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02-24·8页·13.7 M

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开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文族徽是商代以来的家族组织名号,常见于商周青铜器。西周时,殷商遗民在被分

封给各诸侯国时仍可以使用原有的族徽,今考古发掘证明一个叫冉族的殷商遗民的金

文族徽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凤翔,山东临朐,湖北荆州等地均有较多数量

的出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华夏族群认同意识有所增强 B.分封削弱了殷商大族的势力

C.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色鲜明 D.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2.表 1 为“西南夷局部地区(今贵州省)墓葬出土的中原铁器数量统计概况”。这说明这一

时期()

表 1

A.个体劳作方式在边疆逐渐确立 B.南方丝路助推冶铁技术的传播

C.中原文化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 D.西南夷的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

3.有学者认为,曹魏时期开始推行的户调制来源于汉代推行的口赋、算赋制度。它一改

口赋、算赋按人头征收货币的方式,而是将民户按资产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征收绢

编等实物。曹魏的户调制()

A.减轻了国家对个人人身的支配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保障了小农的生产时间

4.辽圣宗于 1007 年营建中京大定府。宋朝使节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辽中京“幅员三

十里”,王曾则记述该城方圆“四里许”。1956 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辽中京遗址进行

了勘探和试掘,结果证明该城周长约一万五千米。这说明()

A 实物史料价值低于文献史料 B.文献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C.考古发现可以验证文献史料 D.记录者的立场影响历史的记述

5.据图 1 可知,中国古代的法律建设()

图 1 中国传统王朝法律沿革简图

A.有效地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体现了文明在传承中发展的规律

C.推动了民族之问平等关系的实现 D.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

6.主管天文历法的清湖饮天监监正杨光先(1597—1669 年)在其所著《中星说》中指出:

一切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在尧舜时代已经完备,自那时以来,有遵守四千年而莫之或

议。“又曰:“孔子之所以成为‘无以复加’的圣人,‘以其祖述尧舜也’。”这反映出

A.天朝上国的社会心理 B.西学东渐动力的缺乏

C.经世致用恩想的盛行 D.思想观念取向的保守

7.表 2 为 1919 年 3 月到 1923 年,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宣讲情况。这些宜讲()

表 2

A.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推动了民族主义的高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加速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8.1927 年 5 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1927 年 8 月初迁至芜湖,随即领导

了桐城、潜山、南陵、泗县、东流、至德、郎溪等地的多起农民暴动,到 1928 年底,

安徽农民运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安徽农民运动的恢复与发展主要得益于()

A.共产国际的指导 B.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开展

C.八七会议的推动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9.陕甘宁边区除政府直接经营工业外,还推行了新的工业经营政策,如定边新塞工厂、

靖边毛织工厂、盐池元华工厂等工厂,在 1943 年的扩大投资中,公家投资占扩大资金

总额的 72.73%。当地商人与其他群体的投资则占扩大资金总额的 27.27%。这一新政()

A.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抵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C.践行了“三三制”的基本原则 D.调动了民众抗战的热情

10.1960 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指出:“要研究手工业合作社的合并、升级,哪些是

符合题要的,是合理的;哪些是公社工厂的生产可以代替的,哪些是不能代替,需要

退回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要做深入了解、全面分析、通盘考虑。”由此可知,

李富春主张()

A.积极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减少手工业的公有制成分

C.立足实际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D.全面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波斯帝国君主像苏美尔国王一样,不断强调他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

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波斯君主的做法旨在()

A.传承西亚的政治体制 B.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

C.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 D.保持帝国的统--完整

12.百年战争结束(1453 年)后,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加强了王权。15 世纪,

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王国则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的领导下实现了集权统治。这

反映出()

A.王权摆脱了教会的影响 B.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逐渐奠定

C.战争促进国际体系建立 D.近代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的加强

13.意大利哲学家特勒肖(1508—1588 年),发展了古希腊伊奥尼亚派的学说,认为世界上

存在着统一的物质,它是由内在矛盾,即冷与热构成的;热生于太阳,冷则生于地

球,因这两极矛盾的斗争,而生出四种自然现象:空气、火、水和土地。特勒肖的学

说()

A.高扬了人的主体地位 B.催生了天文学的革命

C.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 D.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

14.据表 3,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土耳其革命的特点是()

表 3

A.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反封建旗帜更突出

C.走上了政党政治的道路 D.以无产阶级为主体

15.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后,在欧洲,美国让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与苏联互

相争夺,互相牵制,自己则以平衡者、和平自由的维护者自居。在亚洲,则让日本、

韩国、菲律宾等国与中国、苏联互相对峙、抗衡,其逻辑与美国在欧洲的作为如出-

辙。该学者意在强调()

A.美国借助冷战维系其霸权地位 B.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

C.冷战一定程度上利于世界和平 B.中国在两极对抗中处于中立的地位

16.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 IMF 多数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1978 年《牙买加协

定》正式生效,规定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提高

IMF 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会员国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进行贷款和将之作为偿

还贷款的担保。随后,牙买加体系得以确立。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A 导致了世界银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B.巩固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

C.推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

1700—1780 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 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

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 35 万降至不足 10 万。北美独立战争

前夕,只有不到 20%的男性移民被称为“劳工”,而 69%则是“技师”和服务性行业人

员。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英格兰或苏格兰城市贫民移居海外,对他们而言,“移居海外不

再是绝望中的逃避,而是追逐中的机遇”。前往美洲的自由移民,与 17 世纪的契约工

人不同,从事商业和贸易的男性很明显占多数。尤其是 1763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来自

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移民来到殖民地,从事商业活动或是在军队和当地政府

中谋职。

——摘编自张亚东《试论 18 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出现了大批国人移民定居东

南亚的现象。鸦片战争后,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往往对参加反抗斗争的农民进行

残酷报复,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大批逃往南洋。突如其来的社会经济变迁又造成了一

大批失业者,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纷纷下南洋以求发展。列强通过招工贩子许诺各种

利益诱骗出国华工签订契约,更有甚者不惜动用绑架方式获取华工。半个世纪里,就

有约 200 万华工被诱骗至东南亚地区进行苦力劳动。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概述 18 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 18 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相比,19 世纪中后期华人移民东

南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13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庞氏家训》由明朝中后期广东南海人庞尚鹏所著。主要内容包括“务本业”“考

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来”“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共 8 章。最后

用歌谣形式编写“训蒙歌”和“女诫”部分并予以专列。《庞氏家训》甫一问世,其

“遵礼度”一款即有四条“已入乡约通行”。以下为《庞氏家训》部分内容的摘录:

请选择《庞氏家训》中的某章内容或多章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论

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1979 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 2000 万人,这是建国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

重数额的最高峰。4 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 月,全市实行

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

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

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 1979 年全年有 21 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

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 3.4 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 9%。

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 1979 年 4

月起,九个月安置了 18700 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

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 年

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 1982 年增长了 3.3 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

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

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摘编自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主要举

措。(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

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

(8

)

2024 届高三开年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C B D A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B D B A C

1.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同一个殷商大族的族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而且这些地

域距离较远,这说明西周分封时,殷商大族被分割迁移到各地,从而削弱了其势力,

故选 B 项。材料不涉及族群认同意识,排除 A 项;材料主旨并非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

色,排除 C 项;材料并未涉及宗法制与周王室统治的关系,排除 D 项。

2.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战国晚期到西汉中后期,以贵州为代表的西南夷地区

使用了越来越多的中原铁器,特别是农具的增加,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的农耕生产方

式和生产工具传入到当地,从而提升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故选 D 项。材料看不出个

体劳作方式,更看不出“确立”,排除 A 项;这是中原铁器传入西南夷,而不是冶铁技

术,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原铁器的传播,而非外来技术和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

播与接受,排除 C 项。

3.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户调制重在以户为征收依据而非个人人身,这使得政府

对个人人身的控制有所减轻,故选 A 项。征收实物是对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衰落的应对

之举,无法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B 项错误;两税法才真正改变了以人丁为

主的赋税制度,C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后期的租庸调制中的以庸代役保障了小农的生

产时间,材料中并未涉及劳动者的时间问题,D 项错误。

4.C 依据材料“路振说,辽中京‘幅员三十里’,王曾则说,方圆‘四里许’”等,可得出北宋

文献对于中京大定府的方圆大小记载不一致,有矛盾之处,1956 年,内蒙古文物工作

队对辽中京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结果证明该城周长约一万五千米,由此可知路振

的记载更可信,这说明考古发现可以验证文献史料记载的正确与否,故选 C 项。实物

史料和文献史料的价值并无高低之分,排除 A 项;B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主旨并

非个人立场的差异对历史记述的影响,排除 D 项。

5.B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法律后代对前代进行传承,在此基础上发

展,法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B 项。中国历史中除了大一统外,还有分

裂时期,只是以大一统为主,而且只凭法律的沿革,不足以得出大一统格局,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 C 项;儒家伦理的法律化是中国古代法律进程中呈现

的重要特点,但图示材料不能体现儒家伦理对法律的影响,D 项排除。

6.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杨光先认为“一切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在尧舜时代已经

完备”,这说明他的思想取向保守,故选 D 项。天朝上国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外来事务

的态度上,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A 项;材料中以杨光先为代表的思想未涉及西学东

渐,排除 B 项;经世致用强调学以致用,材料未涉及,排除 C 项。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宣讲涉及的领域包括卫生

常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家庭、妇女、儿童教育等方面,这些宣讲内容有利于社会生活

的近代化,故选 A 项。从宣讲主题无法得出民族主义高涨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中

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信息,排除 C 项;五四运动即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使民主革命性质发生转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8.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徽临时省委领导农民暴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统治受到了当时八七会议的推动,故选 C 项。材料无法说明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

A 项;当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 B 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确立是在 1928 年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无法说明 1927 年安徽革命的发展情况,排除 D 项。

9.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3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年的扩大投资,

政府、商人、其他群众都有参与,这体现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并存,有利于发展新民主

主义经济,故选 A 项。官僚资本是在国统区,这是在陕甘宁边区,排除 B 项;“三三

制”是政治合作的原则,排除 C 项;材料的主旨是调动有产者投资积极性,发展生产,

D 项错误。

10.C 1960 年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李富春副总理指出的是手工业合

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合作化程度,结合时间可知,这是对当时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要求立足实际适时调整生产关系,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纠

偏,而非积极推进,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公社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而

非减少公有制成分,排除 B 项;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1.D 波斯帝国统治面积十分广大,强调“天下四方之王”“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

人”,有助于塑造自身作为新旧统治区人民的代表,从而保持帝国的统一与完整,故选

D 项。传承西亚的传统政治体制是形式,不是意图,排除 A 项;材料不涉及神权,排

除 B 项;建设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不是意图,是自我装扮,排除 C 项。

12.B 依据材料“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加强了王权”“西班牙王国在斐迪南

二世和伊莎贝拉的集权统治下”可得出王权有所加强,这为后来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故选 B 项。材料未涉及王权和教权关系的问题,A 项排除;材料主旨在

于王权的加强和王权国家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出国家利益至上,排除 D

项。

13.D 基督教主张上帝(神)创造万物,而特勒肖认为世界存在着统一的物质,这就否定

了基督教神学观,冲击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即基督教神学,故选 D 项。材料看不

出人的主体性,只能得出世界的物质性,排除 A 项;哥白尼开启了天文学革命,排除

B 项;1517 年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从德国开始的,排除 C 项。

14.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印度相比,土耳其重点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反封

建旗帜更突出,故选 B 项。二者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都出现了政党,A、C 项排

除;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D 项排除。

15.A “在欧洲,美国让”“在亚洲,则让”,可知美国推动一些国家与苏联等国抗衡即冷

战,自己则站在后面,这样就使得美国与苏联、中国、英国等国显得不是同一个级别

的国家,从而凸显自己高于其他国家的“平衡者、和平自由的维护者”地位,该学者意

在强调美国借助冷战维系其霸权地位,故选 A 项。材料能够看出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地

缘政治的斗争中心,但并非作者要强调的内容,作者要强调的是美国的“超然”地位,

排除 B 项;材料看不出冷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未提及中国的中立

地位,且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

16.C 根据材料“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特别提款权作

用的增强,推动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故选 C 项。这与世界银行的功能没有关

系,排除 A 项;开放汇率制就是由于美元势力衰退后的产物,排除 B 项;牙买加体系

的建立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浮动汇率制的实行,使得各国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发

展状况,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这些都为资本主义国家缓解“滞胀”提供了条件,因此

“加深”一说难以确定,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25 分)

(1)变化: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移民锐减,而爱尔兰和苏格兰人骤增(移民主要来源地变

化);移民中拥有技术、一定社会地位及人身自由的人的比例上升(移民主体构成的变化);

移民从事职业的变化,多数人不再从事契约劳工的工作(移民职业的变化)。(1 点 2 分,

2 点 4 分,任答 2 点即可,共 4 分)

影响:为移民找到了新的生活与发展空间;推动北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美利坚民族

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促进北美地区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北美殖民地的

治理水平。(1 点 2 分,4 点 8 分,任答 4 点即可,共 8 分)

(2)特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移民方式多样;主要从事苦力劳动等。(1 点 2 分,3

点 6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6 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农民起义失败后,为了躲避清政府的

镇压;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形成;国人移民东南亚有历史传统;华人的

家族聚居投亲传统;西方殖民者对劳工的渴求。(1 点 2 分,2 点 4 分,3 点 6 分,4 点

7 分,任答 4 点即可,共 7 分)

18.(12 分)

参考示例 1 论题: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2 分)

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社会生活领域也出现了强调奢靡享受等风气。

儒家士大夫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反应。如材料中的家训在“训蒙歌”中强调要“幼儿曹,

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主张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加强儒家纲常伦

理的教育;在“女诫”中则强调要加强对妇女的教育,要求女性相夫教子,和睦亲友,

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男尊女卑思想。这些篇章都可以说明理学代表的儒家思想对社

会生活的的渗透。

可见,家训代表的家庭教育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印记,这说明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

社会生活。(10 分)

参考示例 2

论题:明代“四民”观念在坚持传统基础上出现了新变化。(2 分)

明代科举制继续发展,统治者高度重视官僚阶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加之儒家

思想的影响,士的地位仍为最尊贵的;明代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官府仍坚持重农抑商

政策,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地位虽次于士人,高于工商业

者。可是,随着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商业资本的集聚,商人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社

会对财富的关注度提升,使士、农、工、商这四民的职业界限开始变得相对模糊,对

职业选择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家训提倡随材就业,子孙聪颖便可力学上进,如果天资

愚钝,则可从事其他职业,自食其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有所

淡化。

总之,明代“四民”观念渐变,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变化对上层建

筑的影响。(10 分)(以上“参考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本题也可以从

家训与乡约的结合等诸多角度作答,学生自拟其他论题,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19.(15 分)

(1)主要举措:改革就业体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强化培训,提升劳动者

技能。(1 点 2 分,2 点 5 分,3 点 7 分,共 7 分)

(2)积极作用:改革了就业体制,优化了就业结构;增强了企业活力,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了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发展。(1 点 2 分,4 点 8 分,任答 4 点即可,共 8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