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

2023-12-26·15页·3.6 M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网络群体情绪是指在网络空间范围内,个体情绪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尤其是在网络集群的影响下,

相互感染,不断扩散所集中涌现的现象。在这一情绪中,个体往往会对那些对自身没有直接影响,但对

群体成员或其他群体带来影响的事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是情绪的动物,网络空

间的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部落化的态势,后真相时代的网络公众更容易被情感驱使,从而使得网络

群体情绪成为网络空间的常态。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感染效应。个体容易从周边人的情绪中体验到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 网

络传播中的情绪感染现象更为普遍,评论、字幕、网络集群讨论等成为个体在网络中与他人互动的重要

渠道,个体情绪很容易受到某些激烈的言论、夸张的语言、煽动性的信息等的影响,从而使个体产生强

烈的情感共鸣。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夸张效应。群体情绪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脱离理性,从而使得情绪不断被夸大。

群体心理学创始人、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群体情绪的夸张效应有过论述,指出

“群体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管好坏与否,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群体情绪的夸张效应往往会

使群体成员忽视事情的原本面目,甚至逐步脱离事实, 而被情绪左右。

网络群体情绪具有极化效应。桑斯坦最早关注到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他指出存在意见偏向

的某些群体成员在网络平台群体讨论之后变得更加具有偏向性,甚至形成极端的观点。由于“沉默的螺

旋效应”的存在,即加入群体中的个体,往往因担心个体不同的意见被群体排斥,而隐藏个体的不同意

见,由此个体的主观性逐步降低,在群体极化理论的影响下,会使得群体进一步被情绪左右,甚至走向

极端。

这些效应的存在往往会加剧网络群体情绪的累积效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加之

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情绪很容易产生,且更难以控制和预测。网络群体情绪,尤其是负面

网络群体情绪一旦产生, 可能会带来情绪的不断发酵,进而引发网络舆论, 甚至形成一定的网络群体事

件,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 网络群体情绪容易导致公众认知偏差。 网络群体情绪因其感染、夸张、 极化效应的存在,

群体情绪影响下的公众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理性往往会退居其次,这会加剧公众在网络空间的信息选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1 页 (共 8 页)

择偏差,进而影响其认知形成。有研究表明, 网络谣言往往是情境的情绪化反应, 恐慌、焦虑情绪是网

络谣言传播的重要中介变量。由于信息茧房效应和网络回音室效应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网络群体情绪

影响下的公众信息选择,进而带来公众偏见。 当个体偏见、群体偏见相互叠加时, 又会进一步加剧网络

舆论的极化。

其次, 网络群体情绪容易导致公众价值判断偏离。网络群体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一些社会事件或者信

息。事实上,每种由事件引起的群体情绪背后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这种融入价值取向的情绪的广泛传播,

可能导致公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众的价值判断。由于网络群体的圈层效应,使得

群体内的价值认同会不断强化, 群体间的价值分歧会不断加大,从而使得群体情绪影响下的公众价值逐

步固化, 进而出现价值偏离。

再次,网络群体情绪容易诱发公众网络失范行为。早在 19 世纪,社会学奠基人涂尔干就认识到集体

情感对集体行为的动员作用,指出由于集体情感能够促进群体由内而外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

集体团结乃至集体行动,激发群体性行为。网络群体情绪感染、夸张和极化效应的存在,使得网络群体

情绪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发酵,进而带动公众被卷入群体情绪,失去理性,产生网络失范行为。

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既有来自网络情境结构的客观因素,也有来自网络集群圈层封闭化和认知理

性不足的主观因素,既受到网络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干扰,也受到网络信息发布随意化及信息传播平台对

信息内容监督失责的影响,还受到公众信息处理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影响。基于此,对于网络群体情

绪的引导, 需要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共同作用,构建多方协同的网络情绪引导机制。

(摘编自黎娟娟《互联网时代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与引导》)

1.下列对“网络群体情绪”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群体情绪存在于网络空间内,现如今,它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常态,是一种客观存在。

B.网络群体情绪的感染效应表现在个体情绪易受网络群体情绪的影响,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C.网络群体情绪容易导致公众的认知偏差、价值判断偏离以及网络失范行为,不可等闲视之。

D.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原因较复杂,有的涉及主观原因,有的涉及客观原因,需分而论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既是社会的动物, 也是情绪的动物,这使得后真相时代的网络公众更容易被群体情绪所左右。

B.如今,评论、字幕等成为人们在网络中与他人互动的重要渠道,故情绪相互影响往往在所难免。

C.网络空间里“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存在,客观上助推了虚假信息、网络谣言更大范围内的传播。

D.网络群体情绪的发酵,会使得网络上意见相左的群体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3.下列选项,属于网络回音室效应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上届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和希拉里各自的支持者都认为自己支持的阵营一定会获得大选的

胜利。

B.针对俄罗斯“北溪二号”输油管道被炸事件,国际上支持俄罗斯与支持乌克兰的民众形成了对立

的两派。

C.小明在网上查询留学中介是否靠谱时,发现网上高票回答为“托儿”,之后便直接屏蔽留学中介相

关信息。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2 页 (共 8 页)

D.日本排放核污水时,许多网民认为食盐将出现严重短缺而纷纷抢盐,小明并不认可,但不敢在网

上发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 题。

说起辣味,今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辣椒之味。自 1492 年开启的“哥伦布大交换”以来,原产于美

洲的辣椒迅速登上了世界各地的食谱。

在中国,许多地方的特色菜肴以大量的辣椒入菜而著称,以至于在全国流传着某地“不怕辣”、某地

“辣不怕”,而某地“怕不辣”的说法,至于这些地方到底是哪个省份,则众口不一。不过可以明确的是,

中国关于辣椒最早的文字记录,均出现在地方菜肴不以辣味为特色的浙江、上海、山东等地。最出名的

是生活在杭州的明代戏剧家高濂 1591 年所著的《遵生八笺》,在对山茶花和水仙花的描述之间,他写道,

“番椒,味辣,色红,……甚可观”。显然, 当时的浙江人是把辣椒作为观赏植物来对待的。

一般认为,西班牙人把辣椒带到马六甲海峡周边,之后传播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以此为源头进

入长江中上游。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日本,继而传入朝鲜半岛,再到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之后从山东

传入华北和西北, 这样就能理解为何不甚食辣的沿海地区反而是先接触辣椒的。先观赏, 后入药, 最

后搬上餐桌,对于这一远道而来的新植物, 中外有着不约而同的处理方式。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感兴趣

的是, 为什么辣椒遍布中国,却唯独在长江中上游形成了一个饮食上的重度嗜辣区?

通常有这样一种解释: 四川、 湖南等地气候湿冷, 食用辣椒有着驱寒与祛湿的功效, 相应地,

在不那么湿冷的地区食用“性热”的辣椒,则容易上火,因此也很难形成传统食俗。这种说法在中国传

播甚广,但却经不起推敲,至少这个解释并不全面。因为,陕西、甘肃等地同样从清代起食用辣椒,并

有着“辣子一道菜”的民俗,西北地区虽然冬季寒冷,却总体干旱, 与“湿”搭不上边, 按照“上火”

论, 这里实在是不宜食辣的。

同样,这一论点也无法全面解释世界其他嗜辣国家不同于我国嗜辣区生态环境又嗜辣的原因。世界

上除辣椒的原产地墨西哥外, 印度、泰国、意大利、突尼斯等国都有相当著名的辣味菜谱, 它们也是全

球主要的辣椒及辣椒制品消费国。这些国家和地区要么不太潮湿,要么不太寒冷,与我国南方嗜辣区的

环境并不相同。

其实,在我国贵州,早在 1717 年的《余庆县志》中就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在远离海洋,境内又无盐矿的贵州山区,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寻找食盐或食盐的代替品,以此来丰富口

感。 当辣椒传入贵州,便为当地人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于是,一个新的美食世界便缓缓打开。

在土耳其、匈牙利等爱吃肉的国家,辣椒是去除牛羊肉腥膻味的上好调料。在中国的许多山区,历

史上肉类不易获得, 出于物尽其用的目的,有食用畜类和禽类内脏的习惯, 而去除和遮盖食材的异味自

然少不了辣椒的参与。

不过大家或许想不到,虽然辣椒这种植物已经基本遍布全球,但人们消费的辣椒商品,尤其是含辣

椒素的辣椒,却只来自十几个主产国,且这些国家并不都是传统的嗜辣国。比如,西班牙是欧洲最主要

的辣椒产地,也是全球的辣椒出口大国,但西班牙传统食谱中的辣椒比重,远远比不上意大利。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更加直接的自然环境问题。辣椒的原产地墨西哥、秘鲁等地的气候偏于干旱温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3 页 (共 8 页)

热,故而辣椒其实并不耐湿,也不耐高温和低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阴冷潮湿”的中国南方诸省并

不是辣椒大规模种植的最佳地区,而降水偏少、春夏温度适宜的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才是理想产地。同

时,山区土地零碎, 而北方平原地大而平,更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纵观世界主要辣椒生产国,如

印度、土耳其、西班牙、埃及、突尼斯等,无不拥有季节性干旱温热的地理气候特征。

即使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调整植物的性状,但植物的生长还是会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我们应当

感谢的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互相往来,让各种物资得以交换,让各种需求得以满足,并且创造出新的精

彩。这种往来交换过程在历史上很早就发生了,并在近代以来加快了速度,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更丰富

的世界;正如中国遇见了辣椒, 而辣椒也遇到了中国。

(节选自陆琼《当辣椒遇见中国》《学习时报》2022 年 5 月 27日)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国人来说,辣椒属于外来物种,其原产地在美洲,于十五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饮食习

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B.中国关于辣椒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地方菜肴不以辣味为特色的浙江、上海、山东等地,这与

辣椒的传播路线有关。

C.辣椒进入中国后,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而存在的,这一点在明代戏剧家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

中可以找到相关佐证。

D.从食用功能的角度看,辣椒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受欢迎的原因并不相同,在缺盐的贵州,土苗用它

来作为食盐替代品。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2段中“某地‘不怕辣’、某地‘辣不怕’,而某地‘怕不辣’”可以看出,中国人整体嗜辣。

B.文中“至少这个解释并不全面”一句中的“这个解释”指的是“辣椒‘性热’,食用后容易上火”。

C.文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的“这个意义”指的是辣椒原产地墨西哥等地的气候偏于干旱温热。

D.今天即使可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调整辣椒的某些性状,但辣椒大面积种植仍少不了一定的气候条件。

6.有人认为,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重度嗜辣,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湿冷。对此,作者并不完全认

同,其理由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治学精神?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

一 天

老舍

闹钟应当, 而且果然,在六点半响了。睁开半只眼, 日光还没射到窗上; 把对闹钟的信仰改为崇

拜太阳,半只眼闭上了。

八点才起床。赶快梳洗, 吃早饭, 饭后好写点文章。

早饭吃过,吸着第一支香烟, 整理笔墨。来了封快信,好友王君路过济南, 约在车站相见。放下笔

墨, 一手扣钮, 一手戴帽, 跑出去, 门口没有一辆车; 不要紧, 紧跑几步, 巷口总有车的。心里

想着: 和好友握手是何等的快乐。到了巷口,没一个车影,好像车夫都怕拉我似的。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4 页 (共 8 页)

又跑了半里多路才遇上了一辆, 急忙坐上去, 车走得很快, 决定误不了, 又想象着好友的笑容与

语声, 和他怎样在月台上东张西望地盼我来。

怪不得巷口没车,原来都在这儿挤着呢,一眼望不到边,街上挤满了车,谁也不动。西边一家绸缎

店失了火。心中马上就决定好,改走小路,不要在此死等,谁在这儿等着谁是傻瓜。

车进了小巷。这才想起在街上的好处:小巷里的车不但是挤住,而且无论如何再也退不出。马上就

又想好主意,给了车夫一毛钱,似猿猴一样的轻巧跳下去。挤过这一段,再抓上一辆车,还可以不误事,

就是晚也晚不过十来分钟。

棉袄的底襟挂在小车子上,用力扯,肘部正好碰着在娘怀中的小儿。娘不加思索,冲口而出,凡是

我不爱听的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耳中。孩子哭得奇,嘴张得像个火山口;没有一滴眼泪,说好话是无用的;

凡是在外国可以用“对不起”了之的事,在中国是要长期抵抗的。 四围的人——五个巡警, 一群老头儿,

两个女学生, 一个卖糖的, 二十多小伙子,一只黄狗——把我围得水泄不通; 没有说话的,专门能看

哭骂, 笑嘻嘻地看着我挨雷。幸亏卖糖的是圣人, 向我递了个眼神, 我也心急手快, 抓了一大把糖塞

在小孩的怀中; 火山口立刻封闭,四围的人皆大失望。给了糖钱,我见缝就钻,杀出重围。

到了车站,遇见中国旅行社的招待员。老那么和气而且眼睛那么尖,“先生取行李吗?”

“接人!”这已是多余, 已经十点了,老王还没有叫火车晚开一个钟头的势力。

越想头皮越疼,几乎想要自杀。

出了车站,好像把自杀的念头遗落在月台上了。也好吧,赶快归去写文章。

到了家,小猫上了房;初次上房,怎么也下不来了。老田是六十多了,上台阶都发晕, 自然不敢上

墙。就看我的本事了, 当仁不让,上墙!敢情事情都并不简单, 你看,上到半腰,腿不晓得怎的会打起

转来。不是颤而是公然的哆嗦。老田的微笑好像是恶意的,但是我还不能不仗着他扶我一把儿。

往常我一叫“球”,小猫就过来用小鼻子闻我,一边闻一边咕噜。上了房的“球”和地上的大不相同

了,我越叫“球”,“球”越往后退。我知道,要是一直地向前赶,“球”会退到房脊那面去。我急了,

开始恫吓,没用。磨烦了一点来钟,二姐来了,只叫了一声“球”,“球”并没理我,可是拿我的头作桥,

一跳跳到了墙头,然后拿我的脊背当梯子,一直跳到二姐的怀中。

兄弟姐妹之间, 二姐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第一个好处便是不阻碍我的工作。每逢看见我写字, 她连

一声都不出。

“二姐, 和球玩会儿, 我去写点字。”我极亲热地说。

“你先给我写几个字吧,你不忙啊? ”二姐极亲热地说。

当然我是不忙,二姐向来不讨人嫌,偶尔求我写几个字,还能驳回?

二姐是求我写封信。这更容易了。 刚由墙上爬下来, 正好先试试笔, 稳稳腕子。

二姐的信是给她婆母的外甥女的干姥姥的姑舅兄弟的侄女婿的。二姐与我先决定了半点多钟怎样称

呼他。在讨论的进程中,二姐把她婆母的、婆母的外甥女的、干姥姥的、姑舅兄弟的性格与相互的关系

略微说明了一下,刚说到干姥姥怎么在光绪二十八年掉了一个牙,老田说吃午饭得了。

吃过午饭,二姐说先去睡个小盹,醒后再告诉我怎样写那封信。

二姐的小盹打到三点半才醒, 她很亲热地道歉, 昨夜多打了四圈小牌。 不管怎着吧, 先写信。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5 页 (共 8 页)

二姐想起来了,她要是到东关李家去,一定会见着那位侄女婿的哥哥,就不要写信了。

二姐走了。我开始重新整理笔墨,并且告诉老田泡一壶好茶, 以便把干姥姥们从心中给刺激走。

老田把茶拿来,说,外边调查户口, 问我几月的生日。“正月初一!”我告诉老田。

凡是老田认为不可信的事, 他必要和别人讨论一番。他告诉巡警: 他对我的生日颇有点怀疑, 他

记得是3 月;无论如何也不能是正月初一。巡警起了疑,顿时觉得有破获共产党机关的可能,非当面盘问

我不可。我自然没被他们盘问住,我说正月与3 月不过是阴阳历的差别,并且告诉他们我是属狗的。巡警

一听到戍狗亥猪,当然把共产党忘了;又耽误了我一刻多钟。

整四点。忘了,图画展览会今天是末一天!但是,为写文章,牺牲了图画吧。又拿起笔来。只要许

我拿起笔来,就万事亨通, 我不怕在多么忙乱之后,也能安心写作。

门铃响了,信,好几封。放着信不看,信会闹鬼。第一封: 创办老人院的捐启。第二封: 三舅问我

买洋水仙不买。第三封:地址对,姓名不对,是否应当打开?想了半天,看了信皮半天, 笔迹, 邮印,

全细看过, 没结果,放在一旁。第四封:新书目录,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没有我要看的书。第五封:友

人求找事,急待答复。赶紧写回信,信和病一样,越耽误越难办。信写好,邮票不够了,只欠一分。叫

老田,老田刚刚出去。 自己跑一遭吧,反正邮局不远。

晚饭后,吃了两个梨,为的是有助于消化,好早些动手写文章。

刚吃完梨,老牛同着新近结婚的夫人来了。

老牛的好处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他能不管你多么忙, 也不管你的脸长到什么尺寸, 他要是谈起来,

便把时间观念完全忘掉。不过, 今天是和新妇同来, 我想他绝不会坐那么大的工夫。

牛夫人的好处,恰巧和老牛一样,是没心没肺天生来的。我在八点半的时候就看明白了: 大概这二

位是在我这里度蜜月。我的方法都使尽了:看我的稿纸,打个假造的哈欠,造谣言说要去看朋友, 问他

们什么时候安寝,顺手看看手表……老牛和牛夫人决定赛开了谁是更没心没肺。十点了,两位连半点要

走的意思都没有。

“咱们到街上走走,好不好?我有点头疼。”我这么提议,心里计划着:陪他们走几步,回来还可以

写个两千多字,夜静人稀更写得快:我是向来不悲观的。

随着他们走了一程,回来进门就打喷嚏,老田一定说我是着了凉, 马上就去倒开水, 叫我上床,好

吃阿司匹灵。老田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我要是一定不去睡,他顿时就会去请医生。也好吧,躺在床上

想好了主意明天天一亮就起来写。“老田,把闹钟上到五点!”

老田又笑了, 不好和老人闹气, 不然的话,真想打他两个嘴巴。

身上果然有点发僵,算了吧,什么也不要想了,快睡!两眼闭死,可是不困,数一二三四,越数越

有精神。大概有十一点了, 老田已经停止了咳嗽。他睡了, 我该起来了,反正是睡不着,何苦瞎耗光阴。

被窝怪暖和的,忍一会儿再说,只忍五分钟,起来就写。肚里有点发热,阿司匹灵的功效,还倒舒服。

似乎老牛又回来了,二姐, 小球……“起吧,八点了!”老田在窗外叫。

“没上闹钟吗?没告诉你上在五点上吗?”我在被窝里发怒。

“谁说没上呢,把我闹醒了;您大概是受了点寒,发烧,耳朵不大灵,嗻!”

生命似乎是不属于自己的,我叹了口气。稿子应该就发出了,还一个字没有呢!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6 页 (共 8 页)

“老田,报馆没来人催稿子吗? ”

“来了, 说请您不必忙了,报馆昨晚被巡警封了门。”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棉袄的底襟挂在小车子上”这一段,令人想到鲁迅先生作品中那些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看

客”形象。

B.文中画线句运用因果倒装句式,既写出了“我”对摆脱老牛夫妇的渴望,又表现了“我”心虚的

心理状态。

C.“老田又笑了”,这一“笑”字意味深长,但“我”不明就里,只能碍于老田的年龄而在心里面发

发牢骚而已。

D.文章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叙写了“我”一天的种种经历,读来让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品到的却是不

尽的无奈。

8.文章多次写到“想写文章”,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班级开展“读经典短文,品别样人生”的诵读活动,由张刚同学朗诵老舍的《一天》,请你为主持

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 内容恰当, 语言流畅, 格式正确, 150 字左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3 题。

材料一:

闻陵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

之师, 转斗千里, 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 宜欲得当以

报汉也。”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材料二:

予览《史记》《汉书》, 皆无明讥, 窃甚惑之。 司马迁虽以陵获罪, 而无讥, 可乎?班固亦从而无

讥, 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

焉?观其始以步卒, 深入虏庭, 而能以寡击众, 以劳破逸, 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 不

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

于后,不可以言智; 罪逭于躬, 祸移于母, 不可以言孝。 而引范姦、 曹沫为比, 又何谬欤?且会稽

之耻, 姦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

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

甚矣。酌其本末事不相伴而陵窃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

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7 页 (共 8 页)

察,下听流言, 遽加厚诛, 岂非负德?”答曰: 设使陵不苟其生, 能继以死, 则刑不加亲, 战功足

以冠当时, 壮节足以垂后代, 忠、孝、智、 勇四者立, 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

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

(节选自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注】李陵《答苏武书》云:“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

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子卿:苏武,字子卿。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酌其本A末B事C不D相伴E 而陵窃F暮之G 是大失H 臣子之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其所也”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是”字含义不相同。

B.夷狄,中国古代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民族以外的各个民族。文中指“匈奴”。

C.“遽加厚诛”与“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两句中的“诛”字含义相同。

D. “不其然乎”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其”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李陵兵败投降之事,司马迁、班固均没有对李陵做出明确的批评、指责,不仅如此,司马迁

还为其投降行为进行辩解。

B.在李陵兵败投降之事上,司马迁认为李陵定会找到恰当时机报效朝廷,而白居易认为他即使有报

效朝廷之心, 也无能为力。

C.白居易认为,李陵既不忠、又不孝,既不勇、又不智,只知道怨恨君王、埋怨国家,却缺少自我

反省的精神,委实不可取。

D.白居易认为,倘若李陵能以死殉国,而不是苟且偷生,那么他的母亲就不会遭祸,妻子也不会被

杀,其气节足以流传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5分)

(2)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 (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青枫江, 即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因贬而即将离别起程的两位朋友,诗人以一叹词“嗟”字发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清的感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8 页 (共 8 页)

情基调。

B.首联以“此别”“谪居”四字点题;同时,又以问句开篇,表达了对两位朋友的同情与浓浓的不

舍之情。

C.“巫峡”句,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被贬之地的情形,令人想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之句。

D.圣代雨露,是古代诗歌中的惯用之语,该诗以此和贬谪相连,除有劝勉之意外,还深藏着婉曲的

微讽之意。

15.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它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一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

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向宠善良公正、精通军事的两句是 “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

“ , ”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给人以耳目 新的艺术感受。

(3)古典诗词中,常将人生的悲欢离合融于酒中,或慷慨激昂,或借酒浇愁,如

“ , ” 中就含有“酒”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

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

的山梁, 。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 ;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

时候,才放倒一、两棵。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 大伙儿就

都佩服,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

越是穷地方, 农活也越重。春天播种; 夏天收麦; 秋天玉米、 高粱、 谷子都熟了, 更忙; 冬

天打坝、 修梯田,总不得闲。单说春种吧,往山上送粪全靠人挑。一担粪六七十斤,一早上就得送四五

趟;挣两个工分,合六分钱。 在北京, 才够买两根冰棍儿的。 那地方当然没有冰棍儿, 在山上干活渴

急了, 什么水都喝。 天不亮,耕地的人们就扛着木犁、赶着牛上山了。太阳出来, 已经耕完了几垧地。

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 扶犁的后面跟着撒粪的, 撒粪的后面跟着点籽的, 点

籽的后面跟着打土坷拉的, 一行人慢慢地、 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那悠长的吆牛声。吆牛声有时疲惫、

凄婉;有时又欢快、诙谐, 引动一片笑声。那情景几乎使我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哪个世纪, 默默地想着人

类遥远而漫长的历史。人类好像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17.下列句子中的“稀罕”和“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中的“稀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3分)

A.谁稀罕你那玩意儿,我们有的是。 B.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手机很是稀罕。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9 页 (共 8 页)

C.今天谁也别走,上街去看稀罕儿。 D.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 岂能人人皆有?

18.请在文中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随着那悠长的吆牛声,扶犁的、撒粪的、点籽的、打土坷拉的一

行人向前移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据经验告诉我们,在导航方面, 人类个体差异非常大。譬如,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A , 而有

的人没走几步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而且, 每个人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似乎都有自知之明。 当一个人

说“我的方向感很糟糕”,那么他的实际表现也大抵如此。

一个辨不清方向的人, 往往被人骂作“笨蛋”, 但研究表明, B 。一个人完全可以是一个智商

很高、绝顶聪明的人, 同时又是一个辨不清东西南北的“笨蛋”。

但是,如果方向感与一般的智力无关,那怎么解释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呢?

首先,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方向感不是单一的感觉。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一种让你尽快到达目的

地而不会走失的能力。这种能力涉及我们通常用来导航的两个主要方法。

一个是基于特定路线的导航法, 即记住路上的标志性建筑, 比如过了教堂往左转, 过了公园往右

转。 当我们熟悉这条路线时,这个办法很有效, 因为它缺乏灵活性。试想, 如果道路在施工, 迫使

你走另一条路线,你该怎么办呢?

另一种是心理绘图。这涉及创建你所在环境的心理地图,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就是说,

当你走过一片区域之后,区域内各个标志性建筑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假

如给你一支笔, 你甚至都可以描绘下来。这是一种更高级、更灵活的认路本领, 允许你在适当的时候抄

近路。

20.请在文中A、B 两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分)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您已偏离路线,正在为您重新规划,请在合适的位置掉头”,这是车载导航中的提示语。其实,人

生的旅途中, 我们也时时需要来自外在的提醒, 但更多时候, 这种提醒应该来自自身, 尤其在我们功

成名就之时。

以上内容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 10 页 (共 8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