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从古代“天人合一”“和
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到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提出,体
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汉字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它的构形美
和形音义的结合美分别体现了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和”思想。
汉字构形原则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汉字构形方式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为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汉字造字中的象形思维。汉字多以人体部位、自
然中的物,单独成字或作为部件。比如,日、山、水、火、口、手等。有一些汉字将自
然之物与人的情感合二为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比如,许慎《说文解
字》中“天,颠也”。甲骨文 像正面站着的“人”形,本义是表示人的头顶,又表示
人头顶上方的天空。俞水生发现,在古代,各民族都崇拜天,认为它神秘莫测。所以,
“天”还关联着传统文化中的命和运,像“天理良心”“天随人愿”等。再比如,“木”
的甲骨文是 ,上半部分为叶,下半部分为根,表明一棵小树想要枝繁叶茂必定要向下
扎根。这与做人一样,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历经风霜,向下扎根才能向阳生长。
汉字构形组合也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从汉字的构形组合角度来看,一笔一画
组合成的形态不仅给人以美感,也传达着人文精神。比如,“王”字由三横和一竖组成,
董仲舒曾解释三横可以看做“天”“人”“地”,一竖贯通三横,表义为王,这也体现了
“天人感应”的思想。“立”字甲骨文为 ,由人和一横构成,一横代表大地,表明人
站立在土地之上,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常说“三十而立”“顶天立地”,“立”字中也
体现着一个人要承担责任,将自己的心量修炼到与天地一样大,才能够顶天立地。再比
如,“道”字本义是道路,甲骨文为 ,由“行”和“人”构成,表明人的四周皆有道
路可走。周代之后,“道”字中的“人”变成了“首”与“止”,“首”指人的大脑,“止”
表示行走,这时的“道”就表示边思边行。由此看来,“道”不仅仅指人们脚下的路,
也代表了心中的理,人处在天地之间与世间万物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总的来说,“天人合一”思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尽人事,听天命”
还是“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都表明“天人合一”思想已根植于中国
人的心中。汉字一笔一画的巧妙组合勾画出世界万物,同时也勾画出人的心理图式,不
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出汉字“形美”下的“天人合一”。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
目,三也。”汉字形、音、义相结合,可谓搭配和谐、相得益彰。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上,中国自古代起就主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从
汉字形音义的角度来看,“和”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口,禾声,“口”作为“和”的形旁,
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实现和谐、协调。在甲骨文中,“和”字本身
就和音乐有关,甲骨文为 ,左侧的“命”是指吹奏用的竹管。“应和”“随声附和”
等词语中的“和”,代表声音上的和谐,也代表人们思想的和谐。
无论是从构形角度还是形音义结合角度,汉字都体现和中有合、合中有和的和合文
化,天人合一本身就是一种“和”。
(摘编自赵梓宁《汉字审美视角下的和合文化》)
材料二:
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分为哲学、文化、出行、器物、动物五个类别,涵盖
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多个方面。该片从汉字的最初字形开始追溯,解读其最早意义及当下
新释义,并对这些汉字背后的冷知识进行科普,揭示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观与人生
哲学,让更多人了解汉字之美、中文之美,了解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活力。
汉字自具象的情景脱胎而来,孕育了中国先民对时空乃至对宇宙的看法。“天”字
的甲骨文 像是一个小人顶着硕大的脑袋,这是中国先民对苍穹最初的印象,而这一形
象在今天看来更像是宇航员身着太空服在太空的样子。周代以后,“天”几乎和神灵画
上了等号,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试图获得来自天的指导。《“字”从遇见你》还将“天”
字与飞天图联系,起初飞天的是一群头圆脑大的男性,他们不仅头大,而且头部被笼罩
在更巨大的圆形之中,这恰好与“天”的甲骨文字形相对应。无论是古人的发问“天上
有人吗”,还是现代人的感叹“我的天哪”,都在诠释着造字者的宇宙观;人类头顶上那
一片无垠的空间,至高无上,统御着人间的一切。
汉字在被创造之初,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还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人生、对
财富、对生活的看法。长存于汉字世界原点的“中”字最初代表战争时飘扬在上空的旗
帜,是权力的象征,后来代表天下的中心,取“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意。把
“中”与“国”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中国”,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上升为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与追求,“中庸”阐述了中国人不
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这一哲学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摘编自叶元琪《汉字背后的故事及其可视化传播——以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为
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构形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和合文化中的“天
人合一”思想。
B.汉字每一笔一画无不传递着人文精神,如“木”告诉我们不断学习、历经风霜、向下扎
根才能向阳生长。
C.汉字在被创造之初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它其中蕴含着中国先民对人生、对财富、
对生活的看法。
D.“中庸”阐述中国人“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源于“中”字最初含有“不东、不西、不南、
不北”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多用举例论证,通过对多个汉字的解析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如许慎对“天”字
的解释,论证汉字构形体现整体思维方式。
B.材料一第五段引用鲁迅先生的原话,论证了汉字具有形、音、义相结合的和谐美,增
强论证说服力,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丰富性。
C.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通过介绍纪录片引出作者观点,然后分别论证了汉字中
蕴含着中国先民的宇宙观、蕴含着人生哲学。
D.两则材料中对汉字字形的解析都很生动,而对汉字字义的阐释则有不同:材料一侧重
于纵向阐释,材料二则侧重于横向阐释。
3.下列对汉字的解析,最适合在《“字”从遇见你》节目中播放的是(3 分)
A.“仁”,从人从二。只有“二人”才能形成“仁”,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关系,“仁”的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B.“福”与“酒”关系密切,“福”的甲骨文字形与黄河流域先民可以酿酒的尖底瓶形似,人
们有富余的粮食用来酿酒,象征生活幸福。
C.“舟”的字形源于生活中的船只,像竹筏。舟的出现代表人类有征服江河的能力,现在
“舟”也指人类探索宇宙的交通工具,如“神舟”。
D.“教”字左上方是“爻”字,是一种占卜符号,代表曾经的科学与文化;左下方是一个小
孩的形象;右边则是一只手拿起一根棍棒。
4.王力在《古代汉语》中说:“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想通,而且令人明
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以“天”“道”为例,结合材
料分析两字各自义项间的联系。(4 分)
5.国家汉办数据表明,除中国外全球平均每 31 人中就有1 人曾学习和使用中文;同时,
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对全球学习汉语的
热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将如何向学习汉语的国外友)介绍汉字文化,让他们了解汉
字的魅力。(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春——夏 乔叶
这天十点来钟时便听得秀梅家那边热闹起来,出门朝她家瞧望,方想起来她家是今
日应“好儿”。大英、孟胡子、张大包等一干人都已在门边站着,峻山和秀梅两口子的
腮帮子上红艳艳的,也不知被谁给擦的口红还是胭脂。秀梅喊我过去,我便也走过去,
随着一干人流水般地进了门。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我问张大包,现在都
兴这个了?倒是利落。张大包笑道,这个好呀。谁还差一顿饭。省了多少麻烦。
没饭可吃,也不过是贺个喜,瞧瞧家具陈设,再说上几句场面话。两边的大红贺联
一看就是孟胡子的手笔:
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贵客归家
便冲着这字可劲儿夸。
门头匾还用红绸子蒙着,不一刻,赵先儿吆喝着吉时已到,大英和孟胡子便被请过
来给门头匾剪彩。赵先儿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喊众人一起倒数三个数,两人各扯着
红绸子的一端,使劲儿一拽,黑底金字的“山明水秀”牌匾便露出整个儿真容,众人一
片喝彩。鞭炮随即炸裂裂地响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是一挂接一挂,衔接紧
密。
便在这声音里看房子。一楼熟,二楼我还是第一次上。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实
木的桌柜床架都只刷了一层清漆,虽显简单却也清爽。临街是餐厅,装着大落地窗,安
放着几套餐桌椅。秀梅说是孟哥设计的,让游客边吃边看景。孟胡子道,不是有两句诗
嘛——地老师你准知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个意
思。客看着外面是景,外面看着客也是景。客在这上面吃着饭,就是一幅活广告。隔锅
饭香嘛,里头吃饭的人越多,外头想进来吃的就越多。大英道,鸦飞旺枝,猪吃抢食,
也是这个意思。孟胡子道,意思是这个意思,话不是这个话。以后客多,咱们张嘴前都
得思思想想,不能像她这样太随心随意。大英道,一不小心叫老孟揪住了辫子,咋还成
了反面教材。笑了一番,也便散了。
我和孟胡子前后脚出门,迎头碰到豆嫂也来随礼,端着一盆豆腐,于是又站住和豆
嫂寒暄。豆嫂对孟胡子说她已经盘好了馅儿,要孟胡子中午去她家吃饺子。饺子我也许
久没吃,心里一动,我便搭上话,问她给孟老师备的是啥好馅?她说没啥大鱼大肉,就
是笨韭冒了头茬,包个韭菜鸡蛋馅饺子,尝个春鲜。哪里来的笨韭?就是在俺门口的菜
地里嘛。搭了块塑料薄膜,就拱出得快了些。二月韭,八月藕,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这韭说的就是笨韭,对身体可好着哩。那味儿跟山韭可有分别。说着便又把话茬朝向孟
胡子,等孟胡子应下来方才顺便邀我,我自是答应。看着她的背影,我问孟胡子该拿着
什么分寸的礼,孟胡子说我拎瓶酒,你看着办。我便拐进秀梅超市问秀梅,秀梅问过缘
故,笑道,那你就拎壶花生油。这是天天要用的实在东西,村里人不爱虚的。你们俩有
酒有油上门,这意思也好,长长久久,越过越有。我便照办。她边结账边说看你这顿素
饺子吃的,活活一个肉价钱。
花生油果然很中豆嫂的意,她兴高采烈地接了过去,笑容都显得油光光的。她正在
门口跟香梅说话,香梅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几块咸菜,笑盈盈地听着。豆嫂说的
正是腌芥疙瘩。她说俺这芥疙瘩可不是光寻常地一层一层地撒盐就妥,最费工夫的是倒
两回缸。头一回是下盐的隔天,第二回是又七天以后。第二回倒缸时不是腌出来可多咸
水儿吗?这些咸水儿不能扔,加了花椒大料香叶啥的熬成老汁儿,末了再熬点儿糖稀倒
进老汁儿里再腌回去,这样腌出来的芥疙瘩切成细丝儿,加点儿醋和小磨油拌一拌,孟
胡子说要是放到城里,一碟能卖上十块哩。听我也夸,便又对我说,等饭罢了给你拾些。
想不到你恁洋气的人,口味倒跟咱们是一厮的。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
了没有,她说下了。我说秀梅一直念叨着叫组队拍点儿啥呢。
饺子还没包完,我便上手帮忙,她不让,说展眼就妥。她擀皮儿真是一把好手,一
手拿擀面杖,一手转皮儿,一张皮儿转一圈,擀出来的皮儿中间厚四周薄,包时这薄边
儿往里一合,正合适。中间厚的皮儿正裹着饺子馅,是再也不易煮破了的。满满两锅盖
饺子包好,豆哥和孟胡子进了门,孟胡子拎着一瓶“怀川醉”,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豆嫂说这可是好酒,比茅台也差不多吧。豆哥也笃定地说差得一点儿也不多。
酒足饭饱,我和盂胡子便告辞。豆嫂也已将芥菜丝装了两个塑料袋,分送每人一个。
虽是满满的,却是小袋子。或者说袋子虽小,却是满满的。
……
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到处都是喜鹄。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
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山色
越发往深里酝酿着青绿,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
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我一直纳闷核桃什么时候开花,被雪梅特意指点了
一下才知道它开绿花,粗看去花绿叶绿,可不就像是没开花。仔细去瞧还能分辨得出雌
雄花,雌花花头比雄花多了一点点紫红。家户们爱种月季,圆圆的小花小朵,颜色却比
平原的更称丽。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事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引出秀梅家民宿吉日剪彩、邻里庆贺的活动,营造了喜庆
祥和的氛围。
B.牌匾“山明水秀”,是民宿主人峻山与秀梅两口子名字的巧妙组合,暗示宝水村的自然
环境特点。
C.从餐厅二楼临街布局的设计和解说可见,孟胡子是个兼有经营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
建设策划师。
D.小说中“我”问秀梅去豆嫂家该拿什么分寸的礼,表现出“我”对迎合乡村社会世俗人情
的无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小说以情节引人入胜,本文用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写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
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B.小说中豆嫂热情大方地给香梅介绍腌制芥疙瘩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新农村村民勤劳肯
钻研、朴实不藏私的美好品质。
C.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平实浅近的家常话中蕴藏着乡村人特有的语言
智慧,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与鲁迅《故乡》中农民是被启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小说视角独特,讲述了新时代农
村人的生存智慧对“我”的震动。
8.文末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宝水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缩影,村民身上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请从文中找三处细节来
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韩子之术,明法尚功。韩子论儒有益与无益也,比之于鹿马。鹿无益,马有用也。
儒者犹鹿,有用之吏犹马也。夫韩子知以鹿马喻,不知以冠履譬。使韩子不冠,徒履而
朝,吾将听其言也。加冠于首而立于朝,受无益之服,增无益之行,言与服相违,行与
术相反,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烦劳人体,无益于人身,莫过跪拜。使韩子逢人
不拜,见君父不谒,未必有贼于身体也。然须拜谒以尊亲者,礼义至重,不可失也。以
谓有益,礼义不如饮食。使韩子赐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为之乎?夫拜谒,札义之
效,非益身之实也,然而韩子终不失者,不废礼义以苟益也。夫儒生,礼义也;耕战,
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缪,
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子贡去告朔之筑羊,孔子曰: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恶费羊,孔子重废礼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
(节选自《论衡卷十非韩篇》)
材料二: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
“华而皖,大夫之簧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
大夫之簧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篑。”曾元曰:
“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
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尔之爱我A也B 不如彼C 君子D 之爱人也E 以德F 细人G 之爱人也H 以姑息I 吾何求
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术,文中指政治主张,与《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术”意思不同。
B.履,文中指穿着鞋子。这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意思相同。
C.苟,文中指苟且、贪图,这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苟”意思不同。
D.告朔,指天子季冬将次年历书颁给诸侯,或诸侯于朔日告祭祖庙,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非主张明确法令,尊重功绩。他将儒生比作无用的鹿,将有用的官吏比作马。
B.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但本文作者认为儒生讲求礼仪,大有用处,不应抛弃。
C.子贡因为爱惜而要取消用作祭品的羊,孔子看重礼义,认为取消它会招致灾祸。
D.曾子用生命践行礼仪,因为童仆说他用的竹席不合礼法,便不顾病情坚决更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使韩子赐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为之乎?(4 分)
(2)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4 分)
1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
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瞿唐怀古
杜甫
西南万壑注,勃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钩力大哉。
【注】月窟:比喻极西之地。梁简文帝萧纲《大法颂》:“西瑜月窟,东渐扶
桑。”陶钧:制陶器所用的旋盘,这里比喻大自然造物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写瞿塘峡奇险,境界阔大。众多支流由西南方汇涌而来,齐齐注入峡谷,浩浩荡
荡,奔腾壮丽。
B.颔联使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大地从山根处裂开,形成峡谷,大江从遥远的地方奔流而来,
想象奇特。
C.江水来势汹涌,冲击两岸的山崖,山峰峭立面对着白帝城,幽深的群峰中隐藏着神女
居住的阳台。
D.本诗语言刚劲雄健,与同时期写于夔州的《登高》一样,都借所见自然之景,抒发身
世命运之悲。
16.清代仇兆鳌说:“盖题属怀古,不敢忘禹之迹,而险由天造,亦不可没天之工,结以
咏叹出之,倍有神致。”这一观点在本诗尾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蝉常常是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屈原的
品行与蝉自比,生动形象,使屈原高洁的形象更加突出。
(2)用典既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陈情表》中
“________,________”使用典故,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3)龙是我国汉民族的图腾,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春节将至,文华要写一副龙年春联,
不由想起唐宋诗词中以“龙”入诗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2 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青花玲珑瓷,是青花工艺与玲珑工艺的完美结合。青花
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二者__
__。玲珑瓷是古代陶瓷艺术瑰宝,属于镂花瓷器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
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再通体
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晶莹剔透,但不洞不漏。
玲珑瓷的每种颜色都有独家配方,釉料配制比例甚至要精确到 0.1 克。吕雅婷和团
队一起不断调整比例,经过百余次烧制试验,终于在传统白色玲珑釉基础上,研制出翡
翠微晶玲珑釉,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创新的道路,通常不会____。他们尝试将木料、
塑料、不锈钢等其他材质与陶瓷相结合,改良玲珑瓷的样式。这就要求陶瓷坯体厚度控
制在1 毫米以内,否则无法和其他材质拼到一起。为了这1 毫米,研发团队产生了分歧,
老师傅觉得,这和传统技艺____;年轻师傅则认为新技术难度太高,无法实现。为了
验证可行性,吕雅婷四处拜师学艺,一点点修改,一遍遍尝试,一次次检验,最终设计
出了多种材质融合的陀螺杯、可乐杯等现代玲珑瓷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不断修改、尝试、检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 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3 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红楼梦》的风格是什么呢?要准确地把握它,开卷第一回的“出则”中有两处可
以作为探此问题的一把钥匙。____,也是《红楼梦》的第一句话:列位看官,你道此
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二是“出则”结束时的一首诗,也
是作者自己的第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
头一尾强调一个意思,《红楼梦》表面上看来似乎有许多“荒唐”的东西,但实际上是
一部很有“趣味”的书,只是这种“味”不是仅从表面文字一览就可领略到的,__
__,认真索“解”,才能获得。由此观之,____。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
“味”含蓄于中,所以须“细按”“熟思”,才能获得。
《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大处如它原来的书名
“石头记”,以及人物如薛宝钗等形象的塑造;小处如一个小情节、人物的一句对话、
一首小诗以至一个人名等,也处处都含蓄有“味”。由于含蓄手法的使用,使《红楼梦》
意蕴深厚,让读者发挥想象力与再创作,细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
20.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2.文中提及《红楼梦》含蓄的风格反映在书中无所不在,请就书中所提到的人名.分析
它是如何体现含蓄风格的。(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没有人生活在现实之外,也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现实思考。现实可能消磨你的锐气与
雄心,但现实也可能促成你的诗意和高贵。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临汾市 2024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9 分)
1.(3 分)A(B.偷换概念,“汉字的每一笔一画”错,原文“一笔一画组合成的形态不仅给人
以美感,也传达着人文精神”;C.曲解文意,原文“不仅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还蕴
含了中国先民对人生、对财富、对生活的观念”是递进关系;D.时间混淆,“最初”错,
原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上升为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与追求”。)
2.(3 分)D(“纵向”与“横向”应对调。)
3.(3 分)C(原文“该片从它们的最初字形开始追溯,解读其最早意义及当下新释义”,C
项最符合。)
4.(4 分)(示例)“天”的本义是“人的头顶”,“头顶的天”,因与文化崇拜相关联,引申出
“天意”这一与传统文化中的命与运相关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因字形变化,“道”有了边思边行的意思,引申出“心中的理”这一
义项。(每点2 分)
5.(6 分)介绍汉字的构形,了解汉字构形中体现的思想美。
介绍汉字形音义的结合,了解汉字中蕴含的和谐美。
观看视频短片,直观了解汉字之美,了解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每点2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6.(3分) D(“无奈”,理解有误。从孟胡子带酒可知,去豆嫂家吃饺子带礼物是礼尚往
来。)
7.(3 分)A(“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分析有误,小说以叙述村民日常生活为主,娓娓道来,
缓缓展开。)
8.(4 分)文末描写春末夏初大山深处的飞鸟、麦地和开满枝头的鲜花,描绘出宝水村
美丽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暗示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展示当代乡村在时代潮流中悄然新
变的可喜图景。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宝水村风物人情的喜爱和赞叹
之情。(每点2 分)
9.(6 分)“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体现新农村新风尚,村民之间睦邻友
好、礼尚往来,符合新时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好风尚。通过贺联内容、
“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可以看出秀梅家的“好儿”是民宿开张,民宿体现了新农村新的
经营模式。“ ”“拍抖
音”作为新事物,体现了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沟通模式。(每点2 分,选取其他细节,言之
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10.(3 分)CFI(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
哉?)
11.(3 分)B(“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履”,指经历、到达。)
12.(3 分)C(“认为取消它会招致灾祸”错,张冠李戴,这是作者(王充)的观点。)
13.(1)(4 分)假使韩非在君父面前接受赐给的饮食,不行拜礼就吃, (他)愿意这样
做吗?(“使(假如、假使)”“赐食君父之前(状语后置,于君父之前赐食)”“用
(吃)”,
各1 分,句意1 分。)
(2)(4 分)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希望到了早晨,请允许我遵从
您的意思换了它。(“革(急,重)”“幸(期望,希冀)”“易(换掉、替换)”各1 分,句
意1 分。)
14.(3 分)儒生讲求的是礼义,用礼义维护礼法。孔子不赞同子贡取消忾羊的做法,
就是对礼的敬畏。曾子把守礼看得比生命还重,是主动服礼的有力证据。 (每点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15.(3 分)D(“抒发身世命运之悲”错,本诗未抒发身世命运之悲。)
16.(6 分)尾联写大禹疏导洪水的功劳虽大,可更了不起的是大自然的威力。
尾联上句赞美大禹凿通江河的功绩,下句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两相结合,不仅使人惊叹造化的陶钧之力,而且惊叹诗人再现自然美的陶钧之力,更
具神
韵情致。(每点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6 分)(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
首,死当结草(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
林兮惊层巅/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故园东望路漫漫,双
袖龙钟泪不干(每空1 分,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2 小题,7 分)
18.(3 分)交相辉映一帆风顺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19.(4分)运用叠词“一点点”形象地写出了研制的准确、精密,“一遍遍、一次次”写
研究试验次数之多,突出研制过程的艰难漫长,更有利于表现研制者认真严谨、坚持不
懈的精神品质。原文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句式,增强语言韵律感的同时起到了强调的作
用。(每点2 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3 小题,13 分)
20.(6分)一是“出则”开头的第一句话;而必须“细按”;《红楼梦》的风格是含
蓄的。 (每处2 分)
21.(4 分)含蓄手法的使用,使《红楼梦》意蕴深厚,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参与再创作,
细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滥用介词,去掉“由于”;搭配不当,“让读者
发挥想象力参与再创作”。每点2 分)
22.(3 分)示例 1:“贾宝玉”谐音“假宝玉”,含蓄地表达不是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人才,而
是具有反抗传统礼教精神的“真顽石”。
示例 2:“甄士隐”谐音“真事隐”,是“隐去真事”的含蓄表达,隐去作者“一把辛酸泪”的经
历,假托给一块通灵宝玉。(人名、谐音1 分,含义分析2 分。)
四、写作(60 分)
23.评分请参照 2023 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材料分析】
作文提供的文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所给材料,即楷体文字部分;二是写作要求,即
宋体文字部分。
(1)解读所给材料
所给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表明人不能脱离现实活着,第二句话辩证地看待现实对人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