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21·18页·498 K

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届开学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先秦时期关于龙凤玉器的出土文物,据此可知()A.先秦龙凤形象大体一致B.玉器加工技术有所退步C.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特征D.玉饰品越发注重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不同时期雕琢的龙凤玉石的造型具有相似的特征,即首尾呼应,盘成圆形。因此,先秦时期,我国的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的特征,C项正确;龙和凤是两种不同的祥瑞物,各有造型,另外玉石的造型不能完全等于龙和凤的形象,排除A项;战国玉龙表面上的加工工艺虽然不如前者,但不能因个例就断定玉器加工技术退步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它们有何功用,脱离文字说明而只从图片观察,不能得出其注重实用性,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察举制设有专门选拔具有各种特殊人才的“异科”,既包括“勇猛知兵法有道术”,也包括“明经典、法律、法规和懂民政、善理财、长治水”等,如:何并、尹赏等就曾以善于治理民政而被察举为县令。由此可知,设立“异科”()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B.为门阀政治形成创造了条件C.旨在践行儒家“学而优则仕”D.完善了察举选拔人才的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察举制下设的“异科”能够为国家选拔特殊类型的人才,人才类型丰富多样自然会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门阀政治是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人才的方式,“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知识分子对学习目标的追求,材料信息均不体现,排除B、C项;“异科”拓展了察举制考察的内容,但与完善察举制的选拔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代前期,租庸调制的主要纳税对象是农民,中后期的两税法不仅把几乎全国人户作为纳税对象,且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据此可知,两税法()A.减轻了农民纳税负担B.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C.抑制了土地兼并速度D.以人丁为主进行征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将以前不纳税的贵族、官僚也纳入了征税对象,这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B项正确;扩大征税对象不等于减少了农民的税额,排除A项;两税法的实行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作为征税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4.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救火”是紧急事件,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代军事权力的分化,附近军队要等皇帝的诏旨才能去救火,说明宋代国家治理效能低下,A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了宋代权力制约情况,但无法说明严密规范,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官员在处理紧急事件上的墨守陈规,而不是皇权专制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内部动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场所。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辽国商人到未设榷场的瀛州进行贩易,被当地百姓发觉,因此被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方得免除报官。这反映出,宋代()A.边境贸易管理严格B.百姓排斥榷场贸易C.商业税收受到重视D.边境走私得到遏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国商人宁愿被勒索大量钱财,也不愿被报官,说明宋政府对在非榷场的走私贩易处罚更重,反映了宋代对边境贸易管理严格,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百姓对榷场贸易的规定熟知,而非排斥榷场贸易,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是政府重视榷场商业税收,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边境走私贸易被发现,说明当时边境走私贸易并没有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6.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实行有条件“开禁”。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手工业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流入使“一条鞭法”很快从福建等地推广至全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引发了明代货币革命B.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D.标志中国已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又根据材料中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流入使‘一条鞭法’很快从福建等地推广至全国”信息可以得出,白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主要法定货币,引发了明代货币革命,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比较近的社会转型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后,明朝属于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的早期,排除C项;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7.清乾隆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清代地理志编撰“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可知,政府此举目的在于消弭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差别,即加强国家认同,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奠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与边疆开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建立近代外交B.应对内外压力C.适应列强需要D.推行洋务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应对内外压力,清廷尽量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B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排除A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不是适应列强的需要,排除C项;D项不是目的,推行洋务运动也是为了应对内外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9.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未经设防之地”可知,东南各省督抚提出的草定约款,具有限制、约束外国兵轮、水手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在北方,东南互保不可能形成联合镇压,排除A项;当时清政府对列强是宜战的状态,东南互保明显违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督抚权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B项。10.上海《时事新报》报道,(1919年)6月5日,上海不到一个上午“华租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耳”,各华商店门口皆贴“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罢市救国”等标语。这说明()A.国人民族意识空前提高B.商人成为反帝斗争主力C.上海成为反帝斗争重心D.媒体宣传促进商学联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学一致......罢市救国”可知,上海商人罢市是为了与反帝斗争学生保持一致,共同实现反帝救国的目标,这是民族意识提高的反映,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反帝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商人是主力,排除B项;虽然6月3日后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但这是针对工人运动,与商人罢市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媒体对商学联合的报道,而不是媒体促进了商学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11.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中共提出集中发展农运的湘鄂赣、豫四省,正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在此四省发展农民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C项正确;国民革命自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已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会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和革命意识的提高,但不能说“提高了革命意识”,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重心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发展农民运动是服务此重心,并非转移革命重心,排除D项。故选C项。12.取消领事裁判权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重点之一。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这一变迁折射出()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C.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D.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同时间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领事裁判权取消的历程,受到国内从内战到全民族坚持抗战,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等变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的变迁历程无法折射出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推动中国收回主权,但无法从材料中折射出来,排除C项;中国与英美等国的谈判无法看出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这一改变旨在A.区别对待地主阶级B.应对国民党“围剿”C.扩大革命群众基础D.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答案】C【解析】【详解】“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缩小了打击面,确保了农民土地所有权,有利于扩大革命群众基础,C正确;材料中明确打击对象是地主阶级,未区别对待,排除A;国民党“围剿”时间始于1930年,排除B;此时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巩固,排除D。14.1936年,国民政府提出三年工业计划,制定了庞大、完整的工业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中央钢铁厂、茶陵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油矿等一大批重工业厂矿企业。这体现出当时政府()A.积极准备对日防御B.着重点在于改善民生C.调整国家工业结构D.增强实力以围剿红军【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国民政府制定完整、庞大的工业建设规划,重点建设西南地区的钢铁等重工业,体现出当时政府大力调整国家工业结构,C项正确;仅突出发展一批重工业不足以说明国民政府在积极准备对日的军事防御,排除A项;着重点在于改善民生与大力发展“重工业厂矿企业”不符,排除B项;当时红军的军事与装备远远弱于国民党军队,排除D项。故选C项。15.电影艺术家赵丹在谈到“双百”方针时曾说道:“艺术,是艺术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据此,赵丹意在强调A.新中国文艺领域出现“左”倾思想B.“文革”对艺术界的干预过多C.艺术自由需坚持“双百”方针D.新中国文艺发展过程较为曲折【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来看,赵丹认为党对文艺的管理不宜管得太多,管得太具体,而是应当坚持“双百”方针,在艺术领域做到“百花齐放”。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不是“文革”时期,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新中国文艺发展历程,排除D项。【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而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16.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是对万隆会议的描述,其中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召开,A项正确;B项与日内瓦会议有关,排除;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18.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建设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显得十分急迫,因此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C正确;A说法不符合国情,排除;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普及,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9.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办法,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制。此后,首钢得到快速发展,职工福利也有了大幅提高。这说明A.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B.扩大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C.承包经营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可得出这种新的承包制增强了企业活力,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动了企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排除A项;承包制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方向,排除C项;D项是1984年,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0.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据此可推知,当代中国()A.传统科技观念遭到了颠覆B.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C.科学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D.科技进步促使社会加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新科技背景下的产物,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加快了社会发展速度,D项正确;“新四大发明”是“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的,并不表明中国传统科技观念受到颠覆,排除A项;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就已经紧密结合了,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我国科技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数B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C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战争冲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D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亚欧考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埃及文物上的记载印证了战争冲突是古代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C项正确;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是在公元4世纪末,排除A项;西西里岛距离爱琴海不远,不能说明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排除B项;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的希腊、印度文化遗存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结果,与丝绸之路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2.在印加帝国蒂亚瓦纳科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卡拉萨亚神庙中的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结合所学可知,印加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B项正确;“虔诚的宗教信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印加的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排除C项;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这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的传播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B.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C.亚历山大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D.东征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传播除了战争手段还有贸易手段,且材料强调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排除A项;“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宝库”强调战争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无关,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吸收了东方文化,但仍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24.英国学者彼得.斯坦指出:“罗马人不注重法律理论,他们法律哲学大部分来自希腊人(的思想)。”这里所指的希腊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古希腊个人权利的思想,二是斯多葛学派的思想。正是这两种思想成为罗马法上述转变的内在原动力。该学者意在强调A.罗马法提供了基本的权利范式B.罗马人缺少理论思辨能力C.罗马法的完善深受自然法影响D.罗马人注重维护个人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罗马人的法律哲学来自于希腊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包括“斯多葛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思想蕴含了自然法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成为罗马法上述转变的内在原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希腊思想包括个人权利的思想,但不等于罗马法提供了基本的权利范式,故排除A项;材料讲“罗马人不注重法律理论,他们的法律哲学大部分来自希腊人(的思想)”,但不是罗马人缺少理论思辨能力,故排除B项;罗马人注重维护个人权利符合基本史实,但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排除D项。故选C。25.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理念的萌发B.世俗权力的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A项萌发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世俗权力相对弱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26.“时代的精神曾经采取了这个转变:它放弃了那灵明的世界。现在直接观看它的当前的世界、它的彼岸。随着这样一个变革,经院哲学便消沉了、消失了,因为它和它的思想是在现实界的彼岸。”材料中“这个转变”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为A.肯定弘扬人文主义B.追求民主政治C.否定一切精神权威D.否定天主教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中“经院哲学”指的是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思想;“它放弃了那灵明的世界。现在直接观看它的当前的世界、它的彼岸”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它倡导对现世人生的追求,故A项正确;追求民主政治是启蒙运动的目标,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并未否定一切精神权威,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没有否定天主教会,故D项错误。27.下表为对西欧某一经济现象的描述。该现象体现的是()表现一重视国家金、银储量的累积表现二主张争取殖民地,以获得原料与市场表现三以补贴增加输出,用高关税减少进口,保持贸易顺差表现四强调经济上的国家主义A.商业革命B.工业资产阶级商品输出的要求C.重商主义D.垄断资产阶级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这是一种国家干预型经济,强调出口,限制进口,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C项正确;商业革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B项;19世纪末垄断资产阶级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28.在众多的创造中,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便是近代英国人在传统的框架下将新的内容重新注入,使得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建出一座有着古老的外形却内含现代元素的宏大政治体制建筑。这反映出A.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政治制度模式B.时代变迁决定政治体制形式C.英国式的民主制度具有世界意义D.传统政治体制违背时代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近代英国人在传统的框架下将新的内容重新注入”、“使得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有着古老的外形却内含现代元素”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将古老的限制王权的政治传统与近代民主政治精神巧妙的实现了结合,是英国历史发展的产物,符合英国的国情,即近代英国政治制度模式的确立深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故本题选A项;时代变迁影响政治体制形式,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排除B项;选项CD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29.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由于水质问题引发霍乱,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决问题,反映出面临公共事件危机,政府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排除A项;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风靡全欧洲,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垄断无关,排除D项。故选C。30.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共提价7次。1990年国营店的鸡蛋便宜得几乎等于白送,但是要买到定额的十个鸡蛋,必须排队四五个小时。由此可知苏联A.政府注重保护市场秩序B.经济体制的活力逐渐丧失C.城市体制改革取得突破D.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即使鸡蛋价格便宜,但是也不能随意购买,而是有定限限制,反映出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故B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下并没有市场可言,因此材料与政府保护市场秩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斯大林体制下,农村经济没有很好地发展,排除D项。31.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执政后,提出独立防务,建立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同时以“合作”的名义,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势力和影响,保住非洲,插足中东,重返东南亚,打人拉美。由此可见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心已经转移B.法国谋求重建欧洲大陆霸权C.资本主义阵营内出现分化D.两极对峙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二战后,戴高乐执政时,主张独立防务,建立法国人领导的欧洲,同时扩大其在亚非拉地区的影响,这表明法国企图摆脱美国的影响,间接证明资本主义阵营内出现了分化。C正确;当时美苏冷战的重点仍然是在欧洲,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D排除。故选C。32.20世纪40年代中期,英美等国达成协议后采取了如下表所示的措施。这些举措A.彰显了世界银行成立之初的目的B.有利于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C.顺应了自由贸易国际协定的要求D.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中(1)(2)(3),说明这些举措的目的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符合,顺应了二战后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的需要以及免受贸易限制或国际支付管制阻碍的需要,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A项与材料不相符合;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国际协定,即关贸总协定,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全,材料并未涉及“关税和贸易壁垒”问题,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项材料依据不足。故选B。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每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详解】(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寺观图和道观图》中寺观和道观及沙弥和道士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墓葬文化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特征。《牵驼出行图》中的胡商和驼队可以看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客使图》中东北的室韦族或靺鞨族使者可以看出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反映了与少数民族间政治经济交流的频繁。《客使图》中的拜占庭、新罗使者可以看出唐朝与其它国家交往的广泛性,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日本高松冢壁画可以看出唐朝墓葬文化对日本墓葬的影响,反映出唐朝文化影响到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总之,墓葬文化是时代的缩影,展现了唐朝文化多元、民族交融、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如果从史料价值、研究价值角度回答,亦可同等赋分)【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墓葬中的壁画内容丰富,反映当时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状况,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故可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为题。其次,围绕论题,结合题干壁画案例进行论述,分别论述各壁画内容及其反映的历史信息。例如《寺观图和道观图》描绘寺观和道观情况,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特征;《牵驼出行图》描绘胡商和驼队,反映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唐朝的对外商贸;《客使图》描绘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来唐朝,反映唐朝时期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交往的频繁;日本高松冢壁画可以看出唐朝墓葬文化对日本墓葬的影响,反映出唐朝文化影响到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最后总结,强调墓葬文化是时代的缩影,展现了唐朝文化多元、民族交融、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从墓葬文化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二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答案】(1)新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经验。(2)变化: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得出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建立;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得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牢固的人民政权;根据所学知识从外部环境角度得出苏联模式的借鉴。【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一“1949-1978年”“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得出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根据材料二“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得出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根据材料二“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得出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