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描述某一时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
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这一描述反映出,当时( )
A.德治与法治之争加剧 B.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C.民族交流交融的加强 D.社会结构剧烈变动
2.西汉元帝时,专门制定了《考功课吏法》,官吏经过考课,根据政绩决定赏罚升迁。如果在考课中未获得
“最(有治能者)”“高第”成绩,也没有获得所在长官的荐举,但在某一等级上任职几年后,同样可以获得
晋升上一等级的机会。这表明,当时( )
A.察举制得到了发展 B.官员考核的机制比较完善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D.中央掌握地方官员任用权
3.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
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
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 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4.元代,从司农司的设置到劝农使的派遣,从监察系统兼劝农事到地方官吏皆以劝农署衔,逐渐形成了“上
有司农之政,下有劝农之臣”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元朝( )
A.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B.逐步缓和了阶级矛盾
C.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D.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
5.明代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颁布了《仰南安赣州印行告谕牌》,如下图所示。王守仁意在( )
尔民之中岂无忠信循理之人,顾一齐众楚,寡不胜众,不知违弃
礼法之可耻,而惟虑市井小人之非笑,此亦岂独尔民之罪,有司者教
导之不明与有责焉。至于孝亲敬长、守身奉法、讲信修睦、息讼罢争
之类,已尝屡有告示,恳切开谕,尔民其听吾诲尔,益敦毋息!
A.倡导礼法并用 B.强化基层治理 C.稳定伦理秩序 D.整顿地方吏治
6.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把割地赔款看作是一种对外夷的犒赏性行动。鸦片战争对清廷主持的宗藩体
系没有丝毫影响,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瓦解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 B.用条约体系取代了宗藩体系
C.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封闭与愚昧 D.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7.19 世纪末,维新派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实现富强的不二法门是“兴民权”。比如,谭嗣同就认为:“方今
急务在兴民权。”康有为则说:“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这些主张的传播( )
A.标志着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B.适应了反清革命的理论需要
C.严重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 D.有助于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8.1926 年,江西流行一首民谣:“江西穷又穷,先用广东铜(元),后用复兴隆(纸币);银毫子用不得,
大角子(铜元)打八折。”贵溪县还流行“驼子张(恶霸‘张天师’),黑心肠,总有一天要算账”等民谣。这
些民谣可以用来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盛况
C.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背景 D.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的弊端
9.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代表会……为乡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各代表一方面将代表一定
居民的意见集中到代表会,另一方面又将代表会的决议在他们所代表的居民中执行。每个代表由一定范围的
选民选出,又管理一定范围的居民。”该规定( )
A.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 D.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设
10.下表为 1978—1998 年河北省农机发展状况表。这主要得益于( )
农机总动力 农用拖拉机 各类配套机具 大中型联合收割机 农用运输车
1978 年 1083.2 万千瓦 12.2 万台 15.1 万台(件) — —
1998 年 6263.7 万千瓦 120.8 万台 142 万台(件) 3.1 万台 239 万辆
增长倍数 5.8 倍 9.9 倍 9.4 倍 —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农业机械化的展开
C.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11.某学者认为,两河流域的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有着几乎同样的悠久,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
到衰败的过程。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也都在数学
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其意在说明( )
A.文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B.世界早期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世界古代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 D.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相互影响
12.西欧中世纪早期,教会团体严令禁止商业行为的发生。但到了中世纪末期,教会团体积极开展商品贸易
活动,并热衷于将剩余资金借贷放款,类似于早期的银行业务,甚至采取了“委托代理经营”和“合股经
营”的方式,几乎是现代公司制和股份制的雏形。这种变化( )
A.反映了强化王权的需要 B.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C.根源于社会的全面转型 D.得益于城市经济发展
13.近代德国的统一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近代德国统一( )
阶段 主题
18 世纪下半期到 19 世纪初 德意志地区一些邦、国及自由市出现民族主义文化认同现象
19 世纪 30 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 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德意志地区出现经济一体化
19 世纪中后期 在普鲁士领导下,德意志地区逐渐实现政治统一
A.缘于内部凝聚力的增强 B.凸显了民族认同的作用
C.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 D.确立了普鲁士的领导地位
14.1823 年 12 月 2 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
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
口号。美国此举( )
A.有助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B.防止了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
C.反映了美国政治渗透拉美的企图 D.旨在维护美国在拉美的利益
15.下表为 1928—1932 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
重工业的固定投资 增长率(之前年份的 重工业的投资(占社会化部门
(百万卢布) 百分比) 的总的固定投资的比例)
1928 年 1444 — 35.4
1929 年 2127 47 36.1
1930 年 3425 61 35.0
1931 年 6513 90 41.5
1932 年 9080 39 45.2
A.国民经济比例已经严重失调 B.新经济政策作用日益显著
C.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国家工业化战略迅速推进
16.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国家进行了所谓“温和私有化改革”,对养老保险支付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严格
给付资格审查等措施,各国福利制度往往要经历“危机—改革—危机—再改革”的循环,政府的政策在福利
膨胀与福利收缩的交替挤压之下来回拉锯。这反映了,西方国家( )
A.积极应对经济“滞胀”风险 B.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求新的平衡
C.增加福利以缓解社会矛盾 D.过分依赖国际资本与国际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开元八年正月二十日敕: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准,故遣作样,以颁诸州。令其好不得过
精,恶不得至滥。任土作贡,防源斯在,而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于斤两,遂则加其丈尺,至有五丈
为匹者,理甚不然。阔一尺八寸,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亦载此数。若求两而加尺,甚
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简阅。有逾于比年常例,丈尺过多,奏闻。
开元十八年十一月敕:诸户籍三年一造,起正月上旬。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
写三通,其缝皆注某州某县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三月三十日纳讫,并装潢一通,送尚书省,
州县各留一通。所须纸笔装潢,并皆出当户内口,户别一钱。其户每以造籍年预定为九等,便注籍脚。有析
生新附者,于旧户后,以次编附。
(1)材料反映了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赋役制度)。(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赋役制度与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制度的主要作用。(6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某学者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基本特征 地域分布
中国近代工业起 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开埠口岸。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工业分布不局
1860—1894 年
步期 限于上述开埠口岸,在成都、基隆、安庆、北京、兰州等地均有分布
中国近代工业开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
1895—1900 年
始加速期 了明显的增加
中国近代工业首 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东部沿海、沿江区域及铁路沿线区域的工业逐步
1901—1914 年
次快速发展期 发展起来,大工业城市的附近出现了次一级的工业中心
中国近代工业稳 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华北、东北、
1915—1936 年
速增长期 珠江三角洲、武汉等区域工业集聚趋势增强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
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
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
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
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 20 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
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
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
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 70 年
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近现代法律制度的认识。(4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
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批评活动的一个更为重要成果就是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
学术批评和讨论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一些偏激理论被纠正,在现实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被
很好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思想、新理论都在学术批评与讨论活动中被发现和总结。比
如,报刊通过组织对《红楼梦》等电影的宣传与讨论活动,有力保护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
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基本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影响。(6 分)
2023—2024 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A B C D A B A C D A C D B
1.D 解析:根据材料“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矫称蜂出,誓盟不信”可知,这一时代为春秋晚
期到战国时期,当时礼崩乐坏,传统等级制度遭到破坏,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崛起,社
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动,故选 D 项。材料所处的时代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当时兼并战争愈演愈烈而不
是争霸战争,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传统等级制度被破坏,无法体现德治和法治之争和民族交融的加
强,排除 A、C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司马迁对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的描述切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重点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着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2.B 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政绩决定赏罚升迁”“但在某一等级上任职几年后,同样可以获得晋升上一等
级的机会”可知,当时官员升迁不只看官吏的政绩和长官的推荐,还注重官吏长期政治经验的积累,说明当
时官吏的考核机制比较完善,故选 B 项。察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而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对官吏考核与升迁,
无法体现察举制得到发展,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监察体系的完备情况,排除 C 项;D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汉代《考功课吏法》切入,考查汉代政治制度。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
信息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3.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及网络化布局,推动了运河沿岸市镇的发展,故选
C 项。隋朝时经济重心尚未向南方转移,排除 A 项;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大运
河的修建并没有改变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切入,考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影响。着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
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4.A 解析:根据材料“上有司农之政,下有劝农之臣”可知,元朝重视发展农业,说明元朝作为游牧民
族建立的政权,承袭了中原农耕文明的重农传统,故选 A 项。材料主要说明元朝重视发展农业,无法体现阶
级矛盾逐步缓和,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发展农业,无法体现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排除
C 项;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元朝劝农机构切入,考查元朝农业管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
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5.B 解析:据材料可知,王阳明颁布的《仰南安赣州印行告谕牌》中,从“循理”的高度,宣扬儒家伦
理纲常的教化作用,旨在强化基层治理,故选 B 项。倡导礼法并用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 A 项;稳定伦理秩
序是加强基层治理的手段,排除 C 项;整顿地方吏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王阳明颁布的《仰南安赣州印行告谕牌》切入,考查明代的基层社会治理。重点考查
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6.C 解析:根据材料“犒赏性行动”“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而不是一个国家”等可知,清
廷在鸦片战争前后,清廷“天朝上国”观念并未改变,统治者仍然封闭和愚昧,故选 C 项。瓦解了清王朝
“天朝上国”的观念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并未打破清朝的宗藩体系,排除 B 项;材料没
有反映 D 项主旨,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鸦片战争入手,考查西方列强入侵给中国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人士认为“兴民权”是中国走向
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这些思想的传播有助于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 D 项。材料没有反映维新派登
上政治舞台,排除 A 项;维新派倡导君主立宪制度,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是反清革命运动,排除 B 项;南
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 C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 19 世纪末维新派人士的主张切入,考查戊戌变法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8.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江西人民利用民谣宣泄对军阀掠夺、钱钞贬值、恶霸压迫的不满,故该民
谣可以用来说明国民革命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选 A 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人民对钱钞贬值和恶霸
压迫的不满,不能说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盛况,排除 B 项;材料所处的时间是 1926 年,革命根据地
出现在 1927 年 10 月以后,排除 C 项;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是在 1935 年以后,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江西的民谣切入,考查国民革命运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9.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会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民当
家作主的思想,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故选 B 项。1946 年 6 月,全面内战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 A 项;1946 年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 C 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规定切入,考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
权建设。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0.A 解析:从材料可知.1978—1998 年,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经
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的是河北农业机械化的快
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排除 B 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在 2017 年,排除
C 项;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和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快速增长关联不大,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 1978—1998 年河北省农机发展状况表切入,考查河北省的改革开放,突出了河北地域
特色。重点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1.C 解析:材料显示,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在历程、表达方式、文明成果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体现出世界古代文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选 C 项。材料并未体现文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排除 A
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但没有走向一体,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相伴而生的信息,两种
文明都是独立发展的,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切入,考查世界文明的特点。重点考查考生运用唯物史
观解读世界古代历史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2.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末期教会团体积极投身商品贸易、借贷放款、“委托代理经营”
“合股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教会对财富的渴望,投身于攫取
财富活动中,故选 D 项。材料没有王权强化的相关信息,排除 A 项;材料所述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相反可
能会扩大贫富差距,排除 B 项;社会全面转型发生在近代,排除 C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西欧中世纪教会团体商业观念的变化切入,考查中古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重点考查
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来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
养。
13.A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 18 世纪下半期到 19 世纪中后期,在民族主义文化认同、经济一体化、普鲁士
领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德国内部的凝聚力逐渐增强并走向统一,故选 A 项。德意志的统一是多重因素共同
促进的,材料并未凸显民族认同的作用,排除 B 项;近代德国统一是自上而下的,排除 C 项;普鲁士的领导
地位是在的德意志统一前和统一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近代德国统一的三个发展阶段切入,考查近代德国的统一进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
素养。
14.C 解析:当欧洲神圣同盟干涉拉美独立运动时候,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映
了美国意欲排斥欧洲,单独控制拉美,对拉美进行政治渗透的企图,故选 C 项。拉美独立运动出兴起于 18
世纪末,排除 A 项;欧洲殖民势力入侵拉美开始于 15—16 世纪,排除 B 项;“维护”说法错误,当时,美
国刚独立不久,在拉美还没有自己的利益,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门罗总统的国情咨文切入,考查门罗宣言。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15.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28—1932 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
苏联国家工业化战略正在迅速推进,故选 D 项。材料信息只有重工业投资的情况,无法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
已严重失调,排除 A 项;新经济政策在 1928 年已停止实行,排除 B 项;工业管理体制是赫鲁晓夫改革,排
除 C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 1928—1932 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情况表切入,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
考查唯物史观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6.B 解析:根据材料“提高退休年龄、严格给付资格审查等措施……政府的政策在福利膨胀与福利收缩
的交替挤压之下来回拉锯”可知,西方国家试图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求新的平衡,故选 B 项。“滞胀”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A 项;增加福利缓解社会矛盾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 C 项;过分依赖国际资本与国
际市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政策切入,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变化。考查学生
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7.答案:(1)唐 租庸调(2 分,每空 1 分)
(2)特点:明确征税标准,关注赋税的质量;户籍定期编造,并且与赋役征发相结合;以户和人口为主要的
征税依据。(4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3)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税收;加强了基层治理和人身控制;体现了均田制和租庸调
制的要求;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到来。(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开元八年”可知这是唐朝,根据材料“庸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租
庸调制”。第(2)问,“特点”:可根据材料概括,从明确征税标准,关注赋税的质量;户籍定期编造,并且
与赋役征发相结合;以户和人口为主要的征税依据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作用”:可结
合所学知识,从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税收;加强了基层治理和人身控制等角度分析,言之成
理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唐代开元年间赋役和户籍制度切入,考查中国古代赋役和户籍制度。材料新颖度、设
问方式是本题的亮点,契合高考河北卷的特色,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
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现象、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着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
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8.答案示例:
论题:1860—1900 年中国近代工业逐渐从起步到加速发展。(2 分)
阐述:19 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局、天津机器局等。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
布局、开平煤矿等。这些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中国近代工业逐渐起步。后来,张謇
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加速发展,其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综上,1860—1900 年,
在洋务运动倡导和影响下,中国近代工业逐渐起步并加速发展。(10 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评分细则】
一等(12—9 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 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 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和答题范围(从材
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可选择 1860—1894 年、1895—1900 年等时期拟定
“1860—1900 年中国近代工业逐渐从起步到加速发展”等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最后,论证
表述成文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题目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切入,以开放型试题的方式考查中国
近代经济。切入角度和设问方式是本题的亮点。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
识、描述和阐释历史现象、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等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9.答案:(1)历史背景:18 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北美
人民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使北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有所增强;北美人
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需要法律武器的支援。(6 分,每点 2 分)
(2)特点:政府支配立法;立法形式灵活;立法过程体现民主性;立法呈现较大的务实性(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3)认识:西方近现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资产阶
级利益,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由于其主要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4 分,言
之成理即可)
解析:(1)“历史背景”: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18 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
削、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可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支配立法;立法形式灵活;立法过程体现民主性等角度概括提炼即可。(3)“认
识”: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近现代法律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切入,考查近现代西方的法律。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概括、
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20.答案:(1)基本特征:以报刊为重要抓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6 分,每点
2 分)(2)历史影响: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有
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的展开。(6 分,每点 2 分)
解析:(1)“基本特征”: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报刊为重要抓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
现实问题的解决等角度作答。(2)“历史影响”: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
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的展开等角度作答。
命题意图本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切入,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
史知识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现象、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
力,同时着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