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03-02·8页·757.5 K

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

2024.2

本试卷共 6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

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

渚文化

A.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B.玉钺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已产生了青铜工具 D.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色

2.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

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

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 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3.唐代德政碑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由当地吏民请立于交通要道,以供观瞻。

碑文一般力赞官员德政,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德政碑的颁赐说明朝廷

A.不断完善地方监察管理体系 B.以民众口碑衡量官吏政绩

C.与地方共同构建良吏的形象 D.丰富地方官考课制度内容

4. 唐朝前期,土地若因人户逃逸而抛荒,官府通常会保护逃户对千土地的所有

权,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到了宋朝,官府通常会将这些土地暂时代管,出租

给农民耕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 B.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1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动 D. 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5.17 世纪后期, 广东人郪玫率族人南迁至淜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

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 宫室与中国无异,

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 其风俗重文学, 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

这体现了

A.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 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

C. 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 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

6. 甲午战争后, 消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

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 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

千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 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 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 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7. 1913 年 2 月 28 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

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 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 D. 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8. 1921年 6 月,《共产党》杂志指出:“ 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

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

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 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 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

2

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

9. 1945 年 8 月上旬,《 解放日报》转发美英及国民党报纸渲染原子弹威力的报

道。对此,毛泽东说:“我们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这

一观点旨在

A. 尽力维护国共合作关系 B. 为重庆谈判营造和平氛围

B. 坚定解放战争必胜信念 D. 争取舆论宜传的主动地位

10. 1951 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

名, 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 并修

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A.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 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 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D. 有利千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11.古希腊雕塑在古典时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 在希腊

化时期,则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这反映出

古希腊雕塑

A.吸收多元文化不断发展 B. 重视对民族情感的表达

C.逐步反思奴隶制度弊端 D. 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

12. 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

吉诃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

树木。这反映了

A. 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B. 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C. 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 D.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

13. 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 此书一经出版, 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 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

A.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 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

C. 有利千重商主义发展 D. 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3

14. 19 世纪初,“ 解放者” 玻利瓦尔强调自由仰仗千科学, 而科学的发展将帮助

人们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之而战。在他看来,只有科学家才能真正了解国家的

实际情况,知识确实是一个产生力量的源泉。据此可知,他强调

A. 以思想解放推动革命发展 B. 民族独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C. 知识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D. 科学是破解考迪罗制的良方

15.19 世纪中期, 英国大部分原棉自美国进口。经济史学者罗斯托曾感叹 ,“ 美

国为自己在南方建立了一种传统社会,这个社会是兰开夏郡的附属品,以后则是

英格兰纺织厂的附属品”。 他意在说明

A. 国际产业链分工不平等 B. 英国强迫美国成为原料产地

C. 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D. 南北战争造成美国贸易亏损

16. 20 世纪 70 年代后,很多独立的非洲国家面临着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进口成本上涨、外债急剧上升等危机,这些国家努力寻求全球财富的公平分

配,尤其是保证商品价格和市场的公平。据此可知,非洲国家的应对之道是

A. 切断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 B. 加入联合国以争取经济援助

C. 抵制美苏两大国的霸权主义 D. 谋求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1691 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 2000 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

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 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

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

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

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

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

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

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

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8 分)

18.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7 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

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

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 17 世纪的

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

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

物题材。

——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

材料二 18 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

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

空间。19 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

败。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

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 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 1000 多个,1870 年

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 2 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

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

5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 世纪阿拇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

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19 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

(8 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和苏联驻

三关国大使多勃雷宁是参与处理危机的重要人物。

材料一 美苏关于古巴的协议绝对不包括撤出在土耳其或意大利的导弹,苏联方

面确实曾提出过这一要求,肯尼迪不仅拒绝讨论这一问题,甚至根本对此不予回

答,危机的解决与任何形式的导弹交易都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促使赫鲁晓

夫从古巴撤走导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很清楚面临着遭受美国核打击的可能性。

—1963年 1-2 月间,麦克纳马拉、腊斯克在面对国会议员有关质询时的回答

材料二 赫鲁晓夫没有坚持要求肯尼迪做出公开保证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肯

尼迪被誉为这场危机中的大胜家是因为没人知道那笔秘密交易。赫鲁晓夫从古巴

撤出了我们的导弹而没有取得明显的收获,因而大失脸面。事实上……(赫鲁晓

夫)得到了从土耳其撤走美国导弹的保证。

—摘编自多勃雷宁回忆录(1995 年出版)

(1)比较两则材料,指出双方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原因的解释的异同。(6

分)

(2)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古巴导弹危机有何史料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6分)

6

20.儿童史的兴起为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童蒙读物包括《苍颉篇》《急就篇》等字书,汉代还重视《论语》《孝

经》等。汉代砖画像反映出,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

秦汉

的成人化现象严重。父母往往带着未成年子女参加农业劳作,传习

技能。儿童既有掩雀、捕蝉、蹴鞠等一般游戏,也有战争儿戏等模

仿大人行为的特殊游戏。

唐律对儿童与成人做了区分。儿童不再像前代那样穿着成人服装。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除《急就篇》《孝经》等

隋唐

读物外,还有文学诗赋等方面的教材。儿童游艺包括音乐舞蹈、堆

沙成塔、采花、斗草、骑牛、骑竹马、叠罗汉、倒立、顶竿、游泳

等。

宋人将儿童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婴戏图,描绘了儿

童蹴鞠、

宋元

宋元击球、嬉水垂钓、骑竹马、舞狮子、皮影戏等场景。《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等传播甚广,朱熹等鸿儒硕学也加入到编写儿

童读物的行列中。

儿童服饰颜色鲜艳,有些儿童佩有长命锁、金手镯等。官方主张用

等级秩序

明清

教育儿童,民间也有发展儿童天性的呼声。跳百索、抖空竹、抽陀

螺、放风筝、踢犍子均是儿童喜欢的娱乐活动。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儿童的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拟定主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

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2024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 .(14 分)

(1)特点:突破“华夷之辨”,视各民族为一个整体;重视加强中央与边疆少

数民族的联系;注重构建疆域“大一统”的观念。(6 分)

(2)概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为国民革命的大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团结一切抗

日的力量共同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最

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8 分)

18.(14 分)

(1)原因:宗教改革的影响;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人

文精神的传播。(6 分)

(2)评析:19 世纪中后期,巴黎的社交方式向公共性、大众化方向发展。这种

趋向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

是因为在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共和制逐步确立, 公民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

升。这一转变反映了法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8 分)

19.(12 分)

(1) 异:麦克纳马拉、腊斯克——美国没有在土耳其问题上与苏联做交易,美

国依靠强大军力使苏联让步。

多勃雷宁——美苏双方都做出了妥协,苏联得到了美国从土耳其撤走导弹的保证,

然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同:美苏达成了协议,苏联作出让步,从古巴撤走了导弹。(6 分)

(2) 价值:两者都是该事件亲历者的叙述, 可以相互印证, 用于研究古巴导

弹危机和平解决的过程和原因。

问题:注意双方的立场差异;注意政治和时代因素的影响。(6 分)

20.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