蛋白营养来源作物,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非常接近于理想蛋白的要求,优于

其他作物,只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与胱氨酸)相对比重略低些,因此,汉代发明的豆腐是中华民族的食品

营养中基本的、经久不衰而且为国际推崇的蛋白食品。

保障我国大豆供给必须立足在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基础上。若进口大豆作为调剂供给的手段,只有在发

展我国大豆生产本身的基础上,才可能保证进口大豆的低价、优质水平。

我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作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征集和育种工

作有所发展。多年来,优质育种方面,主要以提高大豆脂肪及蛋白质产量为目标,育成了油脂含量达 23%及

蛋白质含量达 47%的商用品种。近 20 年大豆研究的进展是显著的,但与国际大豆发展和我国需要相比是远远

不够的,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家大豆产业发展的高度来处理、解决。

大豆改良的关键在于新的科学发展并由之产生技术上的革新。由一项科学发现到生产者应用新的技术至

少需要5到 10 年的时间,抓住了基因组研究便抓住了未来大豆育种技术革新的核心。这不仅可促进利用来源

更为广泛的基因资源,而且具有大规模与高速度的特点,从而使大豆育种产生飞跃。

——摘编自盖钧镒《发展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立足国内解决供给问题》)

材料二:

盖钧镒,今年 88 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

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大豆院士”。

1980 年,44 岁的盖钧镒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出国访问学者中的一员,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担任客

座助教。在国外留学两年半,考察了美国 12 个州的大豆产区,他看到了差距。

大豆古称“菽”,我国种植和驯化大豆的历史超过 5000 年。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大豆生产因胞囊线虫病

几乎遇到灭顶之灾,是我国北京小黑豆的抗病基因,挽救了当地大豆的命运。然而,此后美洲国家通过科学

研究、品种选育、种植机械化,大豆产量一度远超中国。中美在大豆产量方面的差距,让盖钧镒深受触动,

他意识到,只有掌握种质资源谱系,才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近年来,作为农业“芯片”,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2021 年,我国通过《种业振兴行动

方案》,强调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是一份份珍贵的种质资源,也是

一个个大豆研究的希望。

我国曾经是大豆出口国,大豆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但随着美洲诸国大豆产量跃升,1996 年之后,我国逐

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的自给率仅为 18%左右。

面对这种局面,盖钧镒十分忧心,因为他知道,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不仅可以制成各类豆制品供人食用,

而且是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依赖进口就相当于把饭碗交到别人手里。为打赢这场种业翻身仗,盖钧镒潜心

研究大豆育种和种植技术,将突破口放在寻找野生大豆隐藏的优异基因上。他从大量大豆资源中精心筛选出

1900 份,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带领一批批学生反复种植、观测,完整记录下每一份资源的性状特征。他首选

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南农 1138—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大豆亩产一步步提升,可盖钧镒的眉头仍时常紧皱:“缺口还是太大了,过于依赖进口,很容易被卡住脖

子。”

年迈未敢忘忧国。盖钧镒殚精竭虑,又提出了“大豆南下”计划:“美洲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能

种大豆,亚洲的低纬度地区为何不能种大豆?”

“大豆南下”的研究成果一旦投入使用,势必扩大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区域,但盖钧镒的目光不仅于此。

在他的设想中,一批适合亚洲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育成后,可以走出中国,乘上“一带一路”的

东风扬帆出海,在海外进一步试验并推广种植,从而优化进口大豆来源结构。

两鬓斑白的盖钧镒还像过去一样,总是带着学生出现在示范田里,实地调研。

“要想大豆发展得好,人才是关键。”60 余年来,盖钧镒曾心痛于大豆人才的流失,也为现在大豆研究队

伍不断壮大而由衷欣慰,“以前开一个全国性大豆学术会议,到场专家学者只有 200 多人,现在有 1000 多人

了,他们都是祖国大豆事业的希望”。

在学生们眼中,这位荣获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终身成就奖的泰斗级人物,在生活中是一位既严谨又温和,

既执着又可爱的老者。

在盖钧镒的团队里,评价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只有一个标准——为事业、为国家作了多少贡献。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这句诗描绘的景象,经常浮现在盖钧镒的脑海中。在他背后,几

代年轻的科学家,正逐渐肩负起重振中国大豆雄风的使命。只要中国还未实现“大豆自由”,盖钧镒和学生们

的奋斗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大豆自由”并不遥远。

(摘编自郑晋鸣王茸张源源《神州万里豆花香》)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源于我国且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豆,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 5000 年。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但仍有技术研究问题。

C.中国曾经挽救美国大豆的灭顶之灾让盖钧镒觉得掌握种质资源谱系意义重大。

D.新品种“南农 1138—2”得到推广应用后,盖钧镒仍觉得有被卡住脖子的危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保障我国大豆供给,就必须以发展我国大豆生产为基础,辅以进口一些大豆。

B.抓住基因组研究,可促进利用广泛的基因资源,从而使大豆的育种产生飞跃。

C.国家大豆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盖钧镒研究团队的评价标准并不重视个人成就。

D.“大豆院士”盖钧镒和“水稻院士”袁隆平一样,都敢于突破遗传育种科技瓶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要想大豆发展得好,人才是关键”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大豆改良的关键在于专家的新成果并由之产生技术上的革新。

B.参加全国大豆学术会议的 1000 多人都是祖国大豆事业的希望。

C.只要中国还未实现“大豆自由”,盖钧镒和学生们奋斗不停歇。

D.盖钧镒设想让大豆种质资源走出中国,优化进口大豆来源结构。

4.材料一的作者与材料二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请说明这样安排的好处。(4 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展望中国实现“大豆自由”并不遥远?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春天了

杨志军

是雪狼用奔跑的姿势告诉我,

是哈熊用沉闷的吼声告诉我,

是雪豹用凝视的眼睛告诉我,

所有的都需要爱需要扎西德勒。

父亲在电话里给洛洛说了许多,但只有一句话让洛洛猛然醒悟:“你不是一个好藏族人,你会让妻子从你

的怀里跑掉。”

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只是感觉到刺激的锋芒梭镖一样猛烈地扎向了心底,寻思我怎么不是好

藏族人啦?妻子有什么理由离开我的生活?又一想:不管什么原因,妻子跟他闹成这个样子,他不是好藏族

人的事实已经有啦。草原上的习惯就是这样,把“好藏族人”作为褒奖,把“不是藏族人”作为贬抑。

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且已经是校长的人,怎么可能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喜欢呢?他当机立断:必须放下所有

的事情,回到央金身边去。转瞬之间,央金成了唯一,重量居然超过了整个沁多学校,超过了一万多名学生。

他回到宿舍拉开抽屉看了看:工资的大部分都在这里,因为没有花钱的习惯,更因为吃住都在学校,除了扣

除少量的伙食费,用不着别的花销,他几乎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多钱。他摸了摸口袋,又低头看了看自己,

这些年他跟大部分当干部的藏族人一样平时只穿汉服,汉服虽然方便,但口袋实在太小啦。他用几乎拽掉纽

扣的动作,脱掉上衣,从柜子里拿出叠得整整齐齐的皮袍,穿在了身上。皮袍是黑色条绒面和羔皮里子的,

包着绿色的袍边,袖口和下摆镶饰着一拃宽的鹿皮,是几年前去州上参加先进代表大会时,王石书记亲手递

到他手里的奖品。他扎好红棉布的腰带,把钱全部塞进宽大的胸兜,戴上羊皮帽,来到了外面。穿过校园的

时候,那些钱在脑海里变成了艳丽发光的首饰,好看得有些晃眼有些眩晕。心说自己真是个傻瓜,怎么早一

点没想到,钱是可以换东西的。牧家出身的女人,一见漂亮首饰,天大的怨恨也就没有啦。

他骑着斯雄,先拐向草原告知角巴阿爸,西宁的家人就要到来,又快马加鞭来到县上,把斯雄交给了在

县政府上班的喜饶。喜饶从沁多学校毕业后,又去西宁上了两年畜牧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沁多县畜牧局。

洛洛说:“我今天想喝点酒呗。”他想起了白酒那种不堪承受的辛辣,就想喝几口驱散心里的难过——他

心里真是难过死啦,因为是第一次想起:自己的妻子,一个远方的女人,长年累月看不到丈夫的面影,更别

说得到丈夫那种热腾腾的怜惜和关爱啦。而他直到妻子暴怒了还不觉醒,还会推她倒地,弃她而去。

都是平时很少喝酒的人,没喝几口就有点迷糊了。

洛洛哭起来:“央金,央金。”

喜饶说:“央金是女人里的尖子,是红雪莲不是白雪莲,是一匹跑得最快的母马,一跑就跑到天边去啦。

骑手的一生就是寻找爱人的一生,洛洛啦,你是不是骑手?”“我是不是骑手见了央金就知道,我要给她说,

请喝酒,喝下这瓶酒,然后再听我说。”“你要说什么?”“我要说央金啦,我人的不是,我要多多地住些日子,

我想有我们的孩子。”喜饶激励着他:“好得很,有女人的人就是不一样。”吃喝了一通,洛洛跟着喜饶来到他

的宿舍,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踏上了长途客车。

车轮的碾轧,瓷实的积雪,滑溜溜的路面,慢悠悠的长途客车,防滑链焱啦啦响。皓白的原野让眼睛

失去了意义,除了不能久视的白光,什么也看不到。

洛洛下了车,活动着酸麻的腰腿,行走在西宁午夜的大街上,积雪的吱嘎声清亮无比,城市安静得只剩

下了一个人。市歌舞团的筒子楼御风而来,停留在一排苍绿的松树后面。他有点激动,戛然止步。过去的日

子里,总是那样:她在电话里催啊催啊,然后等啊等啊,望眼欲穿地等啊,终于他来啦。而今天却有了从来

没有过的不期而至,央金是绝对想不到的,会不会比他更激动?那要看他怎么表达,不能第一句话就说“我

人的不是”,应该这样,这样,这样……其实他越想越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觉得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终于回家了。他拾级而上,感觉头有些晕,心说千万别走错了,一共五层,他家在顶层的东边。又哑然

一笑,怎么会错呢?从来没有走错过。

他撩起皮袍下摆,从裤子口袋里拿出钥匙,看了看筒子楼里昏暗的灯光,灯光下堆积在走廊两边的煤块、

火炉、纸箱和其他杂物。没错,到了,那边是团长的家,这边就是自己的家,门上依然是那个叫赫本的外国

女演员的张贴画。他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钥匙插了进去,轻轻一拧,门就开了。

灯光从门里汹涌而去,哗一下照亮了半个床。

央金睡着,没有醒,他轻轻叫了一声,还是没有醒。有点奇怪了:她睡觉怎么还穿着藏袍?瑰红的袍身、

深棕的镶边、万字不断的盘扣,带云纹的袍襟半盖着一双红色高跟鞋。他摇了摇头,觉得自己看花眼了,上

前推了一把:“央金。”再推再叫,央金无动于衷。他突然摸了摸她的手,手里掉出一团揉皱的纸来,打开一

看,上面用藏文和汉文写着:永别了洛洛。再看她的枕边,左首一个药瓶,右首一个药瓶,都是安眠药。一

瞬间他明白央金怎么了,扑到她身上,号啕大哭。

团长过来质问洛洛:“到底怎么回事?”

他不回答,大把大把地抹着泪,是醉了还是更加清醒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

几天后,央金在病床上醒来,透入眼帘的是窗外明媚的阳光。

(节选自杨志军《雪山大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部分,父亲在电话中对洛洛说的一句话,交待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由此展开对有关故事的

叙述。

B.小说通过洛洛的追问,刻画出一位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勤奋、对家庭始终不闻不问但深受大家好评的校长

形象。

C.洛洛回到市歌舞团筒子楼前,自己的无比激动和想象妻子见到自己的激动,与后文见到的惨象形成强烈的

对照。

D.小说通过洛洛的视角描写了家门口堆积的杂物和外国女演员的张贴画,使作品充满日常的烟火气息和艺术

氛围。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中“梭镖一样猛烈地扎向了心底”用比喻写出洛洛深受刺激的“疼痛感”。

B.句子与上下文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且重复“央金”名字,感情表达更强烈。

C.句子中“滑溜溜”等叠词,形象地写出了路面滑、行走难和洛洛内心的焦急。

D.句子与前文“越想越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一致,都表现出了人物的举棋不定。

8.“终于回家了。”这个段落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请加以梳理概括。(4 分)

9.有人评论《雪山大地》“充盈着浓浓的诗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

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

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节选自《论语阳货》)

材料二: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制丧三年,所以报父母之恩也。期年之丧通乎诸侯,三年之丧通乎天

子,礼之经也。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

礼,不敢不及也。”孔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

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子贡问曰:“闵子哀不尽,子曰君子也;子夏

哀已尽,子曰君子也。赐也惑,敢问何谓?”孔子曰:“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

能引而致之,故曰君子也。”

(节选自《说苑修文》)

材料三:

处丧之法,将奈何哉?曰:哭泣不迭,声翁,缭绖垂涕,处倚庐,寝苫枕块,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

衣而为寒。使面目陷皱,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之操丧也必扶而能起

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禀。使

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

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覆而埋之;

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

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节选自《墨子节葬》)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上士之操A 丧也B 必扶C 而能D起E 杖而能F行G 以此H 共三年。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衣,表示“穿”,“范增数目项王”的“目”表示“使眼色”,两者的用法相同。

B.所以,指“用来……的”,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的词义相同。

C.敢,指“冒昧地请求”,与“使天下之人,敢言不敢怒”的“敢”的含义不同。

D.“若法若言”中的前一个“若”指“好像”,与“门庭若市”中“若”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按照礼制,居丧期间不可吃美味、听音乐,甚至不可住家里,除非你自己觉得心安。

B.当时天下通行的居丧之礼是为已故父母或天子守孝满三年,而为诸侯只要一年即可。

C.子夏和闵子骞守孝期满后,一喜一悲,孔子认为他们能恪守礼制,都具有君子之风。

D.墨子主张有节制的丧葬,否则会摧残自己身体不利于生产生活,且厚葬会浪费钱财。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故曰君子也。(4 分)

(2)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4 分)

14.对于“居丧”的时间,宰我、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雪漫山,诗人懒得开门,却因从弟远道来访分外高兴,照应诗题之“喜”。

B.诗人认为虽然家境贫困“无酒御寒”,但是因为“有书供读”也能够充盈人生。

C.诗人嘱托从弟要和家里兄弟们和睦相处,也要友善对待外人,可谓情真意切。

D.该诗语言平易近人、质朴明畅,在日常生活的话语中流露情感,富有感染力。

16.诗的尾联情感丰富,请简要概述。(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使天下百姓愚昧,由此产生了

著名的“焚书坑儒”的故事。

(2)唐代琵琶一般有四根弦,其中最粗的称为大弦,最细的称为小弦。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摹了两种弦截然不同的音质。

(3)小刚绘制了一幅以“荷”为主题的画作,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

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雨水是肥水”,这并非__________,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夏日的雷暴雨,雨水经过闪电的特高电流和雷

击,发生电离反应,雨水中的一些氧、磷、氮、钾等原子,被电离出来,如果用来浇菜浇地,更容易被农作

物吸收,促进植株生长。

集纳雨水最好的建筑式样就是天井式。很多年代久远的宅院,大都是天井式设计。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

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观。令人惊叹的是,天井居然是真正的“井”。闽南一处天井正中就有一口深

井。深井约摸十几米左右深。青石垒成的井壁上长满苔藓,可见年深日久。四周的屋檐下,均有集水

沟。沟里的水攒聚状地发散到天井正中的深井中。等到风停雨住结束,深井里面已汇集了很多雨水。可

以想到,在过去,这户人家__________就可以在天井里洗菜浣衣,真是方便实用,不禁为古人智慧所惊叹!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2 分)

19.文中第二段划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3 分)

20.请简要概括“天井式建筑”的特征。(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百香果因其馥郁的香气和酸甜口感而深受大家喜欢,但当你尝试将这种热带美味密封保存以备后用时,

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百香果肉有时会在密封瓶中“爆炸”。

百香果本身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易于发酵的有机成分。从果皮中挖出果肉后,空气中自然存在酵母菌和细

菌会迅速侵入。在百香果肉富含糖分的环境中,这些微生物迅速繁殖并开始分解糖,进一步触发发酵过程。

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代谢活动,会生成多种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中, 。

如果你将百香果肉存放在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内,比如塑料瓶,这些发酵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将无处可

逃, 。当压力累积至某个临界点时,塑料瓶将无法再承受,自然就爆炸了,风险也随之而来。

那么, ?一种有效的策略就是冷冻。低温环境会显著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几乎完全抑制它们的

新陈代谢过程。与此同时,低温也会抑制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减少气体的生成和积累。因此,冷冻不

仅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活动,还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6 分)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好香的干菜!——哎,你们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走近了低声问。

B.“(这床被子)是我的——”新媳妇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外国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文纸有格子,作文才有格调;人和事有格子,人和事才有格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