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29·27页·2.5 M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1.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

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春秋五霸” 的政治格局 B.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

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 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 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 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 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3.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 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 “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 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4.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井田制度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商业活动的衰退

5. 唐代官员都须参加考课,考课制度推行“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清慎、公平、恪勤;“二

十七最”是对不同职责的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一最已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无最

而有四善为上中”,以此类推,定为九等考第。这说明唐代( )

A.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人才选拔 B. 官员考核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

C. 选官重在考查官员实际能力 D. 官僚制度仍受到门阀政治影响

6.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

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第1页/共9页

A. 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 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7.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8.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

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

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9.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

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10.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朝臣路振在出使契丹,回国后所著《乘轺录》中记载当时的辽国情

形时说:“至若营井邑以易部落,造馆舍以变穹庐,服冠带以却毡毳,享厨爨(灶)以屏毛血。”这反映

了当时的辽国( )

A.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 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 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D.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11.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

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 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 推广 D. 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2. 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

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

第2页/共9页

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A.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 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 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13. 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A. 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 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 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14.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

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

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5. 梁启超曾在《新民说》中说:“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第一帝

国之徽号,谁能篡之?”从中可以看出( )

A. 梁启超建设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 B. 革命派认识到民族主义的作用

C. 梁启超思想中天朝上国观念深厚 D. 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脱离实际

16.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 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

分组成”;1913 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

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第3页/共9页

A. 推翻君主专制迫在 眉睫 B. 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 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 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17. 1918 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

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

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

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 “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 “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 “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18. 1921年2 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

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

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19. 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1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

月 方工作的指示信》

1935年8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 11

《中央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

1936年7

《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1936年 11

《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A. 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C. 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D. 倡导革命统一战线

第4页/共9页

20. 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

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

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 传统的 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21. 1966年4 月,彭德怀看到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火热的建设场面写道:“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

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

城心向党。”这从侧面体现党和国家( )

A. 对经济客观规律的尊重 B. 根据“八字”方针调整工业

C. 对三线建设的殷切期望 D. 致力于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

22. 图 1、图 2 分别为 1955~1956 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

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 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 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 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 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3. 下图是 1978 年与 1986 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 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 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第5页/共9页

24.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

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

A. 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 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 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 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

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

程;2012 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

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 )

A. 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B. 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C.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 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

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

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

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

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

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

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

月支给,自使相 40 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 300 文;衣赐按年颁给绫、

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 200 石,至入内班官 1 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

第6页/共9页

从衣粮、餐钱等。

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 年)所定岁禄为“定

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 石,月给 87 石;从九品岁禄米 60 石,月给 5 石。

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

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

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 1 石;折绢米绢 1 匹当银 6 钱;

折银米银 6 钱,5 分折米 1 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

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 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

代 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

原因。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

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

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

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

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二

1937 年 3 月 31 日,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议》中,批评张国焘“在少数民族问题上以

大汉族主义代替了列宁主义的民族政策。”1938 年 3 月 24 日:彭德怀在《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中

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城(如蒙回)应遵照孙总理民族平等的原则进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风俗

习惯礼教”。1939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从

1937 年 8 月到 1941 年 8 月,在四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第7页/共9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

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

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 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

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24 年下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

半年 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

1928年

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7—11月

《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

20 世纪 40 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

年代 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

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 特点。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没有可以遵循的蓝图,各种政策都是通过试验而采用的。所谓“摸着

石头过河”,正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试验的好处有二: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

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因为没有事先确定的蓝图和运用试验的方法,因此

改革是逐渐和一步步进行的。

——摘编自邹至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成功原因及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

晰,表述完整)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1.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

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发现的战国中期墓葬,融合了越文化、楚文化和江淮文化

等文化因素,其形制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等,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

墓葬不能印证“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排除A 项;材料不足以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排除C

项;战国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排除D 项。故选B 项。

2.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

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 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 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 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 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

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

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由于老子代表的是奴隶

主旧贵族的利益,阶级上的差异性使得其不可能迎合封建贵族的诉求,排除B 项。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

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 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

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

3.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第1页/共 18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