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150 分,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20 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
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
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
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
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
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
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
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
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
学解释。
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
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
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
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
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
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
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
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
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
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材料二:
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
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
高三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
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
对当前人类 DNA 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 DNA 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
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
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
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
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
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
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
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
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
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
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
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
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
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
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 DNA 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
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
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
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
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
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
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
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
(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
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
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
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
C.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
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
高三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和领导地位。
D.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
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
还原历史真相。
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 DNA 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
群的族属关系。
C.国家社会的出现,自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
的文化也可能呈扩展趋势。
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
其价值已初步显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朱熹曰:“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
B.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C.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D.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
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说明差序格局在
这两种关系中分别如何体现的。(4 分)
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
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火光在前(节选)
刘自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 1949 年 4 月 21 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线上的动员:
“我们上船要快!坐船要稳!登岸要猛!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同志们!最后消灭敌人
的时候到了!”
高三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个战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着决心。
时间到了,他们由芦苇丛中看见连长闪动着发白的衣服,赶紧跟上去。小河汊静而发白,
蚊虫在低湿之地,像一团团烟雾,滚来滚去,粘在人脸上刺疼着。师长陈兴才和政治委员梁
宾出现了,空气立刻严肃起来,他们下了渡江的号令。王春记得从 1947 年四平担任突击任务
以来,师首长是第一次亲自到突击进来。他听见连长和指导员果决地说:“首长放心,坚决
完成任务!”那声音就好像从他王春心里发出一样。他们敬礼了,转过身了,命令各排按已
经编排的序列登船。
上船时,机枪射手李风桐刚刚在芦苇丛中还倒在地下打摆子,浑身哆嗦成一团,牙又碰
得嗒嗒响,现在一听连长命令,一下跳起来,额头上汗珠淋漓,玉春觉得不能让一个病人在
前面、就拉着李凤桐的胳膊,说:“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坏我。”自己就跨上船,船
在脚下剧烈地摇摆着,他就一直扑向船头。
船已悄悄拢齐,摆开了一条线向江南前进了。这时,月光不断在波涛上闪亮。
船渐渐行远,听不见船桨划水声了。这时将近午夜,月亮更以无比清辉直临高空。现在
时间过得是这样慢,江北岸各营各连的船只都等在岸边,被江水轻轻地簸动着。船上、岸上
千万人的眼睛,在这同一时间都向着这天险长江遥望,等候这六只木船创造英雄的奇迹。
六只船拉成一条线,正与江心汹涌急流和陡然而来的江风搏战。船像跷跷板一样,一下
这头升上去,一下那头升上去……浪花就向上跳,拂卷过人们头顶,水永远像雾一样包围着
他们,战士们紧紧拉着手,谁也不动一动。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荡来荡去,
对面那儿团红火光忽高忽低。……突然,有一只船抛开其余的船,前进了,前进了,然后一
只,又一只,每只船挣扎着穿过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来愈矗立、鲜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
见那跳荡的火焰和激烈吹动的浓烟,甚至敌军士兵走来走去的幢幢黑影。战士的心都紧张起
来,肌肉都坚硬作一团,到了最危险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
有。距离在可怕地缩短:五百米,四百米,现在只有三百米远了……
突然,火光熄灭了。骤然间,船上的人就如同脱得赤条条地站在众人面前,月色是那样
可怕地明亮。
机关枪一片流火似的从岸上朝江面上扫,就如同红热的熔铁倒出来,千万火星跳起,迸
落。小船在火网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滚的黑铁片。西侧敌人主要炮兵阵地也盲目发炮了,轰隆
轰隆响着,那唏唏的吓人的巨型炮弹拖着一条条长尾巴似的叫啸。江水上映出各种火光,子
弹“嗤嗤”地打在船帮上、打在船舱里。
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一船,冒着弹雨前进。突然第二船的长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弹,船失去
掌握,立刻可怕地倾斜着在急流中间乱转起来,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突然间所有的人听到
从第三船上发出高叫的声音: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呀!”
高三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这是指导员李春合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可以改变一切客观情况。在急流中乱转,眼看要
打翻的船上,战士们奋力划动手中木桨。那个长胡须的老水手,从人脚底下爬出来,月光照
着他满脸黑糊糊的血迹,他一扑就扑在舵把上,把整个疼得震动的身子压在舵把上,跟那汹
涌有力的江流奋战。这船于是又冲了出来,在弹火纷飞下前进。
第三船在十七米达远的距离,给一颗六 0 炮弹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冲进水来,没等人
们做任何动作,第二颗炮弹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弹爆炸时,每
个战士都给碎片打伤了。指导员李春合猛喊:“同志们,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进江,
他们在汉水练习渡江,都学过游水,他拼命挥动两手两脚,打着浪花,向前浮了几步。拨转
头一看,大部分带伤的勇士们都跟在他后面浮着。
李春合用了极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扑浅岸边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
忽然看见那船舱里仰卧着一个人,正是那长着长胡子的,今早黎明时分自动带了六只木船来
的老水手,现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样安详而庄严,火光像树影一样在他脸上突突跳着,
他一只手长长地挂在船边,浸在水里。在这很短促的几秒钟里,一连串七颗光华灿烂的照明
弹升上天空,闪着惊人的白光,通知全军偷袭天险长江成功了。
突击连首先占领了滩头阵地。二十分钟后,六 0 炮、迫击炮,开始从这里掩护步兵,一
举冲上乱石岩高地。从十二点钟到黎明,他们正面打下敌人非常凶猛的三次反击,同时七连
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胜,一下冲向敌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阵地,封锁敌人南退过江的
通道。敌人已落到口袋里了。
清晨,太阳出现,一层鲜艳的红光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树上。梁宾向夜来激战过的山
岗上走去。那里有无数爆炸出来的洞穴,蜿蜒的战壕里外堆着敌兵尸体,……他看见一个自
己的勇士和一个敌人紧紧抱在一起牺牲了,看样子他们经过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牺牲者身边
遗留下一支步枪,枪上的刺刀已折断,沾着斑斑血渍。他弯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着头继续
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闪着阳光的远处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木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几处语言描写,都采用短句,且频繁使用感叹号,或表现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
或表达人物果断、肯定的语气。
B.“月光下早就该被发现了,但岸上一丝动静没有”,表现敌军在一片安静中麻痹大意,
未能察觉我方船只趁着夜色渡江。
C.标题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战火,预示渡江战役的艰险,也象征着生命之光、
革命之光和胜利之光。
D.倒数第二段写战斗接近尾声,具体叙写了红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有策略、有步骤地取
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高三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7.关于文中“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有关长胡须老水手的情节,既体现了战斗的惨烈,也表现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的英雄形象。
B.小说反复强调老水手留着长胡须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体形象中的独特性,引起读者
对他的关注。
C.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长胡须老水手,因为他是这场战役最终取得渡江胜利的关键性人物。
D.小说塑造长胡须老水手这一形象,表明军民团结,人民军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一切
困难险阻。
8.小说是虚构的,新闻是写实的。战地记者刘白羽笔下的渡江战役,既呈现了“新闻的真实
性”,又不失“书写的浪漫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本文与孙犁的《荷花淀》都有战斗场面的描写,请比较二者的不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
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
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
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
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
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
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
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
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
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
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
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
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
高三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
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
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献公:即晋献公。诬:谎言。失人不比矣:人们都不敢败逃了。长行徇上:
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简子乃去 A 盾 B 橹 C 立矢 D 石 E 之所及 F 鼓之而士 G 乘之 H 战大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
不同。
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率疲敝之卒”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
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
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
楚军,得到霸主之名。
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
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
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
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4 分)
(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4 分)
14.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高三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梓州为四川古代政区
名。树杪:树梢。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
建造学宫,培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诗艺术构思新颖奇特,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
B. 诗的首联视听结合,生动描绘万壑千山中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和杜鹃的啼声。
C. 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强调当地民风淳朴。
D. 尾联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借以传达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16.诗的颔联与《山居秋瞑》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写山中之雨,画面特点有何
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旧日好友重逢饮宴,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快事。在曹操《短歌行》中
“ , ”两句也有相似的表达。
(2)在《六国论》中,作者用“ , ”两句写出诸侯国割让土地还
不能满足秦国的贪欲,却换来秦国更加急迫的侵犯。
(3)山川风物,四时好景激发了文人墨客无限才情。古代许多诗词文赋都描绘了“水天相接”
的美景这些句子意境或开阔,或唯美,或空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
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简
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又高、腿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
高三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何况太阳还高,到城嫌
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
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
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卖,格
啦嘣脆,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这旅行包里装的尽是它;还用小塑料袋
包装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简直像拎了束灯草”。(3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今天做好今天卖,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好吃”,
从语意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说到梦想,我发现和许多大人真是讲不通。他们总是这样提问题: ?在他们看
来,一样东西,只要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卖钱,就是没有用。他们比起一则童话故事里的
小王子可差远了。这位小王子从一颗外星落在地球上的一片沙漠上,感到渴了,寻找着一口
水井,他一边寻找,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
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可是正是对
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
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其实,诗、童话、小说、音乐等都是人类的梦想。英国诗人雪
莱听到人们指责诗歌没有用,他反驳说:诗才“有用”呢,因为它“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
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的确, ,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
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
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面对苍茫大海,他们
只看到一大滩水,绝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唉,有时我不免想,与只知做梦的人
相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像白痴的。
20.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B.“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
C.于是,她们在预备好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高三语文试题 第 9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
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2.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有两个加点的“也许”,它们都有揣测的意味,但两个“也许”所表
现出来的情味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
(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 10 页
{#{QQABSY4UggiIABAAABhCAQUoCkCQkBAAAIoOhBAAsAABg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