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30·10页·941.4 K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

我们读诗、词、曲、散文、小说,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到底在说什么,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人们想了一千多年,

有琢磨不尽的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

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

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

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

到。

唐诗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峰,实际上是形象运用的高峰,之后就跌落下来了。鲁迅说:“我以为一切

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总体而言,唐之后无好诗,是因为诗中的形象力下降,宋人的诗形象少得可怜,只

剩下说理了,那些形成理障的作品,读来味同嚼蜡。

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枯藤也早不是那个枯藤,昏鸦也早不是那个

昏鸦,而是它们背后的情绪。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钱学森称之为“社会思

维”。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比如绘画中,蓝

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

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辛弃疾本来要说愁,但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

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

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还常精选形象来最后压轴,这叫“结情于景”,余音绕梁,三日不

绝。辛弃疾失意落魄,夜宿古寺忽被钟声惊醒:“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他不说心中

的凄凉,却说“卷地西风”。蒋捷的《一剪梅》写乡愁,写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句却是“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这都成了传颂不衰的名句。

下面是笔者几篇写历史人物的文章,当然都是对这些人物的解析、褒奖和崇敬,但收尾时却无一字言情说

理,而只取一形: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以上结尾,在大形象中分别添加了只属于他们个人标配的小形象来强化人物。细微处好像重要场合男

人不同的领带和女人不同的胸花。这就是形象思维的象征性,一形胜千言。逻辑思维没有这个隐语效果,它必

追求概念清楚,前因后果层层推理,是一种线性思维。形象思维有外溢的美,逻辑思维却只谨守规矩,只看脚

下的路。

五彩成锦绣,变化才有美。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分先后,没有因果,相互融

合,浑然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连模块本身也找不见了,只是一团美感。就像制酒,酒成后只闻酒

香,不见高粱。这种随机组合,依据背景、语境的不同,可以变幻无穷。同是面对秋天的树林,“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积极兴奋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消极愁怨的。有时还将物、人

的形象相融,像中国古代山水画,于深山古寺、茂林修竹间,点上几个小人儿。李渔有一段写芭蕉的小品:“蕉

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图画。”明明是写蕉,却突然请来人的形象,让其

坐在蕉叶下,人的灵魂转附于蕉叶之上,顿然满纸生辉。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在逻辑思维框架下都不合理,但在形象思维框架下,不但合理,而且美丽、浪漫。

这种美像瓷器的窑变一样,不可预知、永不重复,有时连作者都惊讶手中的笔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形象思维是画家手里的一个调色盘,可以随意蘸取颜色,明暗冷暖,掌控画面的情绪。比如笔者的《万里

长城一红柳》写长城上一群环保志愿者的愉快生活,其中的一段也是借鉴《天净沙秋思》,但置换了形象模

块,就拼出另一种情绪:“长城古寺戍楼,蓝天绿野羊牛,栽树种瓜种豆。红柳树下,有缘人来聚首。”

又如《风沙行》,主要写风沙的肆虐和沙漠生活的艰苦,但这类文字多显沉重,有压抑感。这时就要扳回

一点,拼入几个温暖可爱的形象:“沙地的可咏可叹之物还有许多。有一种红柳,生长很慢,极耐旱,枝通红。

细枝可用来编筐子。我刚住下时房东送来一只新的红柳箩筐,横纹竖线,细编密织,就像是一只大红灯笼,红

艳照人。放于墙角顿觉陋室生辉,寒窑生暖。”

“别看风沙脾气大,平歇下来也温柔可人。仲夏的夜晚,你一觉醒来正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

唰唰,如春而入梦,窗外月明在天,地白如霜,沙枣花暗香浮动。这时忆亲人,怀远方,心也温暖,情也安

宁。”

总之,文章是靠形象的形状、颜色、声音、寓意等来创造和平衡美感的。

(节选自梁衡《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富有意蕴,耐人寻味,善于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不讲究逻辑推理和因果关

系。

B.诗词作品中的一些典型意象,在社会群体思维交流磨合、相互影响下,常用以表达某种相对固定的情

绪。

C.同一个形象,由于不同背景、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情

绪。

D.文学作品中有些事物用逻辑思维衡量并不合理,但以形象思维加以观照,却能收到不可预知的新奇美

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万里长城一红柳》文中仿作《天净沙秋思》,但其感情基调却与原作不同。

B.本文在阐明观点时多选用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作为例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比直抒胸臆更适宜于表达感情。

D.本文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实践,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及运用之效。

3.下列不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一项是(3 分)( )

A.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乱世中的

美神》)

B.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如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

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武侯祠,1700 年的深思》)

C.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

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把栏杆拍遍》)

D.只见湖边星星点点,隔不远处就会现出几株古柳,但不管哪一棵,则一律于枝端发出翠绿的新枝,密浓

如发,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4.如何借助形象思维增强文章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5.请结合本文观点,赏析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的凄凉之美。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

“你听着,老寿,领导已决定把梨园砍掉,让出地来种麦。”

“啥?”

“今晚上就要组织劳力干了。甘书记不是说了限三天三夜?要放倒树,整好地,下好种,要改变面貌,这

是要上报的。”

“……大伙儿……大伙儿都指望着今年的梨呀!”

老寿心里像是插上了一把刀。他晃晃悠悠走进屋子,又走出来,到第八次的时候,星星已经淡下去了,鸡

叫了一遍。

老寿伫立在屋前的枣树下,想起那年的淮海战役。那是鸡啼二遍的时候,副区长老甘来了。才几天没见,

他瘦落了形,眼窝塌下去了,腮帮子凹下去了,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裂开的血口子都

发了黑。老寿走到门口,伸手就在屋檐上使劲拽了两把屋草,进来就填进灶膛里,点着了火。老寿在锅里添了

水,又敲了四个鸡蛋。一边忙一边问遇见啥困难了。

“啥困难?柴草!老寿,解放军打这样的大仗,粮食不用咱筹划,咱连个柴草都供不上,像话吗?土地庙

拆了,‘土改’前的那些小破屋也拆了,还有啥?你说!”

是啊,还有啥呢?老寿的老伴刚去世,她心爱的小木柜子上次也支援了前线。“别着急,咱再合计合计。”

等老寿叫来其他党团员、积极分子,只见老甘背靠着炕,双手搭在匣子枪上,头歪到肩膀上睡得正香,桌

上那碗汤鸡蛋已经冰凉了。大伙儿蹑着脚,悄悄地围着那个睡着了的人,

蹲下来,坐下来,开了一个哑巴会,议题是明白的:柴草。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可是大家都被紧急地动员了起来:柴草。

散了会,老寿送大伙儿走出屋去,站在屋前的枣树下发起愣来。七棵枣树,他想起老伴儿,那年他们打下

的枣,几乎都慰劳了解放军。鸡叫三遍时,老寿已脱了棉袄,抡起斧子。砍到第五棵的时候,他的膀子叫人从

后面抱住了。回头一看,是老甘。

那年,这个不算大的村落里,一天放倒了二百多棵树,于是村子成了赤膊村。第二年的春天,当百万雄师

飞渡长江的时候,老寿为村里果园培育的梨树苗苗,已有筷子长了。

鸡叫第二遍了。老寿坐在窝棚前的地上,抱着膝盖,嘴里喃喃着什么,像傻了一样。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汽

灯抬来了,锯子斧子搬来了,社员们举起斧子,梨树倒下来了,那用纸包裹着眼见就要收获的青梨,也跟着掉

在了地上。

老寿一下子老了,整天坐在那两棵枣树下,一动不动地望。这朦胧的双眼,有人说是气恼苦闷的表现,有

人说是他在回忆过去,怀念老甘。谁知道呢!甘书记完成了任务,如今是县里分工抓棉粮油的书记了。

好多天,老寿都迷糊着同一个梦。

反侵略战争爆发了,飞机没日没夜地在头顶上转。村里有那胆小的,没经过战争锻炼的,就像掐了头的苍

蝇瞎闯。这时候,老寿打定了主意,站出来,他对大伙儿说话了:“咱眼下第一要紧的事,是要组织起来,我

说得分一拨人去挖防空洞,民兵呢,得在仓库前面站一个岗,村前村后是巡回流动哨,祠堂的屋顶高,在那里

再安一个防空哨。敌机来了,就吹号报警,大家就钻洞。敌机一走,再吹号,咱该干啥干啥。”不知怎么的,

老寿变得怪能说话了,而且腿脚也灵便了。“第二要紧的事,是把老甘找回来。我这就去。”

老寿告辞了乡亲,直往西边的大山奔去。

山哪,好高哦!岌岌的悬崖,沉沉的深渊,怪石流沙,没有现成的路。但是老寿目不旁顾。他翻过一架山,

翻过更高的山,还有更高更高的山。山上没有人迹,有的是奇寒、大雪、冷风,还有山石上的冰凌。他披着霜

雪,涉过溪流,穿破了山鞋,挂破了衣裳,终于爬到了山巅。老寿张开双臂,从肺腑里发出一声声呼号——

“……老甘!……老甘!……回来!……回来!……商量!……商量!……”荒山深峪里的回声,也似乎

在帮他寻找,“回来!……党的光荣,胜利的保证……”

几天以后,老寿疲惫地回到家里,打好背包,换好了鞋,把干枣灌进干粮袋,准备再去找老甘。忽然有人

轻轻叩了三下门。

啊!这不是老甘吗?他就是这么敲门的。老寿赶紧拔栓开门,不禁吓了一跳。进来的是甘书记,他蓬乱着

头,身上又是雪又是泥,没一个跟随的人,手里捏着一条空空的干粮袋,

一进来就把门关上,气喘吁吁地说:“我是你们的领导。快给我装上干粮,我带领你们行动。”

“我没有粮食。”老寿决断地说。

甘书记冷笑一声,说:“不装也不要紧。我是干部,有你们吃的,就有我的一份。”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

纸来,晃了晃说:“这是有文的,规定的。”说着就要抢干枣。

老寿气得正要爆发,忽然响起了“砰!”“啪!”两下震耳的声音。

“爷爷,爷爷!”孙儿摇着老寿,“咱大队炼出钢来啦!快去看呀!”

“炼钢?谁炼钢?那,那老甘呢?仗不打啦?”

“你说啥呀,爷爷?我说咱大队自己炼出钢啦!有了钢,咱就可以造拖拉机了。”

“哦!拖拉机……”老寿想起很早很早以前,老甘是说过耕地不用牛的。他全白的长眉下面,眼睛又朦胧

地合了起来。慢慢地,从他那合起的眼睛里,迸出了两颗浑浊的泪珠。他还想在梦中去找回那威武雄壮的故事

来,但现在连这也消遁了。

“为什么不真的找老甘去?”老寿猛然睁大眼睛,醒悟过来,“对呀!我找老甘去。”老寿颤巍巍地站了起

来,颤着走出村去……

(有删改)

【注】本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发轫之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老寿在屋檐上拽了两把屋草填进灶膛点着了火这一细节,侧面反映了柴草缺乏的状况,为下文砍枣树埋

了伏笔。

B.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老寿虽然在感情上不接受把梨树砍掉,但又为炼出钢来而感动落泪,人物形象立

体而生动。

C.“鸡叫”多次出现,别具匠心,使小说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展开矛盾冲突,又巧妙完成回忆和现实间的自

然转换。

D.文章通过砍枣树与砍梨树两个生活事件,联结回忆与当下,对比历史与现实,在广阔真实的社会背景中

塑造人物。

7.关于文中老寿的梦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着力渲染寻找老甘的艰难,更能体现老寿的决心和其对干部优良作风的热切期盼。

B.老寿在梦中呼喊的“回来!……党的光荣,胜利的保证……”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C.梦中的老寿敢于顶撞领导,这是他真实性情的流露,也是他党性真正觉醒的开始。

D.老寿的梦境是基于他对现实的深切忧虑而产生的,尽管是虚幻的,但不乏合理性。

8.同一个人在小说中却有“老甘”和“甘书记”两种称呼,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9.小说打破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而以老寿的心理活动来结构全篇,这样叙述有何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

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

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教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张绣刺刃于爱

子,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

上屈法申思,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之谋;乘轻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

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

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

廉公之思赵将,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

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伐罪。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

详之。

【注】丘迟,字希范,南朝文学家,以文才为梁武帝所器重。所作《与陈伯之书》,劝投魏的陈伯之重新归

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佳作。张绣制刃于爱子:汉献帝建安二年,张绣降曹,既而悔之,复反,杀曹操长子

曹昂。四年,张绣复率众降曹,封列侯。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为赵国将领,赵王以乐乘代之,廉颇怒而

奔魏,但不受重用,而有返赵效力之思。茂亲:有才德的亲戚。时临川王萧宏为梁武帝之弟,故谓茂亲。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如何一旦为奔亡A之B虏C闻D 鸣镝E 股战F 对穹庐G 以屈H膝I 又何劣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去就,从或舍,如“轻去就”(《屈原列传》)的“去就”;文中指陈伯之弃梁投魏。

B.诸,“之于”的合音,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的“诸”意义用法一样。

C.与,称许、赞许,跟“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中的“与”意思不同。

D.聊,姑且,与“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和“民不聊生”的“聊”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篇盛赞陈伯之的杰出才能、不凡抱负和显赫功绩,可以拉近彼此感情距离,为下文建言做铺垫。

B.作者引用历史著名事例,列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尽数自身所受恩宠,意在打动陈伯之,打消其顾虑。

C.作者强调“功臣名将”的荣华富贵,有明显的利诱意味,即只要陈伯之重新归梁,定会前途无量。

D.末段叙述中隐含震慑,敦促陈伯之早行动:北伐在即,北魏朝不保夕;弃魏归梁,才是明智选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4 分)

(2)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4 分)

14.文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用意?(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写怀(节选)

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注】此诗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冬,作者寓居夔州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开篇使用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劳苦这一生存状态普天皆是的慨叹。

B.三、四句将富贵之人争名逐利的丑态与贫贱之人处处受制的窘态并提,对比鲜明。

C.诗人道出的芸芸众生的辛劳困苦,也是自己一生颠沛流离、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

D.本诗一改杜诗“多言事而罕及理”的特点,偏重说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16.明代文学家王嗣爽认为,此诗后四句“可谓达人之大观”。请简要说明“大观”的具体内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都直接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前者

为“ ”,后者则是“ ”。

(2)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一句,以残存的衰败之景寄寓了对

六朝相继灭亡的惆怅之情;面对历史,面对英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一句则将无限

感慨之情尽付江月。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以育子之理谈种树之道,认为只有

做到“ , ”,才能保其天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2020 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60 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达 64.8 分钟,甚

至有 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 10 小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

利,但同时,也有不少老人沉迷其中而(a),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却也不能(b),老人也有拥抱互联网的权利,一味“禁止”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一方面,

要加大对网络平台上违规违法内容的查处力度,守好底线,严格治理,以免因不良内容大行其道而侵害老人

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对于社会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们才会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对

于家庭来说,只有让老人老有所爱、老有所依,多与家人相处,尽享(c),他们才会减少游戏或刷剧。鉴于

此, ,才是解决老人沉迷网络的有效方法。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3 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4 分)

20.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一支由浙江大学主导、大连工业大学参与的研究团队,围绕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

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并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研究团队基于可食用凝胶,构建

仿生鱼肌支架,造出类似天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肌肉细胞沿着 3D 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成功

用组织状细胞培养出一块仿真鱼排。

研究团队介绍,这块仿真鱼排 17 天长成,色白,质弹。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这块仿真鱼排的肌肉细

胞和脂肪细胞的硬度、粘性、弹性和特征等,与天然大黄鱼的肌肉组织十分相似。

海洋鱼类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动物蛋白的供

应一出现问题,鱼排仿真技术就能派上用场并发挥重要作用。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一”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旧历的年底,我刚回到鲁镇,鲁四老爷一见到我就跟我寒暄,说我胖了。

C.我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的味道。

D.一个人要守牢做人底线,否则一遭遇利益诱惑,就将会丧失自我。

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

原意。(6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上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

1.(3 分)A(“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不讲究逻辑推理和因果关系”错。)

2.(3 分)C(“比直抒胸臆更适宜于表达感情”错。)

3.(3 分)C

4.(4 分)选择适宜的形象和手法表情达意,增强含蓄蕴藉之美;借助约定俗成的具象,表达某种特定

的情绪,增强简约凝练之美;选取多种形象随机组合,有机融合,增强丰富变幻之美;创新形象模块,

表达新的旨趣,增强独特新奇之美;将物、人形象相融,浑然一体,增强融洽和谐之美。(答出一点给1

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选用黄花这一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黄花满地堆积、枯萎飘零的凄凉之景,强化视觉审美;

借物抒情,以花之凋零表现人之憔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深化艺术体验;将凋零不堪之花

与不堪赏花之人融为一体,并以反问强化词人内心的苦闷,营造出震撼人心的凄凉之境,引发情感共鸣。(答

出一点给3 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6.(3 分)B(“又为炼出钢来而感动落泪”错。)

7.(3 分)C(“也是他党性真正觉醒的开始”错。)

8.(4 分)称呼“老甘”是因为他一心为公,为了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心系百姓,而群众对他也爱戴亲

近,反映了干群关系的密切融洽;称呼“甘书记”是因为他追名逐利,官僚专断,脱离群众,罔顾群众利

益,而群众与他心存隔阂,反映了干群关系的疏远生分。(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老寿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将

现实和历史、回忆与当下、真实与梦幻巧妙结合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干群关系的变化,凸显作品主

旨;照应了题目“剪辑错了”,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了跳跃性和戏剧性,使情节曲折有致,叙事灵活自

如。(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10.(3 分)CFI

11.(3 分)D(“民不聊生”中的“聊”意思是依靠。)

12.(3 分)B(“尽数自身所受恩宠”错。)

13.(8 分)

(1)(4 分)圣明的梁朝宽赦有罪之人而要求建立功勋,不计过失而广为任用,向天下之人推行赤诚之心,

让所有不顺从的人能安定下来。(注意“责”“瑕”“推”“反侧”的翻译。)

(2)(4 分)而将军您(投靠北魏),正像鱼儿在开水锅中游动,燕子在飞动的帷幕上筑巢一样,不也太糊涂

了吗?(注意“沸鼎”“巢”“飞幕”“惑”的翻译。)

14.(3 分)描绘了一幅生动秀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日自然图景,(1 分)与北魏沙漠边塞的荒凉衰败形

成鲜明对比,(1 分)以江南之美景、故国之情思来感召陈伯之早日归降。(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15.(3 分)B(理解错误。此二句意为“人们竞相奔趋,便处处为名利所累,陷入羁束,失去自由”。)

16.(6 分)看轻贵贱,不艳羡高贵,身处卑贱也不悲伤;看淡贫富,不追求富有,身处贫穷也自感满

足;看透生死,坦然面对,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6 分)(1)灭六国者六国也弊在赂秦(也)(2)但寒烟衰草凝绿一尊还酹江月(3)其莳也

若子其置也若弃(每句1 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11 分)

18.(3 分)a 不能自拔/欲罢不能(1 分)b 因噎废食(1 分)c 天伦之乐(1 分)

19.(4 分)应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只有对老人真切关爱(每写出一处给2 分。意思对即可。字数

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4 分)“一味”“绝”“最佳”等修饰限制性词语增强了句子的语气,使作者的态度更加鲜明、观点更

加明确;(2 分)“禁止”加引号,对否定意味加以强调,从形式上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态度。(2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 分)

21.(3 分)D

22.(6 分)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2 分)令肌肉细胞沿着 3D 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2 分)这

块仿真鱼排的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硬度、粘性、弹性等特征(2 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