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2-06·28页·1.4 M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有一种细菌叫作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下列关于蓝细菌与叶肉细胞统一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 都有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C.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 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2、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故二者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A正确;B、细胞膜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且细胞膜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基本支架,B正确;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二者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D、蓝细菌细胞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发生分裂,D错误。故选D。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B. 核糖核酸、纤维素、ATP 及磷脂共有的元素为 N 和 PC. DNA 分子中含有氢键,RNA 分子中不含有氢键D. 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核酸、磷脂、ATP、ADP等物质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详解】A、细胞鲜重化学元素含量差异是O>C>H>N,而细胞干重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为C>O>N>H,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A正确;B、核糖核酸、ATP和磷脂元素组成为C、H、O、N、P,纤维素元素组成为C、H、O,故共有元素为C、H、O,B错误;C、DNA一般为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氢键,但也有DNA是单链的;RNA多数为单链,但tRNA中含有氢键,故DNA和RNA中均可能含有氢键,C错误;D、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其本质为RNA,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3. 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B. 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C. 分解后的蛋白质与变性后的蛋白质都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 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答案】C【解析】【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详解】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单位——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确;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B正确;C、分解后的蛋白质形成氨基酸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变性后的蛋白质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D、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故选C。4.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 蓝细菌细胞中d的种类有4种C. 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所有种类的eD. C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根据ABC可推测出A是DNA,B是mRNA,C是蛋白质,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c表示氨基酸;X 为 N、P 元素;Y为 N元素。d表示核苷酸,n为含氮碱基,f表示五碳糖,m表示磷酸;e表示氨基酸。【详解】A、据图可知,A是DNA,B是mRNA,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核酸才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A错误;B、d表示核苷酸,蓝细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核苷酸的种类都有 8 种(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C、e是氨基酸,人体细胞有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合成,C正确;D、 C蛋白质的多样性除了与e中的R有关,还与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故选C。5. 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所示为膜上各种蛋白及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跨膜蛋白的疏水区和亲水区分别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和两侧B. 转运蛋白协助各种物质进出细胞,此过程均需消耗能量C. 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 受体能结合某些激素分子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且亲水性头部位于两侧,疏水性尾部位于内部,因此跨膜蛋白的疏水区和亲水区也分别位于脂双层内部和两侧,A正确;B、载体蛋白携带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不一定需消耗能量,如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携带物质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C正确;D、受体能结合某些激素分子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6. 下列有关细胞器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两者都有生物膜系统B. 光学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可观察到叶绿体、液泡、染色体等结构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D. 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只含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该细胞高度分化,不会进行分裂,不能看到染色体,B错误;C、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所以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比外膜高,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正确;D、溶酶体含有水解酶,但这些酶不是在溶酶体合成,而是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故选C。7. 图1为洋葱鳞片叶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流程图,图2为某同学根据该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的图像制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 D 过程能观察到图 2 所示的细胞状态B.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完全相同C. 该细胞可能正在同时进行 DNA分子复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D. 若用适宜浓度的 KNO3溶液替换蔗糖溶液,则有可能观察不到如图 2所示的细胞【答案】AD【解析】【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过程中,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的细胞,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2、图2,细胞可能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复原,也可能是动态平衡。【详解】A、图2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1中的 D、F 过程都可能观察到图 2 所示的细胞状态,A 正确;B、不同细胞的状态、体积大小、细胞液浓度不总是完全一致,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B错误;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且无叶绿体,不能进行 DNA 分子复制和光合作用,C错误;D、细胞置于 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所以有可能观察不到如图 2 所示的细胞,D正确。故选AD。【点睛】8. 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 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C. 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D. 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中表示蛋白质,表示膜外的糖类,表示磷脂双分子层。运输甲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蛋白质,为主动运输;物质乙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蛋白质和能量,为自由扩散;物质丙和丁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需要蛋白质,为协助扩散;图二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的相对含量升高,K+吸收速率增强。【详解】A、图一中表示膜外的糖类,细胞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B、据图二曲线可知,开始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O2含量增多提供能量增多,K+吸收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继续增多,K+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故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继续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故选D。9.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4套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方案催化剂底物pH温度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块中性室温淀粉酶淀粉、蔗糖适宜适宜蛋白酶蛋白质适宜不同温度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过氧化氢强酸性室温A. 方案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 方案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C. 方案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 方案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的气泡数较多【答案】B【解析】【分析】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利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为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要注意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高温、过酸、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详解】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应设置不同梯度的pH进行实验,方案不能达到该实验目的,A错误;B、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利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可以达到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目的,B正确;C、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D、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去活性,因此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故选B。【点睛】10.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B.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的量比安静时少C.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物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又顺利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详解】A、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也可以通过转化达到动态平衡,A错误;B、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少,B正确;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迅速形成,从而保证了生物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C错误;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能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又顺利进行,D错误。故选B。【点睛】11. 正常生长的小球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改为在绿光下继续培养,此后小球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H2O光下分解速率不变B. 卡尔文循环增强C. ADP/ATP比值上升D. C3/C5比值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A、改为在绿光下继续培养,导致光反应减弱,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下降,A错误;B、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卡尔文循环减弱,B错误;C、光合色素吸收绿光少,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ATP减少,使ADP/ATP比值上升,C正确;D、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还原成C5的量减少,但C5的消耗量不变,所以C5含量减少,C3/C5比值上升,D错误。故选C。【点睛】12. 下图为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坐标图,当光合作用相关因素改变后,a、b、e点的移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植物体缺Mg2+,则对应的b点将向左移B. a点时,细胞中的ATP来自细胞呼吸C. d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是由于光合色素含量有限D.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则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对应的a点将下移,b点将右移【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为0,c点表示光饱和点。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阴生植物高。【详解】A、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若植物体缺Mg,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更强光照条件,才能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b点右移,A错误;B、a点时,光照为0,细胞中的ATP来自细胞呼吸,B正确;C、d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由于光合色素含量有限,C正确;D、对于呼吸速率最适温度是30,而a点代表的是呼吸速率,当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呼吸速率达到最适值,故a点向下移;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25,在此过程中植物光合速率下降,所以如果仍维持b点光照强度,则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要保持光的补偿点则光照强度增大,因此b点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A。13.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既需要水参与,又需要氧气参与B. 过程将导致细胞内[H]的积累C. 、过程都有能量释放,过程有ATP生成D. 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主要通过过程获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糖酵解阶段,是无氧呼吸过程和有氧呼吸共有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A正确;B、细胞进行过程的无氧呼吸时,产生的[H]被过程利用,不会导致细胞内[H]的积累,B错误;C、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D、剧烈运动中,人体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即过程,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考查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有氧呼吸的意义,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4. 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出“胰岛样”细胞,以代替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骨髓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也不同B. 骨髓干细胞可分化出“胰岛样”细胞,说明骨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C. 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判断植入的骨髓干细胞是否成功分化出“胰岛样”细胞D. 若将“胰岛样”细胞提取出来后植入骨髓,会恢复成骨髓干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详解】A、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出“胰岛样”细胞,故骨髓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这两种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产物不完全相同,A错误;B、骨髓干细胞可分化出“胰岛样”细胞,说明胰腺组织的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没有体现出全能性,B错误;C、判断植入的骨髓干细胞是否成功分化出“胰岛样”细胞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胰岛样”细胞可以代替损伤的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C正确;D、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出“胰岛样”细胞,一般而言,细胞分化过程在生物体内是不可逆的,故将“胰岛样”细胞提取出来后植入骨髓,不会恢复成骨髓干细胞,D错误。故选C。15. 下列家兔细胞中肯定有染色体的细胞是()A. 受精卵B. 精子C.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 初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家兔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母兔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公兔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2、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再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最后变形形成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详解】A、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为XX或X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B、家兔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X或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C、雌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没有Y染色体,C错误;D、家兔的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性染色体X和Y,一定含有Y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睛】16. 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结论,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发生了一次DNA的复制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不同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类型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特殊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分离等行为,C正确;D、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为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类型是不相同的,D错误。故选D。17. 下列关于交叉互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 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C. 由于自由组合,图中的A基因和b基因可以组合在一起D. 交叉互换能够丰富配子的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过交叉互换。【详解】A、图示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B、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正确;C、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而图示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交叉互换,A基因和b基因实现了重组,但不是自由组合的结果,C错误;D、若没有交叉互换,图中的细胞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经过交叉互换可以产生四种配子,显然经过交叉互换可使配子的种类增多,D正确。故选C。【点睛】18.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中B. 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 细胞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 细胞和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中,A错误;B、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正确;D、细胞和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9.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D.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答案】C【解析】【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最后通过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即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故选C。20.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的表型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比例为1:1。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2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哪个过程?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配子的产生过程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 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亲本表型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红果(个)黄果(个)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08A. 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B. 实验 1 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 Aa,黄果为 aaC. 实验 2 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 实验 3 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 Aa 或 AA【答案】D【解析】【分析】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实验2亲本为红果和黄果,子代只出现红果,说明黄果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实验3中亲本均为红果,子代红果:黄果=3:1,说明亲本基因型均为Aa;实验1中亲本为红果与黄果,子代红果:黄果=1:1,说明亲本红果基因型为Aa,黄果基因型为aa。【详解】A、根据实验2可知,亲本是红果和黄果,子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性状,红果为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实验2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实验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属于测交,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为Aa,黄果为aa,B正确;C、实验2的子代只出现红果,说明亲本红果基因型为AA,亲本黄果基因型为aa,则子代基因型为Aa,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C正确;D、实验3中,亲本是红果,后代红果:黄果=3:1,说明黄果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D。23.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 1:2、1:4和1:3B. 1:3、1:2:1和3:1C. 1:3、2:1和1:3D. 3:1、1:4:1和3:1【答案】B【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详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由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可知F1为双杂合体(AaBb)。(1)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2)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3)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故选B。【点睛】24.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A. TTB. TtC. ttD. TT或Tt【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T_)与一只正常鼠(tt)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各占一半,即后代正常尾:短尾=1:1,属于测交实验,则短尾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详解】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为1:1,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遗传因子组成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TtTtTTTttt=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尾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即显性纯合体死亡。A正确。故选A。25. 如图所示是某一伴性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根据此图你可以推断出( )A. 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C. 该病的遗传方式与人类红绿色盲相同D. 根据此图可以确定-3不一定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3是女性患者,其父亲I -2正常,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题意知,该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因此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详解】A、-2是正常男性,-4是男性患者,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A错误;B、-3是女性患者,其父亲I -2正常,则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题意知,该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因此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B正确;C、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方式与人类红绿色盲不同,C错误;D、-3的父亲I -2正常,说明-3从父亲那里获得了一条不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3患病,说明她从母亲那里获得了一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因此-3一定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26.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杂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红白眼基因(用A、a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且在Y染色体上无该基因的同源区段,即该性状为伴X遗传。对于杂交组合白眼雌果蝇(XaXa) 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果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因此该杂交组合可以通过性状鉴定性别。【详解】A、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白眼雌果蝇(XaXa) 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果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能通过眼色判断性别,A正确;B、杂合红眼雌果蝇(XAXa) 红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红眼雌果蝇)、XAXa(红眼雌果蝇)、XAY(红眼雄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雄果蝇都可表现为红眼,无法通过眼色判断红眼果蝇的性别,B错误;C、雄果蝇之间不能进行交配产生后代,C错误;D、白眼雌果蝇(XaXa) 白眼雄果蝇(XaY),得到XaXa(白眼雌果蝇)、XaY(白眼雄果蝇),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白眼,无法通过眼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A。27. 如图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本实验选用T2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B. 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C.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不能通过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D.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A正确;B、本实验是用35S标记噬菌体,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也不会增强,B错误;C、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不能通过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只能通过活的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获得,C正确;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 2019年冬季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研究发现,该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 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C. 图中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核糖体参与,此过程中有A—T和G—C两种碱基配对方式D. 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生物材料,研究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根据图文可知其遗传物质是RNA,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与翻译,其中RNA复制酶和外壳蛋白都是利用+RNA作模板翻译生成。【详解】A、由图示可知,+RNA可作为RNA复制酶和外壳蛋白合成的直接模板,其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RNA上没有,A错误;B、由于形成的-RNA中嘧啶与过程形成的嘌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则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B正确;C、过程和均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过程,此过程中有A—U、U—A、C—G和G—C碱基配对方式,没有A—T碱基配对方式,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增殖过程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增殖过程不需要RNA复制酶,需要逆转录酶参与,D错误。故选B。29.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链之间和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B. 链中的G和链中的G都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C.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链传递到需要RNA参与D. 一个核糖体通常可结合多条链以提高的合成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题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表示DNA单链,其中表示转录的模板链,为mRNA,表示翻译的模板链,代表核糖体,代表多肽链。【详解】A、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T–A、G–C,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T–A、G–C,因此链之间和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部分相同,A错误;B、链中的G代表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而链中的G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C、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链)传递到多肽链()需要mRNA、tRNA、rRNA的参与,C正确;D、一条mRNA(链) 通常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来提高多肽链()的合成速率,D错误。故选C。30.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A. 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B. 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DNA的甲基化等C. 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D. 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详解】A、外界环境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A正确;B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B正确,D错误;C、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C正确。故选D。【点睛】二、简答题(每空一分,共40分)31.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的场所是___,C物质是___,产生的场所是___。在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___。(2)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___过程产生(填数字)。(3)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产生的H2O的转移途径是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填数字)。(5)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h)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h)小麦39328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mgCO2/100cm2叶h)。【答案】31. . 叶绿体基质 . NADPH .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转移到叶绿体基质 32. . 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和能量ATP . 33. CDEH2O 34. 35. . 8 . 40【解析】【分析】分析图解:a是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b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是C5,B是C3,C是[H],D是葡萄糖,E是[H],F是二氧化碳,G是氧气。【小问1详解】a是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b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是<>NADPH,是光反应阶段的产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则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小问2详解】光反应需要光照,晚上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不能产生有机物;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细胞呼吸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提供。【小问3详解】C是还原氢,还原氢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葡萄糖中产生还原氢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H元素从C物质到产生的H20的转移途径是CDEH2O。【小问4详解】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所以植物特有的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分表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小问5详解】由于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是8 mg/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是3klx,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小麦固定的CO2的量是8mg/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CO2的吸收量是32 mg/100 cm2叶小时,那么实际上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的量是32+8=40(mg/100 cm2叶小时)。32. 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___。(2)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___,细胞中有___个核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填序号)。(3)图2中,CD段可表示___期,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段,细胞有___个染色体组,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2中___段。(4)图2中出现BC段的原因是___,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答案】(1)AB和ab(AB、AB、ab、ab) (2) . 次级精母细胞 . 8 . (3) . 有丝分裂后、末 . HI . 2 . FG (4) .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 .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解析】【分析】图1:细胞表示减数分裂,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有丝分裂,表示有丝分裂中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细胞中基因的分离图可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ab。【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细胞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2个染色体组;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小问4详解】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出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33.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和___过程。(2)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1、酶2分别代表___和___。(3)丙过程中结构是___;氨基酸的密码子是___;物质延长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4)RNA除了具有图中所示生理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写出一项即可)(5)四环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干扰了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图___(填“甲”“乙”或“丙”)中所示生理过程。(6)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结果不可能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 共产生16个DNA分子【答案】(1) . 复制 . 转录 . 翻译 (2) . DNA聚合酶 . RNA聚合酶 (3) . 转运RNA(tRNA) . AAA . 从左到右 (4)催化、遗传物质 (5)丙 (6)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过程表示以 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甲以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所以甲图表示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小问2详解】已知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l、酶2分别代表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小问3详解】丙翻译过程中结构为tRNA;氨基酸的密码子是图丙中mRNA上AAA;根据图丙中的延长方向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小问4详解】RNA除了具有图B所示生理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以及作为没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小问5详解】四环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干扰了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图丙即翻译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小问6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DNA复制四次后产生的子代DNA的数目为24=16,故全部子代DNA含15N的DNA所占的比例为2/16=1/8,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即经过四次DNA复制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比为100%,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34. 请回答下列问题:I.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有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1)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果蝇体色的基因型有___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雌果蝇体色的基因型有___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则种群中雄果蝇体色的基因型共有___种。(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A)对黄身(a)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黄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产生F2,将F2中所有黄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黄身果蝇的比例是___。.某种性别决定为XY型的昆虫有白色、黄色和绿色三种体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与色素形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用白色雄性昆虫与黄色雌性昆虫杂交,F1中雌性昆虫全为绿色,雄性昆虫全为黄色。让F1雌雄昆虫杂交产生F2。请回答:(3)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A/a或B/b),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和___。(4)F2中可出现___种体色,其中绿色雄性昆虫的比例是___。【答案】(1) . 3 . 3 . 4 (2)8:1 (3) . B/b . aaXBY . AAXbXb (4) . 3 . 3/16【解析】【分析】1、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与在XY同源区段上最明显的差别是Y染色体上基因的携带情况不同。当Y染色体上不携带X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时,与Y染色体上携带X染色本上相应隐性基因体现的现象一样,基因是只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同源区段上无法区分。如果Y染色体上携带X染色体上对应显性基因,子代雄性只体现显性性状。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区分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同源区段上,且亲本基因型应为 XXaXYA。2、由题中基因与色素形成关系图可知,只有A基因表达时体现黄色体色,同时有A基因和B基因表达时体现绿色体色,a基因纯合时体现白色体色。【小问1详解】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雄蝇体色的基因型与雌性个体基因型相同,都为AA、Aa、aa,共3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雌蝇体色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Xa,共3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则种群中果蝇体色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有7种,雄果蝇体色的基因型共有4种。【小问2详解】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A)对黄身(a)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黄身果蝇杂交,即AAaa,F1为Aa,F1相互交配产生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将F2中所有黄身果蝇除去,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即1/3AA和2/3Aa自由交配,产生的配子比例为2/3A和1/3a,则产生的F3黄身aa占1/9,黄身为8/9,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小问3详解】由图知:只有A基因时体现黄色体色,同时有A基因和B基因时体现绿色体色,a基因纯合时体现白色体色。当B/b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aaXBYAAXbXb,F1是AaXBXb、AaXbY,F2基因型有aa_ _、A_ XB_、A_ Xb_,体现出三种体色。【小问4详解】F1基因型是AaXBXb、AaXbY,因A/a与B/b独立遗传,则AaAa得AA:Aa:aa1:2:1,XBXbXbY得XbXb:XBXb:XBY:XbY1:1:1:1,所以黄色:3/41/23/8,绿色:3/41/23/8,白色:1/411/4。所以F2中出现三种体色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绿色白色=332,绿色雄性昆虫的比例是3/81/23/16。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