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

2023-12-08·8页·674.3 K

2024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状况,第一种是起于邪恶的人物,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

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对立和相互关系。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正足以显示“不

幸”乃人生所固有,即人生即苦痛,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所以真正

的悲剧,既不是“盲目的运命”,也不是因为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而是“普通之人物,

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

这样才是最具悲剧美的。

曹禺先生的悲剧,也受到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曹禺先生对于《雷雨》的写作意图

是这样说的:“《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结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

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错。”我们都知道周朴

园是《雷雨》人物不幸的制造者,是罪恶的元凶,他是鲁侍萍和蘩漪这两个女性不幸的制

造者。按理周朴园这个人物应该死去才顺应人心,但是曹禺先生让周萍死,四凤死,他让

鲁侍萍疯,让蘩漪疯,最让人感到不平的是作为剧中唯一一个保持纯洁个性与充满理想与

美好愿景的人物周冲竟然也死了,他一直是为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而追求,多么天真、纯洁

的人物,最后还是为救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唯独没有让周朴园死,也没让他疯,曹禺先生

让他活着,孤独地活着,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点就非常符合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

点,即“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曹禺先生正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

安排周朴园的结局,让他孤独地活着,这才是最不幸的。从这几个人物的安排,可以看出

《雷雨》的实际情节和结局完全体现了曹禺先生的创作本意。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戏中大多主要以塑造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模式来表现

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或者表现一些人间的悲欢离合、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等题材内容,

或者表现大团圆的结局。而曹禺先生不写好人坏人的斗争,他所塑造的人物像周朴园、蘩

漪,像周萍、陈白露,我们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常常是好坏兼备,丑美并具。两

者复杂地扭结在一起,这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他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不是好和坏的问题,

而是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艺术

手段把这种精神痛苦传达得淋漓尽致,所以他就超越了传统戏剧模式。

曹禺先生同情的、批判的、痛诉的对象往往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也不是哪一个具体

的阶级,而是整个社会,是人类自身。曹禺先生极为出色地塑造了蘩漪、陈白露这两个悲

剧典型,十分成功地刻画了鲁侍萍和曾文清、周萍等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这是

曹禺先生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曹禺先生的悲剧给我们的启发是:关键在于要写出痛苦的深

刻性。悲剧的“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

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睁着眼睛地相互造成了极

大的灾难。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这样的悲就

是深刻的悲,这是至悲,最美的悲。

(摘编自顾颖《从“叔本华第三种悲剧说”看悲剧美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叔本华说,“盲目的运命”和遭遇一极恶之人的陷害所造成的悲剧,并不具有悲剧美,最具悲剧美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的是第三种悲剧。

B.受到叔本华悲剧观的影响,曹禺创作《雷雨》的意图是表现天地间的残忍,这在四凤和周冲的死上面

得到了体现。

C.周朴园是《雷雨》剧中人物不幸的制造者和元凶,他的专制直接造成了四凤和周萍的死,他还逼疯

了鲁侍萍和蘩漪。

D.《雷雨》实际情节和剧中人物的结局,很好地诠释了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这使得《雷雨》跟传

统戏剧截然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列出叔本华将悲剧分为三种状况,并重点运用第三种悲剧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曹禺的《雷雨》。

B.文章的第二段引用曹禺的原话,印证了曹禺创作《雷雨》是受到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的影响。

C.文章将周朴园和部分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对比,主要为了论证周朴园的结局其实才是最不幸的。

D.文章由《雷雨》中周朴园、繁漪等主要人物谈到曹禺其他剧作的主要人物,增强了观点普适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古代的戏剧家、戏曲家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上,在剧本的结局安排上,相

对比较单一。

B.中国古代戏剧写好人与坏人的斗争,悲剧源自邪恶人物,结局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这样的戏剧还

不能称之为悲剧。

C.曹禺笔下的人物很难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常常好坏兼备,丑美并具,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人物内

心更有深度。

D.曹禺刻画了繁漪、周萍、陈白露等一系列悲剧形象,表达的不是一般意义的悲,而是整个社会、整

个人类深刻的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专家常说:“当树木生长得过度密集,就需要把它们分开,以免阻挠树木的生长。”意思就

是砍除一棵或数棵树木,为没被伐除的树木留下足够的树冠空间。实际上,这只道出了一半的实

情。在天然的环境中,树木间并不像专家所认为的那样,它们其实是极少竞争的。与之相反的是,

不同树种间会互相联系,互相扶持,还会通过纤细的根毛互赠“甜品”——健康的树给生病的树

供给糖液以维持生命。不过在许多情况下,人工林中的树木并不存在天然的“友情联结网”,因

为它们的根系受到干扰,只能勉强使根部达到一个半吊子的稳定状态,而这个伤害会影响树木终

身,所以它们毫无多余的时间与精力经营社群友谊。而且这些专家的说法,显然是出自人工林的

林务员。毫无疑问,他们指的是林相单一的人工林,比如只种植云杉或是只种植一种阔叶树树种。

在大自然中,绝对找不到这种在广大的土地上,以相同间隔、在同一时间,种植同龄树种并一起

成长的原生林相。在开阔的人工林区“幼.儿.园.”里,树木个体争相生长,只想超越身旁的同伴。

事实上,人工林区是如此脆弱、不稳固,树木就像稻田里的禾秆,虽互相依靠、支持,但只要暴

雨过境,便会成片地倾倒。

在天然原生林里,我们却常常能观察到全然不同的现象:相同树种的树木彼此之间会建立友.

谊.,树木会经由树根相互联系。这种地下的深层联结自然无法让我们轻易看见,但树冠之间的游

戏竞赛却是暴露在外的。当两棵树争取光源时,会不惜以枝干互相争抢,各自将枝干伸向对手,

想尽办法推挤对方以抢夺其日照地盘。这样如斗鸡一般互相争抢的树木,每棵树的树冠大小与范

围都差不多,其树冠伸展抢夺对手地盘的情况也差不多。这种争执现象常见于同龄且面积相同的

人工林内。原生林内则由大树冠的母树调控,母树给予很低的光照剂量给小树并进行筛选,只有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最强壮的小树才能存活;相比之下,人工林内只是一群同龄的杂.牌.军.。每当机会来临,原生林中

的小树苗都会尝试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大约 100 年后,这种竞争才会渐渐平息,但它们仍会为

了填补树冠缝隙、抢占生长位置而争吵不休。

两棵树若结为朋友,它们之间的互动则会与上述情况截然不同。它们只会将柔嫩的小枝往朋

友的方向伸展,小枝丫间会温柔地相互推拉,好像只想轻轻地碰触一下对方;它们也只会向外侧

生长较粗的树枝,而不会向朋友的方向生长。远观两棵树,就像结合为一体的一棵树,它们最后

也会变成一对快快乐乐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

此时,我们若遵从专家的建议,为了使另一棵树得到更多光线而砍伐其中一棵树,必然造成

相.反.的.后.果.。一旦其中一棵树被砍除,它的同伴就立刻会变得病恹恹的。再也没有同伴可以互相

支撑,再也没有同伴可以一起度过温带气旋的侵袭,被留下的树木孤零零并痛苦地活着。除此之

外,真菌从互相交错的根系侵入活着的树木,导致原本还健康的另一棵树在几年后也会死去。

另一个极罕见的现象是树木之间会互相帮忙。林内最紧密相邻的树枝会相交生长在一起,有

时可能只是一根枝条环绕着另一根枝条生长并将其紧紧包覆。然而这种联系还是很脆弱的,因为

两根树枝依然各自保留了树皮,阻碍了两者一起生长。当面对强大的外力时,比如温带气旋的侵

袭,两者的连接处便可能断开。

有时树皮的外层刚好因为互相摩擦而脱落,两根树枝的木质部跟木质部、形成层与形成层因

而相互接触,形成事实上的结合生长,并构建出共同的新系统。这样的连理枝结盟是非常稳定的,

两者开始联结输送并交换水分与养料,这已经是超乎寻常的现象。然而更罕见的是,两种不同树

种的树枝会合并生长。若想成为这种连理枝,前提是不同种的树木能够真正好好相处,山毛榉、

千金榆和柳树之间就属于这种情况!想找到异体连理枝,就像从众多的三叶草中寻找四叶的幸运

草,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相当奇特的缘分。尽管如此,你下次漫步于森林或公园时,可以多多注

意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会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冒险。抑或在你家院子周围,说不定就隐藏着一对

异体连理枝。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幼儿园指的是树木个体争相生长,只想超越身边的同伴的人工林。

B.友谊指的是天然原生林里树根相互联系,不会侵占相互的生长空间。

C.杂牌军指的是人工林中的树木因为没有母树调控,相互推挤,抢夺地盘。

D.相反的后果指的是砍伐其中一棵树会导致另一棵生病甚至在几年后死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专家建议将生长得过度密集的树木分开,此建议其实并不正确,这种做法可能只对林相单一的人工

林有作用。

B.连理枝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紧密相邻的树枝、树皮的外层因互相摩擦而脱落、能构建出共同生

长的新系统。

C.异体连理枝的树木非常罕见,如要寻找到异体连理枝的树木,在院子周围找到的概率要远高于在森

林和公园找到的概率。

D.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如“争吵不休”“变成一对快快乐乐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等句子,增强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6.天然原生林为什么不会出现树木生长得过度密集的现象?请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

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

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

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佼天之幸。

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日,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

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

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

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 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

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

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

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然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

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

——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窃笑,是的,它属

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

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

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

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

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

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

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

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

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

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

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

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

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

身作则,言传身救。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

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

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

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

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记,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

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

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

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

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

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

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 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扰。我惶惑,写信给父亲,

说不想念书了, 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

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

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

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

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

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

育智慧。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

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

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

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写“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却写父亲留下来的“礼帽”,写祖辈传下来的“扁担”,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6 分)

9.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父亲言传身教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涵养,学会待人处世,到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

像自己的父亲,并醒悟到“家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父亲身上学到哪些“家

学”?(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文本一:

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

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

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

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

象,是圣臣者也。

(摘自《荀子臣道》)

文本二:

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解褐沂水主簿,按版籍,得逋户脱口漏租者甚众。徙知

太和县,就加大理评事。江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

申规诲,老幼多传诵之。久之,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有陂塘之利,浚治以备水旱。

复为光禄寺丞,转运使又上其政绩,连诏褒之。真宗即位,判鼓司、登闻院。出内府缗帛

市边粮,诏纶乘传往均市之。景德元年,改盐铁判官。上疏言边事,甚被嘉奖。纶久次州

县,留意吏事,每便殿请对,语必移晷,或夜中召见,多所敷启。俄上奏曰:“臣屡蒙召

对皆延数刻屈万乘之尊接一介之士,圣德渊深,体其至愚,安敢循嘿不言。

谨搪十事该治本者附于章左。”词颇深切,上为嘉奖。景德二年,与赵安仁、晁迥、

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判鸿胪寺。先是,群臣诏

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迥、朱巽、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

行之。纶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一,谓宜采《通礼》《六

典》令式,比类沿革,著为大典,时论称之。进秩右司谏、兵部员外郎。时诏禁群臣匿名

上封及非次升殿奏事,纶谓“忠说之入,当开奖言路,若疏远之士,尤艰请对”,上颇嘉

之。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会峻.待制之秩.,又兼集贤殿修撰。建议修释奠仪,颁于天下;

立常平仓,隶司农寺,以平民余,皆从之。出知杭州,属江潮为患,乃立埽岸,以易柱石

之制,免水患。大中祥符八年复知青州。岁饥,发公廪以救饿砰,全安甚众。天禧四年冬,

以疾求归故里。五年,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戚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臣 A 屡蒙 B 召对 C 皆延 D 数刻 E 屈万乘 F 之尊 G 接一介 H 之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刑”同“型”,榜样;“卒”同“猝”,突然;“誉”同“与”,同类。

B.比,勾结,与《促织》中“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中的“比”词义不相同。

C.峻,增加、提高,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峻”用法相同。

D.秩,在古代既可以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职位或品级。此处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江以南的民风刁蛮强悍,诉讼不断,戚纶把当地风俗和百姓日常生活写成歌谣来告诫教化百姓。

B.针对官府繁多、官员冗杂、政令不一的现象,戚纶建议把唐朝的《通礼》《六典》的作为当朝法典。

C.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和越级言事时,他进言说,谏言者应该被给予奖励,否则就会堵塞言路。

D.杭州境内江河的潮水成为祸患,他改变传统做法,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扎成捆,有效地防止了水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解褐沂水主簿,按版籍,得逋户脱口漏租者甚众。(5 分)

(2)纶久次州县,留意吏事,每便殿请对,语必移晷。(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野菊 野菊(其二)

(金)赵秉文 (明)屈大均

离离嵓下菊,无主混蓬茅。 何妨同野草,岁晚为谁贞。

路断秋光隔,山明水影交。 蒂已平生苦,花犹一日荣。

荒丛鸣蟋蟀,寒叶挂螨蛸。 东篱无此种,靖节未知名。

拟访陶庐饮,柴扉何处敲。 珍重过霜雪,微芳莫自轻。

注:赵秉文,号闲闲居士,金代后期人,一生仕五朝,官六卿,名声闻于朝野。

嵓:同“岩”。

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晚年著述讲学,终不复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诗首联写野菊生长于岩石之下,与蓬茅为伍,无人欣赏,却欣欣向荣,起到了点题作用。

B.赵诗中间两联由远及近描绘野菊生长的环境:山清水秀,倒影成碧,蟋蟀鸣唱,蜘蛛悬叶。

C.屈诗首联反问野菊为什么不同野草一样,却在这岁末寒天时节依然固守坚贞,统摄全诗。

D.屈诗颈联以陶渊明不种此菊甚至不知此菊之名,体现出这簇野菊的默默无闻,为尾联张本。

15.两首诗都以“野菊”为题,但表达技巧、志趣不尽相同,请据此比较两首诗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间接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

越过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 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

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

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我们的印象中,麦子、稻谷成熟后,重重的穗子把它们的“腰”都压弯了。可是你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什么,成熟的种子挂在母体上,不会掉下来?这个问题的答

案可能会让你惊.掉.下.巴.,那就是:种子一旦掉下来,你就找不到它们了,因为掉下来的种

子“会跑路” A ,其中一种最会跑路的是不实野燕麦。不实野燕麦是小麦和大麦地

里的常见野草,适应能力极强,除了南极洲,其他哪个大洲它都能混。不实野燕麦的种子

从母体脱落掉到地面后,就会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功.夫.——一个鲤鱼打挺,再一个凌波微步,

就跑出好远了。难怪不实野燕麦也叫“动麦”。不实野燕麦跑路依靠的是“呆毛”——长

芒。不过,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运动,它跑路的动力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来自空气。具体过

程是这样的:不实野燕麦的小穗可以在成熟前易如反掌地脱落,掉到地面上。它的

两根长芒具有不对称的吸水,其中一边可以吸水膨胀,而另一边可以一直保持干燥。

白天热量和湿气积聚在长芒表面,晚上再变凉变干。在不断地润湿和脱水的过程中,

这种不对称吸水的长芒会让种子一直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旋转。这样一来, B ,直到在

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个字。(4 分)

18.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4 分)

19.文中加点的“惊掉下巴、功夫”,与“惊讶、能力”相比,表达效果上各有什么不同?(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什刹海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除了远远的,随着微风传来的,电车的铃声,他听不

到任何的响声。“海”中的什么菱角啊,鸡头米啊,荷花啊,已全只剩了一些残破的叶子,

在水上漂着或立着。水边上柳树的叶子已很稀少,而且多半变成黄的。在水心里,立着一

只一动不动的白鹭,就像雕塑一般。“海”的秋意,好像在白鹭身上找到了集中点,它是

那么静,那么白,那么幽独凄惨。瑞宣好像被它吸引住了,呆呆地立在一株秋柳的下面。

他想由七七抗战起一直想到钱孟石的死亡,以便决定此后的行动。可是,他的心思不能集

中。在他刚要想起一件事,或拿定一个主意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好像有一个小人儿,掩着

口在笑他:你想那个干吗?反正你永远不敢去抵抗敌人,永远不敢决定什么!他有许多事实

上的困难,足以使他为自己辩护。但是心中那个小人儿不给他辩护的机会。那个小人儿似

乎已给他判了案:“不敢用血肉相拼的,只能臭死在地上!”极快地,他从地上拔起腿来,

沿着“海”岸疾走。

20.下列选项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在水心里,立着一只一动不动的白鹭,就像雕塑一般。

B.“海”的秋意,好像在白鹭身上找到了集中点。

C.瑞宣好像被它吸引住了,呆呆地立在一株秋柳的下面。

D.他的心中就好像有一个小人儿,掩着口在笑他。

21.语言文字运用 I 和中画直线部分,都有“什么”,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 分)

(1)因为什么,成熟的种子挂在母体上,不会掉下来?

(2) “海”中的什么菱角啊,鸡头米啊,荷花啊,已全只剩了一些残破的叶子,在水上漂着或立着。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有位球迷曾经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阿根廷的球迷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梅

西;阿根廷的球迷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只有梅西。”以梅西为核心的阿根廷,胜负与否,

成绩好坏如何似乎只与梅西的状态好坏有关系。只要梅西状态正常,阿根廷的场面就不会

差,成绩也得到保证;而一旦梅西状态不佳,阿根廷全员似乎集体梦游,踢得像一盘散沙。

材料二:

在成都大运会女篮决赛中,中国女篮以 99 比 91 击败日本女篮获得冠军。比赛中,球

星发挥了突出作用。比如首发登场的张敬一,延续了外线的火热手感,三分球 7 中 5,砍下

全场最高的 21 分。刘禹彤出场仅 10 分钟,8 投 6 中高效得到 16 分。此外,从小组赛到两

轮淘汰赛,其他队员也有出色表现。正如主帅李笋南所说,队伍里每位队员都很努力,大

家会发挥各自的特长,缺了谁都不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AQCEogCgAAJAARgCUQW6CECQkBCCAAoOhFAEMAAAwBN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